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唱好新時代“漁光曲”

自從防疫戰打響,浙江舟山岱山縣衢山鎮田塗村漁嫂協會副會長柴科禕就領著村裡的漁嫂們堅守在村頭巷尾。巡邏、站崗、測體溫、守卡,她們管好小家、服務大家,忙得“腳打後腦勺”。

1000多座島嶼、2000多公里海岸線,我國第一大群島——舟山群島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阻擊戰中交上了獨特的海島答卷——累計確診10例、累計治癒出院10例。

海上巡邏、陸上巡查。在海上,舟山通過動態監控、高頻詢問、值班點驗等非接觸式監管,對6000多艘漁船實現管控。在陸地,舟山所有專職網格員和7000多名網格服務團隊成員與基層社會治理綜合信息系統聯通共享,實現了線上大線索支撐、線下網格核實。

海島建設人人參與、海上平安人人共享。正是基於多年來創新建設“海上楓橋”,舟山才在大考之時從容應對。近年來,他們成立浙江省首家漁嫂協會,讓53萬名漁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建設海上“紅帆船”,以黨建引領提升海上治理水平;建設“科技管控島”,用互聯網等高科技鋪起一張立體防控網。至今,舟山已連續14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平安市”。

“東海漁嫂”撐起平安治理“半邊天”

柴科禕從沒想過一個“家庭婦女”有一天會幹上與禁毒有關的事。

2015年,田塗村漁嫂協會成立禁毒隊,以協助民警向漁民普及各種禁毒常識。柴科禕成了禁毒隊隊長。為了做好工作,前期,柴科禕像一塊海綿一樣,從書本、從影像、從派出所等四面八方吸收禁毒知識。一時間,她的家裡堆滿了禁毒宣傳資料。

上門勸解吸毒者會經常吃“閉門羹”。一天,一位村民剛從戒毒所出來,柴科禕立即去敲了他家的門。看著他家亮著燈,裡面卻沒有一聲應答。倔強的柴科禕一等就是兩個小時,直到他出來,搭上了話。“我發現他每天都要跑5公里,我就按照他的時間、沿著他的路線陪著跑,邊跑邊勸。”就這樣堅持了好幾個月,柴科禕用陪伴方式打開他的心門,使他樹立起戒除毒品、重拾生活的信心。現在,這位村民不僅成功戒毒,還成為一名公開亮相的禁毒志願者。田塗村漁嫂協會也因此在去年11月獲得了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的稱號。

與此同時,具有“東海漁嫂”精神內核的舟山女性陸續從家中走向城鄉各地,從漁業走向各行各業。憑藉“織網、把舵、穿梭、錨定”四步工作法,舟山婦女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能量,海陸聯動,撐起海島平安治理“半邊天”。

2017年,舟山市普陀區先行探索“最多跑一地”,漁嫂代辦隊成為重要一環,讓群眾實現辦事“全程零跑”;2018年,岱山縣高亭鎮江南東海漁嫂協會會長林波一手創立“漁嫂·家”微品牌,通過互聯網將新鮮魚貨遠銷廣西、湖南、福建等地;2019年,普陀區千島街道浦西社區書記張亞清帶領合漁嫂協會成員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身披星辰來,頭頂月亮走,社區環境煥然一新。

站在時間軸上,東海漁嫂們一步一個腳印,留下足跡、拓寬前路。如今,舟山已有漁嫂自治隊伍20餘支,漁嫂志願者1000餘人。

“瀛洲紅帆”搭建海上共治平臺

“碰上那樣的情況,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救人。”回憶起當年海上那一幕漁船失事的驚險場景,浙岱漁03215號船老大吳松說,船頭掛著的這面“瀛洲紅帆”標誌是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

那一次,超強颱風“利奇馬”強勢來襲,岱山縣一艘漁船在回港避風時發生擱淺。在漲潮的影響下,船艙內大量進水。對船上的9名船員來說,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與死神賽跑。

“浙岱漁03215號收到!立即前往事故海域!”收到衢山鎮漁業指揮中心的指令後,位於附近的吳松迅速放下手頭工作施以援手。經過19個小時的努力,吳松的“紅帆船”跑贏了時間和颱風,最終將事故船隻安全護送回港,保證了9名船員的生命安全、避免了上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讓黨旗在海上飄揚、讓黨徽在船上閃光、讓黨員在生產一線上領航。”2017年,這條工作思路由岱山縣提出,“瀛洲紅帆”應運而生,黨建從陸地延伸到了海上。擁有“紅帆船”稱號的漁船,船長或船東須為黨員,船舶證書須齊全,並且三年內未發生漁業安全事故。目前,“瀛洲紅帆”已在舟山全面推廣,共有700餘艘船舶被授予“瀛洲紅帆船”稱號。

“掛上這面‘紅帆’標誌,船檢上更便利、貸款上更優惠。”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舟山岱山抲魚人漁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夏永祥說,“紅帆船”承載了榮譽,也肩負了重任。在搶險救災、安全生產、矛盾調處等方面,“紅帆船”越來越發揮起先鋒隊引領作用,成為舟山黨建一個凝聚人心的強磁場。

“科技島”賦予“海上楓橋”新動能

衛星定位系統、AIS終端設備、24小時監控系統……抲魚人漁業專業合作社綜合指揮中心的牆上,掛著一塊由各種高科技組成的大屏幕,上面顯示著漁港內每艘岱東籍漁船的實時信息。

“這是我們合作社的漁船管理系統,堪稱漁民安全生產的‘護身符’。”夏永祥介紹,“過去,信息系統不發達,陸地上的人對海上的事很難全部知曉,一旦發生危險,相關管理部門很難進行及時救援。現在有了科技的輔助,能夠定點追蹤到我們合作社內每條漁船,捕魚人的安全係數大大提高。”

將人機協同的治理新模式應用到海上,是舟山打出的一張“智慧牌”。作為重要的國際航道,每天有上萬只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在舟山穿梭來往,舟山通過深化科技應用,在全國率先建成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並接入市裡的海上綜合指揮平臺,實現海上安全事故可防、可控,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不上交。

如今,科技深入了舟山的各個角落、各行各業。在舟山市區,海上、港區、碼頭、灘塗等區域的安全監控被統一接入海上綜合指揮平臺,在魚山、六橫、衢山等懸海小島積極建設“科技管控島”,在島上築起一道道堅實的“防火牆”。此外,舟山還探索建立了無人島科技監管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舟山上千個無人島及其周邊重要航道的信息都能夠實時反映。

“發展新時代‘海上楓橋’,離不開科技支撐,離不開智慧治理。”在近期召開的“海上楓橋 智慧治理”舟山論壇上,舟山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徐張豔表示,舟山以打造全國最安全城市為目標,聚焦聚力社會治理創新,不斷推進現代科技與“海上楓橋”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立體化、專業化、智能化的海上治理新體系。近5年來,全市各類海上糾紛下降46.5%,刑事案件下降41.3%,安全生產事故下降64.1%。

茫茫東海上,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舟山群島正在唱響新時代的“漁光曲”。

(本報記者 曾毅 本報通訊員 幹杉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