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导读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媒体融合的典型案例,就是媒体融合大潮中的奋楫者和勇进者。此次评选出的典型案例共15个,其中省级8个,地市级4个,县级3个。入选典型案例的层级不同、地理区位不同、特色不同,但整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特征一:不唯“模式”,找准特色主动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意味着媒体融合不能坐等“模式”、坐等指导,而要因地制宜、主动出击,从自身定位和优势资源出发,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融合发展路径。此次入选的案例都是不唯“模式”,主动融合的先行者。

湖南广播电视台早在五年前即开始“一体两翼”的全媒体平台布局,发挥湖南广电在节目制作传播领域的优势,全力打造“芒果TV”新媒体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成为市场排名前4的唯一国有新媒体机构。

上海广播电视台以“互联网视频新闻领先品牌”为建设目标,打造“看看新闻Knews”,在新闻视频资讯领域形成先发优势,目前日活用户峰值超过50万、全网传播量日均触达1亿人次、峰值接近2亿人次。

浙江安吉新闻集团聚焦智慧化融合,在46万人口的安吉,融媒体移动端“爱安吉”APP下载用户达20万;“安吉发布”微博粉丝数超40万,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超25万,营业收入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18年实现营收2.2亿元。

「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湖南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自2018年开始布局MCN,推出各垂直领域账号,深挖社群营销,在传统广电机构中属创新之举。

安徽广播电视台“海豚听听”APP以声音产品为主,突出原创性与地域特色,整合安徽省、市、县优质广播电视主持人资源,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和规模。从这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到,主动融合、强化特色、积极探索,广电机构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仍具有较强竞争力。

特征二:善用政策,积极统筹业内外资源

近两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大力推进为各级广电机构带来了新机遇。评选发现,发展好的省级广电机构在媒体融合进程中都善于“搭台”,发展好的市县级广电机构则善于主动“唱戏”。

这些省级广电机构积极抓住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机遇,加快建设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更重要的是,在提供支撑性技术服务的同时,积极整合省域内的媒资资源、用户资源、政务资源、服务资源等,逐步将省级技术平台升级为省级综合运营平台。湖北、浙江、山东、陕西、广西等入选广电媒体在这方面均有较好探索。

比如,湖北“长江云”平台汇聚全省政务力量,深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关联分析、融合利用,打造三级联动的长江云“政务大厅”。目前,全省已有2220家各级政府部门分别入驻当地政务移动客户端,打通市政、水务、公积金等58类152项民生服务接口。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通过“全省广电共建一个APP”,纵向建设省市县三级新媒体协作网络,目前省内86家市县区传媒机构以及超百家政务新媒体公号已加盟入驻,形成多方位、多通道的主流舆论矩阵平台。

山东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山东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面向省市县三级媒体提供“宣传+资讯+政务+服务”,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综合运营。

广西广电网络以“广电网络搭台、媒体机构唱戏”为目标,让媒体单位“拎包入住”,内容生产“借船出海”,目前已接入41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和10家市级台。

陕西广电网络依托“秦岭云”互动平台和正在加紧建设的IDC大数据中心,打造省平台建设、县级媒体“入驻”的“新闻+政务+服务”的综合运营体系。可以看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让省级平台找到了新动能、遇到了新机遇,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运作。

对于县级广电机构而言,技术、人才、资金是其薄弱环节。发展好的县级媒体,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中,一是善于“搭快车”。借用省级平台的技术力量、优化策、采、编、发、存、用、评工作流程,加快建立“一体化资源配置、多媒体内容汇聚、共平台内容生产、多渠道内容分发、多终端精准服务、全流程智能协同”的融合制播体系。比如,赤壁市融媒体中心依托长江云平台全力打造“云上赤壁”客户端,并将赤壁电视台、广播电台、今日赤壁报、赤壁网等8个媒体平台合而为一。目前,“云上赤壁”手机客户端用户占全市智能手机用户的50%以上(14.6 万),实现了县级媒体的转型升级。

「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二是善于“挖宝藏”。积极整合县域内资源及本地服务。比如,有的地市级媒体发挥舆情收集分析和舆论引导能力优势,积极为本地党政和有关部门提供各类信息发布平台账号的统一代管和运营服务;有的县级媒体主动服务和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成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的新阵地、新平台、新载体。同时,紧扣民生、把准热点,精耕本地内容,强化本地服务、社交互动,逐步建成区域内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

特征三:锐意改革,体制机制一定要灵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媒体融合是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事关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媒体融合的推进必须拿出啃硬骨头的决心与勇气。

一是领导要有改革的决心与魄力。中央和行业主管部门关于推进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已经明确,媒体融合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此次评选中我们看到,“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的机构,媒体融合的推进动力更强、进程更快、效果更好。

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在五年前即统一思想,集中全台所有资源支持芒果TV的发展。自2014年以来,湖南卫视共计向芒果TV输送节目约150档,累计时长超过2600个小时,获得累计播放量超过1000亿次。正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集中精力、资源、全台办新媒体的决心才让芒果TV实现了“弯道超车”,稳步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渭南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举全台之力,在人力资源、技术平台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着力推进媒体融合工作。除建设一支20余人的专职新媒体运营生产部门外,还在全台各频道、频率按比例配置了专职新媒体业务工作人员,使得媒体融合工作落得实、干得快、效果好;先后完善了三大类、27项媒体融合管理规章制度,涉及融媒体采编生产、内容审核、平台建设、技防安全、业务评价等各环节,仅2019年正在执行的新媒体考核制度就达十余项,真正把媒体融合贯穿到工作的全领域,细化到各环节。

宜春市广播电视台由“一把手”主推,打破既有行政体制架构,在管理上去机关化、体制上去行政化,建立以责权清晰为导向的岗位责任体系,形成资源围绕优势转、机构围绕节目转、节目围绕受众转的良性运行机制。福建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先后共向县委县政府争取到6000多万元经费,同时争取到优先参与全县智慧城市建设等多项资源,在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聚集全县资源,借融媒体发展实现自身转型升级。

「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从评选中看到,媒体融合所面临的改革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必须要出实招、出真招,必须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制度上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进展与突破。

二是要主动创造条件,以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媒体资源。宏观上看,媒体借助融合发展改变单一的信息服务功能已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媒体机构必须把服务领域延伸扩展至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电商服务等多方面,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微观上看,媒体机构需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体制机制,破解融合转型困境。

此次评选便呈现出一些创新体制机制的有益尝试。比如,在内容创作生产领域探索和完善内容生产工作室机制。无锡广电集团广发“英雄帖”,建立以员工兴趣专长为纽带的媒体人工作室——“百室千端智慧联盟”。该项目由集团总编室牵头协调,集团设立创新孵化基金,新媒体中心具体实施,打破中心、部门、栏目之间的壁垒。通过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主持人、记者、编辑、化妆师等成立具有较高自主性的工作室。可以看到,通过项目管理制、工作室制度等鼓励原生头部内容的创作运营,予以人员、经费、技术保障和一定自由支配权,能够更好地孵化和打造自有内容和团队的个性化品牌集群,调动传统媒体的内生力量。

「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典型引路、以案促改,这些入选媒体融合的典型案例对其他地区媒体融合工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有助于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变。

「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轮值主编:陈 林

「观察」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是这么干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