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飛鶴紅":轉危為機逆勢增長,飛鶴做對了哪些?

3月9日,金融市場迎來"黑色星期一"。A股三大指數跌破3%,歐洲股市哀號遍野,美股罕見觸發熔斷機制,恆生指數大跌4%。當天,中國飛鶴(06186HK)納入港股通,此後股價一路領漲,市值屢創新高。截至3月11日收盤,中國飛鶴股價攀升至13.2,對應市值1179億港元,登頂"港股乳企市值之王",逆勢寫下"飛鶴紅"。

解密

中國飛鶴何以在"爆冷"的資本市場收穫"熱捧"?除了自身所凸顯的持續盈利能力及良好基本面外,這家企業在58年展業歷程中磨礪出的企業韌性和轉危為機的能力亦是"打動"資本市場的重要原因。


疫情之下的"雲端"飛鶴

今年1月,一場席捲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各行業發展按下"暫停鍵"。這對以線下終端為主要營銷渠道的乳製品行業來說,是一次重要挑戰。消費端客戶口糧告急,受限於疫情期間物流停運影響,各企業生產的產品卻難以送至客戶手中。

善於迎難而上的飛鶴人,率先行動。大年初二開始,飛鶴團隊集體出動,物流備貨,送貨上門,專家科普,400電話24小時答疑,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不計成本地為消費客戶解決現實問題。

線下終端遭遇"失靈",短短几天,中國飛鶴線上服務便全面鋪開。月超30000場直播,在線營養活動超1400場,覆蓋用戶130000人……飛鶴成為奶粉行業首個大規模開展線上直播新零售的"傳統"企業。在這場保供應,保價格,保質量的"戰疫"中,中國飛鶴交出亮眼成績單,日均收取新鮮原奶800噸,工廠包裝量日均超300噸,產能不降反增。


傳統業態中的"智能"飛鶴

能夠在疫情中快速啟動響應機制,不斷完善線上服務,實現與客戶的無縫銜接,說明中國飛鶴智能化供應鏈管理及產品市場號召力均經受住了檢驗。

中國飛鶴耗時10年打造並落地了一條世界級工藝標準的奶粉生產產業集群為傳統乳業率先樹立"智能化"標籤。在北緯47°黃金奶源地的齊齊哈爾,飛鶴已實現牧草種植,奶牛飼養,生產加工,物流倉儲,渠道管控,售後服務各環節的全程可控可追溯。"從牧場到奶瓶"數字化安全生產,智能化管理流通貫穿始終。而來自終端消費用戶的信息反哺,則又為產業集群上下游升級定製服務,精細庫存管理提供依據。

解密

在產品上敢下"苦功夫"與"硬功夫",最終為中國飛鶴拿到了市場通行證。作為最早從事母乳研究的企業,飛鶴收集超過1500種母乳樣本,建立了非常全面的母乳數據庫。憑藉紮實的母乳研究和無可比擬的"更適合"配方。飛鶴依託全產業集群構建2小時生態圈,保證100%專屬牧場新鮮生牛乳一次成粉,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的營養價值;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了最快9-28天內即可從擠奶到送達消費者手中。2019年飛鶴奶粉年銷量超過1億罐,市場佔有率13.3%,問鼎行業第一。


追求極致的"硬核"飛鶴

國產乳業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心酸商業史,也是一部消費客戶信任重塑史。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國內乳企不同程度受到"冷遇",消費者用腳投票,外資乳企壟斷市場。索性憑藉一貫對產品質量的高要求,中國飛鶴在這次行業危機中成為僅有的幾家未牽涉三聚氰胺事件的企業。但在行業"量價齊升"的黃金十年,中國消費市場對國產乳企始終"心存疑慮"。

擺脫國產乳企信任危機刻不容緩,中國飛鶴一馬當先,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戰"。憑藉超"硬核"實力,中國飛鶴再次匠造乳業新標準。其專屬牧場的鮮奶品質在蛋白質、菌落指數等指標上已遠超歐盟標準,達到世界一流。

回望58年展業史,中國飛鶴總能化危機為轉機,扶搖直上。把嬰幼兒奶粉這件事做到極致、牢握中國寶寶奶瓶,這是飛鶴人的使命,也是中國飛鶴這家企業制勝的不二法門。實踐證明,這是一家敢打勝仗,能打勝仗的企業。

資本市場不相信眼淚,它擅長用懷疑的眼光審視一切。中國飛鶴之所以能被各路資本強勢買進,除了自身良好的發展前景外,更多的也與企業所展現的品牌韌性及在極限時刻化危為機的魄力有關。從"港股新貴"到"港股乳企市值之王",這一次,中國飛鶴要為中國乳業贏回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