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教育,往往都是“爸 ,我媽呢?”

都說孩子是媽媽的天使,但是在成為天使之前,很多孩子卻先成為了媽媽的“小惡魔”。從出生開始,孩子就像是媽媽身上的小跟屁蟲,去哪都想跟著媽媽。


  • 一不在身邊就哭鬧,想偷偷溜出去都沒有自由
  • 吃喝拉撒只要一哭,爸爸就直接抱給媽媽
  • 夜裡要起來餵奶,三歲前基本沒睡過整覺,轉身一看爸爸睡得正香

......


這些情景是不是覺得很熟悉?中國式的教育,往往都是“爸 ,我媽呢?”


中國式的教育,往往都是“爸 ,我媽呢?”


1


前段時間,閨蜜曉敏趁著豬年的年尾生下了寶寶。在大家都以為她如願生下孩子享福的時候,曉敏卻給我打來了電話。


她說自己的丈夫經常出差不在家,自己完全不知道怎麼照顧孩子。孩子哭聲讓她覺得很煩躁,甚至產生過想要掐死孩子的念頭。


中國式的教育,往往都是“爸 ,我媽呢?”


曉敏知道這種想法很可怕,於是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幫她解決這個問題。


曉敏的情況,其實並沒有特別嚴重。產後抑鬱本身是很多新手媽媽都會存在的情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及適應帶娃的節奏後,這種抑鬱會慢慢地消失。


小敏的焦慮,一方面來源於丈夫的不作為,另外一方更來源於自己的不作為。


同樣的問題,在同事曹曹那裡卻顯得輕而易舉。曹曹跟曉敏的預產期只差了一天,兩人都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寶寶。同為新手媽媽的曹曹跟曉敏,兩個人卻有著天差之別的表現。


曹曹在生活的經驗上,甚至不足曉敏,但是唯一的區別在於,曹曹非常認真地學習育兒知識,看各種育兒的書籍,聽各種育兒的音頻,努力給自己的小喬治打造一個完美又有愛的成長環境。


中國式的教育,往往都是“爸 ,我媽呢?”

而曹曹的老公更是給足了曹曹足夠的陪伴,這樣的陪伴讓媽媽產後的情緒穩定下來,也能給孩子更好的照料。


2


其實,孩子的安全感最初來源於母親,如果母親在孩子的嬰兒期能給足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孩子今後的成長路上也會相對而言比較自信。


一個有很多負面情緒的媽媽,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心情,更是影響孩子的情緒及安全感。


在寶寶的生命初期,負面需要做一個完美的照料者,滿足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跟這個世界建立聯繫。這個時候也是寶寶建立安全感及信任感的最佳時期。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如果我們給孩子帶來的是磨難跟這個世界的不安,那麼在今後的人生中,孩子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會一直處於不安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