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蒙古族怎樣看待蒙古國的?

聆love聽


一、先了解蒙古。

1、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絕大多數都屬蒙古族,都有遼闊的草原。

2、她們的語言相通。

3、她們(蒙古族)原來都屬中國人,她們之間都有非常近的親屬關係。

4、她們有相同的民族文化、有相同的生活習慣。

二、內蒙古自治區與蒙古國的區別是:

1、一個是中國的自治區,一個是獨立的蒙古國。

2、態度的不同,而蒙古國的蒙古人對內蒙古的蒙古人很排斥,因此內蒙古的蒙古人對蒙古國的蒙古人沒有多大的印象,身為內蒙古人很自豪,她們看待蒙古國的蒙古人是貧困落後的地區一樣。

三、走進蒙古國。

內蒙古自治區最期盼蒙古國迴歸來同胞的懷抱。



生命修行者一一法成


這個你還真問對人了,我是包頭人。距離外蒙也就三四百公里。

蒙古國早在大清宣統三年,由於清政府逐漸衰弱,蒙古國博客多格根宣佈稱帝。1921年11月宣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當時的北洋政府並未承認。無奈新中國成立後,佔據臺灣的國民政府在聯合國棄權導致外蒙入聯。

其次蒙古國是個內陸國家,人口三百多萬,基本和包頭人口差不多。經濟主要以畜牧業為主。大部分居民居住在烏蘭巴托靠近俄羅斯附近,於內蒙古交界的大部分草原山區都是無人區。但是蒙古國的礦藏十分豐富。宗教方面,外蒙主要以藏傳佛教為主。和內蒙古解放前的宗教信仰一樣。語言方面蒙語和外蒙可以交流無障礙,有些詞語有些變化。

外蒙由於歷史原因分離出去的土地。目前外蒙是一個獨立國家,在這次疫情捐贈了三萬只羊。既然歷史已經成型,兩國需要相互尊重,雖然現在外蒙親俄羅斯很嚴重,但是畢竟不是一個人種,隨著我國的強大,歸化和親中會越來越顯現。

再我們內蒙古人眼裡,蒙古國人有點窮。尤其是背俄羅斯和我們兩個大國夾著,我們總覺得外蒙有朝一日能迴歸我們。






思遠


不是蒙古族,但咱們給你梳理一下情況,首先蒙古的黃金家族(成吉思汗那一支)後裔都在國內,主要發家的蒙古族也在國內。外蒙古人在過去主要是馬伕和牧夫,地位屬於古代的奴隸,由於蒙古一直都屬於奴隸制,所以在蒙古語中有著種類繁多的奴隸稱呼,並沒有統一的一個叫法。

現代的外蒙古,連蒙古語都不會說,他們用的是一種從俄語改進來的一種語言和文字,至於我們的蒙古同胞怎麼看待他們這個重要得從對對方的認識程度來看。

比如我過去也是很喜歡國民黨的因為不瞭解,但現在讀歷史較多之後我一般會稱他們為“炮黨”或者“穿林北腿黨”


開著皮卡打坦克


互相看不順眼,

好奇原因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三小節。


同源不同命

蒙古國和內蒙古原本都屬於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建立的民族共同體。

後來元朝滅亡,蒙古分裂為許多部屬,其中的兩個部分就是今天的主角:

漠南蒙古,亦即科爾沁部,分佈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

漠北蒙古,亦即喀爾喀部,分佈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人;

17世紀時,中國清朝政府統一蒙古諸部。漠南漠北都劃在中國版圖之內。

但是後來有人作妖鼓動,在1911年,蒙古宣佈獨立,期間多次反覆;

終於在1946年,中華民國承認蒙古獨立公投結果。

漠南漠北分離,從此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尷尬的蒙古

作為世界第二大且毗鄰中國的內陸國,蒙古國的存在感著實不高,最近一次被蒙古國刷屏還是因為該國總統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送給中國30000只羊。

蒙古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之間,是被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被兩個超級大國包圍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它的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佔全國總人口的45%,

156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總人口才320萬左右,相比內蒙古自治區118.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2539.6萬人的人口數,著實相差不少。

經濟

蒙古國地廣人稀,可耕地面積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多戈壁沙漠,大約30%的人口從事遊牧或半遊牧,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工業基礎相對來講不是很健全和發達,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很高。

不過蒙古國的環境真的是一級棒,茫茫大草原,滋養心性。

內蒙古和蒙古國想看不順眼

雖是同源,但是畢竟分割太久,相看兩不歡。

2014年外交部曾公佈《中蒙友好交流年紀念方案》,旨在加強文化交流,推進“一帶一路”的戰略,也鼓勵內蒙古人民去蒙古國玩玩,但是最後的結果不好看,為此還進行了民意調查瞭解原因。

為什麼內蒙古人民不願意去蒙古國玩呢?

第一,蒙古國交通不便。

根據不滿意調查,內蒙古遊客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交通狀況,佔比60.34%。

第二,蒙古國當地服務質量和友好程度有待提高。

遊客講蒙古國當地服務質量和友好程度欠缺,存在旅遊行業醫療保健服務差、旅遊專業人員稀缺、當地民眾對旅遊業的認識不夠而排斥旅遊者等諸多問題。

據統計,去過蒙古國的內蒙古民眾的 22.41% 表示在當地不受尊重,18.97% 表示當地服務質量差。

第三,語言障礙。

內蒙古自治區使用傳統蒙古文字,主要通用回鶻式蒙古文;與蒙古國主要使用西里爾蒙古文音同字異。

不過近年來,內蒙古同胞的普通話普及的很好,學校學習漢語課程,漢語也是日常場景化使用,相比於蒙古國使用的蒙古文,語言上還是有障礙的。

我很多來自內蒙古的同學都不會講蒙古語。

第四,蒙古國排華問題依舊存在。

一是蒙古國排華現象一直存在,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雖說通過中蒙近幾年的努力蒙古民眾排華現象有所好轉,但對在蒙華人進行人身攻擊的事還是時有發生。

其他原因還有,就不一一細說了。

雖說是鄰居,但是也因為國別不同,很難隨意進出國境交流,彼此之間的很多問題都難以化解形成一些比較固執的印象和看法。

要想真正消除隔閡是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正視雙方因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習俗、行為、思維、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深入瞭解彼此,慢慢溝通。


書雄


蒙古國,一個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由於存在感極低,以至於現在很多的人對它都不是很熟悉,但對近代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十幾年前它曾是中國的領土。

1921年在在蘇聯人的支持下,外蒙古宣佈脫離中華民國正式獨立,而後1924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61年蒙古國加入聯合國,這也標誌著蒙古國在國際上得到了承認。受歷史因素的影響在我們國內一般稱蒙古國為外蒙古。

關於國內蒙古族怎樣看待蒙古國,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好回答。

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筆者也無權代表國內蒙古族人說話,因此筆者僅發表自己個人的看法。許多人說外蒙古對於內蒙古來說是故鄉,筆者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事實上現在的蒙古國丟失傳統不說,甚至連純正的蒙語都不會說了。在蘇聯時期外蒙為了能夠獨立為了擺脫黃金家族,一直在詆譭成吉思汗,直到蘇聯解體後才重新歌頌自己的祖先。

對於忘本的民族筆者一向都沒好感,但是這次新冠肺炎的爆發,蒙古國樸實無華的援助,讓筆者對這個國家有了較大的改觀。確實,外蒙古的獨立有著複雜的歷史原因,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去對待。這次蒙古國總統的訪華,可以說贏得了全中國人民的好感。甚至還有很多激動的網友,留言希望外蒙古迴歸。

筆者覺得現在談迴歸,言之尚早。要知道外蒙迴歸這樣的問題,不是外蒙民意能決定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俄關系。其次呢,蒙古未必一定要回歸,中國和蒙古國完全可以像美國和加拿大那樣,名為兩國實為一國。密切開展兩國經濟交往,把外蒙古的經濟拉動起來一起發展。


彈指千年


更多的是蒙古國怎樣看待內蒙人和中國的,而反過來看出蒙古族人怎樣看待蒙古國的,說起來可能有些繞口,但是我們必須將其中的情況弄清楚,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看待別人;

話說現在的情況是內蒙古人數大概有400多萬,而蒙古國僅僅200多萬,這裡面的聯繫是現在內蒙古族人和蒙古國人在很久以前分屬兩個不同的大型部落,他們的駐地裡的很遠,現在蒙古國裡擁有黃金家族血統的一支,其他的基本上相同;而現在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經濟發展情況,在外蒙人的眼裡頗有些嫉妒;

而僅僅是因為“嫉妒”還是較輕的情況,當時被分裂出去的外蒙僅僅是想有個戰略縱深的地方,也就是說想要個戰場而已,根據當年的戰時狀態,某聯直接給予那片草原上的人們灌輸仇華理念,在當年那邊的人看待我們是仇視的,直到近些年來逐漸緩和的兩國關係,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看待蒙古國的態度是曖昧的,很是複雜,這應該是屬於那個年代的內蒙古族人的特有態度;

而我想說的國內蒙古族看待蒙古國往往都是從他們的舉動來看的,前段時間的3萬頭羊可以看出那邊對待我們的態度轉變,從普通國內人員對蒙古國有了較好的印象,再仔細品品蒙古族的看法,也許在內心的深處還想著這個遠方的“親戚”能夠回到自己的懷抱呢?


糊塗的歷史


內蒙跟外蒙之間有一條沙漠,在古代內蒙也稱漠南蒙古,外蒙也稱漠北蒙古,此外還有漠西蒙古,漠西蒙古在清朝時期經過康熙親征葛爾丹逐漸走向衰敗,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實行更嚴厲的民族政策,把漠西的蒙古族人基本全殺光了,然後為了紀念自己新收復的疆土把漠西蒙古改名新疆,也正因為在新疆蒙古人被殺光了,維吾爾族人才大量湧入成為一大民族。再說內蒙跟外蒙,內蒙跟外蒙雖同屬一個民族,但屬於不同部落,內蒙屬於科爾沁部,外蒙屬於碦爾碦部,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屬於科爾沁部,在古代部落之間爆發戰爭是很平常的,如果沒有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他們之間本沒什麼交情可談,而在元朝滅亡以後,蒙古各部又四分五裂了,所以內蒙跟外蒙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親,甚至互相看不順眼


牽你的左手60099298


國內蒙古族對於蒙古國都是怎麼看待的呢?

我想應該是以一個

發家致富人看待一個落魄不聯繫的遠房親戚一樣看待的吧

眾所周知,蒙古國現在我們的鄰國之一,而跟蒙古毗鄰的就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也就是蒙古族人民。內蒙古的蒙古族人民在之前抗日戰爭時期,曾與我國其他55個民族齊心協力一起建設了新中國;而國境線外的蒙古族在當時卻是投靠了蘇俄,然後還獨立成為了蒙古國,而且在1946年的時候,我國新政府承認了蒙古國的獨立。

然而幾十年過去之後,蒙古國整個國家的人口卻僅有318萬左右,而內蒙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2000多萬,因為我國相關的民族政策,和人口的反超情況就可以看出來,生活在我們國家的蒙古族人已經在生活上超越了蒙古的人民。

經濟發展主要都是靠著畜牧業和礦產開採,並不多元化,而且由於長期的集約化畜牧,也讓蒙古國現在面臨了沙漠化嚴重的問題,礦產開採也有主要是掌控在了俄羅斯的手中,導致現在的蒙古國可以說並沒有發展經濟的空間和實力。相反,我們中國就是另一方光景了,內蒙古少數民族自治區,在我們國家是數得上的工業發展重要區域,僅人均GDP上就已經超過國內部分省份。

這就好像一個發家致富的人看待一個從來不聯繫的落魄親戚。


柿子殿下


雲享來答。

要了解國內蒙古族怎樣看待蒙古國,就不得不先了解下蒙古的歷史:

歷史上的蒙古草原散佈了諸多部落,各部落之間相互爭戰。

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諸部,“蒙古”這個名字才從一個部落名稱變成民族名稱。1279年忽必烈實現大統一建立元朝。

1368年元朝滅亡,大汗仍在,蒙古政權退回蒙古高原,但是對各部的統治力變弱,並逐步形成三大部分——漠南蒙古(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一帶)、漠北蒙古(今蒙古國一帶)、漠西蒙古(今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

蒙古正統政權在漠南蒙古的察哈爾部,但是漠南蒙古其他部落各自為政,漠北蒙古的喀爾喀部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漠西蒙古的衛拉特部更是與蒙古帝國為敵。各部互不統屬的,並且常常相互掠奪物資,爭奪統治地位。

1635年,皇太極征服察哈爾部,收服漠南蒙古16部49個封建主,漠南蒙古得以統一。

1646年,由於沙俄在西北侵略漠西蒙古區域,漠西蒙古也與漠北蒙古喀爾喀部衝突不斷,遂採取使用遠交近攻策略。於是漠西蒙古各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歸順清朝。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正式納入清朝的主權版圖。

1688年,漠北蒙古喀爾喀部因與漠西蒙古的戰爭失敗,舉旗投清。

至此,清朝統一了蒙古。

清朝統一蒙古後,為加強對蒙古的統治,將蒙古區分為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兩者之間的最大區別是旗內是否設置世襲札薩克。內屬蒙古主要是清朝軍事征服的部落,直接任命官員治理的蒙古各旗;外藩蒙古主要是歸附的部落,部落首領則受封為可世襲的札薩克。內屬蒙古與外藩蒙古是區域是交錯的。

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指歸附清朝較早的漠南蒙古部落,到清後期正式稱呼為內蒙古。外札薩克蒙古包括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青海蒙古、新疆蒙古等等。清末,外札薩克蒙古有時僅指喀爾喀四部,並演變出外蒙古稱呼。

1911年,外蒙古在俄羅斯帝國策動下宣佈“獨立”,並私自與俄羅斯帝國簽訂非法的《俄蒙協約》。

1913年,沙俄迫使北洋政府簽訂《中俄聲明》,承認外蒙古自治。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宣佈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919年,外蒙古上書民國政府,呈請廢除俄蒙一切條約。外蒙古自治取消,恢復舊制。

1921年,在蘇俄支持下,外蒙古宣佈脫離中華民國獨立,並於1924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6年,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

而內蒙古則在中華民國的統治下,分屬於若干省。抗日戰爭期間,部分地區曾被日本軍佔領,建立傀儡政權。日本戰敗後,於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不斷髮展。

從蒙古的歷史演變中可以發現,蒙古國與內蒙古雖然屬同民族,但是兩者之間的密切感並不是很強,共主的時間短,基本都是部落各自管制,而且很長的時間裡都是對立關係,選擇的歷史道路也不一樣。

如今,兩者已經有很大的區別——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20萬人;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39.6萬人,蒙古族人約有425萬人。

  • 文字上,內蒙古族人通用文字依然是歷史久遠的回鶻式蒙古文,而蒙古國則在1945年轉用以西裡爾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即西里爾蒙古文。兩種文字同音異字,無法互通。
  • 文化上,兩個地區的蒙古族人接受著不一樣的教育,蒙古國文化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更為西化。傳統服飾上,原本部落的不同,也存在差異。蒙古國民族服飾厚重感強,內蒙古族人融合多部落,民族服飾更為多樣化。
  • 經濟上,蒙古國約30%的人口從事遊牧或半遊牧,國內生產總值130.10億美元。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約2439億美元,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5%、43.9%和50.6%。

對國內的蒙古族人來說,蒙古國雖同屬蒙古族,但是曾經的相互征伐、長期的非共主統治以及現在的不同體制生活,彼此間的差距越開越大,對方是蒙古國人,而我們是中國人。


雲享歷史


蒙古國和我國的內蒙古都曾是歷史上蒙古的一部分。我國的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他們主要是漠南蒙古的後裔,而蒙古國的居民在其本國的土地上,他們是漠北蒙古的後裔。

內蒙古和蒙古國雖然同根同源,但是也是有一定區別的。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有2000多萬人居住,其中有約400多萬人是蒙古族,而北邊的蒙古國一共才只有300多萬居民,其中一半擠在首都烏蘭巴托附近,生活水平不高。

蒙古國的祖先是漠北蒙古四部,而內蒙古的祖先是漠南蒙古十六部。歷史上,漠南蒙古的漢化程度更高,所以更加發達和文明。在清朝時期,蒙古國是烏里雅蘇臺將軍的轄區,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所以也被稱為外蒙古。

清王朝滅亡後,外蒙古在沙俄帝國的煽動下獨立了出去,這才形成了今天的蒙古國。如果沒有這件事的話,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都屬於中國的歷史,無可爭議。

但就因為這件事,現在蒙古國軍民和內蒙古的蒙古族都宣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歷史上的蒙古帝國、元朝都只能被稱為是中國和蒙古國共有的一段歷史。

由於經濟不太發達,蒙古國還是十分依賴放牧業。相比內蒙古的草原,他們的環境保護還是做得很不錯的。據說,有很多內蒙古的居民比較羨慕蒙古國的遼闊草場,但很多蒙古國的人卻羨慕內蒙古的富碩。蒙古國的生活比較原始和自由,有近三分之一的國民還過著半定居、半放牧的生活。

在我國的內蒙古,還保存著最原始的蒙古文字,這是當年成吉思汗命人創造的,也就是傳統的回鶻體蒙古文,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

外蒙古(蒙古國)原來也使用這種文字,但後來卻在蘇聯當局的影響下廢除了傳統的蒙文,改為用蘇俄的斯拉夫字母書寫文字,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新蒙文。因此,蒙古國雖然口口聲聲宣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但卻連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都丟了,這一點似乎是說不過去的。

另外,內蒙古絕大多數的蒙古族居民日常使用漢語和普通話,而且漢、蒙人民通婚的現象在內蒙古也比較多。這些在蒙古國看來,是比較排斥的,因為他們有一定的排外情結。

不過呢,外蒙古人和內蒙古的蒙古族倒是可以流暢交流的,他們的口語基本差不多,只是夾雜有地方口音,不影響交流。雖然蒙古國和內蒙古都是歷史上蒙古的一部分,但在內蒙古的蒙古族看來,他們只是外國人而不是同胞,而蒙古國的人看內蒙古的蒙古族也是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