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陸軍就是炮灰嗎?

用戶674466434566666


現代戰爭中,在喪失制空權的情形下,單純的陸軍地面部隊,確實容易給打成炮灰。具體的,可以參考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軍團的遭遇。

當年,在美軍的定點“清除”下,加上各種形式的電子戰壓制和通訊系統的破壞,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很快就陷入了大規模癱瘓。之後,美軍順勢轟炸了伊內的主要軍用機場,大量薩達姆“壓箱底”的各色米格和幻影們,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就被摧毀在了停機坪上。

不久後,伊軍就基本喪失了制空權。

再往下,沒了制空權後的薩達姆曾經引以為傲的坦克海洋,也沒怎麼發揮作用,很快就被打成了坦克“墳場”。

這兩場戰爭中,被稱作“坦克殺手”的阿帕奇生動證明了,在武裝直升機面前,喪失制空權的陸軍裝甲部隊,就是毫無反手之力,任人蹂躪的“活靶子”。這就好比老鷹抓兔子一樣,地面上兔子跑的再快,也擱不住老鷹的機動性和掌握著的空間優勢。

現代的信息化戰爭中,傳統軍事對抗已經由數量型轉變為以質量為主導的模式,講究“非接觸性”戰爭和“精確打擊”,主推的是電子預警和干擾技術、精確制導武器、衛星偵察手段、隱形戰機等等。

很顯然,以上活動依靠的多是空中力量和電子戰技術。

而且,現代局部戰爭的正面交鋒,節奏快,烈度強,作戰成本也極高,一般在很短時間內,就能決定勝負,空中打擊環境最為關鍵,甚至成了整個作戰計劃的主角。

比如,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的打擊,整整78天,全部都以“空襲”的形式發生,沒出動地面部隊,硬是把剛烈的塞爾維亞軍民折騰的難以招架。

所以,在制空權不佔優勢的情形下,再強大的陸軍和裝甲兵團,也難免會陷入被動局面。而且,不但陸軍如此,海軍的情形也是一樣。

因而,自海灣戰爭“打醒”的全球各軍事大國後,各大國紛紛開始致力於“合成旅改革”。現在來看,所謂的陸軍,往往並非僅僅就包括地面的機械化步兵和裝甲部隊,都配備著一定的空中力量,來組成綜合作戰體系,共享作戰數據鏈。這就是所謂的“合成旅”。

另一方面,咱們再回頭來看1991年海灣戰爭、2003年的美伊戰爭。在這些局部戰爭中,作戰雙方的“資質”,差距非常明顯,屬於“不對等的戰爭”。

試想,如果當年美軍的對手具有完備戰術防空體系,並把握著勢均力敵的制空權,那麼,一定規模的陸軍地面部隊的較量,還是難以避免的。

此外,在中低烈度的城市巷戰中,陸軍也是無法替代的“主角”。尤其在敵我之間距離僅幾十米的交火區域內,空中的火力支援很難精確瞄準,還得靠陸軍單兵一點點推進。

更有對某一地區的佔領、打掃戰場和“維穩”工作,也得主要仰仗著陸軍。目前看,美國財政養著的那四十多萬陸軍,很多都在從事著這項工作。

畢竟,雖說現代戰爭講究“非接觸性作戰”,但最終還是得上活人才成。不然,哪怕你把一座城市炸成了灰燼,敵人幾乎都送上了西天,沒有地面部隊的實際入駐和控制,那也很難稱得上是真正的“佔領”。

總之,現代戰爭中,陸軍仍然享有著無法忽視的重要戰略地位,使用價值還算挺高的。不過,前提條件是,需有空中火力支援和其他兵種的協同作戰,即“搭配著用”。否則,一旦制空權不佔優勢,作戰數據鏈被幹擾、摧毀,那麼,薩達姆軍團的悲劇,也難免會再次上演。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現代作戰陸軍仍然很重要,只是淪為配角而已。

大家注意,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軍將薩達姆軍隊炸得一塌糊塗。

截至1991年2月23日,多國部隊共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投彈9萬噸,發射288枚戰斧巡航導彈和35枚空射巡航導彈,並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飛機和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對選定目標實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強度的持續空襲,極大削弱了伊軍的C3I(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能力、戰爭潛力和戰略反擊能力,使科威特戰場伊軍前沿部隊損失近50%,後方部隊損失約25%。

伊軍傷亡人數大約10萬人(其中2萬人死亡),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

然而,空襲並沒有讓薩達姆投降,而是多國聯軍出動地面部隊激戰100小時以後,薩達姆才放棄抵抗。

這是因為,雖然薩達姆的軍隊遭受非常嚴重的損失,比如在科威特的部隊傷亡過半,但大體的建制尚存,仍然具有一定作戰能力。

另外,薩達姆比較信任的共和國衛隊,被從14萬人炸到10萬左右兵力,卻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

這10萬人包括2個裝甲師,即漢謨拉比裝甲師和麥地那裝甲師;5個機械化步兵師,即塔瓦卡爾那師、尼布查德尼扎爾師、阿德南師、巴格達師和總統警衛師。

他們裝備有700餘輛T-72坦克、大量蘇制和中國製坦克,BMP-1/2步兵戰車,法制自行榴彈炮和GHN-45牽引式榴彈炮,蘇制薩姆系列地對空導彈,以及各類口徑的高射炮和運輸/武裝直升機等。

這些部隊既然能夠作戰,也有一定補給還可以維持,就不會隨意投降。

然而1991年,2月24日,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地面戰爭拉開了序幕。

100個小時地面戰中,多國聯軍將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包圍,尤其是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7個師)包圍在巴士拉以南地區。

在隨後的激戰中,這7個師不是被全殲,就是潰不成軍的撤退,幾乎全軍覆沒。

而被切斷退路的科威特地區伊拉克軍隊,等於是被殲滅,剩餘8萬多人宣佈投降。


可見,地面部隊還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尤其是治安戰和城鎮戰,還是需要步兵參加攻堅作戰。

就比如著名的第二次費盧傑之戰,美軍就算有強大的空中優勢,畢竟不能將費盧傑炸成平地,還需要一條街一條街的清剿。

這場戰役,聯軍共發動了540次空襲,消耗了14000枚火炮和迫擊炮炮彈、2500發坦克主炮炮彈。然而,還是要靠步兵掃清一條條街道。在11月7日至12月23日期間,美軍在費盧傑共有82人戰死(陸戰隊72人、陸軍9人、海軍1人)和6人非戰鬥死亡;伊軍也有8人死亡,43人負傷。聯軍稱共打死1200名武裝分子;而第1陸戰遠征軍指揮官薩特勒中將則稱在整個費盧傑戰役中共打死近2000名武裝分子。

所以,步兵還是有自己的作用。


薩沙


這個說法並不正確!最炮灰的應該是海軍,一艘艦艇上幾百上千人,只要一枚導彈把艦艇送進大海,那麼幾千人就得去海里餵魚了。相對而言,陸軍被襲擊的時候只要不是運氣太差,被連鍋端的概率並不大。

現代陸軍實際也是科技感十足的!他們也是使用各種先進武器的,比如俄羅斯的鎧甲系統,這種武器就是配給陸軍用來防空的,一個鎧甲導彈營大約可以控制半徑40公里的地方。除了正規防空導彈之外,現代陸軍還有各種肩扛防空武器,這些武器對航空器也是個威脅。

其次,現代陸軍(尤其是強國)很少出現在危險的作戰區域。這些地區都是由空軍直接去打了,陸軍很少被派去這些地方。

不過呢,對於那種所謂的叛軍來說確實是炮灰。他們沒有制空權,也沒有先進的防空武器,對於現代空軍來說,這些人確實是活靶子。


優己


陸軍在現代戰爭中可能不需要那種大規模集團作戰了!再怎麼炮灰,也不會像二戰時期那種,那才叫人肉攪拌機!

現代陸軍主要是防線佈防,戰略突擊,營救,精準戰略打擊,不需要太多人,現代戰爭主要是頭頂上的競爭,只要領空,導彈哥反導做得好,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性!


文化茶館


陸海空軍好比吃飯時的飯,菜和湯。不能只吃一樣。聯合作戰就是完整的一頓飯。原先咱窮只吃飯,沒菜沒湯。只吃飯那是窮,沒辦法,會營養不良的。就算是這樣,咱也挺過了艱難歲月!現在的問題是咱還是窮人思維,有時候只會吃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