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後,你覺得小品和相聲誰更受觀眾喜愛?

一步一仙


十年之後誰也不知道會是怎樣的情況,但是目前小品和相聲已經越來越趨於相同了。原本相聲關鍵在於說,小品關鍵在於演。所以以前的相聲都是比較古板的,兩個人在臺上一個捧哏一個逗哏,通過於語言傳遞信息,讓大夥樂呵樂呵。以前的小品都愛表演,表情誇張,活蹦亂跳,通過肢體語言表演讓觀眾喜聞樂見。

但是現在的相聲和小品都變味了。說相聲的愛起了表演,演小品的越來越通過語言來表達。所以我統稱他們兩個為秀,是的,就是現在的綜藝秀。

想想這幾年最火的電視節目是什麼?各種各樣的綜藝秀,真人秀,喜劇秀,舞臺秀。你已經分不清楚這是相聲演員還是小品演員還是電視劇電影演員?相對於以前的分門別類或者是各門各派來講,現在已經逐漸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切都往市場方向發展。只要觀眾認可你,市場需要你。那麼你可以是相聲演員,也可是小品演員,當然也可以是電視劇電影演員。


通過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欣賞水平也跟著提高,接觸到的和見識到的東西越來越多。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發展,對個性化的要求都慢慢凸顯出來。要求也跟著提高起來了。不再限制你是相聲還是小品,只要是他喜歡的,怎麼著都行。


開懷大笑娛樂


相聲和小品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中國傳統藝術,論國際的影響力實在難比舞臺秀節目,

下面盤點10大最受歡迎的相聲和小品演員:

10大最受歡迎春晚小品演員:

  1. 沈騰,主要作品:《扶不扶》、《今天的幸福》、《一個女婿半個兒》

  2. 蔡明,主要作品《球迷》、《追星族》、《機器人趣話》、《夢幻家園》
  3. 郭冬臨,主要作品《實誠人》、《回家》、《舊曲新歌》
  4. 潘長江,主要作品《過河》、《同桌的她》、《將愛情進行到底》
  5. 黃宏,主要作品:《超生游擊隊》、《擦皮鞋》、《打撲克》
  6. 宋丹丹,主要小品:《說事》、《昨天今天明天》、《懶漢相親》、《火炬手》
  7. 馮鞏,主要作品:《五官爭功》、《小偷公司》、《瞧這倆爹》、《舊曲新歌》
  8. 趙麗蓉,主要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打工奇遇》、《如此包裝》
  9. 陳佩斯,主要作品:《吃麵條》、《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
  10. 趙本山,主要作品:《說事》、《賣柺》、《不差錢》、《火炬手》

10大最受歡迎相聲組合

  1. 郭陽 郭亮 孿生兄弟,相聲代表作品 :《這事我得管》、《愛一個人好難》、《養生之道》、《音樂達人》 、《到底誰有病》

  2. 曹雲金,作品:話劇《分手大師》

  3. 高曉攀,作品:話劇《兄弟,別鬧》

  4. 曹鶴陽,作品有《買賣論》、《新警察故事》、《智力測驗》等

  5. 張鶴倫,

  6. 盧鑫玉浩,作品有《相聲新勢力》

  7. 賈旭明,張康,作品有《我去過》

  8. 苗阜,王聲,作品有《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打燈謎》

  9. 岳雲鵬,孫越,作品有《我忍不了》、《規矩論》

  10. 郭德綱,于謙,作品有《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我要下春晚》

目前活躍在舞臺上的,郭德綱相聲最受歡迎,

沈騰在小品中最受歡迎

未來相聲應該會更受歡迎,二者可能並肩發展


紅爆娛樂圈


小品更受觀眾喜愛

很多相聲演員都改行演小品去了,一個電視綜藝節目,有幾個說相聲的呢?大部分都是小品,這是非常直觀證據。

現在很多小品融入了相聲的包袱,加上直觀的畫面感覺,受到大眾喜歡。

而相聲呢?

他需要演員用嘴來給觀眾摹繪場景,岳雲鵬很聰明,他在臺上一招一式都跟演二人轉似的,曾經有個朋友說過一段話:岳雲鵬負責在臺上賣萌耍賤跟觀眾互動,而孫越負責把岳雲鵬拉回來說相聲。

相聲最大敵人是脫口秀

因為脫口秀都是嘴上功夫,很多相聲演員都曾經有過主持脫口秀節目,郭德綱、于謙、方清平、王自健等都有過自己的脫口秀,這些脫口秀更接近時事,對於社會熱點評述更及時,而相聲更新慢的出奇,往往在熱點都快消失才會出現相聲中,觀眾都在找尋新的熱點了。

相聲唯一比小品和脫口秀好的就是長度足夠長,會讓聽眾渡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很多觀眾在有時間的時候會選擇聽相聲或者評書,因為一邊聽相聲一邊瀏覽社會熱點會很有意思。

個人觀點,不喜莫噴!


惶恐的剪輯手


十年後,我覺得相聲更受歡迎,小品將衰落下去。

首先,以郭德綱德雲社為代表的新派相聲將佔據綜藝娛樂半壁江山,相聲的通俗市井化將擁有絕大數粉絲,這將是肯定的!

其次,小品隨著趙本山的退出,將後繼乏人,北方小品將一蹶不振,南方小品本就未成氣候,十年後也無大發展。

所以,十年後,小品將淡出娛樂舞臺,相聲將一家獨大!





螞蟻他二姨


我認為很難說,現在小品好像處於下風,這都是郭德綱德雲社鬧的。郭德綱憑藉當初的相聲一掃天下頹靡,讓相聲重新煥發光彩。從此郭德綱成為無人能敵的人氣明星,這股氣勢到今天仍然沒有稍減半分,反而俞燒愈烈,大有舍我天下其誰的勁頭。

到今天其實郭德綱已經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完全是靠德雲社打造的明星效應來維持德雲社的運轉,依託流量明星的粉絲效應來支撐德雲社的未來。這樣的虛假繁榮相信不能維持太長時間,不過什麼時間倒下去,這也是誰也無法預測的。

小品的形式不同於相聲。相聲是拘於形式的,不如小品靈活,能演能說,相聲大多數是兩個人,完全憑藉兩個演員的嘴皮子,可以說相聲演員是不容易的。相聲已經發展到了極致,要想出新,還得需要另一個郭德綱出現,否則相聲早晚得沒落。

小品吸引人的主要是劇情和演員的表演,演員是明星當然好,可是不是明星也無所謂,把人逗樂就好。

相聲拘於形式,且沒有創新,依託明星效應勉強維持,早晚沒落。小品從始至終是一種表演形態,沒有固定形式,所以它是靈活的,小品當前雖然被壓制,但是不能說它沒落,它只是被暫時掩蓋了光華而已。


視小影


相聲(Cross 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相聲鼻祖為張三祿,著名流派有“侯(寶林)派”、“馬(三立)派”、“常(寶堃)派”、“蘇(文茂)派”、“馬(季)派”等。著名錶演大師有侯寶林、馬三立、常寶堃、蘇文茂、馬季等多人,後起之秀有郭德綱等人。

小品,就是小的藝術品。廣義的小品包涵很為廣泛,在佛經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在散文中指篇幅較短的文學樣式;狹義的小品泛指較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它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自然,能夠充分理解和表現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徵和語言特徵,最為代表的是喜劇小品。

小品名稱大致起源於藝術學校和演藝團體。在美術界,一幅簡潔的、單純的小作品稱為小品。它本身沒有複雜的內涵,只反映事物的一個側面或現象,表現形式較單一。如國畫小品,版畫小品,油畫小品。在演藝界,通過形體和語言表現一個比較簡單的場面或藝術形象的單人表演或組合表演,也稱為小品。

兩者顯著的區別在於語言上的差別。相聲講究“捧”和“逗”,一主一輔。小品在語言臺詞上並沒過高的限制,流暢、自然即可。

其次舞臺、場景的設置存在區別。相聲歸於傳統,桌子、扇子、案板足矣。小品則根據情節需要設置不同場景。

個人覺得相聲更有前途,小品更偏重娛樂,而相聲是中國文化的沉澱,郭德綱的德雲社就是相聲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現在比較流行快餐文化,現在的生活節奏隨著社會的發展比以前要快,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步伐中,我們也應該靜下心來,感受相聲這門藝術


hamjay


當今主流相聲是沒落期,他的走勢將變成非主流,與大眾漸行漸遠。而今相聲的擔當非老郭莫屬,說學逗唱即使未達一代宗師,但在當今實屬鳳毛麟角,實乃領軍人物,他的徒弟們雖然也都很火,但難望老郭項背,更不要說超越。另外相聲有門戶之爭,有很多門規。入師引保代,三年學徒兩年效力等等,不是那麼簡單就能登臺。這方面小品就沒有那麼複雜。而且小品形式自由,表現力豐富,素材也廣泛。小品界的大咖也很多,遠的有本山老師,潘長江,趙麗蓉,鞏漢林,近的有沈騰,賈冰,賈玲等等。百花齊放,而不像相聲的一獨秀。所以未來小品會更出彩。另外語言類的脫囗秀異軍突起,李誕,建國,思文後生可畏。


眨眼的流星


趙本山不演了不好說,如果趙本山還繼續演小品,相聲估計始終被小品蓋住!不過趙本山的徒弟們也不錯啊!還有開心麻花,說實話我還是喜歡小品,不喜歡相聲!


89512825876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根據個人喜好吧,就我個人而言,我偏愛小品一點,畢竟小品比較直觀,能夠更深刻的引起觀眾的共鳴,形象生動一些,相聲相比較來說差那麼一點吧,不過近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沒有什麼經典的相聲和小品了,幾十年前那種萬人空巷的場景今後恐怕是看不到了!


絮叨的男人


十年後要看是誰說的相聲,誰演的小品。簡單的把相聲小品對立起來是比較無聊的行為,稱之愚昧無知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