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

德國“工業4.0”、美國“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製造業2025”,世界各國紛紛提出新一代製造理念,主要是為了指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全球大環境下,拉動傳統制造往智能製造方向升級,從而滿足未來市場更快速、更個性化的需求響應,並實現更低的製造成本。

智能製造現階段在中國還剛剛起步,在未來邁向智能製造、智能工廠之時,也要充分利用目前中國製造業企業已廣泛應用的工業自動化設備。

智能工廠不是簡單智能化

現在常被提及的智能工廠只是“智能製造”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智能製造之下,傳統的製造流程將被重組,其目的是要實現產品的智能化。其中個性化的客戶需求與設計,供應商和製造商之間的信息接入與共享,售後服務的快速響應等環節與智能工廠一起,成為智能製造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

中國製造2025,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

智能工廠的核心特點是:產品的智能化、生產的自動化、信息流和物資流合一。目前來看,世界範圍內,很多企業都在向著智能工廠的方向發展,但是還沒有哪一家企業有足夠的勇氣宣佈自己已經建成了一座智能的工廠。西門子目前在全球有兩個樣板工廠,博世也即將有一個樣板工廠。

在討論智能工廠的未來圖景時,提到最多的是“大規模定製化生產”,這需要企業從幾個維度建立相關的企業能力:一、強大的客戶需求收集和分析能力;二、社會化交互的產品研發體系;三、模塊化、智能化的產品製造工藝;四、高靈活度的供應鏈管理;五、與客戶需求匹配的生產能力(包括設備維護能力);六、智能的庫存和物流管理體系。

除了大規模定製化生產,智能工廠的未來圖景還包括了能源的節約(據測算有大約12%的能源節約空間),讓供應鏈更加安全,以及準確地尋找到相關領域專家的問題解決方式。而且智能工廠的生產模式不僅僅侷限於生產終端消費品的企業,生產設備的企業一樣可以通過實踐智能工廠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降低成本、提高交付效率、合理管理產能。

挑戰供應鏈管理

當我們討論智能工廠時,不能忽略的核心要求之一是要實現信息流、物資流和管理流合一。通過ERP系統、供應鏈管理軟件、最新的物聯網(接入產品和其對應零部件)和大數據的收集分析,讓信息流和物資流合一。做到對每一個個體產品、零部件在生產的全流程中可以實時監控和管理,事前預測、事中操作和事後追蹤。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長期處於產業鏈的低端環節使得其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很多中國企業連工廠的管理通報都並不完備,即使是行業的領軍企業,也在前幾年才消滅了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建成了企業內部統一的信息管理體系。但是距離全面地、有效地管理信息和綜合使用信息還有相當的差距,更何況智能工廠對於信息的創造性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製造2025,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

同時,智能製造對於採購和供應鏈管理帶來的挑戰影響是深遠的。它將原本按照計劃管理的工廠生產,切割為更小的單元,既可以動態規劃從而平滑生產波動,也能更快地跟隨市場的反應進行產能的調整,同時也能實現最低的原材料和成品庫存,大幅提高生產的週轉效率。廠商由此能夠獲得對用戶需求、市場波動做出快速反應的能力。同時,生產所有涉及的零部件都因為物聯網而廣泛互聯,廠家有望實現實時庫存(Justintime)——在傳統工廠中最多是在廠內庫存管理中實現,而在智能工廠市場,這樣的實時庫存可以將供應商也納入進來,從而實現真正的實時。它帶來的好處是全方面的,包括:降低成本、提高交付效率、管理產能等。

中小企業也可實現智能製造

當前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最大的挑戰在於:消費者行為改變、產品週期縮短、供應鏈風險增加、售後服務複雜化等。在這些方面,所有的企業都在面對著挑戰,而對於依照傳統模式組織生產的大企業來說,這樣的挑戰更加嚴峻。

而新技術如3D打印、智能化設計軟件等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產品開發流程,產業分工和產業集群的興起也讓企業不用再像三十年前一樣完成製造業從頭到尾的所有工作,創投、眾籌及產業鏈金融等創新的金融手段也讓中小企業比過去具有更強的融資能力。

中國製造2025,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

在這樣的形式之下,中小型的製造企業應該率先實現對於用戶個性化和定製化需求的響應,對產品設計、生產過程和服務流程進行再設計,用信息化的手段、自動化的設備、智能化的生產體系來改造自己,從而實現貼近客戶需求,智能化生產的目標。

總的來說,智能製造現階段在中國還剛剛起步,在未來邁向智能製造、智能工廠之時,也要充分利用目前中國製造業企業已廣泛應用的工業自動化設備。目前中國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也想利用信息化技術升級工廠管理,實現減員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