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间,落魄书生与明武宗那段情,送君直上九重天

有一年,明武宗微服出访,看到了一个卖字的书生。一年之前,这个书生因为不识明武宗写的"咊"字,被赶出了皇宫。如今,天子又因何匿名推荐他到山东任职呢?一场君臣之缘,因一个字,荡起了回纹涟漪。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庶常散馆,按例进士要在皇宫内廷参加考试。当时,诸进士将呈现所学之长。来自闽地的林吉士,喜欢写古字,比如将秋写为"秌"等等。

一字之间,落魄书生与明武宗那段情,送君直上九重天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看到后,觉得很奇怪,就问他"秌"字的出处,林吉士如实相告。于是,明武宗也写了一个"咊"字,问他是否认识。林说:"不认识。"明武宗教诲他说:"『秋』可以写作『秌』,难道『和』就不能写作『咊』吗?你读书还少,不能在翰林任职。你还是返回家乡,勤读三年后,再来考试吧。"林吉士只得谢恩,走出皇宫。同乡的亲友都知道他被天子驱逐,所以都对他另眼相待,很不客气。

林生家境贫寒,想要回家,没有盘缠;想要留在京师,又没有生活费;想要教授学生,却因被天子驱逐,所以人们都对他冷眼相待,也没人延请他。他处境艰难,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在正阳门外卖字为生。就这样过了一年。幸好,他的书法有些造诣,字写得不错,所以一时也名动京城。

一字之间,落魄书生与明武宗那段情,送君直上九重天

有一天,明武宗微服出宫,路过一个摊位,看见很多人都围在那里。从人群中传来叫好声,称赞声不绝于耳。明武宗来了兴致,也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事,能让众人不断地喝彩?于是挤入人群中,看到一个少年书生正在奋笔疾书。看那书法笔势颇有钟王之风。词文章句典雅,很称帝心,明武宗也连连称赞。

明武宗与林生也只是一面之缘,时间一久就忘了他。他对林生说:"我看你写书法文辞俱佳。当今正是用人之际,你为什么不去应试,反而甘心从事贱业呢?"

林生抬起头看着问话的人,见他身材魁伟,容貌不凡,于是向他作揖行礼。明武宗说:"词林清秀华美,你不适合混迹街市,有些玷污官箴。"

林生说:"去年,朝廷散馆时,因我不识御笔,所以奉旨回籍读书。"经他所述,明武宗方知,原来他出身寒门,在京进退维谷,不得已才以卖字为生。又因他被天子驱逐,所以也没人请他教学。

一字之间,落魄书生与明武宗那段情,送君直上九重天

明武宗听了他的陈述,说:"我推荐你到邻省作一幕僚,比眼下境况好一些,你意下如何?"林生自然感激不尽,连忙作揖道谢,又问明武宗:"您的府邸在哪儿?我好去向您拜谢。"明武宗说:"不用,你不用道谢。明天你还在这里等候佳音。"说罢,天子飘然而去。

围观的人都向林生道贺,说:"他一定是王孙贵公子,此事必有佳音。"众人都为林生感到高兴。

次日,有一太监带着一函黄封(皇家的封条),以及百两白金,送给林生,说道:"昨日,有位官人叮嘱我送给阁下,请照封面行事,不可暗自打开,自取其祸。这些银两作为车马旅费。"说完,太监转身就走,既没有道姓名,也没有说明来历。

一字之间,落魄书生与明武宗那段情,送君直上九重天

林生看到封面上写着几个大字"亲投山东巡按开拆"。于是欣悦地收了摊位,雇上车马,带上旧仆前往山东。当时巡按空缺,由方伯[4]暂时代理。林生抵达山东后,沐浴更衣,偕同仆人一同拜访。

因御史掌管纠查、弹劾百官大权,官场风纪很严肃,林生无官无职,投递名刺很不容易。一连三天,都没能见到方伯。林生心中急躁,最后说道:"我有京师密信,必须要亲自交给长官,为什么要阻拦我?"差吏这才进去通报。

守门吏见林生行装黯淡,怀疑他是凭着某种关系,向官府索要财物的。于是,懒洋洋地摇着头说:"我家主人主掌一省总纲,公事繁忙,怎么有时间接见你呢?若有书札,我代你转投,你就回去等候消息吧。"林生没有办法,只好取出黄封交给他。

一字之间,落魄书生与明武宗那段情,送君直上九重天

不久,林生借住的那家旅舍主人狂奔而来,对着林生叩首不已,说道:"小人不知长官驾临,多有怠慢,罪该万死。"林生被眼前的景象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愤然说道:"主人家,我处境困窘,您怎么也来嘲弄我呢?"就在二人争辩不下之时,忽然听到一阵呵斥让路声,礼炮大鸣声。中军旗牌巡捕均来叩首请安,原来他们奉方伯之命,请"钦使"林生进入官署。

林生犹如云里雾里,不知他们在说什么,众人簇拥他坐进大轿。随着仪仗队进入官府。方伯穿着官服前来迎接,林生下轿后,看见庭中摆设着香案,他先前所投的黄封高高地放在上面,供了起来。

方伯跪请圣安,向林生作揖说:"请天使宣读圣旨。"林生打开皇封,读到:"山东巡按出缺,即着林某署理。"这时,他才知道那位公子就是当今天子。于是望着京师方向,九次顿首,即刻受印掌事。方伯行礼后,交出代理权,就退居藩邸。

一字之间,落魄书生与明武宗那段情,送君直上九重天

林生上表谢恩,奏请陛下当面训示。不久后,明武宗批覆说:"朕看你是个人才,所以派你前去领职。你要谨慎为官,凡事为公而行,勿要辱没自身的职责。三年后来京覆命,届时就可以见朕。"

林生在山东任职期满,回京见帝述职。明武宗让他参与编修,进入翰林院,读书三年,以观后效。

一字之间,落魄书生与明武宗那段情,送君直上九重天

关于明武宗的文学造诣,从后来的一件事上可见一斑。正德十五年(1520年),明武宗南巡至镇江,获悉致休的内阁大臣靳贵病逝。明武宗亲临靳府吊唁,并命词臣撰写祭文。但词臣代言之文都不称帝意。武宗便亲笔写下祭词:"朕居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南游,先生已矣。呜呼哀哉!"左右文学侍臣看罢,全都敛手称服。

《明史‧武宗本纪》记载:"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明武宗亲自选拔人才,在用人上亲力亲为。虽然后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他能容忍大臣,不降罪劝谏的大臣,处事刚毅果断,翦除宦官刘瑾,在他的治理下,群臣恪职守法,也是不争的事实。

事据《客窗闲话》卷1、《明诗综》(四库全书本)巻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