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戰役可以稱得上是曼施坦因的神操作,那到底“神”在哪裡?

歷史長流水


克里米亞(克里木)戰役是曼施坦因的封帥之戰,也是曼施坦因指揮過的經典戰役之一。在這場歷時將近一年的攻堅戰中,蘇軍在兵力上一直佔據著優勢,最終曼施坦因憑藉高超的指揮藝術才得以將數十萬蘇軍趕出半島。因此曼施坦因在克里木半島上所取得的戰績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波神操作,這也一舉奠定了曼施坦因的軍事地位。

雖然克里木半島對德國而言是一處戰略要地,但希特勒顯然沒有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克里木,因為此時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莫斯科。曼施坦因名義上有著一個集團軍的兵力,但實際上他手中的第11集團軍滿打滿算才有9個師。儘管希特勒非常大方地將羅馬尼亞的第3集團軍撥給了曼施坦因,可誰都知道這些盟友根本靠不住。不僅如此,曼施坦因的麾下沒有一支裝甲部隊,儘管半島上非常適合坦克作戰。蘇軍在半島上不但部署了兩個集團軍的兵力,還掌握著黑海的制海權,所以曼施坦因要征服的目標非常龐大,第11集團軍的兵力嚴重不足。

當曼施坦因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成功突入克里木半島後,蘇軍濱海集團軍迅速向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撤退,企圖依靠要塞內的堅固防禦工事負隅頑抗。如果讓濱海集團軍成功逃進要塞,那麼第11集團軍將很難拿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曼施坦因對蘇軍的企圖早已心如明鏡,他指揮第30軍(下轄兩個師)實施了一次大膽的突襲計劃,成功截斷了蘇軍的退路,最終島上的蘇軍大半被殲,僅俘虜德軍就抓了10多萬。然而就在曼施坦因即將拿下塞瓦斯托波爾之際,一場巨大危機突然出現在第11集團軍的背後。



蘇軍的兩個集團軍突然在刻赤半島實施登陸併成功佔領了費奧多西亞,而此時德軍在刻赤半島僅有一個步兵師的兵力。雖然曼施坦因成功挫敗了蘇軍切斷第11集團軍後路的企圖,但是攻佔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計劃也被迫停止。1942年5月,曼施坦因再次來到克里木,為即將實施的“藍色方案”作準備。根據新的行動計劃,曼施坦因需要儘快拿下克里木半島,然後節省出來的兵力投入到即將發起的新攻勢之中。

曼施坦因依舊沒有得到太多的增援,而蘇軍為了將第11集團軍牽制在克里木,調集了三個集團軍的兵力堵在了帕爾帕奇地峽(刻赤半島的門戶)。曼施坦因要想拿下薩瓦斯托波爾就必須先解決刻赤半島的蘇軍,而他手頭可用的兵力卻只有五個師外加一個裝甲師。經過慎重分析後,曼施坦因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計劃:他故意在刻赤的北部擺出一副進攻的架勢,吸引蘇軍主力北調,而後暗中將主力集中在南部實施突破。曼施坦因依計而行,蘇聯人果然中計,德軍的裝甲師突破蘇軍南部防線後迅速向縱深穿插,最終德軍的六個師僅用了八天時間便將二十萬餘人的蘇軍徹底擊敗。這招聲東擊西之計用得相當漂亮,從中也足以看出曼施坦因傑出的軍事才能。

總之,曼施坦因以一個集團軍的兵力接連擊敗蘇軍五個集團軍,這本身就是一種神操作!


瞭解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曼施坦因作為二戰中德國最有才華的將領,堪稱機動作戰大師,作戰中從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崇尚機動作戰殲滅敵人力量,特別擅長把握戰機,多次險中求勝、擁有十分廣闊的大局觀。曼施坦因賴以成名的3場戰役,“曼施坦因計劃”“克里米亞戰役”“第三次哈爾科夫反擊戰”足以讓他載入史冊。而克里米亞戰役確是曼施坦因為數不多的攻堅戰,這場戰役也充分體現了曼施坦因軍事才能的全面性。

圖1 視察前線的曼施坦因

1941年9月17日,曼施坦因因戰功以及作戰需要受命擔任德軍是11集團軍司令,主要作戰任務是攻佔蘇聯的克里米亞半島。但是曼施坦因到達第11集團軍時才發現,這次的戰役他面臨的困難實在是不小。

擺在曼施坦因面前的難題以及曼施坦因的第一次“神操作”

第一個難題:羅馬尼亞軍隊戰鬥力低下

首先所謂第十一集團軍實際上只有一個被擴大的軍,而且還要管轄戰鬥力非常低下的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羅馬尼亞軍隊在軍事訓練、武器裝備、人員素質方面都與德軍存在這巨大的差異,羅馬尼亞軍隊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的戰爭意識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站的水平上。此外由於羅馬尼亞人內心對斯拉夫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敬畏感覺,他們在面對蘇聯人時往往非常害怕,往往一被蘇聯人攻擊就要潰退。

圖2 二戰中的羅馬尼亞軍隊戰鬥力較弱,甚至在內心上存在對蘇聯人莫名其妙的敬畏

曼施坦因的對策:

為了增強羅馬尼亞軍隊羸弱的戰鬥力,曼施坦因不得不將德國的一些主力師與羅馬尼亞軍隊進行混編。同時在每次作戰前要親自給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司令詳細交代作戰任務,甚至在作戰時還要將作戰指揮部靠近羅馬尼亞軍隊,嚴防羅馬尼亞軍隊的潰退。

第二個難題:地勢、兵力即不佔優勢,又沒有坦克還沒有空軍

克里米亞的地形是一塊酷似馬鈴薯形狀的半島地區,它與大陸之間隔著一片人力很難通過的泥臭沼澤。克里米亞有兩個重要的門戶,彼列科普地峽和一條狹窄的頸部,蘇聯已經在這兩個門戶加強了防禦力量,除了修建堅固的戰地工事,增加了大口徑火炮力圖封鎖這兩個地域外,還埋設了大量的防步兵地雷,這些防禦措施將使攻方付出更大的損失代價。既使德軍突破彼列科普地峽,他們還將遇到一個叫“依雄”地峽的狹窄地域,這個地域的諸多湖泊又增加了德軍進攻上的困難

圖3 紅圈表示彼列科普地峽所在的位置

曼施坦因領導的第11集團軍兵力與蘇軍相比也不佔優勢,曼施坦因的兵力主要有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德國第30軍(22師、72師和一個黨衛軍師)第49山地軍(第一、第四山地師和170步兵師),德國第54軍。但是除了第54軍正在進攻克裡米亞之外大部分部隊不是在休整,就是在第聶伯河附近追殲潰退的蘇聯軍隊,所以曼施坦因手裡只有1個54軍可用,要知道對面的蘇聯軍隊至少有6個師的兵力,並且蘇軍仍不斷從海上調集援軍。此外德軍在克里米亞沒有航空隊的支援、同時曼施坦因的軍隊中沒有任何坦克部隊而克里米亞附近確是一片草原,毫無掩體。

曼施坦因的對策:

面對佔據地勢佔優的蘇軍,自己又無海軍可以繞後,曼施坦因只能選擇攻堅!但是在沒有坦克和飛機的支援下,兵力再佔劣勢基本就毫無勝算,曼施坦因只能拆東牆補西牆,捨棄第聶伯河擴大戰果的機會,並冒著第聶伯河的蘇軍可能會發起大反攻的風險,從追殲蘇軍的德軍中抽出大部分兵力增強對克里米亞作戰的攻擊力量,利用羅馬尼亞集團軍混編部分德軍在第聶伯河與蘇聯對峙。

第一階段戰役經過:

1941年9月24日,經過充分炮火攻擊準備後,德軍開始硬攻彼列科普地峽,德軍依靠異常激烈殘酷的進攻,終於在付出巨大代價的前提下拿下了彼列科普地峽。此戰德軍俘虜蘇軍1.35萬人,繳獲蘇軍163輛坦克和203門火炮。

圖4 德軍突破彼列科普地峽

此時能阻止曼施坦因進攻的只剩下蘇聯的“依雄”防線了,蘇聯又往該防線增派了大量部隊和大量武器裝備,並集中力量對德軍發動了反擊。蘇聯的反擊抓住了曼施坦因的軟肋,德第30軍和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的防區,雖然第30軍頑強抵抗住了蘇軍的攻勢,但是羅馬尼亞軍隊卻出現了崩潰,面對危險的戰局,曼施坦因展現了自己強大的戰場應變能力,首先果斷指揮手中唯一能打的牌,已經調往第聶伯河的第49軍調回來幫助羅馬尼亞軍隊穩固防線,然後果斷把自己的指揮部向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防區前線轉移,穩定軍心,由於他堅決果斷的指揮,羅馬尼亞軍隊的潰敗被及時制止了,第49軍發起了迅猛的攻勢擊退蘇軍,然後第30軍和羅馬尼亞軍隊也加入反攻,而蘇軍只顧進攻嚴重缺乏面對敵人突然發起反攻時的應急措施,導致損失很大。曼施坦因渡過了這次危機,成功指揮德軍俘虜7.1萬人,坦克210輛,火炮568門。

在得到了希特勒後續部隊支援後,曼施坦因又發動了進攻,但是依雄地峽地勢平坦,蘇軍的飛機給予德軍巨大的殺傷,曼施坦因對於參戰德軍的損失感到憂慮和不安,截止到10月25日德軍已經無力進一步發動更大的攻勢了。曼施坦因也清楚誰堅持到最後就能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他激勵部隊

你們要發揚日耳曼民族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偉大的元首(希特勒)正在看著你們,他相信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德意志戰士!

德軍部隊士氣大增,他們向蘇軍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猛烈攻勢,蘇軍潰敗。隨後德軍除了黑海艦隊基地塞巴斯托波爾尚未攻克外,克里米亞都落到德軍手中。曼施坦因指揮第11集團軍重創蘇聯2個集團軍,俘虜蘇軍達10萬人,繳獲816門火炮和221輛坦克。

圖6 德軍攻克除塞巴斯托波爾要塞的整個克里米亞半島

第一次進攻塞巴斯托波爾要塞,由於種種原因失利,曼施坦因冷靜分析局面,止住敗局

第一階段獲勝後曼施坦因由於部隊連續作戰需要休整,而冬雨使得道路泥濘延誤了彈藥補充,錯過了攻擊要塞的最佳時機,此時蘇聯反而獲得了喘息,雖然蘇軍陸軍已經潰退但大部分都逃到了要塞裡,而且蘇軍仍掌握著制空權,蘇聯還能通過海上補給使他們獲得戰鬥力。曼施坦因在容克-87俯衝轟炸機的幫助下開始了對要塞的第一次進攻,但是由於蘇聯人的頑強抵抗,延緩了曼施坦因的推進速度。同時蘇聯調來大量的援軍部隊在刻赤半島和弗多西亞登陸,意圖從南北夾擊德軍,由於曼施坦因手中的預備隊部隊很少,曼施坦因一方面組織攻城部隊加緊進攻,另一方面要求阻擊部隊趁蘇軍立足未穩之際進行猛烈反擊,將他們全部消滅。

曼施坦因對戰爭局勢的判斷和指揮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不足以支撐他的設像,進攻要塞的部隊由於蘇聯的頑強抵抗已經拼盡全力無法更進一步,而在刻赤半島擔任阻擊任務的42軍軍長卻由於蘇聯在弗多西亞的成功登陸,擔心自己被蘇聯包抄後路反被包圍,不顧曼施坦因不允許他撤退的命令,擅自率軍撤離了刻赤半島,這樣攻擊要塞的部隊的後備完全暴露給了蘇聯紅軍,曼施坦因在瞭解前線的嚴重戰局後,只能下令停止進攻要塞,優先解決背後的威脅,他下令集結預備隊將弗多西亞的蘇軍全部殲滅後,與蘇軍在刻赤半島形成對峙局面,戰爭進入短暫的中場休息時間。

圖7 由於蘇聯從弗多西亞登錄,在刻赤半島最東部防禦的42軍擔心被包抄撤除了刻赤半島,曼施坦因只能選擇消滅弗多西亞的蘇軍

曼施坦因面對三倍於己的蘇軍,採用戰術欺騙,出其不意進攻蘇聯南部防區,切斷蘇聯後路,完成對蘇軍17萬人的大殲滅

戰場上出現了難得的平靜,但是這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的來臨。蘇聯也派出了大量的援軍,僅在刻赤半島兵力就增加到了3個集團軍將近17萬人。2月27日佔絕對兵力優勢的蘇聯率先發動了大規模反攻,由於德國良好的偵查和情報,挫敗了蘇聯的幾次攻勢。不死心的蘇聯又在3月13日,集結了8個師另加2個坦克旅發動進攻,同時作戰地點在刻赤半島的最窄的腰部,蘇聯兵力優勢根本展不開,但是此時曼施坦因期盼的援軍終於到了,第22裝甲師和第28輕快師以及德軍鼎鼎大名的第8航空隊,德國的新作戰力量給了蘇聯迎頭痛擊,雙方戰鬥的異常激烈,激戰到4月11日,蘇軍的最後一次反攻作戰失利了,丟掉了大批裝甲車輛後,蘇軍退到了刻赤半島的北部地區。

曼施坦因經過艱苦的防禦作戰後,終於贏來了戰場上的主動進攻權

此時先看一下戰場兵力對比,德軍只有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羅馬尼亞2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

蘇聯軍隊在刻赤半島有1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又2個騎兵旅和4個裝甲旅

雖然兵力嚴重佔劣勢,曼施坦因確成竹在胸,制定好了自己的進攻計劃

蘇軍在刻赤半島的防禦體系是,在南部建立了堅固的工事,但只放了20%的兵力,因為他們知道德軍的裝甲力量不足,無法突破堅固的防禦,如果德軍在這裡進攻將損失慘重。

同時由於曼施坦因的戰術欺騙,頻繁的北部地區調動部隊,使得蘇軍誤以為他的主攻方向在北部,所以在北部蘇軍集結了80%的兵力,並集結了大量的作戰預備隊,但是由於刻赤半島狹窄的地形限制,將近一半的部隊無法展開部署。

圖8 曼施坦因的戰術欺騙了蘇軍,曼施坦因從南部攻破蘇軍防線,幷包圍了刻赤半島的大量蘇軍

曼施坦因的作戰計劃:此時的曼施坦因以3個師的優勢兵力進攻蘇軍南部戰線,然後用第22裝甲師穿越蘇軍南部地區工事,整個30軍猛烈攻擊蘇軍重兵集團後方,並於42軍合圍刻赤半島北部的蘇軍,為了干擾蘇軍的判斷,曼施坦因還命令一直德軍部隊準備在蘇軍後方實施登陸作戰,此外這次德軍的攻勢還得到了著名的第八航空隊的支援。

容克-87斯圖卡轟炸機狂叫著衝向了蘇軍部隊,幾個小時後蘇軍的南線就被德軍攻破並佔領,隨後德軍猛插蘇軍背後,將刻赤半島的蘇軍全部包圍在一個狹小的區域,蘇聯人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多次拼死抵抗試圖突圍,但是曼施坦因又命令炮兵用各種輕重火炮向仍在頑抗的蘇軍進行猛烈的轟擊,最終德軍徹底佔領刻赤半島,蘇軍被俘17萬人,被繳獲火炮1325門,坦克362輛,曼施坦因戰術 運用得當、作戰計劃縝密精湛,官兵訓練有素,促使這場以弱勝強的大勝。

吸取經驗,在集中絕對優勢火力掩護下,險中求勝,從所有人都不敢攻打的要塞正面偷襲要塞

德軍攻克刻赤半島後,德軍士氣高漲,同時要塞已成一座孤城,但是考慮到要塞的堅固,蘇軍抵抗頑強,曼施坦因並沒有急於進攻,直到等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大量火炮,曼施坦因將整個11集團軍的火炮都搬了出來,甚至南方集團軍群也為他提供了重炮,這次作戰德軍至少動用了230個炮兵連,甚至連德國800mm口徑的“多拉”重炮也拉倒了前線,在整個蘇德戰場期間,也沒有那次戰役所用的炮兵力量能與這次攻堅戰相比了。

圖9 朵拉重炮

1942年6月7日總攻開始了,德國的火炮和空中打擊對要塞進行無情輪番轟炸,雖然蘇軍損失很大,但是蘇軍仍然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他們甚至還對德軍展開了瘋狂的反擊,凡是蘇軍陣地都出現了慘烈的白刃格鬥和肉搏戰,蘇軍經常打到不剩一個人為止。經過數天的血戰,德軍終於從要塞北面攻入了要塞,到6月26日,要塞外圍陣地全部被佔領,蘇軍退入要塞內層防線繼續抵抗。

圖10 曼施坦因圍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佔領外圍後,曼施坦因立即感到要塞外圍一個非常好的制高點,曼施坦因觀察戰場地形後突發奇想,曼施坦因決定從塞瓦斯托波爾灣的水面上對要塞進行正面攻擊,這樣定能取得“出敵不意、攻敵不備”的戰果,雖然大部分人都反對這個方案,因為要塞正面的水面都被要塞火力覆蓋,即使度過水麵,岸上的道路只有狹窄的小道,而且小道還在蘇軍火力封鎖下。但是曼施坦因堅持認為,正因為認為不可能,才能打蘇軍措手不及。

圖11 炮火覆蓋下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為了掩護德軍進攻意圖,第八航空軍對要塞進行了不間斷的轟炸,然後經過充分準備後,在兩翼部隊的掩護下,德國的突擊隊在夜幕和轟炸的雙重掩護下,悄悄登陸上岸從正面攻入了要塞內部,一舉成功拿下要塞。

至此歷時9個月的克里米亞戰役宣告結束,德軍供俘虜蘇軍45.5萬人,各種火炮3577門,坦克1153輛,而德國僅付出了5.21萬人的傷亡代價。曼施坦因也因這次戰役作戰成功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

綜上所述,整個克里米亞戰役期間,依靠著曼施坦因的三番五次神操作,先是冒險從第聶伯河撤回大量主力,集中優勢兵力鼓舞士氣第一次拿下克里米亞半島,然後在進攻第一次要塞失利後,冷靜分析,果斷撤出刻赤半島的兵力,穩住防線,在援軍的支援下,以艱苦頑強的防禦守住蘇聯紅軍絕對優勢兵力的進攻後轉入反攻,以戰術欺騙,從刻赤半島南部突破蘇軍防線,完成大包圍,一舉殲滅17萬蘇軍,自此克里米亞半島大局已定剩下的要塞進攻就是時間問題。第二次進攻要塞時吸取教訓,準備充足後發動進攻,以絕對優勢火力轟擊要塞,然後從敵人認為不可能進攻的要塞正面水面上奇襲要塞,完美收官。

總之曼施坦因冷靜分析,戰術應用得當、善於把握戰機、敢於險中求勝,同時上下齊心,才艱難獲得了克里米亞戰役的勝利。


小油瓶侃歷史


克里米亞對於曼施坦因來說,是一個福地,因為他憑藉佔領刻赤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最終在1942年7月1日晉升為元帥。讓我們回顧一下將近300天的作戰

空中俯瞰塞瓦斯托波爾


1941年9月24日,德軍第11集團軍(轄有7個步兵師)和羅馬尼亞1個步兵軍(2個旅)開始向克里木半島的北部通路彼列科普地峽展開進攻。9月26日,德軍宣佈佔領彼列科普,還俘獲了1萬名俘虜,112輛坦克和135門火炮。

10月20日德軍第11集團軍突破蘇軍伊順陣地 ,直逼黑海艦隊主基地塞瓦斯托波爾。10月30日,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打響。蘇軍守軍共有5.2萬人,裝備火炮170門、飛機100架,將整個防區分為東南扇形區(即第一區,由步兵383團防守)、東部扇形區(即第二區,由步兵第172師2個團防守)、東北扇形區(即第三區,由夏伯陽步兵第25師與海軍步兵第7旅防守)和北部扇形區(即第四區,由步兵第95師和海軍步兵第8旅防守),協助作戰的海軍有海岸炮45-105門、高炮194門。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示意圖

此時蘇軍在刻赤半島的保衛戰一敗再敗:11月1日,德軍第30步兵軍佔領辛菲羅波爾;4日,第42步兵軍佔領費奧多西亞,迫使蘇軍第51集團軍和濱海集團軍分別退守到刻赤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16日,第42步兵軍佔領刻赤,此時整個克里木半島只有塞瓦斯托波爾還在蘇軍手中,德軍宣佈俘虜10萬人以上且繳獲火炮700門和坦克160輛。蘇軍自身統計從10月18日-11月16日損失63860人(純減員48438人),另外第51集團軍純減41653人。

11月11日,德軍發動第一次大規模進攻,出動4個步兵師和1個加強摩步旅,在坦克150輛、飛機300架掩護下,主攻方向是第一扇形區的巴拉克拉瓦一線,但未得手。16日,由於第51集團軍刻赤的丟失,德軍進攻兵力又得到增強,調來了第170步兵師。德軍的第一次進攻維持了大概10天,只是在北面的杜萬科伊楔入蘇軍防禦縱深3-4公里,德軍個別師的減員達到60%。

德軍轟炸機準備出動


12月17日,德軍發動了第二輪進攻,第11集團軍得到了第24、73步兵師以及羅馬尼亞第1、4山地步兵旅的加強,有坦克150輛、飛機300架以及一些超重炮連擔任掩護。德軍出動第23、24、132步兵師與2個羅馬尼亞步兵旅對第三和第四扇形區接合部實施主要突擊,另各出動1個步兵師進攻第一和第二扇形區。

在主要突擊方向,德軍集中重兵進攻蘇軍海軍步兵第8旅、步兵第95師步兵第241團與夏伯陽步兵第25師步兵第287團。蘇軍雖然英勇抵抗,但因為寡不敵眾只能被迫撤退。之後蘇軍出動預備隊騎兵第40師和步兵第388師投入戰鬥,依然沒有扭轉局面。20日,蘇軍在主要防禦地區的步兵第25、95、388師以及海軍步兵第8旅均損失慘重,被迫後撤。蘇軍隨後出動艦隊運來援軍3.4萬人。

為了扭轉局勢,蘇軍在1941年12月26日實施戰爭以來最大一次規模的登陸戰:刻赤-費奧多西亞戰役,戰役目的是支援被圍困的塞瓦斯托波爾,消除德軍入侵庫班河和高加索的威脅,併為爾後收復克里木半島和烏克蘭南部創造條件。

刻赤-費奧多西亞登陸戰役


蘇軍投入登陸兵力41930人(裝備坦克43輛、火炮454門、汽車與牽引車348輛、馬匹

1802匹),參戰艦船259艘(其中黑海艦隊巡洋艦2艘、驅逐艦6艘、炮艦3艘、掃雷艦5艘、護衛艇24艘、輔助船2艘、運輸船14艘;亞速海區艦隊炮艦3艘、掃雷艦5艘、魚雷艇20艘、護衛艇8艘、掃雷艇2艘、運輸船3艘、其他上陸工具162艘),飛機661架(艦隊航空兵飛機161架)。

當時德軍在半島守軍有第11集團軍的步兵第46師、1個羅馬尼亞騎兵旅等,加上1月初加強的步兵第73師,總兵力約2.5萬人,裝備坦克118輛,可得到400架飛機的航空支援。防禦重點是刻赤港,半島東南的奧普克角和科甫塔克爾為次要防禦方向;費奧多西亞港有1個師,但未設置抗登陸工事障礙。

巡洋艦紅色克里木號


到1942年1月2日,蘇軍肅清了刻赤半島德軍,而德軍第46、47步兵師和羅馬尼亞山地步兵師集中在費奧多西亞以西,迫使德軍不得不從塞瓦斯托波爾抽調第132和170步兵師前來增援。這樣就牽制了德軍在塞瓦斯托波爾的一部分兵力,從而消除了德軍經塔曼半島入侵高加索的可能。蘇軍在一週作戰中參戰部隊損失達41935人,損失坦克35輛、火炮133門、飛機39架、輕武器1.12萬件,2艘巡洋艦被炸傷。

1月15日,蘇軍尚未做好進攻準備,而德軍第11集團軍卻在2個步兵師加強下,展開反攻,伺機再次奪取費奧多西亞, 蘇軍克里木方面軍形勢急劇惡化。1月18日費奧多西亞再次失守,蘇軍被迫後撤。

戰壕中的曼施坦因


2-4月,蘇軍克里木方面軍多次向刻赤半島北部發起進攻,但損失重大,沒有結果,消耗了進攻能力們只能完全轉入防禦。

5月8日,德軍發起對刻赤的攻勢(德軍代號“鴇”Bustard行動),蘇軍第44集團軍當天就被突破5公里寬縱深8公里的地段。5月11日,德軍已經合圍了第47和51集團軍的部分部隊。蘇軍在抵抗8天后於5月16日刻赤失守,蘇軍儘管有優勢兵力(筆者注:克里木方面軍當時共有24.98萬人,裝備火炮3577門、坦克347輛、飛機400架;當面德軍約20萬人,裝備火炮2472門、坦克180輛、飛機近400架)卻不堪一擊,僅堅持一週,損失高達176566人。德軍宣佈俘敵169198人,擊毀和繳獲坦克284輛、火炮1397門、飛機323架;而湊數的羅馬尼亞第7軍與第8騎兵師也宣稱俘敵30800人,僅損失988人。

蘇軍被炸燬的海岸炮陣地


1942年6月7日,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發動了第三次攻勢(代號StÖrfang “捕鱘行動”)。蘇軍此時擁有10.7萬人,裝備火炮606門、迫擊炮2000門、坦克38輛、飛機109架(可作戰僅53架);認為當面敵軍有20.4萬人,裝備火炮670門、反坦克炮655門、迫擊炮720門、坦克450輛、飛機600架。進攻之前,5月20日-6月7日,德軍進行了長達18天的炮兵與航空兵火力準備,平均每天投彈近6000枚,特別是6月2日-6月7日,德軍共發射炮彈1.3萬多發,投彈5.8萬枚。

經過半個月激戰,最終塞瓦斯托波爾在7月1日失守。在整個保衛戰中,蘇軍損失200481人(純減員156880人);艦隊為此損失了1艘巡洋艦、1艘驅逐領艦、8艘驅逐艦和10艘潛艇;僅在6月份,艦隊就損失了驅逐領艦1艘、驅逐艦3艘、潛艇4艘,使得艦隊元氣大傷。而德羅軍的損失是35559人-其中羅軍8454人(筆者注:按照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有學者判斷德軍實際損失6.6萬左右,而羅軍損失約0.9萬人)。

蘇軍被繳獲的武器


綜上所述,曼施坦因僅憑1個集團軍就擊敗蘇軍1個方面軍(克里木方面軍)和1個集群(濱海集群,相當於集團軍),屬於以少勝多,而蘇軍確實打得很糟糕,曾經有過有利局勢卻不會利用,所以失敗在所難免。


榮華之武器堂


甩鍋帝在克里米亞戰役中有甚神操作存在嗎?那是逼上梁山的無奈之舉和偷雞摸狗的屑小行為!

1941年9月26日,甩鍋帝剛抽調梅利托波爾地區的德第30軍部分兵力,北部防線就被蘇第18、9集團軍打開寬20公里的突破口,甩鍋帝手忙腳亂下不得不又讓第30軍回防,來來去去、兜兜轉轉這種行為實在是浪費元首寶貴的石油資源!還虧得第1裝甲集群從北翼給了蘇軍重重一擊,方解甩鍋帝之困,也讓他終生不忘亞速海會戰,尋求重溫亞速海會戰第二!



突破伊順地峽後的追擊行動,甩鍋帝面對蘇軍大規模潰退,迫不得已採納參謀長奧托·韋勒的建議,集中所有可以使用的車輛組成快速機動戰鬥群,在摩托化偵查、高炮和工兵配合下攻擊掃蕩,佔領除塞瓦斯托波爾外的整個克里米亞半島。

此時的甩鍋帝信心膨脹,以為憑手中的兵力就能拿下塞瓦斯托波爾,在11月突襲碰了一鼻子灰後於12月17日發動對該城的圍攻。但德軍即使有包括380毫米榴彈炮在內數百門炮助陣,也僅在要塞的外牆上啃下一層泥皮。



12月26日蘇軍登陸刻赤半島,甩鍋帝還不以為然的認為攻擊行動毛毛雨而已,執著於繼續進攻要塞。29日蘇軍突然登陸費奧多西亞,迫使德第46步兵師為避免合圍採取撤退措施。甩鍋帝聞知大怒,這種破壞他想象中勝利指日可待之舉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上告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好基友賴歇瑙,第42軍軍長施彭內克被判7年監禁,最後死於希姆萊之手。此時的甩鍋帝全然忘了自己11月17日始違抗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抽調他兩步兵師的命令。

此後一段歲月,甩鍋帝忠誠履行看家護院職責,千辛萬苦阻擋住了蘇軍的“斯大林攻勢”。1942年5月8日甩鍋帝開始他的獵鴇行動,從海面偷渡一個營到蘇軍防禦陣地奇襲,一舉突破蘇軍防線。這也得仰仗蘇克里木方面軍白痴司令科茲洛夫和梅赫利斯的愚蠢之舉—16公里正面放了三個集團軍,三個司令部還扎堆鬥地主被一鍋端。



6月7日在清除刻赤蘇軍對其側翼威脅後,甩鍋帝放心大膽投入對塞瓦斯托波爾的進攻。這次他吸取教訓,800毫米古斯塔夫和615毫米卡爾不得清閒一起上陣,加入到670門大中口徑火炮、 655門反坦克炮、450輛坦克強擊炮行列中對要塞持續炮擊,到戰役結束4.6萬噸炮彈就讓甩鍋帝揮霍掉了。而德國空軍第8航空軍更是不遺餘力,以日平均1000架次出動頻率、超過不列顛空戰的2萬噸投彈量,讓蘇軍沒日沒夜生活在呼嘯的死亡陰影中。



無論6月28日夜德軍是否偷渡謝韋爾納亞灣,此時蘇軍早已失去城外大部防禦要點和重炮陣地,雪上加霜的是喪失制空權,潛艇只能輸送少量彈藥糧食,要塞的失守已成必然。甩鍋帝吹噓德軍傷亡為2.5萬,戰後德、英兩國曆史學家認為德軍傷亡應為7.5-8萬,死亡就超過2.5萬人。

而甩鍋帝為何施展所謂偷渡計謀呢?還是得佩服下他的坦誠,第8航空軍要調回大陸支持藍色方案的行動,甩鍋帝病急亂投醫,僥倖而為罷了。縱觀甩鍋帝東線戰事,行險偷襲是他一貫作風。勝利則戰略家的眼光獨到,失利則怨天怨地怨希特勒!


歷史扒糞機


克里米亞,這個地方現在的話,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問題,所以這個地方得到大家的關注,在這兒之前,克里米亞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的軍事要塞,為什麼?因為這個地方位於黑海,黑海是什麼地方?黑海是當初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分界線,這個克里米亞半島就是沙皇俄國從奧斯曼帝國手裡面搶過來的,這個地方作為軍事要塞,時間已經很長遠了。

不僅如此,此地還是沙皇俄國,或者是前蘇聯一個重要的港口,丘吉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出的所謂的通過土耳其海峽支援。撒謊,俄國的一個最終的終點站,也就是這個克里米亞半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更是通過這一個點接收到了西方國家的援助,所以說攻下克里米亞半島刻不容緩,對於南線整條戰場上來講,克里米亞半島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副本。

可是難現戰場上面工資也就那麼點兒人數,大部分軍隊要在正面作戰,只有少量的德軍精銳部隊,再加上一部分的羅馬尼亞部隊一起去進攻克裡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半島上面擁有眾多的玩被軍事要塞,在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大型炮塔,這兩個大型炮塔位於制高點,而且炮塔上面大炮口徑超過300mm,這種火炮的射程可以說完全覆蓋了克里米亞半島,而且由於佔據的制高點,德國的軍隊的火炮無法對該型火炮產生危險。

就這樣,在所有人都看不好曼施坦因這一次作戰行動的時候,曼施坦因率領著德軍和少量的羅馬尼亞軍隊一起投入到戰場之中。

羅馬尼亞部隊就快要潰敗之際,曼斯坦因選擇自己用指揮部貼近羅馬尼亞部隊,讓二者之間取得聯繫,並且派出自己的精銳力量之源,羅馬尼亞軍隊,你擋住了前蘇聯的進攻,在雙方士氣低迷的情況之下,曼施坦因又選擇鼓勵不對,提升士氣的方式來增加部隊的戰鬥力,使得前蘇聯第一階段的作戰完全以失敗告終。德國完全佔領了克里米亞半島外圍的作戰陣地。

在克里米亞半島陷入到危機的時候,斯大林命令自己的增援部隊約30萬人進攻曼斯坦因所率領的集團軍群,那是躺贏在做過正確的分析以後,留下少量不對牽制薩瓦斯托波爾要塞裡面的前蘇聯軍隊自己率領主力力量直接攔截登陸作戰行動的前蘇聯不對,全捐前蘇聯增援部隊,前蘇聯增援部隊損失約18萬人以後選擇撤退。曼施坦因此時留下來重點照顧薩瓦斯托波爾要塞裡面負隅頑抗的前蘇聯軍者。

就這樣嘛,曼施坦因在野外作戰的情況之下,以少量部隊擊潰了數倍於己方的前蘇聯軍隊,不僅大大緩解了德軍在南線的作戰壓力,而且還使得薩瓦斯托波爾要塞孤立起來。

就這樣,重頭戲來了,那是塔應打算進攻薩瓦斯托波爾要塞,這個時候得均面臨的很大的作戰難度,尤其是薩瓦斯托波爾要塞是一個純軍事化的要塞,要想進攻下來,沒有強悍的作戰部隊的支援,是不可能拿下來的。

德國人的意思是用飛機大炮,尤其是古斯塔夫巨炮揍開一個缺口,讓德軍部隊沿著缺口進攻進去,曼施坦因覺得這樣的進攻方法太過於消耗時間精力,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求自己精銳作戰力量編成小股部隊,沿水路突襲薩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後方,總之,再一次完成一次漂亮的突襲作戰。

在航空兵和火炮的支援之下,德軍部隊在僅僅只癱瘓掉敵人兩個巨大炮塔的其中一個的轉動性情況之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部隊成功拿下了薩瓦斯托波爾要塞,德軍部隊,可以說單刷了克里米亞半島,整個一條副本。

在這場戰役結束以後,德國最高統帥部給予了曼施坦因元帥軍銜,而且曼斯坦因在德國軍隊內部獲得了薩瓦斯托波爾要塞征服者的稱號。

曼施坦因的軍事成就和軍事名譽達到了一個巔峰。

其實我們去整個仔細看一下整場戰役,曼施坦因遇到的困難,第一點,軍隊本身已經到了一種疲憊不堪的地步,曼斯坦因到達軍隊指揮部隊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軍隊如何持續的作戰下去。

第二點,軍隊內部本身還存在著大量的羅馬尼亞不對,這些來自於其他國家的軍隊,相比較於德軍軍隊來講,戰鬥力低下,那就不提了,甚至戰鬥意志都有點不可靠,很多軍隊都是逃跑逃乾淨了。

第三點,薩瓦斯托波爾本身就是一個強悍的軍事要塞,而且經過前蘇聯和奧斯曼帝國以及沙皇俄國三個時期不同的建設,這個地方已經可以說得上是一隻刺蝟,能夠拿下這樣一個重大的軍事要塞,已經對於自己本身的軍事能力的一種認可。

第四點,薩瓦斯托波爾要塞,圍繞著它,前蘇聯集結了大量的軍隊,最終戰役結果德軍損失4萬多人,而前蘇聯損失了幾十萬人,由此可見,前蘇聯在這場戰役之中集結的軍隊人數之巨大,曼施坦因這場戰爭戰果之輝煌。

第五點,曼施坦因本身的戰爭能力在這之前是受到質疑的,因為他都是配合別人進行作戰,比如說,曼施坦因的最佳好搭檔。龍德施泰爾,但是這一回他是單獨作戰,單獨領軍刷副本,可以說這是對於他本身軍事能力的一種考驗,很顯然他經受住了這次考驗。


漩渦鳴人yy


曼施坦因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所謂亂世出英雄,戰火紛飛中世界各國湧現出無數優秀將領,隆美爾、古德里安、巴頓、朱可夫等等,相比於其他個性鮮明的將領,曼施坦因就顯得不那麼起眼了。但曼施坦因可以說是德國陸軍中的最強將領,沒有明顯的弱點,既能在後方進行緊密的戰略策劃,又能親臨前線進行天馬行空的戰術指揮,運動戰、攻堅戰、防禦戰樣樣精通,各種戰術運用自如,總能找到敵人的要害進行打擊,而克里米亞戰役可以說是曼施坦因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

淪陷後的塞瓦斯托波爾

克里米亞半島是黑海地區的戰略要衝,為了得到這裡,俄羅斯人在17世紀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19世紀中葉還和英國、法國、土耳其、奧地利聯軍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可見其重要性。特別是位於半島上的要塞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蘇聯部署在這裡的飛機可以隨時攻擊到黑海沿岸各國,給傾向於納粹德國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造成壓力,更是直接威脅到了德國生命線“普羅耶什蒂油田”,希特勒視其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蘇聯自然也明白克里米亞半島的重要性,多年來以塞瓦斯托波爾為中心,依託山地、河流建造了大量暗堡、火力點、壕溝,配合12個永久要塞群組成了4重防禦線;作為防線核心的12個要塞裝備有戰列艦用雙聯裝主炮,火力強勁,炮塔由300毫米厚的裝甲板保護,外層包裹著厚達4米的混凝土;要塞和要塞之間用地道和地下鐵路連接,使得防線成為一個整體。

德國進攻克裡米亞半島最好的時機應該是1941年9月基輔戰役結束的時候,當時蘇聯在烏克蘭地區的部隊遭到重創,65萬人被俘,克里米亞半島防禦空虛。可惜當時德軍正要開始進攻莫斯科,精銳裝甲力量被調往中央集團軍群,只派出了7個步兵師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行動遲緩、攻堅力量不足,被增援來的蘇聯海軍陸戰隊擊退,第一次攻防戰德軍全面潰退。蘇聯趁機調整部署、整頓防禦,以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和蘇聯內務部隊為核心的10萬蘇軍防守塞瓦斯托波爾。

德國超級巨炮

1942年1月,德國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損失慘重,蘇德戰場陷入僵局,希特勒改變戰略方向,讓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1個裝甲師和4個步兵師,共5個師的兵力)進攻克裡米亞半島。

曼施坦因的高明之處首先就表現在進攻方向的選擇上,守衛塞瓦斯托波爾的12個永久要塞並不是平均分佈,南部及西部僅有3座要塞,表面上看防禦相對薄弱,德軍1941年第一次進攻也是走的這裡,但實際上蘇聯黑海艦隊及部署在刻赤半島的空軍都能很方便的提供火力支援,並且塞瓦斯托波爾南部及西部地形複雜,不利於德軍裝甲部隊及炮兵展開,德軍在火力上佔不到便宜。

曼施坦因接到命令後沒有著急進攻,而是徵調了德國的超級巨炮“剛瑪”、“卡爾”、“古斯塔夫”,配合203個炮兵連要從蘇聯最強的北部防線打開缺口,正面摧毀蘇聯要塞。這麼做的好處一方面是能避開蘇聯強勢的海空軍(相比於固定的要塞,飛機、艦船屬於移動靶,短時間難以消滅);另一方面北部防線處於平原地區,便於德國超級巨炮和炮兵集群部署,突破防線後便於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市區,而且蘇聯剩餘的要塞主炮因為佈置方向問題也失去作用。

塞瓦斯托波爾

其次曼施坦因能夠時刻在激烈的戰局中保持冷靜,不會因為勝利在望就熱血上頭。比如蘇德戰場的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統兵作戰的德軍將領往往專注於攻擊目標城市,而忽略外圍增援包圍過來的蘇軍,這可以說是德軍幾次大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橫掃克里米亞半島,打到塞瓦斯托波爾城下的時候,蘇聯第44、51集團軍穿過刻赤海峽支援克里米亞半島,曼施坦因果斷放棄攻城,轉而進攻來援的蘇軍,在蘇軍享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迅速擊潰3倍於己方的敵軍,俘虜蘇軍17萬人。

最後曼施坦因抓住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精髓,逼迫蘇軍撤退、投降。塞瓦斯托波爾是一座要塞都市,分為地上、地下兩層,在市區地下擁有龐大的空間,蘇聯軍民撤入地下後能夠繼續生活,有地下兵工廠為守軍提供武器彈藥,再加上錯綜複雜的迷宮暗道,可以說德軍真想全殲守軍就要付出血的代價,所以逼降是最好的選擇。圍城戰中支持守軍防守信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源源不絕的外援,二戰中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軍民在150萬人死亡、深陷德軍圍困的情況下能夠堅守900天,就是因為德軍難以切斷列寧格勒所有的外援通道。

曼施坦因突破蘇軍北部防線、打退蘇聯援軍之後,沒有第一時間攻擊塞瓦斯托波爾市區,而是從側後方攻破蘇軍設在東西南三個方向的防禦要塞,掃清城市周邊全部蘇軍,斷絕了蘇聯從海上援助塞瓦斯托波爾的通道;之後大規模炮擊塞瓦斯托波爾市區,摧毀市區全部建築,逼迫蘇聯守軍全面轉入地下;最後展示德國“古斯塔夫”巨炮能夠摧毀塞瓦斯托波爾地下設施的能力,在物資日漸短缺和生命威脅下,1942年7月3日蘇聯守軍同意投降。

曼施坦因和希特勒

曼施坦因指揮德軍第11集團軍在兵力、空軍、海軍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僅以2.4萬人的傷亡,給蘇軍造成24萬人的損失,攻克了號稱“不敗”的塞瓦斯托波爾,這在世界軍事史上是一個奇蹟,一將功成萬骨枯,曼施坦因以征服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的功績,在巨炮轟鳴中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


當狗容易做人難


在戰場變化中發現機會,是真正的指揮官,不是計劃好準備好信號彈一放開打,軍校指揮官。


大廚216365658


不要過於神話 克里米亞只是一個側翼戰場 蘇聯的主要精力在西線 就象北非無論對於德國還是英國都是次要戰場 隆美爾和蒙哥馬利的戰績都被拔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