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順法師|金錢的正確使用方式

錢再多早晚是國家的,最後一定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幣。

最笨的人就是把掙來的錢不花,都存在銀行的人,銀行就是把那些笨的不會花錢的人錢拿來,給愛花錢的人去花。所以一個人到底富不富有,不在於你賺了多少錢而在於你使用了多少錢。

花完的錢才是自己的錢,沒花的錢還不知道是誰的錢。所以說有的人說是富有其實很可憐,所有的錢都在股票裡面,都是數字的變化,一輩子沒怎麼使用錢。

侶順法師|金錢的正確使用方式

學學人家比爾蓋茨,多少人在怎麼掙能掙過他嗎?五百八十億,五十二歲全部用來幹一件事——花,花去做慈善事業。他說給孩子留德,少給孩子留財。

美國的鋼鐵大王卡耐基講了一句話:“一個人在富裕當中死去是一種屈辱。”就是你掙了錢都沒花,所以托爾斯泰講:“他說錢像糞土一樣,漚得太長了一定會發出惡臭來,只有把它散發出去才能肥沃大地。”

蒙牛的牛耿生把那幾句話放在院子裡了當座右銘,他說:“人不可能把錢帶進墳墓。”但是錢卻可以把人帶進墳墓,所以人對金錢觀的認識很重要,其實一個人向外佈施的時候才是向內真正解放的時候。

企業家的最佳的歸宿一定是慈善家,所以最近我也在捐款,去整修一個寺院,我也有一種感覺,當你開始向外佈施的時候,才是心靈越來越寧靜的時候,而不是一輩子成了財富的奴才,功名利祿的傀儡,一定要處理好這種關係。

侶順法師|金錢的正確使用方式

關公很多人家都在供養,我有一個學生開高爾夫球場的,他家裡也是供關公的,他專程過來問我:“我還想請一個關公像,大的。你懂風水幫我看看擺在哪比較好?”我問:“你為什麼又請他呢?”他說:“我敬畏他兩個字,一個仁一個義。”

有人老問怎麼掙大錢,其實這兩個字講得清清楚楚。這個“義”上面是人民幣的羊角號,下面是“我”字。當時孟子去見梁惠王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的回答很瀟灑:“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侶順法師|金錢的正確使用方式

所以韓國人寫了一本書叫《商道》,在我們大陸賣得很火,但是你把整本書全都讀完了,你會發現那本書整個說的就是孟子的一句話:“商道即是仁道。”所以你會發現那些事業有成的人,那些能夠賺大錢的人都是仁義、仗義的人。《易經》說:義者利之和也。所以千金散盡還富來。

《大學》裡面講: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易[表情]繫辭下》講: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仁曰財。

又有的人家裡面供的是文財神比干,我到河南看風水他們領我到了比干廟,我就覺得我要學習第一個:他的忠字,第二個學:信字,所以人一輩子總要忠誠一次,才會有大出息。當一個人為一件事情,一個信念,一個理念堅持到一定的時候,很多人很多事情,就開始為你堅持。能把一件事情堅持五年試試,很多人就會為你堅持!

所以企業的企字是一個人字下面加一個止字,但是有的人從來為自己的信念沒有堅持過,連手機號不到仨月都換一次,連電話號都堅持不住,怎麼能成大事呢?

侶順法師|金錢的正確使用方式

“信”,所以在《論語》裡面有這麼一些話,把為人處世,怎麼幹大事說得清清楚楚——“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就這樣的語言,把它深入理解把它實用的話,哪能做不成事呢?

近幾年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讓我想到,讓我想到兩個字——“責任”,在《論語》裡面有一句: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劫不可以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可以真正地託孤寄妻,託孤寄子的人,這樣的人才能當領導。

如果你都四海之內皆兄弟,都把天下人當朋友的話,還有人會往那些奶粉裡面摻那些東西嗎?還有人會往魚塘裡面扔避孕藥嗎?所以中國文化不是讓你不求功不求名不求利,是提倡的是求功要求百世之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萬代名。

侶順法師|金錢的正確使用方式

08年的汶川地震,當時網上評他是最牛的校長,這個人叫葉志平,他當班主任的時候,看到學校有危房就會有憂患意識。經過他的努力當上了校長,但是當有了權以後,不是以權謀私,而是弄到錢以後就加固學校那些豆腐渣工程的那些地方,弄到錢之後就修繕那些危房,他更有遠見的是幹了一件事——他領著學校的全校師生防火和防震演練,而且他經過仔細的計算他的校舍面積,他學校的員工人數,如果在發生八級左右的地震的時候應該在一分四十秒左右跑出來。

在汶川發生地震的時候,恰巧他不在學校,但是地震發生之後,當他心急火燎地趕回學校的時候,剛進學校的大門他看到了一幕,既是他意料之外也應該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全校兩千兩百多名教職員工在發生地震的時候在一分三十六秒全部跑了出來,站到了操場。學生站在中間,老師站在外面一圈,所以他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他流淚了,但他留的不是傷心的淚而是欣慰的淚。這是極大的功德!

但是有的人急功近利,臺上照個相捐給希望小學,豆腐渣工程地震的時候粉碎性倒塌。有時候我看完風水算玩命以後,一個領導過來敬酒就說:“你說得對,修身是根本”。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一再強調:自天子以至庶人,一世皆宜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叫“內聖”;修身為本,再去治國齊家平天下,這叫“外王”。

一個修養不夠大的人,一個格局不夠大的人,一個境界不夠高的人,給他個項目他會禍國殃民;給他個團隊他會把團隊帶到萬劫不復。所以今天有的人把造孽當事業,學過佛的人知道,佛教講的善業惡業和無記業,其實沒有幾個人主動地去做惡業,但是麻煩是由於自己的修養不夠,自己做的事是在造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