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哪種瘟疫殺死的人最多?

王超行俠仗義


盤點人類歷史上的十大瘟疫,成千上萬的人因此喪命!

1、黑死病。

說起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瘟疫或傳染病,首當其衝的肯定就是黑死病(Black Plague)。

黑死病的成因與鼠疫有直接聯繫,這種傳染病在14世紀中期開始肆虐歐洲乃至全世界,直接導致了歐、亞、非各洲總共約5500萬-7500萬人喪生。

2、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18 flu pandemic),是指爆發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的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由一種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所引起。

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5億人感染,至少有5000萬人口因此喪命。

3、查士丁尼大瘟疫

查士丁尼大瘟疫是拜占庭帝國發生的大瘟疫。

時間為公元541至542年,當時導致了2500萬左右的人口喪命,拜占庭帝國為此遭受到沉重打擊。

4、東漢末年大瘟疫。

應該是傷寒病。

根據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的說法:

餘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至於其他,我覺得是很難排的,資料很有限,無法排出後面幾名。


HuiNanHistory


第一,黑死病(1347——1351)

黑死病就是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它的發生時間為1347年到1351年,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年時間,然而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卻達到7500萬。專家一般認為它是從亞洲發起的,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造成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員死亡。

第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

這一次的鼠疫是發生在1885年到1950年。(全球至今還是每年還是有幾百例發生)第三次鼠疫的源頭一般認為是中國雲南,此後時隔39年卻在廣東爆發,此次鼠疫總共波及亞歐非和美洲的六十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

第三,查士丁尼瘟疫(541——542)

查士丁尼瘟疫可以說是改寫了歐洲的歷史,當時身為君士坦丁堡的主人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野心勃勃想要西征奪回已經淪陷的西羅馬領土,然而一場瘟疫徹底斷送了他的希望,至此,拜占庭帝國元氣大傷,國內人口急劇下降,恢復古羅馬榮光就此破滅。

第四,倫敦大瘟疫(1665——1666)

倫敦大瘟疫僅僅只有一年的時間,然而其近乎摧毀了當時整個倫敦城,當時倫敦上至貴族階級下至流民奴隸都有很大的傷亡,特別是下層百姓。倫敦大瘟疫的解決方式也很離奇,史書記載,當時倫敦發生了一場大火,燒燬了病毒感染源和大片屍體,瘟疫因此得到抑制。

第五,美洲瘟疫(16世紀)

大家幾乎都認為印第安人是死於歐洲人的炮火和屠殺下,其實印第安人死傷最為嚴重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歐洲人把瘟疫帶了過去,而美洲又與世隔絕,少有免疫,為此印度安人死傷一大片。印第安人的臨近滅絕,美洲瘟疫是直接原因。


小楊天天說


第十名,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發生在1918年到1919年間,正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一戰都多,全球感染5億人,有4000萬人到5000萬人因為西班牙流感去世。

流感最早在1918年春天發生於美國一個軍營,開始只是普通感冒,死亡率不高,由於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病毒迅速隨著士兵傳到各國。

到了1918年秋天,流感捲土重來氣勢洶洶,死亡人數直線上升,因為西班牙政府先報出疫情來,所以習慣稱之為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有個很奇怪的特點:年輕人易感死亡率高,老人孩子等體質很弱的人反而死亡率沒那麼高。

據說一戰也是因為這次流感導致募兵困難而提前結束了。

西班牙流感病毒是後來各種流感的祖宗,被命名為H1N1.

第九名,墨西哥瘟疫

1576年在今天的危地馬拉、墨西哥和秘魯一帶發生過一場大瘟疫,奪走大約1500萬人的性命,每5個人就有3到4人感染疾病,從發病到去世只有4天時間,瘟疫奪去了當地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土著幾乎死亡殆盡。

被瘟疫感染的人很痛苦,死時,頭疼腹痛,眼睛鼻子嘴裡出血。

現代有人研究墨西哥瘟疫得出的結論是:沙門氏菌感染。

現代有抗生素,沙門氏菌可以控制,但是四百年前人們得了這個病只有等著老天裁決。

第八名,結核病。

這個病很有名,很多很有名的人和結核扯上過關係,比如魯迅,林徽因,還有紅樓夢中的林妹妹大約也是結核病去世的。

結核病現在依舊是隻能控制不能根治的疾病,對於結核病現在中國免費供藥,但是世界很多地區的缺醫少藥,他們得了這個病只有等死。

網上能看到的數據,2017年全球因為結核病而去世的人有170萬。

第七名,天花。

天花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古人的一道坎,天花一輩子只出一次,如果僥倖活下來,就能終生免疫,但是出天花無疑是一次地獄考練,很多人無法過關。

中國古人講究多子多福,多生的一個原因就是小孩子會因為出天花夭折,不管是對皇帝家還是普通百姓家天花都一視同仁。

古人拜的神明中有一位痘神,人們拜痘神希望他能高抬貴手放自己孩子一條生路。這足以說明古人對出痘這件事情很重視很無力,只有求助神明。

大清康熙皇帝之所以被選中當皇帝,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小時候早早的出過天花了。

康熙皇帝喜歡研究科學,曾經推廣過種豆的技術,使得大清國內的天花得到了部分遏制,但是當時的接種技術不太成熟,時靈時不靈。

第六名,霍亂。

馬爾克斯有本書叫《霍亂時期的愛情》。

在上個世紀,霍亂是一種高發病。

霍亂髮生於夏天,表現為劇烈腹瀉。

再牛的好漢,一天跑十次廁所,也會拉的連腿都邁不開。

歷史上大的霍亂流行一共有七次,幾乎每10年左右都要鬧一次,霍亂的流行主要是由於不潔飲水引起的。

霍亂1820年傳入中國。

民國時候宋美齡夫婦提倡新生活運動,其中重要的一項是喝燒開的水,不直接喝生水,也是為了預防霍亂。

可見,我國喝開水的歷史其實並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長。

第五名,第四名,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鼠疫。

鼠疫是一個很神奇的傳染病,幾乎每過數年都會流行一次,每一次都會有成百數千萬人因之喪生。

之所以第五名到第一名都是這個疾病,因為我們在歷史上可以找到五次以上的鼠疫肆虐的記載。

我們可以梳理一下,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在公元541年到542年,歷史上稱為查氏丁尼瘟疫,是以東羅馬皇帝查氏丁尼一世命令的。

查氏丁尼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即位以來奮發圖強,率領東羅馬帝國四處征伐,打下了除了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以外,恢復了古羅馬的所有失地,世界上似乎已經沒有軍隊能阻擋東羅馬的鐵蹄了,但是瘟疫能。

突然而至的瘟疫,讓東羅馬幾乎經歷了滅頂之災,整整四個月,每天都有人死亡,每天死亡的人數都在5000人左右,一開始人們還挖個大坑掩埋屍體,後來連挖坑的地方都沒了,直接把屍體裝屋裡,裝滿後把屋子封死。

這場瘟疫君士坦丁堡損失了百分之四十的人口,直接改變了東羅馬歷史。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發生於公元1347年至1353年,直接帶走了了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這次鼠疫就是讓人聞名喪膽的黑死病。

這次瘟疫的來源是蒙古金帳汗國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蒙古騎兵帶去了戰爭,也帶去了鼠疫。

戰爭持續了很久,久攻不下,蒙古軍中這時候正鬧瘟疫,他們用拋石機把染病去世的屍體拋進城裡,這大約是最早的生化戰。

這一手真的奏效,頑強抵抗的卡法城的軍民不再抵抗了,都染上了瘟疫,卡法城成了一座死城,

這次生化戰,導致鼠疫再次在歐洲流行。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鼠疫是由於商人商船上攜帶的黑老鼠傳播的,黑老鼠身上的跳蚤攜帶鼠疫病毒。

所以歐洲黑死病,應該不止有一種傳染源。

黑死病無藥可醫,得病就意味著死亡,染疫的人皮膚上會有黑斑,因之得名。

黑死病是整個歐洲人的噩夢。《十日談》的作者薄伽邱曾經形容這次瘟疫:

“天主對人類殘酷到了極點!”

黑死病對歐洲的影響深遠,這次瘟疫標誌著中世紀的結束,現代文明正歡歡拉開序幕。

第三次,米蘭大瘟疫,流行於公元1629年到公元1631年。

死亡28萬。

這次瘟疫使得名城威尼斯的地位開始衰落。

米蘭瘟疫流行的這年,在東方,一個叫朱由檢的皇帝剛剛即位,此時正躊躇滿志。

米蘭瘟疫和他沒有一毛錢關係,但是好像又有關係。

他統治大明帝國17年中,瘟疫幾乎每隔幾年都會來一次:

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

老天爺把所有悲催的事情都加諸到朱由檢同學身上,考驗他的承受力,除了瘟疫,在崇禎朝後期還扔下來兩枚重磅炸彈,地震和乾旱導致的饑荒。

在崇禎朝,老百姓活著就一個目的,等死神。

瘟疫不死還有饑荒,飢餓挺過去了,沒關係還有地震,地震僥倖活下來了,還有兵災,朝廷和起義軍殺來殺去,人嚴重不夠用,抓壯丁成了常態,戰場上死人很容易。

第四次,倫敦大瘟疫。

米蘭大瘟疫過去三十年後,倫敦又爆發了鼠疫,死了十餘萬人,相當於當時百分之二十的倫敦人口,史稱倫敦大瘟疫。

當時的人認為這次瘟疫是貓和狗引起的,於是喵星人和汪星人人遭了秧,大約有四萬只狗,兩萬只貓被撲殺。

第五次。

這次鼠疫始於1894年終於1959年,造成的損失不如上幾次鼠疫慘烈。

但是這次鼠疫流傳範圍很廣,橫跨了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幾乎流佈到了全世界,總的死亡人數也是千萬級別的。

所以這次鼠疫,史稱第三次鼠疫大爆發。

這次鼠疫首發於中國雲南,然後經由海路,一路傳到了全世界。




薛白袍


天花。

天花(small pox)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痊癒後可獲終生免疫。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病情重,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

黑死病很可怕,全世界至少造成1.5億人死亡,但是在天花面前,它也只是個弟弟。天花,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破壞力最強的病毒,在全世界至少造成5億人的死亡。

天花剛開始只是家畜身上一種相對無害的痘病毒,後期經過逐漸進化和適應後最終形成了天花這種人類疾病。後來,人們逐漸發現類似牛痘感染人類的情況。人類開始馴養新的動物並和動物生活在一起,天花開始傳染到人類身上。

天花的致死率十分之高,感染大天花的有25%的死亡率,中天花的死亡率有12%。

在人類與天花鬥爭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天花病毒的疫苗牛痘,人們開始接種牛痘,感染天花的人越來越少,天花病毒最終被人類消滅。現在全世界還保留著兩份天花病毒分別在俄羅斯和美國。

清朝康熙皇帝也曾一度中過天花,康熙皇帝得以上位也多虧了這場天花病。康熙排行第三,但是在順治眼中,老四才是他的繼承人。天花在當時是不治之症,凡是得過天花的沒有存活下來的。康熙卻憑藉頑強的鬥爭精神得以存活,老四卻因天花而死,順治帝也感染了天花即將駕崩,在選擇繼承人時選擇了痊癒的已經產生抗體的康熙繼承皇位。

雖說當時是因為這個原因被選出來的,但康熙本人也很努力,一直也很受皇太后的喜歡,這也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不務齋


1、黑死病:死亡人數超過7500萬

2、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死亡人數超千萬

3、查士丁尼瘟疫:改寫了歐洲史

4、倫敦大瘟疫:死亡人數超過倫敦人口總數得五分之一

5、美洲瘟疫:超過四百多萬人

6、米蘭瘟疫:大約28萬人死亡

7、莫斯科黑死病:導致莫斯科人民急劇下降

8、雅典瘟疫:將近一半人死亡

9、安東尼瘟疫:導致古羅馬死亡人數超過五百多萬

10、馬賽大瘟疫:超過十萬人的死亡



說歷史講考古


在經歷了這一次疫情之後,人們對瘟疫和病毒竟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其實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類一直與瘟疫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下面我們談一下影響人類歷史的重大瘟疫。

首先需要了解瘟疫的概念,瘟疫是由於強烈致病性物質,如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病的總稱。包括鼠疫、流感、天花、狂犬病、艾滋病、瘧疾、霍亂等。

NO.1鼠疫

鼠疫,當之無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瘟神,傳染性強,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三次大流行,分別為查士丁尼瘟疫、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以及發端於19世紀末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 查士丁尼瘟疫

瘟疫全面爆發於公元542年春季並迅速覆蓋了整個東羅馬帝國,在其肆虐期間,正值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27年至565年在位)在位,因此史學界將這次鼠疫大流行稱為查士丁尼瘟疫。此次瘟疫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1.造成40%以上的民眾死亡,估計在1000萬人以上

2.重創帝國經濟和城市結構。

3.徹底斷送了羅馬帝國復興的希望。

  • 歐洲中世紀“黑死病”

爆發於14世紀的鼠疫最為著名也最為影響深遠,因死者屍體呈現黑色,得名“黑死病”。此次鼠疫波及歐、亞、非等各大洲,尤以意大利,英國等西歐國家最為嚴重。僅僅幾十年,歐洲的人口就銳減三分之一,死亡人數在2500萬人以上,這次瘟疫的影響更為深遠持久:

1.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轉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領域出現新的進步。

2.打破了天主教的權威,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產生重要影響,從而改變了歐洲文明發展的方向。

3.促進了醫療衛生等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的衛生意識。

  •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始於19世紀末,發端於中國雲南,至19世紀30年代達到頂峰,波及亞、非、歐、美等各大洲、特點是傳播速度快、範圍及其廣泛,遠超前兩次,但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仍然造成千萬人以上的人口死亡。

NO.2流感

自16世紀以來,有記載的全球性的“大流感”少有30次,它時影響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瘟疫之一。史上著名的流感有以下幾個:

  • “西班牙流感”

名為“西班牙流感”,其實發源地卻是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由於當時處於戰爭狀態,疫情的實情被各國所隱瞞,只有西班牙對外公佈了此次流感,因此這個名字被穩穩地扣在了西班牙的頭上。

此次流感在不到11個月的時間迅速傳遍各大洲並造成了5億人感染,保守估計約2000多萬人死亡的結果,甚至於超出一戰總死亡人數的三倍以上。

有人士認為,正是這場流感,導致了一戰提早結束,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亞洲流感”、“香港流感”、“俄羅斯流感”、H1N1甲型流感等

分別爆發於1957年、1968年、1977年、2009年,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類死亡,所幸二戰以來各國的醫療衛生水平有了長足進步,民眾對流感的預防意識也得到提高,除去亞洲流感外後面發生的幾次流感都在可控之內,死亡人數大大下降。

NO.3天花

天花,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親身經歷的接種牛痘疫苗,但在歷史長河之中他是個伴隨人類的可怕惡魔。

感染天花病毒的人並無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但其致死率只有30%左右,相比鼠疫較低,但是因其傳播極廣,所以其破壞性也是首屈一指的,感染後痊癒的人會在臉上留下永久性的瘡疤,俗稱麻子,因而得名天花。

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歐洲殖民者將天花帶入拉美,導致了印第安人大量的死亡,僅僅100年內原住民數量從2000多萬銳減至100萬。

所幸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1820年代,英國發明瞭預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

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人類成功消滅天花。因此,天花成為最早被徹底消滅的人類傳染病。

NO.4瘧疾

瘧疾是一種名瘧原蟲的原生動物引起的疾病,瘧疾起源於非洲,傳遍了全世界,歷史久遠,在公元前就有相關的文字記載,而且直到人類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它依舊會每年帶走100-200萬人的生命,世衛組織甚至將每年的4月25日設為國際瘧疾日。

中國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從中草藥青蒿 (植物黃花蒿)中提取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提高了抗瘧藥物的有效性,挽救了全球特別是非洲地區的數百萬人的生命。在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此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NO.5霍亂

霍亂被稱為“19世紀的世界病”,因攝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亂弧菌汙染而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傳染病。在19世紀有由於世界交通的發展,各個國家和地區聯繫更加緊密,病菌也隨著人類的腳步走向了世界範圍。在19世紀有6次大規模全球流行,因此被稱為世界病。

起初,人們對霍亂的成因和傳播知之甚少,但在19世紀30年代,英國醫生約翰·斯諾發現倫敦霍亂爆發的根源,是一臺已經被汙水汙染的水泵,因為霍亂死亡的人數可以以水泵為中心畫一圈,這就是著名的“斯諾的霍亂地圖”

他的發現並未真正解決瘟疫的傳播但是最終促進了倫敦修建公共供水設施,建立起大規模的倫敦供水網,全部配備壓力和過濾裝置,從而促進了整個歐洲的公共衛生運動

NO.6登革熱

登革一詞源於西班牙語,是由於患者關節、肌肉疼痛導致行走步態好像裝腔作勢的樣子而得名。登革熱有蚊蟲傳播,因此多發生在熱帶地區,而且有一定的季節性。1998年時,登革熱已成為僅次於瘧疾的最重要的熱帶傳染病。2019年登革熱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均有發現,2019年共計有986人因患登革熱而死亡。

NO.7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攻擊肺臟,稱為肺結核病。在2018年世衛組織發佈了“2018年全球結核病報告”,據估計,2017年全球結核病人數約為17億,潛伏感染率為23%。全世界估計的結核病死亡人數約為157萬,併成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NO.8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於狂犬病毒通過動物傳播給人類所致,在我國主要是瘋狗傳播,故名“狂犬病”,狂犬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其致死率幾乎為100%,足見其可怕之處。

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狂犬病疫苗研發也日漸成熟,在被疑似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抓傷後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免疫病毒的擴散,因此現階段的狂犬病大體已被人類進行有效的控制。

NO.9艾滋病

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從被發現到如今不過三四十年的歷史,但因為其可怕的傳染性且沒有用於治療和預防的藥物而被人們所熟知,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

它又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因為這種病毒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並帶來其他併發症。

NO.10其他

其他傳染病例如SARS以及新型冠狀肺炎,雖然其傳播範圍和殺傷力不如前面,但是每一次瘟疫傳播都與無數人聯繫在一起,每個數字後面都有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應該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以上就是我所認為的人類歷史上的十大瘟疫,當然對人類傷害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我認為是鼠疫。
    瘟疫在摧毀舊世界和舊架構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東西,同時也是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一個原因。

    青春拾憶


    總所周知,瘟疫和自然災害一樣,有著十分可拍的毀滅性。在它們的面前,人類十分的渺小。有時瘟疫帶來的災難不比一個原子彈來的弱,現在咱們說說史上較為嚴重的幾場瘟疫。


    黑死病(1347 - 1351)

    著名的瘟疫災難是歐洲的黑死病,也就是腺鼠疫,這場瘟疫的發端很難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腺鼠疫傳播到歐洲而成為黑死病是蒙古人進行細菌戰的結果。在亞洲有鼠疫的歷史很長,所以中國人對普通的鼠疫可能有一定的先天免疫力,因此中國的史料從未記載過全國性的毀滅性的黑死病大瘟疫。但是歐洲的情況不同,鼠疫桿菌完全是一個陌生品種,一個新物種引入陌生的環境如果不被很快淘汰掉就會很快成災。

    與戰爭不同,瘟疫殺人於無形之間,不知道為什麼,也無處可逃,在1348~1350年間,總共有2500萬歐洲人死於黑死病。但是,這次流行並沒有到此為止。以以後的40年中,它又一再發生。

    使得當時歐洲的總體人口下降了三分之一,可謂是滅頂之災,當時的歐洲成了人間地獄。

    查士丁尼瘟疫(公元541-542年)

    瘟疫全面爆發於公元542年春季,並整整肆虐了4個月時間。起初的死者只比平常多些,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隨著病死人數的迅速增加,很快就發展到每天有5000人斃命。甚至有單日達10000人的情況,讓埋葬屍體便成了一大難題。各城市便在周邊挖掘大坑,用來集中掩埋死者。

    隨後,死者數量迅速增多,讓挖溝的人再也趕不上死者數量。直到瘟疫末期,已經沒有空餘的地方進行埋葬。所有塔樓都被屍體填滿,然後再把屋頂封上。瘟疫爆發前的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但在疫情爆發後,所有的喪葬習慣和禮節都被拋諸腦後。城裡再也聽不到誦唱的輓歌,也看不到出殯的隊列。街道一片冷清,可見當時瘟疫的嚴重程度。在瘟疫爆發之前,拜占庭帝國統治的人口應該在2600萬以上。由於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相對繁榮,數量整體還在迅速增加之中。但在首次瘟疫爆後,普羅柯比就宣稱都城死了半數人。君士坦丁堡當局公佈的數據是23萬,這23萬應該是隻是統計到23萬,就停止了後續的統計。在整個瘟疫肆虐期內,全國的人口大致損失了20%-25%。隨後的幾十年裡,又有6次以上的間歇性發作。因此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人口損失也應在40%以上。也就是至少1000萬人以上!

    倫敦大瘟疫(1665-1666)

    這個瘟疫的範圍很小,主要是在英國,當時英國衛生條件極其差,這就加劇了瘟疫的蔓延。而且這次瘟疫主要時間是1665年到1666年,這一年的時間,英國喪失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也正是這一次瘟疫,英國才意識到衛生環境的重要性,因此開始重視衛生的發展。

    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

    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裡居住著2000-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後,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

    研究者指出,歐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送給了印第安人。隨後,瘟疫肆虐,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18世紀70年代,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發現了牛痘,人類終於能夠抵禦天花病毒。

    霍亂橫行的19世紀:無法估量的損失

    霍亂共有7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記錄。第一次始於1817年,隨後的5次爆發,均發生在19世紀,故被稱為“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紀世界病”。霍亂導致的死亡人數無法估量,僅僅印度,在100年間就死亡3800萬人,歐洲則僅在1831年裡就死亡90萬人。

    西班牙大流感:20世紀人類的噩夢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全世界死亡人數至少為5,000萬(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大流感首先爆發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在一年之內席捲全球,死亡人數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4倍!

    俄國斑疹傷寒:戰爭的幫兇

    1917年10月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國斑疹傷寒嚴重流行,約300萬人死亡。斑疹傷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蝨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每況愈下,軍紀鬆懈,而疏於驅除蝨子,最後導致東戰線上發生大規模斑疹傷寒的流行。蔓延到俄國境內,適逢俄國因革命而動盪不堪,瘟疫迅速傳開。

    瘧疾:仍在肆虐的瘟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殖民非洲、亞洲等地的歐洲部隊發生了瘧疾大流行,特別是在東非的英軍,感染瘧疾喪生者達10萬以上。現在,瘧疾已成為全球最普遍、最嚴重的熱帶疾病之一,每年全球約有3億宗病例發生,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研製出瘧疾疫苗被認是“不切實際的”,但2006年,Joe Cohen發明了首個有效的瘧疾疫苗。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

    流行性淋巴腺鼠疫,俗稱“黑死病”,是一種以老鼠和跳蚤為傳播媒介、傳播速度極快的傳染病.

    在1894年鼠疫突然爆發,1855年中國雲南首先發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廣東爆發,並傳至香港,經過航海交通,最終散佈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陸,估計在中國便導致約300萬人死亡,印度約有900萬人死亡。此次全球大流行一直維持至1959年,全球死亡人數少於250萬人時,方才正式結束。鼠疫第三次大流行的特點是疫區多分佈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家養動物中也有流行。這次流行許多人認為起源於中國的廣東和香港,波及亞歐非美的60多個國家,死亡人數達1200萬。


    落落笑笑生


    災難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都給人類的發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天災除了有地震、海嘯、颱風、洪水、乾旱等,還有一些自然災害過去之後導致的瘟疫。古時候每次出現天災就會有大疫,這是由於古時候衛生和醫療條件差的原因。每次大疫都會死很多人,那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都死了多少人呢?
      一、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感染天花之後會出現寒戰、高熱、乏力、頭痛、四肢及腰背部痠痛等症狀。皮膚會出現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後結痂、脫痂,遺留痘疤。感染了天花之後的病死率在30%左右,但只要沒有因此死亡就會獲得免疫力,之後再得的可能就會很小了,康熙帝就是得過天花之後痊癒,但臉上也留下了痕跡。

      天花幾乎伴隨了人類整個古代史,世界各地各個時間段都爆發過此病毒。據不完全統計,死於天花病毒的人數在一億人以上。後來人們找到了預防天花的方法,那就是種植牛痘。現代人們也發明了針對天花的疫苗,天花病毒在1980年被人類消滅,最後的病毒被保存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兩個實驗室內。天花病毒也是唯一被人類消滅的烈性傳染病。
      二、結核病
      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感染之後會引起呼吸道症狀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

      在古代條件差的情況下結核病就意味著死亡,直到1882年柯霍發現結核桿菌以來,據估算死於結核病的人數就達兩億。現今人們對於結核病有了更好的認知,對於預防和治療也有了更好的方案,但每年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也在數千。

      三、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感染鼠疫之後會出現高熱、淋巴結腫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出血,以及其他嚴重毒血癥狀。

      歷史上共發生過三次大的鼠疫事件,第一次發生在公元6世紀的中東。這次鼠疫共持續了50~60年,死亡人數近一億。第二次發生在14世紀的歐洲,這次鼠疫帶走了歐洲2500萬人,是當時歐洲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第三次鼠疫發生在19世紀末,此次鼠疫波及了全球六十多個國家,死亡人數達到上千萬。除了這幾次大的鼠疫外,歷史上還發生過不少鼠疫,每次都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四、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急性腹瀉性傳染病,感染之後會導致人腹瀉和嘔吐,嚴重會導致死亡。

      霍亂在歷史上有7次大規模的流行,從1817年到1923年這百餘年間,僅印度就有3800萬人死於霍亂。霍亂也是比較好防範的,只要注意好平時的衛生條件就可以了,不要喝生水,不吃不乾淨的食物就好。

      五、瘧疾
      瘧疾是由蚊蟲叮咬而引起的引起的蟲媒傳染病,感染後主要表現為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後,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現今仍有很多國家和地區流行瘧疾,每年感染人數1.5億,死亡在200萬人。

      六、斑疹傷寒
      斑疹傷寒是由斑疹傷寒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感染之後會使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和被恙蟎幼蟲叮咬處出現焦痂等。

      斑疹傷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造成了各國人員大量死亡,僅俄羅斯的死亡人數就高達300萬。

      七、黃熱病
      黃熱病是由黃熱病毒引起,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人感染之後會出現高熱、頭痛、黃疸、蛋白尿、相對緩脈和出血等。

      1793年美國費城黃熱病流行,全市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就不完全統計,沒過至少有50萬人死於黃熱病。

      八、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感染之後會導致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痠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

      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都大規模流行過,感染人數在數百萬之多,至今也有不少地方感染此病毒。

      九、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人感染之後會產生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疼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

      1976年病毒在“埃博拉”河沿岸爆發,輕而易舉的二舅摧毀了55個村莊的百姓。截止2019年8月埃博拉病毒已造成1965人死亡,雖然這個病毒死亡人數沒有其他病毒那麼高,但是高傳染性和致死率還是不容忽視。其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高於艾滋病和SARS。

      十、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強,感染速度快。人感染之後一邊表現為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

      流感有A、B、C三種類型,其中A型因為極易變異,致死率高最為引起人們的關注。僅上個世紀就發生過三次大的流感流行事件,1918~1819年流行在美國和歐洲的流感共造成4000萬人死亡。1957~1958年發生在中國內地的流感,在之後流行於全球,共造成200萬人的死亡。1968~1969年同樣發生在中國,此次共死亡100萬人左右。

      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疾病卻不曾離我們遠去,雖然醫療條件也在變好,但是我們也要注意防範疾病的產生,有很多疾病都是因為偶爾們人類自身的原因導致的。所以我們要時刻反思自己了,古時候對於病毒細菌的認識不足,生活物質也不像現在好。每次發生瘟疫都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些還可以理解,但是現在科技發達了,結果對於疾病的管控也做的不太好。不僅僅是疾病的管控問題,還有為何人類會感染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並大面積爆發。
      就像近期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一樣,就是從野生動物身上而來,又沒能管控好導致蔓延到了全國。人類不是地球上的唯一,也不是地球的主宰,我們應該保護環境,不亂殺野生動物,與之和諧相處才能使人類可持續發展。銘記歷史,吸取教訓。

    讀史鑑往


    人類歷史上的瘟疫,當然不止十種,如果非要遴選出十種的話,應該是天花、流感、肺結核、鼠疫、霍亂、瘧疾、斑疹傷寒、黃熱病、艾滋病、SARS。

    以上十種瘟疫,都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所謂瘟疫就是無法遏制的惡性傳染病,人類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場與瘟疫的鬥爭史,從天花到肺結核,從鼠疫到SARS,概莫能外。

    如果非要挑選出對人類最具危害的瘟疫,恐怕沒有固定的標準。如以死亡人數論的話,流感、鼠疫和天花在歷史上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

    1917年6月到1920年12月,以歐洲為中心、席捲世界的流感造成約5000萬人的死亡;

    1347年到1353年,中世紀歐洲爆發了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鼠疫-黑死病,造成約2500多萬人死亡;這是歐洲遭遇的最嚴重的瘟疫,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劇烈的衝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5世紀末至18世紀,美洲爆發了一場特大瘟疫,這次罪魁禍首是天花。歐洲殖民者為了控制美洲,有意把天花帶到美洲,天花在印第安人之間相互傳染,造成大量印第安人是死亡,死亡人數超過3000萬人。

    如今的新冠病毒,應該排不上號,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袁衛宇


    在古代及尚不發達的近代,人類的平均壽命都在40歲以下,是因為那時的醫療技術都很落後,很多疑難雜症都沒辦法根治,人類只要遇到一場大的瘟疫,就會造成大規模的死亡。下面我就來簡單講述歷史上造成人類大規模死亡的十大傳染病毒事件。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此次鼠疫始於1855年的雲南地區,因傳播速度快,範圍廣而出名。鼠疫發生後不久,就經貴州,四川等地迅速傳入到東南沿海地區,造成這些地區死亡人數多達10多萬人,在此後的十年時間內,這種病毒就傳播到歐亞非包括美洲在內的60多個國家,那時候單單中印兩國加起來,死亡人數就多達1200萬人,直到1959年,人類已經研製出可以應對該病毒的疫苗,在全世界範圍內死亡人數才下降到200多例左右。這次鼠疫疫情重災區多數都發生在沿海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區,甚至人們家中圈養的動物也會被感染和流行。

    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這種病毒一旦感染,患者身上會出現很多黑斑點,所以被稱為黑死病。

    黑死病在古代醫療技術落後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治癒的,只要患上該病,患者就會痛苦的死去。

    據統計,黑死病共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其中歐洲死亡人數為2500萬至5000萬之間。

    美洲瘟疫

    在16世紀的美洲大陸,生活著400至500萬名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當歐洲人登陸美洲後,一些歐洲士兵身上所攜帶的病毒被傳入到美洲,比如麻疹、天花、霍亂等。

    本來當時的美洲大陸跟本就不存在這些病毒,當地土著印第安人身上的免疫系統幾乎缺乏抵抗能力,一旦患上這些病毒,印第安人就會出現大規模死亡,所以說歐洲殖民者不廢吹灰之力就能佔領整個美洲,直至今天,印第安人瀕臨滅絕很大程度上與瘟疫有關。

    查士丁尼瘟疫

    查士丁尼瘟疫最早發生於公元;;—542年的歐洲地中海地區,該地區當時正處於東羅馬帝國時期。

    由於這種鼠疫病毒傳播速度快,範圍廣,很快就從東羅馬帝國的屬地埃及傳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地區造成首都君士坦丁堡超過40%的居民死亡。查士丁尼瘟疫在該地區共肆虐了近半個世紀,大約有1/4東羅馬帝國的人口都死於這場瘟疫。

    安東尼瘟疫:多種瘟疫集體暴發

    公元2世紀中期,在安東尼統治下的羅馬帝國出現了麻疹、傷寒、天花、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等多種病毒併發的嚴重災難。

    據羅馬史學家迪奧卡稱,當時的羅馬平均每天死亡2000多人,整個羅馬帝國有1/3的人口死於這這場瘟疫,總死亡人數估計多達500多萬人。

    雅典大瘟疫

    公元前430至427年,古希臘雅典暴發了一場大瘟疫,這場瘟疫是由一種鼠疫病毒造成的,整個雅典城1/2的人口被病毒折磨而死,就連離雅典城不遠的羅馬城也遭受滅城危機。

    米蘭大瘟疫

    1929—1931年這段時間,意大利暴發鼠疫,由於這次瘟疫的重災區在米蘭地區,所以被稱為“米蘭大瘟疫”。

    該瘟疫所波及到倫巴和威尼斯等地區,共造成28萬人死亡,是繼黑死病之後所發生的最後一次大瘟疫。

    莫斯科大瘟疫

    莫斯科最早出現鼠疫是在1770年底,當時疫情還不明顯,到了1771年春季開始變成流行性大瘟疫,疫情暴發後,當時的莫斯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全市所有的公共場所採取隔離措施,包括受到感染的所有財產、公共浴池、工廠、市場、商店、行政大樓。此次鼠疫的暴發對當時莫斯科民眾帶來及大的恐慌,整個城市經濟陷入癱瘓,人民生活水平逐漸降低,成為莫斯科歷史上最黑暗時期。

    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是世界上第二大最致命的病毒。

    該病毒因為重災區在西班牙,所以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在1918—1919年這段時間內先後造成整個歐洲共2500萬至4000萬人死亡,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還要多。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能夠提前結束,很大程度上與這次瘟疫有關,各國都因為兵員不足而早早的結束戰爭。

    這次瘟疫共持續了18個月,就連當時中國的臺灣省也感染到了這種病毒,共造成了25000人死亡,後來科學家們研發出了相關疫苗,再加上政府大力宣傳如何防範這種病毒,之後便慢慢消失了。

    黃熱病

    黃熱病是通過蚊蟲叮咬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毒,這種病毒傳播性強,死亡率高。在醫療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人類一旦感染這種病毒,跟本無法醫治,因此造成大規模死亡事件。

    1878年,在美國密西西比峽谷附近地區,就曾經發生了一次黃熱病災難,當時該地區被感染者多達12萬人,有2萬人直接死亡。直到1937年,一位名叫馬克斯·泰勒的南美微生物學家研發出了一種能抵抗黃熱病毒的疫苗,之後這種病毒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直到慢慢消失了,這名微生物學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通過上述對比,毫無疑問,在歷史上致死率最大的就是黑死病毒,這種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共造成7500萬人死亡,是眾多病毒中的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