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故乡:太平,最深情的归途,最深刻的落差

我的老家在中都河畔的太平乡,这里群山滴翠,河水清澈,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明清以来直至今天,这里唯一能称之为街道的地方,叫太平场(后为太平公社、太平乡权力机关所在地)。为何取这样的地名,多年来一直像五指山的云雾,让人想一探究竟。

记得孩童时,我常常扭着父亲的衣角,缠着闹着也要去离家约五公里的太平场。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吃嘴。以前物资匮乏,几乎没有零嘴儿。只有上街,才能吃到那栂指大小、用花花绿绿的塑料纸将两头纠结起来、一分钱一颗的美味——“纠纠糖”(水果糖)。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心中的太平场依然记忆犹新。

宜宾故乡:太平,最深情的归途,最深刻的落差

载歌载舞故乡行

半个多世纪前的太平场,按现代人的眼光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是,当时在我的眼中,那就是心目中的一个“大都市”。当时没有公路,去太平场赶集,需要走以前的一米宽官道。后来才知道那条官道叫叙马驿道,即老百姓所称的“汪公路”。从老家官房岗出发,出门上官道。途经危糖房、后岗上、石桥子、很快就到龙凤场,再往前行,穿过海来溪,不久便来到太平场。

太平场其实就是临中都河而修建的一条小街。进入太平场,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太平广场”。说是广场,其实就是将泥巴地加以平整而成,除了在坐北朝南的太平人民公社(后更名为太平乡)办公楼阶梯下,有一个方圆可能不足二十平方米、半人多高的小舞台(旧时的戏台)外,再就是一个约三百平方米的院坝而已。但是,这个普通的院坝,却被人们赋予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太平广场”。之所以有如此庄重雄伟的称谓,可能因为这里是太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吧?后来,公社组织的重大集会,外来各种文艺团队的演出活动,以及本公社举行的文艺调演,全都是在这个舞台上进行。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本人也曾随同老家丰收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几次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文艺节目。


宜宾故乡:太平,最深情的归途,最深刻的落差

春到中都遍地金

事实上,紧连街道的公社办公楼以及“太平广场”,也是太平场这条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当今的说法,这里可谓政治文化区,而另外那条老街,才是经济贸易区和百姓居住区。老街就是沿河而建的一条独街。是由一色的青石扳铺就的街面,许是年代久远,地质变迁,总之,在我的印象里,这条老街的路面一直就是高低不平。再看老街的建筑,全是清一色的穿木结构,也就是农村说的板壁房子。这种结构,是典型的川南民居特色,它们从梁柱、檩子、棂子、格子,到墙壁的木板,都不会用一颗铁钉,全是依靠木匠高超的手艺,自然落成。由于这些木板房都是人们所说的“千脚落地”,因此,任凭风吹浪打,那怕是八级地震,它们依旧岿然不动。就在这条最多三百米长的老街上,当时以太平冠名的诸如供销社、卫生院、食品站、榨油厂、小食店、理发店、邮政所,以及后来在后街新建的粮站,门店虽然不大,但却为我们太平父老乡亲以及周边百姓提供和支撑着日常生产生活中必须的一切。每到农历的一、四、七,便是这里的逢场日期(至今如此),到那天,除了太平公社本身的群体外,包括临近的平和、白塔、中都、大桥等几个公社的社员,都会不约而同,相聚太平场。或卖鸡蛋茶叶,或卖仔猪山烟,或卖蔬菜水果,或卖野味佳肴......之后购买上生产生活急需的油盐酱醋、煤油火柴、农具、衣料(那时没有成衣店)等等回家。逢场时,太平街上的人群可谓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把一条宽不足五米的小街围挤的水泄不通。特别是春节前后的逢场天,人人争着上街赶过年场,到那时,整个街上的拥挤程度,有如沙丁鱼鑵头。

太平所辖之下的官房岗,是我的出生之地。对于生我养我的地方,搞清太平之名的来龙去脉,多年来一直是我深藏心中的一个夙愿。最近,有幸陪同著名作家林仁清先生再次重走太平。林先生是我多年朋友,他不仅是著名作家,而且还是系统研究夷都文化以及大小凉山文化的学术专家。我在与他交谈中,才终于搞清我的老家为何一直叫太平。


宜宾故乡:太平,最深情的归途,最深刻的落差

中都春色美如画

太平的由来,是缘于人名,即因人得名,这就如同斯大林格勒和华盛顿街一样。

太平场的来源,埋藏着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据学术专家林先生查阅《马湖府志》《屏山县志》安氏墓志铭等相关史料以及多方走访考证,明朝时期,太平这个地方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战将,他就是鱼凫之子的后裔,名叫夷太平。夷太平是马湖府知府安鳌的女婿,即“三雄之乱”中三雄之一的安心的姑爷。夷太平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接位沐川副长官司。当时的夷都与现在的太平场,是大小凉山的经济中心,也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更是非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从成都运出来的货物,比如人们必需的生活用品——盐、茶叶、布匹、陶瓷、酒具等,以及从印度、缅甸、越南运过来的宝石、棉花、热带植物种子等等,都要通过这里中转。由于运送的都是紧俏物资,因此,运货马帮在沿途经常受到悍匪和地痞流氓的抢劫和骚扰。马湖府派兵清剿几次,战胜不了那些彪悍的土匪,加上土匪们熟悉地形地貌,隐藏在高山密林。马湖军队损失惨重,不敢再去围剿。

夷太平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官,对此了如指掌。他相貌堂堂,文武双全,就像鱼凫、腊曲、夷瓒一样,血液里都有英雄的一面。他一上任,就把保护商道视为夷氏家族的责任所在,提枪率兵,打得一路的悍匪望风而逃。由于夷太平的名声大震,奉朝廷之命先后率兵平息保宁(阆中)、苍溪之乱,一路前行直至缅甸、越南。后来,夷太平又以攻心之策招抚了兴文、长林一带的僰人,一路所向披靡,可谓横扫千军如卷席。悍匪也好,地痞流氓也罢,只要听说是夷太平的队伍到了,纷纷缴械投降,自甘臣服。

“战将夷太平、纵横天地间”。朝廷由此慷慨地封他为“一代战将”,奖赏夷太平。夷太平的威名到处传扬,夷都和大小凉山的百姓非常骄傲地说,只要有夷太平,我们这里就是天下太平。夷太平的威名享誉盛久,后来在明朝时期,夷都街上的黑龙土主庙会期,就是以夷太平的生日(农历六月初六)设置的。每逢会期,大小凉山夷人纷纷前往朝拜,由此可见夷太平在夷人中的威望何其高大。

太平场原来叫棬子坝,经常不平静,不是小偷多就是公开抢人,商人们也闹架,为了震慑这些邪恶,就用夷太平的名字代替棬子坝。咸丰二年(1683)大水冲了皇城,也冲了太平场。后朱家私自将太平场转移到龙凤场,结果出现骚乱,百姓在当地豪绅的带领下,再次重建太平场。太平场再次兴旺起来,龙凤场就逐渐被淡忘了。


宜宾故乡:太平,最深情的归途,最深刻的落差

中都人家秋意浓

太平这个地方的神奇还在于,他属下行政区域内、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小地名中,还埋藏着若干秘密。比如与龙相关的小地名,太平至少就有四个,龙凤场、龙深潭、来龙山、下龙岩。另外,诸如中和庄、三台庄、发宝山、官房岗、月儿池等等,这些小地名,我们的祖先不可能随心所欲而起并多年以来一直沿习。这中间,每个地名的出现,肯定都会有一段重要的历史,或者是有一段重要的故事及传说。这些小地名的来龙去脉,有待专家考证解密。我在想,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将这些小地名的来历还原于历史本来面目之日,肯定就是太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重见天日、扬名八方之时。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故乡人夷太平。

半个多世纪之后再次走进太平场,目之所及,高楼林立,市场繁荣,百姓笑逐颜开,老街变化万千。站在太平场街头,面对满街古老的青石板,面对陈旧的古代木板房,抚摸着历尽沧桑的老式人工榨油机,遥望五指山上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和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仿佛听到它们在向世人传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神奇,听到当年这个血雨腥风的古战场传来的兵士呐喊声和战马嘶叫声,以及父老乡亲们欢迎夷太平凯旋归来的铿锵锣鼓声和人山人海的激情欢呼声。

太平场上忆太平,心潮澎湃思万千;

一代战将显身手,丰功伟绩万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