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阿里、百度之後,騰訊為何也成立芯片公司?

芯智訊


針對每一個問答都本著絕不大膽胡說,只管小心求證的態度,瘋評科技來解答您的提問。


騰訊在阿里,百度之後成立芯片公司主要基於自身的戰略考慮,同時也兼具了行業發展特點,並且響應國家軟硬件國產化的號召,雖然姍姍來遲,但無疑是值得點讚的。


自研芯片已經是雲計算巨頭們的標配

在騰訊成立芯片公司之前,我們知道全球雲計算巨頭,亞馬遜,谷歌,微軟,阿里都有自研芯片,國內雲計算大鱷華為,百度也都有自研芯片,雲計算巨頭們的自研芯片的標配,既是對自身技術的自信,也是在未來競爭力上的籌碼。


在雲計算市場上,各大巨頭都在擴張,但很明顯,擴張的天花板也是很快就到了,後面必然是激烈的相互搏殺,這時候修煉內功就很重要了,只有自身掌握了自主技術才能走得更長遠,卡脖子的事情前面已經有中興,華為的教訓,騰訊作為互聯網巨頭,如果沒有自己的軟硬件實力,將來又朝一日也難免不會碰到這樣的事,早做籌謀,是上上之策。

馬化騰也曾在演講中認可華為任正非的“備胎”理念,那麼芯片這個事情,做比不做要強,有比沒有好,備著總是有備無患。雖然騰訊主要提供的內容和數據服務,似乎離芯片不那麼接近,但人工智能領域,芯片卻是關鍵,騰訊也迴避不了。

在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激烈競爭之下,騰訊終於出手開始進行芯片研發,這個時候雖說有點晚,起跑線上落後了一些,但好飯不怕晚,憑藉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焉知沒有後發先至的機會呢?

當騰訊也擁有了自研芯片,並應用在自己的數據中時,帶著自研芯片的標配,騰訊雲的底氣也會更足了。


騰訊需要增強內延式的發展,自研芯片正當其時

這麼多年,騰訊的外延式發展一直為人所熟知,收購,兼併,甚至模仿,哪裡有新奇的創意,騰訊就會去入股,收購,入股和收購不成,就模仿進行打壓,都是老套路。在各家巨頭都在外延式發展時,再難以有便宜撿了,那麼適時增強內延式發展,亦是正常選擇。

如果說外延式發展是一種進攻姿態的話,內延式發展則視作一種防禦姿態,固化自己領域的實力和優勢,鞏固陣地,再正常不過了。

自研芯片雖然難度較大,但這是未來實力比拼的基礎,打好地基尤其重要,何況以騰訊這樣的體量,假以時日,必將能在芯片領域與其它家一較長短。


自研芯片是騰訊響應國家芯片國產化的號召

一直以來,中國在芯片領域大幅落後於歐美國家,雖然近年來依靠華為等公司為國增光,也許總體芯片實力拉近了一些距離,但綜合實力還是有很大差距,國家也一直倡導自主芯片,進行芯片國產化。

在自研芯片上,國內有華為珠玉在前,阿里和百度後繼,騰訊無法無動於衷,響應國家的芯片國產化進程中,這個時候正式宣佈成立芯片公司也是情理之中。

縱然做芯片是一件耗費資金,不一定有回報的項目,但這是未來的國家戰略,大企業應該有這份擔當,他們有資金,有實力,有資源,相比其他企業,更容易取得成果。

無論如何,騰訊跨出了自研芯片上既定的第一步,未來研發的道路上不會平坦,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呢?



在繼阿里和百度後,騰訊成立芯片公司,既有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有他的宏觀考慮,在自研芯片上,確實也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騰訊進入雖然可能略遲,但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瘋評科技


它們想的就是壟斷,我們要打破壟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