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贏家》與《率性而活》區別:是改編而非翻拍,大贏家沒有輸

伏爾泰說,愚人以偏見代替邏輯。

我發現這句話說的太對了,我們總是對一切事物抱有偏見。比如一聽說《大贏家》還有一個韓版《率性而活》,於是嘲諷聲湧來:大鵬就是不行,《大贏家》就是不行,差了《率性而活》太多了,根本不能比。

《大贏家》真的不如韓版的《率性而活》嗎?

我看未必!

論《大贏家》與《率性而活》區別:是改編而非翻拍,大贏家沒有輸

一、是改編而非翻拍,大贏家沒有輸

早在兩年前我就看過韓版的《率性而活》,不帶任何偏見的說,這部電影拍得的確不錯,電影的設定也讓當時的我眼前一亮。

聽到《大贏家》的最初設定,我也以為這只是一部“東施效顰”之作。但看完電影之後,我認為這是一部用心之作。你不能因為這部電影和《率性而活》的劇情比較相似,就偏見地認為它在模仿、翻拍。

改編和翻拍有著本質的區別。翻拍是指把別人拍過的電影再進行創作,重拍成自己的作品。而改編是指在原有作品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大贏家》和《率性而活》沒有直接關係,它是改編自更早之前日本作家村井邦彥的《遊戲永無結束時》,而《率性而活》也是改編自這部電影。

說《大贏家》遠不如韓版改編的《率性而活》實在是我們的固有偏見,因為任何優秀的改編,都會被人說遠不如原版,大家錯把《率性而活》當成了原版,故把這種偏見也帶了進來。

比如說主角嚴謹這種固執的人應該不苟言笑,大鵬太兒戲了;比如說嚴謹拿把塑料玩具槍搶劫,遠不如韓版的真槍實彈真實;比如說大贏家的故事太淺,遠不如韓版具有諷刺屬性......

我想在這裡問一句:所以為什麼《大贏家》一定要照著《率性而活》來設定呢?

若我們能拋開心裡的固有偏見,用全新的視野去看《大贏家》,你會發現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作品。以我來看,《大贏家》遠比《率性而活》更符合我們的觀看習慣,敘事也更加地完整。

總之,《大贏家》絕對沒有輸!

論《大贏家》與《率性而活》區別:是改編而非翻拍,大贏家沒有輸

二、大鵬的《大贏家》和《率性而活》,究竟有何異同?

先說說相同點,那就是《大贏家》和《率性而活》在大的故事框架方面是一樣的。

由於銀行和警察系統平時工作太過散漫,於是雙方高層決定進行一次“搶劫演習”。在所有人都把這次演習當成是一次遊戲時,只有主角認真地貫徹好自己的角色(劫匪),他羅列了詳細的搶劫計劃和預備方案。於是演習當日,認真“搶劫”的主角把警方耍的團團轉,故事由此展開。

這個大的故事框架設定非常有趣,以致於當《大贏家》和《率性而活》都用這個框架時,大多人就把兩部影片看做是無聊的翻拍。但其實兩部影片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不僅僅是一些細節方面的不同,更多的是雙方不同的風格。

(1)故事內核的不同

《率性而活》的主角是一個警察,《大贏家》的主角是一個銀行職員。雙方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身份不同,但其實這關係到了整部影片的內核基調。

那就是《率性而活》是一部色調陰鬱,諷刺政府和警察的一部諷刺片;而《大贏家》大大淡化了其諷刺屬性,突出‘做人要認真’的觀點,定位在一部喜劇片。

你說《大贏家》沒有《率性而活》拍得深刻,那是因為《大贏家》根本不想拍得那麼深刻,它一部喜劇片,為什麼要拍得那麼深刻?

所以在人物設計上,《大贏家》的確沒有《率性而活》設計的出彩。他沒有一個小心眼的署長上司,沒有一個貪汙的市長,這導致整個電影情節矛盾顯得不夠激烈。

並且與《率性而活》的內斂相比,《大贏家》的人物也多是誇張、喧囂的。因為中國的喜劇電影一向如此,大多觀眾理解不了那種內斂的幽默,所以《大贏家》就故意把人物設計的淺一些,熱鬧一些。

作為一部喜劇電影,我不認為《大贏家》在這點上做得有多差。

論《大贏家》與《率性而活》區別:是改編而非翻拍,大贏家沒有輸

(2)電影表現形式的細微差異

第二點差異也是基於第一點的進一步解讀,由於兩部電影的故事內核不同,這導致了《率性而活》選擇了內斂的表現形式,而《大贏家》選擇了熱鬧的表現形式。

首先從整個電影色調來看,《率性而活》不管是從人物服飾、房屋裝修,還是鏡頭色彩上,都偏向了冷色系。而《大贏家》則有所不同,更綠一些的風衣,黃色的皮卡丘頭套,色彩誇張的塑料槍,鏡頭色彩都偏向了暖色系。

色調的不同在於兩部電影的導演想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

《率性而活》想帶給觀眾更真實的感受,即使你知道這是一場演習。但主演手裡的真槍,滿臉禁慾的主演,淅淅瀝瀝的小雨,都在不斷地提醒你:主演隨時可能暴走,這可能會演變成一場真的搶劫。

而《大贏家》恰恰不想給觀眾這種真實的感受,你看一眼那五彩繽紛的塑料槍,就知道這是假的。你看一眼那迷戀肌肉男的女職員,就知道現場毫無緊張感。這些細節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你:這就是一部喜劇片,不要害怕。

(3)《大贏家》的小細節更貼近現實

最後我認為《大贏家》在一些小細節方面遠比2007上映的《率性而活》更能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

警察正急得冒火,兒子正在銀行“搶劫”,而嚴謹的媽媽拿起大喇叭就旁若無人的開始給兒子徵婚。

孫子在一旁低頭玩遊戲,爺爺在一旁不斷絮叨著,玩手機對眼睛不好。邊說邊從口袋掏出一把錢,塞進孫子的口袋。

還有嚴謹媽媽叫大家趕緊看直播,自己兒子正在“搶劫”;肚子餓了大家一起叫外賣吃火鍋;銀行的智能機器人,總是對老公愛答不理的孕婦......

這些小細節像是一個個小彩蛋,搞笑而真實地重現了我們現實當中的無奈,讓我們在看電影之餘莞爾一笑。

的確,《大贏家》沒有《率性而活》顯得深刻,但一部電影真的要上升到什麼高度才算是好電影嗎?

我反而覺得點到即止,熱熱鬧鬧的喜劇電影也不失為一部好電影。

論《大贏家》與《率性而活》區別:是改編而非翻拍,大贏家沒有輸

三、關於《大贏家》的創作難度,這部電影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大贏家》和《率性而活》除了以上這些理性方面的對比之外,非理性的說,《大贏家》的創作難度要顯得更大。

一是因為《率性而活》和《遊戲永無結束時》兩部珠玉在前,那麼《大贏家》的改編就會有些尷尬。

改得太多的話,就陷入了為不同而大改的陷阱,導致劇情分裂;如果改得太少,那就顯然沒必要再拍一部翻拍片。

於是你可以在《大贏家》上面看到一些直播、催婚、夫妻矛盾等貼近我們中國人現實的小細節。這些不同並非編劇的隨意為之,而是他們的精心安排。

另一方面,《大贏家》也難在了其主演叫做大鵬。靠著《屌絲男士》大火的大鵬代表了網劇的一大巔峰,但其轉型大熒幕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有多少票房,就傷了多少人的心。

《煎餅俠》的禍根使得《縫紉機樂隊》為此買賬,這還遠遠不夠,《大贏家》顯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為《煎餅俠》買賬。

這些東西都是觀眾在電影之外的感官,但確確實實為《大贏家》增添了一份難度。很多人不是討厭《大贏家》,而是討厭大鵬。

對於一部改編電影而言,往往平局就是輸,《大贏家》顯然沒有比《率性而活》精彩很多,那麼在很多人看來,《大贏家》就是輸了。

但我還是想告訴更多的人,改編不比原創容易,面對優秀的前作,我感受到了《大贏家》的態度。

論《大贏家》與《率性而活》區別:是改編而非翻拍,大贏家沒有輸

最後再說點什麼:

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或許根本沒有看過韓版的《率性而活》,只是人云亦云的覺得翻拍不如原版,這是非常盲目的。

我們總是喊著原版無法超越,原版無法超越。

其實無法超越的不是原版,而是我們的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