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自“保胆取石”手术这一术式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医学界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其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术后结石高复发率、手术适应证和结石复发原因等问题上,虽然目前仍然没有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保胆”和“切胆”之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需要明确的是,“保胆”不仅仅应该在外观上保留胆囊,更重要的是要保留一个有功能的胆囊,否则强行保留无功能或功能严重受损的胆囊,往往适得其反,盲目“保胆”轻者结石复发,重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发生胆囊癌。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

第一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是在1882年由德国医师Langenbuch完成,当时的医生就认为“胆囊切除并不是因为胆囊内含有结石,而是因为胆囊会不断生长结石,胆囊结石存在的原因是胆囊生病了,所以要将生病的胆囊切除才是治病的根本”,由此胆囊切除术就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标准手术术式,距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在1985年由Eric Muhe完成,即大家熟知的微创手术,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切口小、创伤低、恢复快,一经问世就受到广大胆石症患者的欢迎,在短短几年间就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20世纪90年代初这项腹腔镜技术传入我国,最先是在云南省开展,随后很快在国内普及,已经取代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二、“保胆取石”术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技术

最早出现的“保胆取石”术是用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期,身体状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或手术中发现胆囊切除的风险较高,容易出现意外出血、胆道损伤等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方法,通过切开胆囊、取出结石的方法来减少创伤和简化手术,有学者将其称为“被动型保胆手术”。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近10余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广泛应用,部分医院开始采用胆道镜辅助腹腔镜切开胆囊并取石的方法,并将其冠名为“新式”保胆取石术,这种“保胆取石”手术的时机通常不是在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而是选择胆囊功能正常,甚至是“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患者,这和以前的“保胆取石”手术的目的不同,又称为“主动型保胆手术”。

1988年,国外学者Kellett等报道了8例这样的“主动型保胆手术”,当时的取石多采用取石钳、刮匙、硬镜等器械,近10余年则强调采用纤维胆道镜进入胆囊内进行取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胆囊结石残余率,但是否能够达到保留胆囊功能这样的目的,并没有确切的数据来证实。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三、“保胆取石”术不得不面对的结石高复发率问题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率一直较高,Kellett等总结36年间23篇文献发表的2053例胆囊取石术后1-19年的随访结果证实,胆囊结石总体复发率为34.6%,最高的一篇文献报道竟高达83%;Donald等报道胆囊取石术后6-48个月的随访结果,胆囊结石总复发率31.0%,最高复发率为44%。

国内报道的结果类似,其中439例“保胆取石”术后患者的10年结石复发率为41.46%;上海地区1058例“保胆取石”术后5年的胆囊结石复发率为39.3%;当然也有作者报道“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仅5-10%,但是否所有患者都获得有效随访就无法探究了。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四、“保胆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术中遗留和残留结石”,也就是没有取净,这就不是结石复发的问题了,而是手术失败;即使所谓“新式保胆取石”手术是在胆道镜下直视将结石取净,胆囊结石依然会再次出现。在一项720例“保胆取石”术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胆囊结石复发与体重指数、胆囊结石家族史和胆囊收缩功能相关,这一结果也提示胆囊结石的复发实际上是和胆囊结石的病因和“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指征有关。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从理论上讲,胆囊结石的发病不会因将结石取出而改变,也就是说“保胆取石”这种手术方式并没有改变胆囊会长结石的病理过程,特别是将“保胆取石”渲染成为高新技术就更不可取了,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得不因为结石复发而遭受二次手术打击。

五、再来看看“保胆取石”的手术适应证

国内开展“保胆取石”手术的医疗单位在手术适应证上都未达成一致,不少医院将“体检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列为“保胆取石”的手术适应证;还有的是——胆囊收缩和浓缩功能良好,术前B超、CT检查胆囊壁光滑,壁厚<3 mm,胆囊无萎缩等;少部分把“充满型胆囊结石”也可作为手术适应证,并大肆报道取出数百枚结石的个别病例。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无论是哪种适应证都有待商榷,对于无症状,胆囊功能正常的胆囊结石是否有必要手术,这类病人我们通常推荐定期复查即可,而对于长满结石的胆囊,即使勉强“保胆”之后是否还有胆囊收缩功能?当然,如果能够在保留胆囊的情况下治愈胆囊疾病,势必将是医学上的巨大进步,但如果没有解决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只是在形式上的“保胆”,而胆囊丧失正常功能,这种“保胆”是否还有意义呢?

揭秘颇具争议的“保胆取石”手术的前世今生!

结语

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已明确指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近年来“保胆取石”术的开展也日趋广泛,现有的研究数据尚不能证实“保胆取石”要优于胆囊切除术这一标准术式,既要避免因“保胆”而开展一些本不必要的手术,还要解决“保胆”后结石复发的新问题。

相信如果未来能够搞清楚胆囊结石的具体成因并采取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可能就不再会存在所谓“保胆派”与“切胆派”的争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