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那一对红白玫瑰:年少只怜冷清秋,长大更爱白秀珠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看了电视剧版《金粉世家》的人,往往对冷清秋爱怜不已,而对白秀珠厌烦憎恶;而看了《金粉世家》原著的人,却往往觉得冷清秋一言难尽、而对白秀珠赞赏有加。

其实电视剧版本里刘亦菲饰演的白秀珠,外形美且贵气,演技也并非一无是处。之所以让人“烦”,主要还是改编后的剧情造成的。

原著中白秀珠身上的闪光点,电视剧没拍出来;原著中白秀珠不曾做过的事、不曾说过的话,剧中倒添加了不少。

如果单看原著,读者将会看到一个让人恨不起来、甚至还会有几分敬佩的白秀珠。

因为,原著中白秀珠虽然也是个“大小姐”,却并非脸谱化的刁蛮任性。相反,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礼有节、为人处事“拎得清”、有底线的大家闺秀。


《金粉世家》那一对红白玫瑰:年少只怜冷清秋,长大更爱白秀珠

01 爱情有底线:浓情蜜意是一回事,而“持身清白”则又是一回事

白秀珠到底爱不爱金燕西?从原著看,在金燕西迎娶冷清秋之前,白秀珠是真的很爱金燕西的,在那段爱情里投入了真挚的感情。

在白秀珠与金燕西热恋的时光里,她确实时常张扬自己的小姐脾气。但金燕西吃这一套、甘之如饴;而白秀珠呢,在幸福地行使着自己“正牌女友”的种种权力之余,也掩不住娇憨可爱的小儿女情态。

比如白秀珠与表姐王玉芬刚发表了对金燕西的小抱怨,结果发现金燕西就在旁边偷听,白大小姐居然会害羞、慌张,甚至掏出一条手绢盖在脸上,“仰着脸向天,在藤椅上假睡,眼睛在手绢里面,却是睁开的,偷看着燕西。”

——若不是心中爱极,怎会如此在意自己一言一行在男友眼里的看法、以至于作出这样自欺欺人、又可笑可爱的行为?

比如三少爷金鹏振亲眼看见金燕西吩咐家里的厨子明天用心烧一只鸭子、配上烙饼、葱丝、甜酱等物,说是要送一个“极熟的人”;鹏振哪里知道金燕西已经移情冷清秋、这是要给冷清秋献殷勤的?他只以为这是要送给白秀珠的,于是神神秘秘向白秀珠告密邀功。

而堂堂白大小姐,“倒信以为实,只当燕西真要送她烤鸭,当晚很高兴地回家”。第二天,满怀期待地为了这只烤鸭而从早等到晚,到头只是一场空。

——若不是心中爱极,怎会对一只在她这种阶层看来既不稀奇、又不珍贵的烤鸭心心念念一整天?


《金粉世家》那一对红白玫瑰:年少只怜冷清秋,长大更爱白秀珠

而即便念兹在兹、无日忘之,即便早已与金燕西耳鬓厮磨、甜甜蜜蜜,但白秀珠在金燕西这个花花公子面前始终守住了“身体”这条底线。

书中写得含蓄,但也能从金燕西以前“也未尝不想早点结婚、益发可以甜蜜些”看出金燕西不安分的心思。以前读到这里,被前面一句“(二人)已经无所不至”误导,以为白秀珠金燕西早已有了床笫之欢,毕竟全书的时代背景新旧合参、一切皆有可能。

而后文,当白秀珠得知冷清秋未婚先孕、七个月而产子,昂然对王玉芬谈道:

“咱们(指自己与金燕西)名正言顺地交朋友,决不能像人家弄出笑话来了,以至于非要这人讨去不可。这种卑劣的手段,姓白的清白人家,不会有的。”

这一句,令人恍然大悟。恋爱中的白秀珠是有自己的底线的,无论怎样爱,都不会突破自己的底线。

相比之下,冷清秋倒成了反例。相识不过数月,便在花心金燕西的金钱攻势下彻底沦陷,甚至堂堂文艺女神闹出了未婚先孕的尴尬,最终造成了一场仓促而悲哀的婚姻。

每个人的底线不同,这里并不是讨论婚前到底能不能干那点羞羞的事儿,而是佩服白秀珠“无论怎样爱,都不能忘了自己、不能丧失底线”的这一份自尊与清醒。

在爱情里不弄丢自己,才能始终握住掌控自己人生方向的主动权。

02 仇恨有底线:恨金燕西是一回事,但尊敬金铨又是另一回事

白秀珠恨金燕西,恨得合情合理。

毕竟,白秀珠并不是电视剧里倒追金燕西的“求爱者”身份,而是“正牌女友”。从小说一开篇、到白秀珠正式出场,作者通过多个人的言行侧面烘托出了白秀珠与金燕西关系的密切与公开。

  • 金燕西让仆人金荣打听冷清秋的消息,金荣踌躇“将来白小姐知道了,我担当不起。”
  • 金燕西去绸缎庄打算选一些衣料送给冷清秋,绸缎庄伙计迎出来、自然而然地就搭话“七爷来了。怎么白小姐没来?”
  • 兄弟姐妹之间,也时时开他与秀珠的玩笑,动辄就是“小两口”等语。

就是这样尽人皆知、十拿九稳的爱情,却在短短几个月内“等闲变却故人心”,金燕西另娶她人。

这无论对白秀珠的感情还是颜面,都是极大的伤害。白秀珠“决不能再认金燕西先生做朋友”与“决计不登金氏之门”的反应,已经算是有涵养的;后期实施报复,也不算为过,毕竟金燕西负心在先。


《金粉世家》那一对红白玫瑰:年少只怜冷清秋,长大更爱白秀珠

但白秀珠让人钦佩的是,她能理智地做到“一码归一码”,并不会因金燕西一人之过而迁怒金家所有人。最典型的就是金燕西父亲金铨去世后、金家发丧出殡的情节。

彼时,白秀珠不仅主动去送送她的金老伯,而且行事低调、态度宽和。既不刻意去金家太太少爷们眼前露面、卖人情,也不计较乱纷纷的场面之下的招待不周。面对旁人的挑唆,白秀珠的反应是:

“不是我不发脾气,但是人家有丧事,心里都乱糟糟的。”

“我们的心尽了就是了,又何必在人家面前表示人到礼到呢?”

如果说此前读者可能还会对白秀珠存有“刁蛮小姐”的偏见,那么此刻也定会改变看法。在自己深受伤害之后,能做到“不迁怒”“不株连”,这样的格局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有。“大气”二字,白秀珠也算当得起。

03 报复有底线:“战胜你”是一回事,而是否要“落井下石”又是另一回事

白秀珠对金燕西(间接也是对冷清秋)实施报复,目标很明确,策略也很精准。

她的目标是“既然人家在我手里夺了去,我就有本事再夺回来”,而且夺回来的目的并非真的要与金燕西鸳梦重温,只是出一口气——从爱情中走出来的她变得冷静而清醒:“像金燕西这种人,没有什么出奇,很容易找得着。”

她最厉害的策略,除了时常与金燕西进行大大方方、却足以令金燕西动情、令冷清秋疑心的“交际来往”之外,便是在金家败落、金燕西一事无成之时抛出“一起去德国赚钱”这个喷香的诱饵。

这个诱饵给金燕西与冷清秋原本就已风雨飘摇的婚姻带来了致命的一击。直接促成了金冷二人的决裂、摊牌,甚至是冷清秋的出走。

至此,白秀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拆散了金燕西这段带给她无限伤痛与羞辱的婚姻。但此时白秀珠的态度很耐人寻味。在得知冷清秋不辞而别之后,白秀珠对金燕西说道:

“若是她还带了一个孩子去寻生活,她是个穷苦出身的人,一点经济力量没有,叫她怎样去维持呢?据你说,她很有点旧道德,那更是不肯胡来的。这个社会,能容(她)去谋生活吗?”

这不是白秀珠的惺惺作态。她根本没有必要在金燕西面前扮圣母、扮慈悲,因为她此刻以及将来所要做的任何事都不需要依赖金燕西对她的态度与看法;她有真实表达自己想法的底气。于是,这一席话所包含的那么一点同情与悲悯就显得格外真实。

可以战胜你,但不落井下石,不辱你、不讥讽你——白秀珠做到了一个大家小姐应有的大气,也隐隐透着复仇女王胜券在握、网开一面的霸气。


《金粉世家》那一对红白玫瑰:年少只怜冷清秋,长大更爱白秀珠

04 结语

本文写白秀珠的种种“好”,并不是强行洗白什么,而是张恨水先生笔下的白秀珠确实是个十分耐看的形象。

作者在小说之中始终保持着客观的笔调,对于白秀珠和冷清秋这一对“红玫瑰”与“白玫瑰”,并没有明显的偏私。冷清秋虽胜在才貌双全,却失于虚荣与眼界;白秀珠虽没有柔情似水,却胜在处事与格局。

这样的白秀珠,在电视剧中看不到,唯有耐心读书之时才有机会叹之赞之。

这样的白秀珠,在我们年少时也未必能读懂,但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才越发能品出她的魅力与可贵。

年少只怜冷清秋,而长大后,更爱白秀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