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號房間”到手機洩密,我們的隱私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保護?

最近韓國的“N號房間”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些犯罪者利用女性隱私曝光來進行威脅,利用這種恐懼和害怕,迫使女性聽從他們的指令,被迫進行各種“奴隸”行為。

從“N號房間”到手機洩密,我們的隱私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保護?

比如被害人A收到了一條來歷不明的信息,其實是黑客入侵程序,點開後個人所有的信息、行動、隱私都被盜取,而犯罪者就會聯繫受害人:“聽我的話,我就不會把這些信息進行傳播”。於是,A就成為了他們賺錢、取樂的附屬品,稍不稱心就以“把隱私發給親友”為威脅。

從“N號房間”到手機洩密,我們的隱私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保護?

這不禁讓人想起前段時間的微博信息洩露問題,通過相關插件就可以很輕易的查詢到微博用戶的註冊信息,如電話、郵箱等,甚至通過充值,可以購買其中的聊天記錄,這實在讓人細思極恐,不寒而慄。

就是這樣重大的信息洩露實踐,微博的某些高層卻在微博堂而皇之的說“不足以造成威脅”,那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又有多少充滿了威脅的事情正在發生呢?

從“N號房間”到手機洩密,我們的隱私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都反映過,自己說過、討論過的東西下一秒在網上購物時,就會自動出現在首頁推薦給自己,但是自己並沒有進行過相關的搜索,這是否又是另一種我們不知道的信息盜取呢?

在科技越來越發達,隱私越來越不成為“隱私”的今天,我們的隱私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