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小古文學習之:鄭人買履


小學生小古文學習之: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至之市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解釋:

1、履:讀lǚ,鞋子。

2、置:置辦,買。

3、者:……的人。

4、度:衡量。

5、置:安放,擱。

6、之:代詞,指量好的尺碼。

7、其:代詞,指鄭人的。

8、坐:通“座”,座位。

9、操:拿。

10、持:拿。

11、度:量好的尺碼。

12、反:通“返”,返回。

13、罷:結束、停止,文中指散集。

14、無:不。

翻譯

鄭國有一個人要去買鞋,他先衡量了一下自已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當他到集市時才發現記拿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了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了。”於是他趕緊回去拿尺碼。等他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結果他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他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

鄭人買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告訴我們遇到事情要實事求是,靈活變通,注重客觀現實,從實際出發,不要死守教條。

小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從前鄭國有一個人,他的鞋子穿破了,於是他想要到集市上買雙鞋。

出發前,他想到了自己沒有買鞋子的尺寸,他很苦惱,忽然他靈機一動,我可以自己量一個尺寸呀!他這麼想也就這麼做了。他找到一條繩子,認真地量好了自己的腳,把量好尺寸的繩子放在凳子上,打算趕集的時候一起帶去。然而走的時候過於匆忙,把量好的尺寸給忘家裡了。

到了集市上,來到鞋攤前,他左挑一雙,右選一雙,高興得眉開眼笑。老闆說:“我的鞋碼一應俱全,請問你相中了哪雙鞋子?試試吧,保管有合你腳的。”這人故作斯文地說:“試什麼試,我有尺寸,以尺寸為準。”

可他在懷裡摸了半天,才發現尺寸忘帶了。於是他尷尬地說:“不好意思,老闆,我把尺寸忘在家了,您等等,我這就回家去取。”說完,轉身就往家裡跑去。鞋攤老闆看著他遠去的背影,不屑地說:“不想買就不買,何必找藉口”。

等這人氣喘吁吁地跑回家拿來尺碼,集市早已經散了,鞋店老闆已經回家了,只有三三兩兩的路人在街上閒逛。

正巧碰上一起趕集的同鄉,他的同鄉好奇地問他:“你不是回去了嗎?怎麼又回來了?”他喘著粗氣說:“我鞋子的尺寸忘帶了,回家去拿尺寸的。”

同鄉又問:“那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呢?”這人急忙爭辯道:“我們要相信分毫不差的尺度,怎能相信自己的腳呢?”

大家聽了他的話都哈哈大笑起來。

喜歡小古文的小夥伴們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