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西楚霸王項羽怎麼評價,大英雄,戰神嗎?

千島幕遠


周總理評價:

具併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是猶其勇之著於外也。若其關係於世界之進退,人類之盛衰,又非一時豪俊、二三學者所可同日而語。雖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錢之勢,莫以易之。

斯以為:總理評價中肯。

重情重義,且不說他與虞姬的愛情故事,單單戰鬥力,讓後世就尊奉為:戰神。

那些說項羽扣,不肯封賞下屬的人,希望多讀讀史書。

而我想說的是:

項羽身上,其實有一種現代中國社會缺少的契約精神。

項羽想稱王嗎?想啊,當年一句:彼可取而代之,多少英豪為之傾倒。然最後,項羽為何不再鴻門宴上殺劉邦?優柔寡斷?可笑!!!可笑!!!!你見過為將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者優柔寡斷?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戰之罪。” 《史記—項羽本紀》

究其自身原因,或許因為那一份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先入(項羽和秦軍交戰之際,劉邦搶先)。

再說戰神:

可以說,大漢天下,有一半甚至一多半,是項羽打下來的,戍卒叫,函谷舉,這是形容秦軍的。多麼強大!當年的秦軍之強大,非楚不能滅。

何出此言?

“秦滅六國,唯楚無罪,楚雖三戶,滅秦必楚。

楚懷王被扣留,最終死在秦國,楚人能不氣憤?哀兵必勝,就是這個道理。

然,

楚漢之爭時,劉邦兵圍彭城,56:3,56萬圍困項羽3萬,但是,僅僅用了兩個時辰,嗯,也就是4個小時,劉邦就被打的找不著北了。

可見項羽之神勇。戰神之名,當屬項羽。

但是,項羽最終失敗,勝王敗寇,楚霸王之名,留於後世。劉邦做的比較正確的事,就是沒有汙衊項羽,給後世留下美名傳。


小齊說故事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項羽24歲起兵,27歲成王中之霸,30歲自刎烏江,短 暫而華麗的人生。

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項羽無疑是反抗暴政的代表,義軍的領袖。對推翻秦王朝的苛政,結束 人民的苦難來說,他無疑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但隨後而來的楚漢之爭中,由於其政治上的不成熟,使其兵敗身亡,霸業而終。

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就項羽的歷史表現來看,除了反抗暴政的英雄外,另外一點則是其卓爾 不群的軍事天才。(1)鉅鹿之戰中:“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 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 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 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閒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 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 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 (2)彭城之戰,“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 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 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及時最後失敗的改下之戰,也給漢軍造成了遠大於本 方的傷亡。(3)項羽是我國古代較早獨立運用騎兵進行兵團作戰的指揮官,特別是彭城之戰 是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為後世,特別是西漢反擊匈奴啟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軍師中郎將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在《史記》裡面的這個評價對項羽來說還是很中肯的!

項羽,光明磊落,不玩陰謀,善用陽謀!直來直去!即是優點也是缺點!有很強的軍事指揮才能,善於打仗!項羽在鉅鹿擊敗10倍於己的章邯部隊!又在彭城擊敗20倍於自己的劉邦部隊,這是對項羽軍事才能的絕對肯定!

項羽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滅掉了暴秦,成為了天下共主的西楚霸王!這樣偉大的功績和成就,實在是很難有所匹敵的!

項羽雖然說軍事才能很好,但是他缺乏戰略眼光!缺點也很明顯,第一:不善用人!這個很顯然,項羽最初手下名臣如雲,但最後,陳平跑了,韓信跑了,范增被他氣走了,鍾離昧最後也投靠了韓信,項羽不會用人是肯定的!第二:不善權謀!和善於鑽營的劉邦不同,項羽戰場無敵,權謀卻不擅長,從鴻門宴到垓下之圍,從謀殺楚懷王等都可以看出,項羽在玩陰謀詭計上顯然不如劉邦!

項羽是一個貴族,也絕對是一個英雄!因此他有英雄的氣概和作風!但英雄不一定能成霸主,做霸主就要不擇手段,很顯然,劉邦這個流氓做到了!

  

項羽,絕對是個英雄!但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也是一個戰神,但是一個無奈的戰神!


善於偽裝德大叔


歷史上對項羽的評價是正面的褒獎的,是英雄也是戰神。

項羽是抗擊暴秦的第一英雄和功臣,項羽少年成名志向遠大。項羽推翻了暴秦然而卻敗給了劉邦,在烏江自刎而死古來評價頗多。中國人講究成王敗寇,然而對項羽卻是個例外。

對項羽最權威的評價莫過於太史公了,太史公在項羽本紀中對項羽評價頗高。項羽白手起家,兩三年就滅了秦國,成立霸王,雖然最後失敗,但是項羽的功績是有史以來第一人。在太史公看來項羽推翻暴秦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也非常認可項羽,在《史記》將項羽與帝王共同列入本紀,足以見太史公對項羽的褒讚與敬佩。

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項羽本紀》

項羽是英雄這一點也毋庸置疑,詞人李清照對項羽讚賞有加,認為項羽是一個大英雄,即使死了也為“鬼雄”。項羽的英雄氣質在他少年時期就有所展現,公元210年始皇遊於會稽,項羽見到說:“彼可取而代之”,同樣劉邦見到卻說:“大丈夫當如是”。由此可見項羽少年時期的英雄志向,就像一個充滿鬥志的革命者,而劉邦卻羨慕與始皇的權利和財富。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詠項羽》

項羽是一個戰神這一點更沒有爭議性,就霸王舉鼎古來幾人能及。項羽除了天生爆表的武力值,他的兄弟義氣和軍事才能更讓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戰神。項羽少年舉兵一呼百應,生死存亡之際將士不離不棄,足以見項羽之義氣。以少勝多,三年亡秦,足以見其軍事才能。

總而言之項羽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正面的形象,即使是評價項羽失敗的一面,也多表達惋惜。看待項羽既要看到項羽不足的一面,更要肯定項羽的歷史功績,總體上來說項羽是功大於過的。所以項羽是一個英雄,也是一個戰神。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杜牧《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王安石《烏江亭》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歷史的詩歌


中國史上最強猛將

   當初起義之時項羽曾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嚇得眾人趴在地上不敢動彈,後來的七十餘次大戰每次都身先士卒殺兵斬將,於最後的烏江邊上更是步戰騎兵獨殺數百人!不愧為中國史上最強猛將! 話雖如此,但歷代王朝並不看好他,原因就是他殺戮太重殺氣過盛,另外還常屠城,所以古人談及項羽是更多是感嘆他的精神而不是讚美他的勇武,若單純論武人,項羽當為歷史第一人!史上唯一一位千人斬(累計)。 

   死後封神

   項羽雖然爭奪天下的鬥爭中以失敗收場,但自古以來他在民間一直受百姓崇拜著,經歷歲月的變遷最終被各大宗教所吸收,成為了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道教:水仙尊王、戰神、弁山之神

  佛教:鬼神轉世,也有說是阿修羅王轉世(民間則稱其為“項王菩薩”年年祭拜,以烏江地區百姓為例) 

   歷史上被比做項羽者

   三國孫策“初,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於漢帝曰:‘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南北朝高敖曹“敖曹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

  隋楊玄感“玄感驍勇多力,每戰親運長矛,身先士卒,喑嗚叱吒,所當者莫不震懾。論者方之項羽”


我本將心向丹


毫無疑問,項羽在我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莽夫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就是他的能力體現,時不利兮騅不逝就是他的命運。年少是就是一個有理想抱負的有志青年,等到秦末更是藉機率領八千江東子弟順勢而起,破釜沉舟接連擊敗章邯王離等人的大軍,為最終推翻秦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入咸陽,分封諸侯,被尊西楚霸王,可以說到達了人生頂點。但是高處不勝寒,最後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昏招迭出,加上自己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勸告,可以說是有勇無謀,自高自大。最終敗與劉邦,痛失天下,身死國滅,獨留氣蓋世一歌。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