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難做的行業會是什麼?

mz1613266678


世界潮流浩蕩,從不恆常;瑞士鐘錶展覽有大小的變化,已經不是第一次。眨眼我入行已十多年,回憶初入行時, Baselworld 和 SIHH 同樣是三四月舉行,其後SIHH 要改早在一月舉行,據聞是因為要遷就當時日內瓦的汽車展覽而「無奈」改期。當年對媒體和鐘錶行業營運者來說,一年內單是上半年便要兩次去瑞士參加鐘錶展,確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接下來的鉅變便是香港於2013 及2014 年舉辦了首兩屆的「Watches & Wonders」 表展,不過其後的第三屆則移師到美國邁阿密舉辦,從此就一去不返。對於品牌而言,新錶款由研發至推出市場需要細心策劃並以巧妙絕倫的推廣活動作配合,一但時間或地域上有所「改變」,就牽一髮動全身,可大可小!若問改變是好,是壞?「你自己諗啦」!


電子平臺 VS 傳統平臺

高檔鐘錶是奢侈品中的「Niche Product」,近年來,很多品牌卻對不同用家群組以幾乎清一式用「 Mass」的方法做宣傳。對於我們的所謂傳統鐘錶媒體來說,無形中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我們由伏案撰寫腕錶文章,到現在要粉墨登上幕前拍video,真的有苦自己知;在高清拍攝下,「梳髮服妝」缺一不可。沒有受過直播員、司儀、主持的面對鏡頭和專業讀白訓練,當然就不知會「NG」多少次!幹這麼多,只是希望得到高的點擊「數據」,希望得到品牌垂青。但高數據能代表到什麼實質意義?真的能夠把腕錶訊息準繩的傳達到鐘錶買家和收藏家那兒嗎?


Baselworld 的變化

在5年前左右,Baselworld 開始Revamp,聽說參展費用也以倍數上升。由於當時很多品牌已經開始使用影片在網絡平臺去介紹新產品,每當展覽過後,也要馬上安排新產品到各地市場推廣……所有的微妙變化,使他們懷疑在Baselworld 展覽的成效。後來相信是這個原因,Swatch Group 在2019年退出了Baselworld,但竟然在Baselworld 的相同展期,Swatch Group 在Zurich 舉辦了「行家展覽」。隨之,很多獨立品牌也開始懷疑參加Baselworld 此等大型展覽的重要性。

COVID-19

早在剛過的農曆新年時,我已開始懷疑今年的Watches & Wonders 和Baselworld 可否如期舉行。意大利在疫情爆發初期,已開始禁止航班往返香港和中國。我向FHH 的高層查詢過,他們當時否定押後或取消舉行展覽的決定,或許當時疫情沒有在歐洲肆虐吧!畢竟中國和香港在鐘錶進口舉足輕重,佔有非常大比重的市場,如果亞洲區媒體和鐘錶從業人員完全不能出席這兩個重要的鐘表展,主辦單位未必能夠達到理想的出席率,這無疑對品牌又會是一次很大的打擊。

繼韓國的疫情急轉直下後,好像是因為一位帶病毒的女士出席宗教活動而開始失控,我便心知不妙,這兩個表展真是沒可能繼續舉辦。不要忘記世衛組織的總部是在日內瓦!他們真的會看不到舉辦世界級展覽的風險嗎?有一點更令人費解的是,或許Bvlgari 有先見之明,是第一個宣佈因疫情決定退出Baselworld 的品牌,可是其後,主辦單位又高調地發出新聞稿說展覽如其舉行。最諷刺的是, Bvlgari 現在更高調地帶頭說要在Watches & Wonders 的原定舉辦日期,在日內瓦河邊酒店舉辨Geneve Days,對象是「歐洲區域」的行家和傳媒。故事峰迴路轉,欲知後事如何,不妨「自己諗下啦」!

表展的將來

很多人說Baselworld 已經失色,甚至有人說要「另起爐灶」可以帶頭在香港攪表展。無可否認,Baselworld 的吸引力減少了很多。但是原因是在那裡呢?Baselworld 好像沒有洞悉到大幅增加了參展費用後,驅使大品牌離巢,將資源收回己用自行舉辦展覽,我始終覺得Baselworld 的危機意識的確非常低!

行業展覽對從商人士來說是很重要的地方,我近年在不同的國際表展上,找到很多大膽及多元化的合作機會,從而個人發展上得到很大的增值。大家會問: 在瑞士舉辨國際表展真的再沒有意義嗎?而香港舉辦表展又能代替瑞士的模式?香港舉辨的表展又能否帶給行內人和參展品牌一樣或更多的商機?別忘記,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透過其傳統的國際展覽會作交流和貿易,固中的作用、層次、互動,難道只是給本地行家「掃門前雪」?「再自己諗下」啦!

看來2020年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年份。也許Baselworld 和各大品牌可以藉著這個「寒冬」來圍爐取暖,評估一下這幾年的商業策略。希望當疫情過後,大家都能夠準備好迎接新的市場「盛夏」。而對我家小朋友來說,剛巧遇上停課的「悠長假期」,爸爸又不用遠行,有更多時間在家工作和陪伴她們,真是最好不過。


鄒三山老師


旅遊業,外貿工廠,餐飲業。


蘿蔔在線


現在人是活的越來越“精明”只要哪個地方能賺錢,人們都會爭相湧入到其中。就拿房地產行業來說,在房地產最為火熱的時候不少企業和個人都湧入到了其中,早一批進入到房地產行業中的人都賺了不少。

如今的房地產已經不再“很香”了,很多企業單位和個人創業者又開始尋找下一個賺錢的“風口”了。現在的時代瞬息萬變,也許一個“風口”還沒出現時就已經被人們“瞄準下手”了,普通人很難有機會遇到這樣的“風口”。

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一個好的“風口”能讓成功來的“輕而易舉”,所以很多人都在找尋下一個“風口”。小編今天就為大家總結了未來幾年內,我國的幾大“風口”行業。

大健康領域

大健康一直被人們予以厚望,曾經有專家預言:大健康產業將是繼IT行業之後的又一個個人資產“爆發點”。在中國大健康行業更是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和機遇,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並且現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未來醫療養生行業都有著非常良好的市場。

就連馬雲和王健林兩位首富都非常看好大健康行業,馬雲曾經預言:未來的中國首富會出自大健康行業。可見馬雲對於大健康行業未來的看重,而王健林也早早就在大健康領域佈局了。王健林早早就投資了多個醫療養生項目,自己還創辦了多家大型醫院。

人工智能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直都是我國的發展重心,我國也明白科技對於國家的發展和建設是多麼的重要,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也肯定是一個“爆發點”。

眾所周知在房地產行業“賺錢效應”不高之後很多房企都開始了轉型,我們熟知的碧桂園也轉型了,它轉型的方向就是機器人領域。碧桂園曾斥資800億進軍機器人行業,可見碧桂園也是對於機器人領域也是予以厚望。

教育行業

現在人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了,不少家長也非常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基本上每個家長都會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有的家長還會給孩子報好幾種興趣班。這些課便宜一點的一個學期也要上千,貴一點的一學期上萬都是正常。

有人估算過未來我國的教育市場將有超過千億的市場份額,這麼大一塊“蛋糕”你們想來瓜分嗎?

你們還覺得未來我國有哪些“風口”行業呢?可以在下面留言、討論哦。


kk神仙境地


餐飲業和電影院。


我是一介草民


我認為是金融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非常難做。


安陽巍哥


短期內顧客集中的地方肯定受影響大,商場,影院,飯店,洗浴等等,還有小微企業和個體戶都會收到短期的影響。

希望疫情快點過去,本來實體就不好做了,現在無異於雪上加霜。


貓爪飛快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想到的就是餐飲業,本來餐飲業在年關的時候是最蓬勃的時候,但是今年由於疫情的因素,讓很多餐飲業止步於2020年,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19年下半年和幾個朋友激情澎湃的籌備著一個餐飲會所,選址裝修招人定位,都非常順利,準備開業,剛好碰到疫情,到現在三四個月都沒有盈利,而年輕剛招的那些員工,每個月依舊還要工資等著開業。現在疫情也有所好轉,但是本該大賺一筆的春節時機卻就這麼錯過了,而現在出來吃飯的人也非常少,前幾天給我打電話也是苦不堪言。

經歷過此次疫情,我想接下去餐飲行業也是需要大整改,特別是在衛生方便需要更加大力度的去監督以及整改,優勝劣汰。

至於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房地產行業,目前對房地產的打擊是會有所偏大,甚至很多地區都出現二手房頻繁降價的事情,但是我認為還是個別事件,可能剛好房東缺錢,房地產降不降取決於地價降不降,目前看來房地產不會出現崩盤的情況,隨著疫情的好轉,樓市也會迴歸正常,對於房地產我的看法是依舊會趨於穩定。


羅密歐與豬一夜


2020最難做的估計是餐飲業


YH四哥


飯店。酒吧。娛樂場所。


用戶22053868363向榮


飲食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