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子女帶娃也得有底線,遇見這幾件事情,千萬別插手

鵬鵬父母是雙職工,工作非常忙。去年開始,鵬鵬的奶奶來到鵬鵬家,幫忙照看鵬鵬。

一開始小兩口覺得:"謝天謝地,總算有人幫我脫離苦海了!"可沒過多久,兩人就隱隱有些後悔。

有一次去超市的時候,鵬鵬一定要買一輛玩具車,鵬鵬媽想到家裡多到放不開的玩具,就拒絕了鵬鵬的要求。

即使鵬鵬打滾哭鬧都沒有讓步,終於小傢伙悶悶不樂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鵬鵬媽本以為事情就這麼過去了,誰知道,第二天下班回家就看到鵬鵬樂滋滋地拿著這輛玩具車玩呢!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奶奶給買的。

幫子女帶娃也得有底線,遇見這幾件事情,千萬別插手

還有一次,全家去公園玩,鵬鵬飛跑的時候不小心摔了,夫妻倆看孩子摔得不重,就想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

可是這時,奶奶忽然衝出來,滿是心疼地對孩子又親又抱,還不忘騰出手來拍打地面,嘴裡說著:"寶寶摔疼了吧,奶奶親親,該死的地面,奶奶打它!不哭了啊!"

本來沒哭的孩子,看見奶奶這樣誇張,張嘴就是號啕大哭,奶奶一看更心疼了,又答應著給買了零食和玩具,才把孩子哄好。

時間久了,夫妻倆發現鵬鵬變得有點"熊",比如吃飯的時候把愛吃的都拿到自己面前,還挑食的厲害。

在家裡不愛聽爸媽的話,對奶奶也是吆來喝去的;在幼兒園總和小朋友打架,午睡的時候故意大吵大鬧等等。

眼看著孩子如脫韁的野馬在熊孩子的路上一去不返,夫妻倆決定找鵬鵬奶奶談一談。

鵬鵬奶奶卻不以為然,覺得

"我是在幫你們,你們怎麼還對我這不滿意那不滿意?而且我做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幫子女帶娃也得有底線,遇見這幾件事情,千萬別插手

隔代教育的矛盾點在哪?

一方面,祖輩來帶孩子既培養了感情,又解決了諸如帶孩子上下學、做飯、打掃衛生等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另一方面,相應的問題也不少。

如果說生活習慣的不同大家應該相互理解互相體諒,不足以成為威脅家庭和諧的因素,那麼祖輩和父母的育兒理念不同,則是令如今大部分家庭矛盾加重的罪魁禍首。

比如上文提到的鵬鵬奶奶的一系列做法。

老一輩人苦盡甘來,所以總想把自己缺的都補給孫子孫女們。

他們認為孩子不能磕著碰著,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

不僅自己這麼做,也想讓孩子的爸媽也這麼做,甚至把孩子爸媽的抗議當耳旁風,我行我素地寵孩子,認為這才是對孩子好,殊不知這樣才是害了孩子。

幫子女帶娃也得有底線,遇見這幾件事情,千萬別插手

1.做祖輩的要知道自己很多做法本身就是錯的

比如怕孩子磕著碰著就不讓孩子出去活動,整天在家裡。

這樣阻礙了孩子的大運動發展,而且讓孩子脫離了和同齡人相處的環境,久而久之孩子會變的超重,並且孤僻不合群。

2.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管教原則和祖輩不同,很容易造成他們的混亂

比如鵬鵬媽媽的原則是"不會買家裡同款的玩具",而奶奶則是"想要什麼都可以"。

時間長了,鵬鵬就知道找奶奶肯定能如願以償,所以很可能對媽媽"陽奉陰違",甚至撒謊;更嚴重點是變得和媽媽疏遠,和奶奶親近但是毫無尊重。

3.要多和孩子父母溝通

看了這些潛在的問題,希望各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能意識到對你管教方法的抗議不是因為嫌棄你過時,而是你的某些做法真的已經威脅到了孩子的成長。

所以對於祖輩來說,知道何時該插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意思就是和孩子的爸媽明確養育孩子的主副手,比如孩子學習這方面由父母管,衣食住行這方面由祖輩管,不是自己的領域就主動退出來,絕不貿然插手。

幫子女帶娃也得有底線,遇見這幾件事情,千萬別插手

有的時候分不清某件事情該不該管,那麼首先要和孩子父母商議後再決定,或者來不及商議也要在事後和孩子父母"通口氣",再決定日後同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

這樣父母和祖輩對於孩子的管教問題都處於透明狀態,互通有無,在教育孩子時才能更有效。

最後祖輩要多和孩子父母溝通,因為當今社會認可的教育理念已經和過去大有不同,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嘛!

幫子女帶娃也得有底線,遇見這幾件事情,千萬別插手

據統計,在北京、上海、廣東等超大城市,有超過50%的0-6歲兒童是由祖輩隔代教育的。

這龐大的數字即代表了人們的需求,也代表了日益凸顯的矛盾。老人家總拿自己年輕時那一套教育方法,已經不合時宜了。

這時和孩子爸媽好好溝通,明確底線,不隨便插手,知道何時該當"隱形人"對孩子尤為重要。

正是因為愛孩子,所以才要格外注意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