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大年三十應不應該放鞭炮?

雞翅有毒


我舉雙手雙腳贊成過春節禁放煙花爆竹,不但煙花爆竹要禁,最好把所有能汙染環境,製造麻煩,給政府增加負擔的事情全部停掉,給老百姓一個輕鬆幸福的環境。


換個方式活著是我


大年三十應該放鞭炮,這是祖上留傳下來的,過年了,爆竹聲聲一歲除這都不是說著好聽的。

記得小時侯大年三十零點一直到初一早上,鞭炮聲響個不停,大人小孩都說過年了,好不熱鬧,年味好濃。

小時候大年三十晚上,一邊看電視一邊玩,等都要等到零點的到來,和老爸一起去放鞭炮,迎接春節的到來,家家戶戶都在放鞭炮,真是熱鬧,真的好懷念以前。

到後來不知是那個磚家,說放鞭炮汙染環境,說真心話,環境是放鞭炮所汙染的嗎?那麼多的化工廠,那麼多的排汙管道......我想說的是,以前我家門前的小河是那麼的清澈,可以說是清澈見底,魚資源多豐富,想吃魚了挖幾條蚯蚓就可以釣到大魚吃,而現在呢?所以我覺得大年三十應該放鞭炮。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


農村人阿林


現在的年已經不是以往的年了。那時候大多數勞動力都在農村。很多平時吃不到的如年糕,糖糕,粽子。泡豆腐。做的芝麻糖米糖等現在在城裡隨時都可以買到。在鞭炮聲聲中圍在一起看電視春晚。現在唯一能代表著喜慶的鞭炮也被禁了。對於我來說只有那一個星期的假期才是重點


一介平民百姓家


年底了,放不放鞭炮又成了一年一度的高熱話題。很多人都在糾結這個事情,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在情感上難以接受,民俗情懷上難以釋懷。我來先回憶再提出我的觀點。


三十年前我們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那年的味道是什麼呢?在我的認識中,年味是大年初一馨響的爆竹的火藥味兒,是小輩們團隊上祖墳的味兒,是新桃換舊符的紅通通的春聯的喜慶味兒,是熱騰騰一鍋餃子端上餐桌的味兒,是一家人圍在一起親情勾通的味兒,是窗花、是美食、是走親訪友·⋯⋯


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發展,這幾個味兒全淡了,不知道是人長大了還是年的味道真的淡了。這是時代的大洪流,誰也無法阻擋,這些年味曾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快樂,這些年味民俗漸趨消逝,我也是滿滿的不捨。恕我直言,這裡面最該禁止的是煙花爆竹的燃放。其他可以任其發展,原因如下:

第一主要是危險,每年因為玩煙花爆竹導致炸傷、火災發生的事故非常多。過一個春節你去醫院看看,就會發現因火炮受傷的人太多了。在三十年前,我們山西省五臺縣大大小小的村子裡每年都要燃放大炮,村裡人到處都放,那時候就是感覺刺激,酷,所以樂此不疲,年青人喜歡手裡拿著雙響炮沖天雷燃放。我也羨慕人家的膽子和酷,也學著手裡拿著放,有一次手裡直接炸了,所幸傷勢不重,除了幾個花生粒大小的水泡就是手麻的沒了知覺,一個月包著沙布疼的鑽心。但我依然不知道小心收斂。第二次一根龍吐火球的花炮手裡拿著燃放半途就炸了,震耳欲聾,真的令人心驚。幸運的是這次也僅僅是火藥四濺受到驚嚇而已。長大後膽子小了,也沒有興趣再接觸火炮。



第二是環境汙染,煙花爆竹燃放之後,全部籠了一層厚厚的煙霧,中午才能散去。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燃放煙花爆竹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建築物之間煙霧汙染難以散去、回聲汙染等等都十分嚴重。我們一切喜慶活動都是為了快樂為了高興而不是為了給自己和別人添堵,白雲藍天碧水青山的生態環境是每一個人應該努力追求的生活環境。所以取消燃放煙花爆竹也是應該的。


第三是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用途不應該單一,應該隨時代發展有更多的創新。火炮應該被其他形式的火藥創意設計取代。比如我國著名的火藥藝術家蔡國強把火藥做到了極致,走向了世界!鞭炮大炮響了一千多年了,該轉型就轉型,為了環境更美好,生活更健康有什麼割捨不了的呢?

第四是花錢,農村人經濟發展緩慢,孩子教育孩子的身體成長需要投入更大的資金和精力,把錢投在該投的地方,一家一戶可能花在煙花爆竹上的錢不多但是每家每戶加起來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拿來放在教育上讓我們的孩子們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才是千秋萬代的大事業。


情棋書畫


過年就圖個喜慶,紅火,熱鬧,全家團圓,小時候最喜歡看春晚,守夜,起早,燃歲柴,放鞭炮,拜年回來找鞭炮有個別沒響的,一個一個撿起來扔火堆裡。聽響兒,然後再拿一百響的小鞭炮一個一個拆開來放,有時遇到下雪雪沒有化,就插到雪裡面放,一響嘣一個坑兒,老高興了。現在年味是越來越淡了,放個鞭炮還有個份圍,不讓放就和平常也差不多了,以前雪也多,天也冷,踩在雪地上嘎吱嘎吱直響。這兩年天也暖了雪也少了,以後鞭炮也不讓放了。......


風吹樹葉飛飛飛


看到這個題目,首先勾起的是我對春節命運的擔憂。

記得小時候,一到臘月,大家都忙了起來:大人忙著準備嫁娶,小孩忙著看新娘;女的忙著紡織,小孩盼著新衣;大人忙著釀酒,淋醋,磨豆腐,下粉條,軋油準備年貨,小孩忙著看舞獅,背閣,玩旱船等祭祀娛樂活動;識字的忙著幫人編門對(即春聯)寫門對。門對貼出後,大家在欣賞誰家門對編的好,字寫的好,一片文化氛圍。三十,初一鞭炮齊鳴,熱鬧非凡。

現在好了,過年都不忙了,農村冷清,城市冷冷清清。只剩看春晚,吃餃子,貼對子和拜年了。

大家覺得自已素質高,不迷信,祭祖先沒意義了;拜年磕頭改為鞠躬,或道聲‘新年好’就行了,殊不知,在農村鞠躬是假意,磕頭是真心。兩家不管是什麼矛盾,只要春節登門磕個頭,就表示最大和解誠意,如不接受,就冒天下之大不韙了。現在都有文化了,卻極少有人會寫對子了。有時到街上一看,多家門前貼出同一幅對兒,真叫人哭笑不得;近年突然又不許放鞭炮了,一下再也聽不到春節的聲音了。感覺就好象,唱戲不讓敲鑼打鼓了,迎接外賓,不讓放禮炮了,就是辦奧運也不讓放煙火了!

我擔心,那一天會不會說,貼對子會把門弄髒不衛生,不許貼春聯了!麵包多好,春節為什麼非要吃餃子?拜年微信多方便,不許再登門磕頭了!

傳統裡面包函了很多文化,能保留就多保留一點吧!但求有關權力部門手下留情。


九齡22


大年三十應該放鞭炮,沒有鞭炮就不叫中國過年,沒有鞭炮就不是中國了。


西域286096000


哈哈!不放鞭炮那有氣氛?!不像過年的年味囉!


吉星高照2344570


炮竹聲聲除舊歲,張燈結綵迎新年。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就是在鞭炮聲中度過來的,意味著年年紅紅火火,蒸蒸而上。我認為應該放炮。


陽光燦爛20928


我認為應該放煙花爆竹,因為過年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了,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失傳,再說世界上都知道中國四大發明,火藥排在第一位,有人說禁止放煙花爆竹,其實你看在什麼地方,假如你住在居民服務區樓上的,你可以放在小區規定的地點放,你在樓上放煙花爆竹,一沒有地方放,再一個失火傷人負不起責任,對於生在農村的,因為家院大可以放煙花爆竹,農村人就喜歡放煙花爆竹迎接新年,不能禁止放煙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