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國外疫情一起失控的有企業訂單!如何自救,員工如何妥善處理?

跟國外疫情一起失控的有企業訂單!如何自救,員工如何妥善處理?


跟國外疫情一起失控的有企業訂單!如何自救,員工如何妥善處理?


疫情正在衝擊全球。


相應地,大摩每日也開始收到這類諮詢反饋:海外疫情高峰增長,很多外貿訂單被取消,員工怎麼辦?


//

企業好不容易盼來國內疫情緩解,國外疫情卻大爆發;從三月中旬開始到,有很多企業都感受到了外貿進出口及全球產業鏈的不穩定帶來的巨大沖擊力。


近期,關於訂單取消使企業陷入困境的報道,也接連不斷地出現:


跟國外疫情一起失控的有企業訂單!如何自救,員工如何妥善處理?

△ 圖源網絡


焦慮情緒蔓延,企業們焦頭爛額,而東莞某外貿企業直接發出公告稱:訂單全部取消或暫停,萬分危急,鼓勵員工辭職,並放假三個月。


跟國外疫情一起失控的有企業訂單!如何自救,員工如何妥善處理?

△ 圖源網絡


據一些新聞媒體的報道,在全球已有50個國家和地區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當下,疫情帶來的影響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對於企業而言,挺過了國內全面停工停業的時期;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難道又要面臨停工停業的局面?


外貿行業紅色警報拉響,“訂單荒”來襲?


2月,拼命向客人證明我們很好,不影響生意;

3月不停向客人確認,你們還好嗎?

2月客人問我們還能發貨?

3月我們問客人還能收貨嗎?


正如段子所暴露出的,外貿企業紅色警報拉響,訂單不是已經取消,就要擔心是否在被取消的路上。


//


事實上,上述東莞某外貿企業的狀況也只是疫情下各類企業所共同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


● 3月18日,現有員工1200多人的大型玩具製造商泛達玩具因歐美取消訂單宣告結業。

● 3月21日,擁有4000名員工的知名品牌Cosonic耳機制造商佳禾電子因疫情宣告工人全部降薪或清退出廠。

● 受全球疫情大爆發的影響,網傳富士康,長城開發,深越,德同興,思坎普,啟悅,南德普,恩斯邁,比亞迪等知名企業相繼縮減或停止了用工。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會不斷地有企業因疫情帶來的“訂單荒”陷入困境,員工關係穩定又面臨著挑戰?


法律顧問指引


隨著全球疫情的發展,90%的外貿行業企業會面臨以下問題:人員富餘、轉崗、待崗、經營困難關閉、停工停業等等。


前面這些現象,從法律邏輯上講,不外乎:


1、客觀情況發生變化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如果企業只是解決員工個案,可以疫情帶來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為由,協商變更勞動合同;若協商不成,企業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值得提示的是,若解僱,企業需要提前30天通知員工,且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


2、經濟性裁員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如果企業需要大批量減員,即經濟性裁員;因為此次疫情屬於不可抗力,所以企業可以客觀經濟情況發生變化,或者經營困難已經嚴重虧損為由,可依法進行經濟性裁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經濟型裁員除了滿足前述所提的實體條件即客觀經濟情況發生變化,或者經營困難已經嚴重虧損;


若裁員10%或者20人以上的,還需要滿足程序條件,即提前三十天召開職代會或全體職工,討論裁員方案+回覆意見+確定方案並公示+人社部門備案+正式裁員籤協議。


//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不是簡單的搬運法條即可,而是需要多重解決方案配合,一般包括有:

1、待崗轉崗

2、停工放假

3、鼓勵離職

4、協商解除


最後,才會採取前述兩種途徑,即客觀情況發生變化或經濟性裁員。


//


全球經濟是一個共同體,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被疫情長達好幾月的籠罩,企業可以吸取的教訓是:

除了及時止損,更需要的是重構優化員工關係,提升經營管理能力與抗壓力,形成一起共同奮鬥的員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