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蕭何是劉邦最大的貴人?

gg12345678910


個人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劉邦初舉義旗,是蕭何出謀劃策推舉劉邦為主,然後手下人關係都是有蕭何去調節。可以說劉邦起義的班底是蕭何幫他建立起來的。蕭何是最早跟隨劉邦起義的,也是劉邦最早的軍師。

其次,劉邦出征時,蕭何負責後勤,籌備糧食,輸送兵員,是劉邦出征堅強的後盾。等劉備打下城池,又是蕭何去安撫百姓,收攏民心。在打敗仗時,負責安撫士兵,鼓勵軍心,是劉邦戰鬥最大的助手

再次,蕭何為劉邦月下追韓信,使韓信死心塌地為劉邦賣命,使劉邦在與項羽的對峙中開始轉換攻防關係。並在韓信的幫助下,最終戰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

最後,蕭何是最早讓劉邦有統一天下的心思的,項羽和劉邦相約共同攻秦,結果劉邦先進關中。蕭何恐項羽不滿,立即建議劉邦剋制金銀的誘惑,封閉庫房,以迷惑項羽,以圖以後問鼎天下。後劉邦封漢王,蕭何幫助劉邦富國養民,練兵屯田。最終出陳倉,得到天下。

綜上所述,蕭何幫助劉邦,建立了班底,穩定了軍心民心,推薦了大將韓信,這是劉邦取天下的優勢所在,而這些優勢中都有蕭何的身影。故可以說蕭何才是劉邦最大的貴人。


華夏長河五千年


我認識一個企業高管,他大學畢業就在這家企業工作,始終跟著企業的董事長做秘書,後來企業轉製為民營企業,企業的董事長成了老闆,他沒有離開,依然做秘書,老闆及企業對外聯繫、對內協調、甚至老闆家族的事情他都極為盡心,深得老闆和家族的信任,也得到企業內部的尊重,外圍人士的肯定。後開老闆不幸離世,老闆的子女推出一個人做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任命他為常務副總經理,這就是近30年,企業也不斷做強做大。我一次單獨和他在一起,我對他說,你成就了企業。他連連說,不,不,是企業成全了我。但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企業成全了他,他也成就了企業。蕭何和劉邦也是一樣,與其說蕭何是劉邦的貴人,不如說劉邦成全了蕭何,蕭何成就了劉邦,是相互成全,順序不能顛倒的。蕭何沒遇到劉邦,不過終老於縣吏。劉邦卻未必,但有了蕭何,卻成就了更大的輝煌罷了。



人間正道70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應該瞭解一下,什麼叫作“貴人”?

能稱作你生命中的貴人,至少得達成以下幾個條件:

1.內心無條件接納你,贊成你的思想的人!

2.時刻嘮叨你,提醒你少走彎路的人。

3.經常提點,教導你的人。

那我們再來討論一下,蕭何到底是不是劉邦的貴人?

首先在是書上,並沒有記載蕭何這個人的詳細出身,但他與劉邦相遇的時候,就早已是沛縣的吏掾,官品級別比一般的縣吏要大,那這個吏掾是個什麼官呢?吏掾主管縣內官吏進退,放到現在來說,就是一個大型集團公司人事部的最高上司,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個官職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蕭何是怎麼跟劉邦認識的?

因為官職的級別不同,起初蕭何並不算瞧得起劉邦這個一鄉亭長,但劉邦這個人雖然出生鄉野,但卻為人豪爽,喜歡結交朋友,認識的人雖然都是三教九流之輩,但是卻能辦到一些常人所辦不到的事情,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方地痞,地頭蛇。

而劉邦也幫蕭何出面解決過一些蕭何自己不能出面的事情,這些事情蕭何自然也是記在心裡,當然他也出手幫助過劉邦,最有名的事件就是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時,縣令派人捉拿了他一家老小,幸虧蕭何及時出面,保護了劉邦一家老小,這才讓劉邦一家老小沒有遭受滅頂之災。

蕭何也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劉邦在芒碭山起兵抗秦之時,蕭何冒著被抓殺頭的危險投靠劉邦,並且還去幫助劉邦勸說縣令,史書形容蕭何的眼觀很獨到。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是蕭何識時務,主要原因是當時秦朝大亂,天下人反秦之人眾多,而當時還在秦國的做官的蕭何,早已意識到,如果繼續在秦朝做官,他的下場肯定不會好過,所以他選擇了跟隨人手眾多的劉邦,為求自保。

其次,就是為劉邦發掘了韓信這個人才,起初韓信在劉邦的軍中只是是一個小兵,但是眼光獨到的蕭何發現了韓信的才能,這之後才有了韓信的大展才能,也有了後來的漢室天下,與其說是韓信幫劉邦打下的天下,倒不如說蕭何為劉邦發掘韓信的功勞更大。

一句話總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在劉邦得到天下後,追隨劉邦的蕭何最清楚他的猜疑之心,在劉邦分封的九個異姓王接連反叛的情況下,蕭何選擇了主動上交了自己財產和領地,證明蕭何這個人相當機智,在後來劉邦與項羽大戰時,卻仍不忘調查蕭何在後方的一言一行,足以證明劉邦的猜疑之心何其嚴重,最後蕭何卻是用貪汙罪名自黑才得以自保!

由此可判定,蕭何為劉邦出謀劃策、挖掘人才,並非完全是一個“貴人”的做法,主要還是為求自保,只不過當時秦國大勢已去,他做出了一個識時務的選擇罷了!

所以,蕭何,未必就是劉邦的貴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Me兔九哥


蕭何出身歷史沒有記載,但自從他出現在劉邦面前的時候,就已經是沛縣的縣吏,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縣吏,是吏掾。吏掾主管的是縣內官吏的進退,也就是說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縣組織部部長,或者主管人事的常務縣長,在地方上來說,可是很不一般的人物。

蕭何和劉邦的結識其實很簡單,劉邦這個人善於巴結關係,結交朋友,而且手下有人能夠幫蕭何出面解決一些自己不能出面的事情,所以兩人交好,雖然是認識,但是劉邦最初只是一個亭長,和蕭何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蕭何並不看得起劉邦,但是蕭何這個人還是很講義氣的,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縣令捉拿了他一家老小,蕭何及時出面的保護了劉邦一家老小沒有遭受滅頂之災。

蕭何雖然看不起劉邦,但是還是很有眼光的,劉邦藏在芒碭山不久就發現秦朝已經開始大亂,就決定起兵抗秦,而蕭何竟然能夠瞬間轉變身份幫他勸說縣令,甚至冒著被抓殺頭的危險去投靠他,幫助劉邦解決身後事,說明蕭何的眼觀很獨到。不過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秦朝已經大亂,而且天下人反抗的都是秦人,所以蕭何作為秦國的官吏肯定是不安全的,而當時跟隨劉邦,一是前期有感情基礎,二是當時的劉邦手下已經有了些許人能夠保他平安,所以從這點來看,蕭何的眼光還是很敏銳的。

其次,就是在追隨劉邦的時候,發現了韓信這個人才,韓信在劉邦的軍中是一個小兵,在劉邦入蜀的時候韓信也想逃離軍隊,但是眼光獨到的蕭何及時的連夜追回了韓信,這之後才有了韓信的大展才能,也有了後來的漢家天下,與其說是韓信幫劉邦打下的天下,倒不如說是蕭何幫劉邦找到合適的人才得到的天下,這個功勞應該蕭何的功勞更大,包括後世所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是實際的證明。

蕭何在劉邦得到天下後,深刻的明白劉邦對於身邊人的猜疑心,特別是在劉邦分封的九個異姓王接連反叛的情況下,主動的上交了自己的財產和領地,就可以說明,蕭何這個人還是很機智的,而且在劉邦與項羽的對抗中,劉邦連連問及他在後方的一言一行,蕭何瞬間就明白劉邦是害怕他有別的想法,於是光明正大的貪汙了一些錢財並讓人去告發他,才及時的化解了劉邦的疑心,這件事情也可以說明蕭何的智慧。


三分鐘熱愛


如果是蕭何是劉邦最大的貴人的話,那劉邦同樣也是蕭何最大的貴人。他們兩個人彼此依靠,相互成就。劉邦在蕭何的幫助下建立漢朝,當了皇帝;蕭何在劉邦的信任賞識之下,當了丞相,位極人臣。

根據題主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蕭何對劉邦的重要作用,看他為什麼是劉邦最大的貴人。


一、蕭何等人深知劉邦能力,共同推薦劉邦擔任了義軍首領

蕭何和劉邦都是秦末沛縣人。蕭何是縣衙主吏掾。他因為看出劉邦這人雖然看起來吊兒郎當,其實挺有能力。

所以蕭何在劉邦還是平民老百姓的時候,就經常維護劉邦。等劉邦當了泗水亭亭長,蕭何也經常幫助他。

劉邦帶人到咸陽服徭役,其他小吏給劉邦3百錢,只有蕭何給劉邦5百錢。

由此可以看出,蕭何在地位高於劉邦的時候,就對他很是欣賞。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史記·高祖本紀》

等到秦末陳勝起義,天下大亂,各地諸侯百姓紛紛起兵反抗暴秦的時候,沛縣官吏也商量著起兵背叛秦朝。蕭何又極力主張把流浪在外的沛縣子弟召回來。

劉邦回來後,蕭何等人又大力推薦劉邦當義軍首領。雖然這裡面有蕭何等人害怕失敗全家受牽連的因素在裡面,但對劉邦能力的認可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二、蕭何慧眼識才,推薦了幫劉邦打下大半江山的兵仙韓信

蕭何是真心實意輔助劉邦的。因為劉邦對項羽作戰屢次失敗,所以劉邦手下的許多將領紛紛逃亡。

劉邦雖然有仁慈的名聲,但面對項羽,軍事實力明顯出於下風。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蕭何發現了韓信這個軍事奇才,並且極力把韓信推薦給劉邦,讓劉邦重用韓信,並且拜韓信為大將軍。

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史記·淮陰侯列傳》

之後,才有韓信向劉邦獻上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隨後韓信先後滅掉魏國、趙國。降服燕國、攻佔齊國。

之後正是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才能在垓下包圍項羽,取得了四年楚漢相爭的勝利。

可以說,如果劉邦沒有了韓信,最終的勝利,很可能向項羽傾斜。

三、蕭何眼光長遠,對劉邦忠心耿耿,幫劉邦守衛了富饒的關中,源源不斷地保障了劉邦的後勤

劉邦進入關中佔領咸陽之後,其他將領以為可以打土豪分田地了,爭先恐後地到藏有金帛財物的府庫搶奪財物。

只有蕭何目光長遠,沒有貪圖眼前的利益,先把秦國丞相、御史的掌握的律令圖書文件收藏好。所以等到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就根據這些材料詳細地知道了天下要塞,人口多少,強弱的地方,以及百姓所痛恨的情況。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史記·蕭相國世家》

蕭何的所作所為,體現了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所應具有的風範。

劉邦再次佔領關中後,他主要率兵跟項羽爭奪天下,把守衛關中這個富饒根據地的人物交給了蕭何。

蕭何果然不負眾望,一直牢固守衛住了關中。

楚漢相爭的前期,劉邦面對項羽敗多勝少,經常被項羽打得大敗,有時僅僅只能自己脫身獨逃,連老爹老孃,老婆孩子都被項羽俘虜。

每次劉邦失敗,蕭何總能及時地幫劉邦徵集到充足的兵員和糧草,使劉邦可以跟項羽周旋而不至於滅亡,才終於把戰爭的局勢慢慢扳了回來。

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史記·蕭相國世家》

也就因此,等到劉邦建立漢朝,當了皇帝后,要評定功臣的為此,劉邦才力排眾議,把蕭何定為功臣第一。

其他大臣不服氣,劉邦這個小混混出身的皇帝就用很尖酸但又很形象的話告訴他們:你們獵狗能抓到野獸,但發號施令指示野獸蹤跡的是人。你們就像那有功的狗,蕭何就是那有功的人。

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史記·蕭相國世家》

四、蕭規曹隨,奠定漢朝數百年穩定的基業

漢朝建立,蕭何擔任丞相,跟劉邦一起制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法令明確劃一,使漢朝的經濟逐步從多年的戰爭中恢復過來,百姓也擁護讚美蕭何的政策。

更難得的是,蕭何和曹參原本是好朋友,等到當了將相,兩個人卻有了矛盾。

等到蕭何快死的時候,卻秉持公心,推薦了曹參來代替自己為相。

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史記·蕭相國世家》

曹參代替蕭何為丞相後,也並沒有因為之前跟蕭何有矛盾,就廢棄蕭何的法令,完全遵照蕭何的統治方針,奉行清靜無為的策略,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綜上,蕭何等人舉薦劉邦當了義軍首領,給劉邦舉薦了韓信,守衛中了關中、鞏固了後方,又為漢朝制定了合適的時政方針。正是有了蕭何這樣的忠臣,劉邦才能夠以弱勝強,建立漢朝並鞏固了統治。從這個角度來說,蕭何是劉邦的貴人也不為過。


北冥說史


蕭何為漢帝國律令做出重要貢獻

今天,我從立法角度來說說蕭何的功勞。1983年在西漢古墓中出土了竹簡,這些竹簡,有關法律的內容尤為豐富!人們發現其中律令有二十七種,三百餘條。是一部毫不亞於秦律的立法文書!早在公元前206年,劉邦的軍隊攻進咸陽城的時候。蕭何不同於其他人,他並沒有去慶賀,而是去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邸,去搜集了所有秦朝律令!大家眾所周知,秦朝的法律雖嚴苛,但是法律細緻又體恤!對於他來說,這些典籍往往比金銀財寶更重要,這是秦帝國留下的最無價的遺產!雖然,劉邦談無為而治,比起劉邦蕭何更加明白,社會的寬鬆不帶表法律的空白。運營好一個龐大的帝國,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系統,才能維護秩序。他明白自己的皇帝隨時都可能需要一部法律,於是他就在工作業餘時間,整理所有秦朝的法令,在浩瀚的秦法中,他為劉邦找到了一套最適合漢帝國的法律!

單從法律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蕭何在制定法律方面為劉邦做出了很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