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政治,你覺得歷史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

關心婷


首先給出明確回答,當然唯物。無論哪個團體對某個歷史事件有著什麼樣的解讀,這個歷史事件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在解讀和演繹中會出現不同的面孔。

比如延安整風,歷史上是客觀存在的,主流解讀為,通過整風,我黨把歷史分歧、各方實力進一步整合,為著共同目標前進,但王明,張國燾就不會這麼看待了,當然國民黨政府也不會這麼認為了。對待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甚至事件在不同維度的不同面孔,都會讓人覺得撲朔迷離。但無論如何,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各派如何影響歷史事件的發展,它永遠是客觀存在的。


也如飛鴻踏雪泥


"無關政治,″那麼從哲學的角度去劃分唯心和唯物,唯心主義認為歷史是意識的,是由人心所決定的,是由英雄和聖人創造書寫的,曾對孔子歌誦到:"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物質的,是事物量變到質變的轉換過程,歷史的發展和變化,都是社會物質生活發生改變後,人們要求進步要求轉變社會狀況的搏弈,這時就有一個先進的思想,成為凝聚民心的燈塔。毛澤東是改變舊中國的一代偉人,他看清了這個民心,他的思想喚醒了億萬大眾,人心齊泰山移,眾志成城無所不勝。毛主席把改變歷史的秘訣告訴了我們,一一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


冰元


所以這個問題我回答的話,肯定不好,請一定要諒解。我們先從唯心和唯物在歷史的兩個觀點來探討。

我思故我在

唯心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是與對立的理論體系。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或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第二性質,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

唯心主義主要分為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他們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因為自己思考,所以才會存在如果用客觀唯心主義便是,我們都是一個精神體,但在世界外有一種客觀精神,他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一切由他演化過來,以歷史的角度看,這種思想有利於封建帝王的統治,這樣更能解釋為什麼會有天子,以及君權神授。朱熹,柏拉圖等人都是這種客觀思想,但是顯然這種思想不能概括歷史。

如果用主觀唯心主義來講的話,每個人都是一個精神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來認識世界,主要以人為根本,但是主觀意識上的世界,是人體自身的想法,和客觀意義上的世界是不同的,王陽明,陸九淵等人都是這種思想,這個觀點足以概括了於歷史很多事件的演變,但是世界上還有歷史上的物質缺失的影響。

我在故我思

根據本原數目的不同,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的唯物主義只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之為機械的唯物主義。二元論的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之為辯證的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是十分客觀的,他認為世界是絕對物質的,是可以被人類所探知的,他認為因為我在這裡,所以才會有意識思考,是由物質來決定意識,當然還有一元論二元論等(辯證的唯物主義),但是這個又對意識有了全新的概念,認為物質也不是絕對的,這對心理,經濟,哲學,邏輯等都有一定涉及,但歷史上是沒有一定的判斷的,因為歷史也是人的活動,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關係。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但這個問題我回答的很不好,答案是很模稜兩可,請諒解,這個問題真的不太瞭解,還會改進,請諒解。


嘴痕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之前,唯物主義思想早就產生了,儘管尚未形成辯證法的概念,但已經具備對立統一的學說,只不過僅限於對立統一規律的泛泛而論,尚未將系統思想和系統規律列為辯證法的核心繫統。所以,人類在二十世紀前的歷史觀方面大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與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的,是傑出英雄人物主宰社會歷史的變遷,“大人物心裡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不同,客觀唯心主義史觀主張某種神秘的精神實體決定歷史,認為歷史運動的秩序要麼是神的有目的的安排,要麼是由某種神秘力量的邏輯指令所規定。

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天道、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如:各種宗教所崇拜的神、佛及其天國、極樂世界。同時,客觀唯心主義歷史觀主張某種客觀精神、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決定歷史的發展,如:老子認為,天下萬事萬物的過去未來、出生入死、循環往復都是由“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天道自然決定的;黑格爾認為,人類歷史是“絕對觀念”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外化的產物;孔子認為上天主宰人世,各民族的偉大歷史人物不過是“客觀精神”的體現者……。

歷史唯心主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但其唯心主義觀點在古代只涉及到國家、政治等某些領域,還不是對人類社會整體的認識。歷史的唯心主義觀點渾然一體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觀之中,未形成獨立的系統的理論,佔據主導地位的無非是英雄史觀。因為對英雄的頌揚是先民傳述歷史的最古老的形式。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曾有過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史學史上,這種頌揚的方式在階級社會里還被繼承下來。因此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進行歷史記述的時候作者都會不自覺的運用英雄史觀來進行講述。到了黑格爾跟尼采這裡,英雄史觀算是發展到了一個巔峰,認為“英雄造時勢”,在這個思想的基礎上又引申出另一個觀點,即“群眾是愚蠢的”,將“英雄”與“群氓”對立了起來,於是,無產階級精神領袖,卡爾·馬克思對唯心主義英雄史觀進行了系統性批判:你們說英雄決定一切,那現在怎麼咱們越研究越覺得不是英雄決定一切呢?生產力、社會因素、自然環境,這些不都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嗎……?恩格斯也對英雄史觀予以駁斥:恰巧某個偉大人物在一定時間出現於某一個國家,這當然純粹是一種偶然現象。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人除掉,那時就會需要有另一個人來代替他,並且代替者是會出現的——或好或壞,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總是會出現的……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是不否定英雄存在的,並且認為,沒有英雄甲也會有英雄乙丙丁,只要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如此,那麼總會有一個人跳出來成為英雄。所以在考察歷史的時候,討論這個英雄的所作所為雖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考察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的生產力跟生產關係、當時群眾的行為。這樣就涉及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群眾史觀跟唯物史觀能不能直接劃等號。

從19世紀以來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成敗中不難發現,當革命把群眾發動起來的時候,“數風流人物”在革命時期不是讓運動帶著走,就是被運動拋棄。英雄也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而且必須順應人民群眾的意願。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味強調群眾史觀、實行群眾專政,有可能發生副作用,如糟糕的民粹主義、多數人暴力、民主極端主義抬頭。試想,一群人說弄死誰 就弄死誰,要誰服從 誰就得服從…,這是一種多麼危險的思想傾向!因此,儘管我們現在是世界上唯物(群眾)史觀的正統的、也唯一的繼承者,但從我國傳統的評書、通俗史到大部分文獻、專著,仍會多少帶上一些英雄史觀的影子,現在,這種影響反而更加強烈了,這不能不反映出我們潛意識中的“精英”情結。

所以說到這裡,我們大概可以總結一下關於歷史是唯物的群眾史觀?還是唯心的英雄史觀的問題了:

為什麼英雄史觀會佔主導地位?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1.英雄史觀符合人類觀察與記述歷史的直覺,是較早成型的史學觀範式;

2.大部分早期史料都是基於英雄史觀形成的,對史學家們(以及一般人)影響很大;

3.群眾史觀出現時間較晚,且受到意識形態影響,有關著作數量遠遜於英雄史觀。


來取笑


無關政治,我覺得歷史是唯物的。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三個詞語的簡單定義。 歷史:過去的事實。 唯物主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當然,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中的兩大基本派別,闡述它們估計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說得清的,在這裡不作過多展開。

學過哲學的都知道,物質是客觀存在著萬事萬物的總和,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是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過去的事實雖然消失了,但客觀存在過,它就是物質的。

問題不辯自明,無關政治,我覺得歷史是唯物的。

再說兩句題外話,歷史從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紅藍白


上聯,心由物映

下聯,物隨心轉

橫批,世界人類史唯物與唯心的自白

註釋,

1.物質決定精神

2.存在決定意識

3.唯物決定唯心

為何,因為,心是腦的代稱,人類頭腦的意識,皆來源於現實世界的物質,人體自身,他人,大千世界,包羅萬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為何唯物,物質第一性,為何抗拒唯物,格物致知。為何唯心,意識第二性,正心誠意,母與子,先與後,重與輕,不言自明,不言而喻,抗拒唯物,推崇唯心,從大的說是麻痺人們的精神鴉片,從小的說是望文生義,從居中說是無知無畏,由物質到精神,由存在到意識,由格物到致知,由正心到誠意,由修身到齊家,由治國到平天下,拾級而上,不可或缺,此為道德一線天順昌更逆亡,而非科技雙刃劍治世也亂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同祝福㊗️!㊗️㊗️㊗️㊗️㊗️🙏🙏🙏🙏🙏👍👍👍👍👍





徐敏豪大詩人


我認為歷史是唯心的,因為歷史是人寫的,而寫歷史的人都是接受了帝王或統治者的使命來篆寫歷史,那麼他就受到帝王或統治者對歷史事件好惡的影響,寫出的歷史要附會帝王和統治者的心情,史實就會有偏差。再者寫歷史的史官個人的道德修行及三觀高度也千差萬別,那麼各個史官筆下的歷史真實性就讓人存疑,對歷史大事的對錯判定也有不正確的。還有帝王或統治者以好處利誘史官,史官受誘惑篆改歷史也是有可能的,有的帝王或掌權者甚至利用強權逼迫史官歪曲歷史的事情也是有可能的。

每個史官出身不同,那麼史官的認知天生就帶有階級性,他的筆下寫出的歷史具有強烈的對不同階級人的好惡,這種歷史書是很不嚴肅的。史官個人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水平低下的史官寫出的歷史當然存在不準確、不真實的情況。

古代的史籍由於戰亂、火災等影響經常會镸失、焚燬,導致歷史記載中斷。後來再補寫斷代歷史就無依據可循,史官可能依民間記載或歷史傳說來書寫,這樣的史書真實性、可信度就大打折扣。

通過上述的種種事情分析、判斷,我當然認為歷史是唯心的。


劉257728326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歷史是唯物的,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同時,馬克思主義者又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而人又是擁有自由意志,即他們所謂的主觀能動性。人既然擁有主觀能動性,那人的行為就不是機械的,面對十字路口,人們走哪一個方向都是有可能的。走不同的路,將創造不同的歷史,那麼人最終會創造什麼樣的歷史就是隨機的,而不是被未來所預設好的。這樣一來,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就遇到了矛盾。

反之,如果歷史是被預設了的,那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在冥冥之中按大自然預設的未來方向所發展,把被未來預設好的歷史藍圖,用錯覺的主觀能動性將其轉化為現實。那麼人類還有主觀能動性可言嗎?

總之,要承認歷史是唯物的,那就沒法承認人有主觀能動性;要承認人有主觀能動性,就無法承認歷史是唯物的。兩者是矛盾的。

那麼究竟歷史是唯心還是唯物呢?這隻能是一種信仰,因為歷史是不能夠重來,來驗證人的行為是否能夠改變歷史。如果能夠改變,那歷史是唯心的,如果不能,那歷史就是唯物的。這種驗證也只能在穿越劇中出現,現實中人類辦不到,所以無論主張歷史唯物或者唯心,都是不可證偽的,也就是都是不科學的,所以終將作為一種信仰去相信。因此這些爭論是永遠沒有定論,就像上帝是否存在一樣。



年輪mono


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認為世間萬物,小到分子、粒子、電子等微觀物質;大到星球、宇宙宏觀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

而唯心主義則是把世界萬物臆想為是上帝創造的。

歷史唯物主義面對一切災難、天災和瘟疫,能夠用唯物的科學世界觀去面對。用人類的科技,醫療技術和醫藥去戰勝病毒、瘟疫。

用人類的高級指揮、協調能力,最大限度的調動、組織強大的人力、物力;在最短時間內戰勝同樣是物質變化(如微生物基因突變)突然帶給人類的災難。

而唯心主義則認為瘟疫、病毒是上帝對人類或某些特定族類的懲罰,是不可抗拒的。只能禱求上帝保偌或寬恕;行動上也只是消極抵抗。主觀上是被動的而不是積極面對災難。


手中筆問道


當然是唯物的。

因為從事歷史活動的人和由人構成的人類社會,是客觀、真實存在的,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物質的定義,人類社會是一類特殊的物質。

歷史是勞動者們通過物質生產活動創造的,在歷史的發展中,什麼樣的人都有可能存在,需求和貪慾雖截然不同但極易相互轉化,這就會造成有人唯心地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侵犯別人正常的需求,這也就是道德、法律形成的原因。道德、法律就是對一個時期社會存在的能動反映,道德和法律不僅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在能動地反作用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