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防指調研指導南縣備汛工作

3月24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邀請魏遐林、李榮華等水利專家顧問,對南縣備汛工作進行調研指導。

調研組首先來到位於茅草街鎮的港口碼頭,檢查了防汛砂石儲備情況。南縣彙報,南縣去年在沅江巴南湖應急開採防汛砂石17.6萬噸,目前,該縣儲備的防汛砂石達到25萬餘噸,超過省定額標準。但還存在配比、擺放不科學的問題,特別是去年應急開採的的卵石含泥較重,僅能用於搶險,難以用於防汛。調研組建議南縣,要充分利用“車載船裝”的方式,切實降低運輸成本,力爭儘快將防汛砂石擺放合理;同時創新方式,積極向上反映,在“數量不減少、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將含泥較重的卵石置換為清水卵石,確保防汛搶險需要。

在三仙湖水庫下壩調節泵站施工現場,該新建泵站裝機功率2520千瓦(即4×630千瓦), 其中2臺單向排水,2臺抽排相結合,設計單向排水流量16立方米每秒,抽排相結合排水流量38立方米每秒,過流能力為40立方米每秒。投產運行後,可調節三仙湖水庫水位水量,解決受益區36.5萬畝農田用水問題,同時可減輕兩岸83公里防洪壓力。調研組建議南縣在搞好疫情防控、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要加快施工進度,儘早投產,切實發揮好工程效益,特別是要確保今年發揮好防洪抗災效益。

在三仙湖水庫順流右岸的中魚口鎮永慶段處險工程施工現場,相關負責人彙報,南縣今年爭取上級投資300萬元,縣財政投資200萬元,處置度汛風險隱患25處。由於疫情影響,個別重點要到4月上旬完工,其餘工程在3月底均能完工。永慶段處險工程投資30萬元,目前基本完工,正在進行遊修。調研組認為南縣汛前處險工作紮實有效,是南縣保持57年“不潰一堤一垸”的重要法寶。但是,三仙湖水庫下壩調節泵站建成投產後,兩岸防洪壓力雖然有所減輕,極端年份仍有可能入警防汛,水庫兩岸副壩仍要作為一線防洪大堤保護好管理好,所有度汛工程只能加強,不能損壞。

在大通湖內湖烏嘴鄉東堤拐段水毀修復工程現場,南縣大通湖28公里多臨湖已完成全線護坡,但部分能湖漬堤還存在兩水夾堤、堤單薄、沒有建閘控制等風險隱患。去年爭取上級投資200萬元大通湖內湖進行整治。調研組指出,大通湖內湖防風浪任務重,防汛條件差。要切實堅持“以防為主”的方針,修通防汛通道,儲足儲齊防汛搶險物資器材,時刻作好防汛搶險準備。

調研組還指出,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年全國氣候有“極端、複雜、異常、多變”的特點,旱、澇、洪等水旱災害可能並存,有可能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氣象災害要重於常年,發生流域性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大,要切實做好防範措施和應急救援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