母親高興了親孩子,不高興拿孩子撒氣,啥原因求解?

知足常樂223214230


母親高興了親孩子,不高興了拿孩子撒氣。

這是母親幼稚、不成熟的表現。媽媽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適時調整自己的情緒,還把自己的壞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這是特別不可取的表現,媽媽喜怒無常,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如今我也作為一個媽媽了,可是我發誓我永遠也不要成為我媽媽那樣的媽媽。在童年的記憶裡,我對她只有害怕。記得小時候她和爸爸感情不和,動不動就吵架,甚至打架,這種行為已經傷害到了我,更讓我害怕的是我不知道在我們一家人都高高興興的時候她會突然發作,只要我做錯一點小事,就是一頓訓斥,甚至小到打翻一杯水,我不知道她哪裡來的這麼大的怒氣,往往嚇得我直哆嗦,眼淚啪嗒往下掉。

我知道她不是不愛我,在平時她也經常給我做好吃的,開心的時候抱著笑。

但是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我極度沒有安全感,對人的感情也一度失望和懷疑,甚至用錯誤的方式去討好媽媽。我也不會調節我自己的情緒,情緒失控我也會歇斯底里,我真害怕我變成了她的樣子。

母親高興了親孩子,不高興了拿孩子撒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媽媽情商不高,不懂得控制情緒。

情商即情緒智力,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的媽媽,遇到不開心的事積壓在心裡,找到一個出口,哪怕是孩子犯一點小錯,媽媽就把所有情緒傾瀉而出。這種行為往往會嚇到孩子,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媽媽生活不順心。

生活中難免事事如意,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媽媽要學會看開,莫把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就算有,自己的不順心自己消化,面對孩子的時候還是一張笑臉。只有情緒穩定,帶娃也變成一件輕鬆的事。

有了孩子,做了媽媽,不管是對孩子的喜愛,還是對孩子的不滿,甚至對生活的絕望,都是養娃常態,我們要儘量控制,讓情緒消退,理智迴歸,給孩子一個美好童年和童年榜樣。


駱落的育兒小知識


有很多都是因為生活造成的。讓一個女人變得喜怒無常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所以才會導致只能對孩子生氣和開心都能夠發洩出來。我相信一個蘋果幸福的家庭,母親的心裡激動不會那麼大。孩子也會過得幸福一些。


彩虹姐的生活


就是自己都沒長大,情緒控制能力差。

媽媽還是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免得孩子也漸漸變得一樣情緒化了。


微酸硬糖


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很多媽媽都會有類似的經歷,自己氣上頭忍不住吼孩子,打孩子。平常自己心情好的時候,看孩子就非常可愛,忍不住親孩子,因為沒有不親孩子的父母呀。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造成親媽拿孩子撒氣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完美主義情結

完美主義情結就是做一件事情要把得它做好,做完,否則就心裡難受。比如我用洗衣機洗衣服,如果洗完了,就必須晾起來。如果不晾,就渾身不舒服,不能忍受衣服在洗衣機裡面。

很多人都有這種情結,但是孩子一般會成為你做一件事情的意外,比如我正在晾衣服,娃非要拉我出去玩,我不晾完就難受,娃拉我我自然就會生氣。

此時我一般都敷衍一下孩子,說一會兒去。但是孩子一般都很倔強,非說“現在要”,那就會產生你所說的,生氣時拿孩子撒氣的情況。

2.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是說,當一個人有負面情緒時,找弱與自己或者層級低於自己的人,發洩情緒。

比如你媳婦兒今天在外面工作不順,被上司批評了,回到家你又說她怎麼這麼晚回來,還不做飯。接著父母又說,你媳婦兒不會幹活,早上地都沒拖乾淨。

你媳婦兒會怎麼樣?打不過你,罵不得公婆,拿孩子撒氣還做不了?

那要怎麼做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1.“碗碟療法”克服完美主義情結

“碗碟療法”是育兒專家,麻省理工大學中國面試官蔣佩蓉在《佩蓉的媽媽經》裡面提出來的。

她曾經也受到完美主義情結的捆綁,於是用晚上不洗碗,就是看著髒碗碟躺在洗手池裡面,第二天再洗。這樣鍛鍊自己接納家務不做完的感覺。

如果你媳婦兒也有這方面問題,可以阻止她完成所有的家務,告訴她,留一些也沒關係。她心情放鬆了,就不那麼容易拿孩子撒氣了。

2.幫助分擔家務

可能和我們國家的傳統有關,爸爸比較少參與家庭事物,大多以為看娃做家務都是媽媽的事情,很多媽媽也這麼認為。

但這兩樣事情都很累人,又累又煩的時候,就容易情緒失控,對孩子發脾氣。

所以爸爸們也來陪孩子寫寫作業,掃掃地,洗個碗,會讓這樣的情況減少許多。

3.避免給媽媽氣受

有句話說:“媽媽不好過,全家都不好過。”

大概你也感受到了,如果一個媽媽不開心,那麼全家都會籠罩在一個陰沉沉的環境裡,孩子也跟著受累。

如果媽媽在外面受到了委屈,做丈夫的,還是需要關心一下媽媽,不僅有利於你們夫妻的關係,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為孩子在健康的家庭裡獲得幫助。

如果媽媽是全職太太,那做丈夫的為媽媽擋一些外界傷害是極有必要的,比如公婆的指責。

媽媽被保護得好,她自然不會對孩子有如此大的情緒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