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很多老人寧願獨自守在農村,都不願跟孩子到城裡去居住,這是一種什麼心情呢?

灰千娘子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媽就是這樣,我爸過世了,我媽年紀大了一個人在家,又不認字,我們姐弟仨不放心把她接到我們那邊去一起住,白天我們都上班去了,她一個人擱家,晚上我們下班回來累了一天了,都回房間裡玩手機,弄電腦啥的,天天待在一塊也沒那麼多話好說,不比一年四季在外面打工,過年回去一趟看見父母無比的親切,感覺有說不完的話,吐不完的心事一樣,所以待了倆月我媽就待不住了,感覺跟坐牢一樣,每個人說話,外面也不熟,誰也不認識,一天到晚閒著也沒個事做,時間太難混了一天天的,最後沒辦法,把她送回了

然後今年我媽擱家種了點田,後院裡面種了一院子的菜,沒事走走親戚,串串門,跟村裡的一些老太太打打麻將,日子過的不要太充實,不光是我媽這樣,我媽平時也經常跟我們聊天說起我的三舅娘,還有我姨媽,還有誰誰誰,都是這樣,老闆死的早,留著一個老人擱家,不放心接到城裡去一起生活,結果都是一樣,待不了多久就硬是要回農村生活


小璐在農村


有個詞叫“落葉歸根”。人老了都想回到生養自己的那片土地上,回到生養自己的農村。何況是在農村住了一輩子的那些老人呢!

我村有對老幹部夫妻,七十年代初就在北京工作,離休後就把北京的房子交給兒女搭理,雙雙回到農村。兩位老人在農村的房前屋後種瓜種菜,還經常到村子周邊的山上轉轉,經常同老鄰居,老哥們聊聊天,一天到晚笑容滿面。比剛回到村裡時精神好上百倍!

有一次我同他倆聊天,就問他倆:“在北京住了幾十年了,為什麼突然回來了呢?”。他倆跟我說“落葉歸根呀!越來越想家呀!特別是離休後,對這片土地的思戀越來越強烈了!再者,人老了,精神也跟不上了,農村的這種放鬆的環境,特別適合我們這些老傢伙!”

聽完後,我略有所思。老人為什麼不願同兒女去城市住呢?我認為:

一、啥金窩銀窩的,都趕不上自己的狗窩。熟悉的鄉土,熟悉的鄉親,熟悉且放鬆的環境等等,都是他們所留戀的!

二、生活習慣上差異很大。年輕人愛睡懶覺,吃飯愛叫外賣等等一些生活習慣,哪兒能是勤勞一輩子的父母所能看慣的?

三、城市快速的生活節奏,哪兒能是在農村放鬆的環境下生活了一輩子的父母所能適應的?

四、老人到了城市就啥也不適應,就覺得自己是廢物,啥也做不了,還不如在農村老家修修田、種種菜、養養豬充實呢!

所以,瞭解老人的這種心情,你就能對老人不願去城市明白了些許吧!

孝順的兒女們只想把老人接到自己身邊,接到城市去享福!豈不知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安安穩穩的生活是他們最大的幸福!所以不要強迫,工作及事業上不要讓老人操心,常回家看看他們,就是盡孝了!!


鎖定機遇


現在我老家在城裡沒房子,想結婚太難了!我們家也在縣城裡買了房子,結婚後我媽給我帶孩子跟我們一起住,我爸除了過年過節的根本不願意出來,就待在老家!我覺得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1.在農村待習慣了,到城裡生活不太適應。農村出門就吐痰,進門又不用換鞋,吃東西也不怕到處掉等!


2.生活節奏不一樣,年輕人一般都睡得晚,搞出動靜影響休息。

3.生活觀念不一樣,看不慣年輕人的浪費,比如一些過期變質的東西,年輕人會丟掉,老年人會捨不得!


4.沒人陪,在農村有親戚朋友,沒事去串個門,到城裡人也不認識幾個,出門還怕走丟!

5.在農村待了一輩子,每天根本停不下來,總是要去鬆鬆土,種種菜啥的!在城裡沒事幹,太閒了!

6.這點最重要,還是不想跟子女添麻煩!自己在農村自由自在的,想幹嘛幹嘛!

你們覺得我說的對嗎?


90後大叔日記


老人不想跟年輕人去城裡生活這個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這裡我用兩點去說下吧。

第一點是老人畢竟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不想在出門折騰,捨不得農村的一切和生活氛圍,更捨不得身邊的老哥們、老姐妹。在家做做農活沒事的時候串串門子聊聊天,生活在一起的都是同一群體有相同的話語。到城裡人生地不熟沒有相同的觀念感覺很孤獨。

第二點是老人是不想給兒女增加負擔,過多的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思想上與年輕人不同會致使不必要的麻煩,還是不去的好。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不要過於強求,沒事時常回來看看,好好過好自己的生活不給他們添滿煩,這是他們最想看到的。


l生活必須講究


我的公公婆婆都不和我們住一起,我總結了幾點 :第一,吃飯口味不同,人老了口味偏淡,和年輕人吃 不到一起!

第二,作息時間也不同,老年人比較喜歡早睡早起,年輕人相反!

第三,觀念不同,看事情,育兒的觀念不同,在一起矛盾多多。

第四,就像眾多網友說的,故土難離,來到城市裡兩眼一抹黑,不認識一個人,孩子們上班走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太孤獨了。

遠香近臭,隔幾天見次面感覺更親點,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守望幸福195165576


在農村有很多老人寧願獨自守在農村,都不願跟孩子到城裡去居住,這是一種什麼心情呢?

老人不願去城裡和孩子去一起住,寧願獨自住在農村,這有很多因素,我們村目前也是這種情況,我就根據我們村我所瞭解到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點:老人不想給自己的孩子找麻煩,一般農村在城裡買房的很少有3室一廳的一般都是百八十平米左右的兩室一廳,一家三口住著正好,老人去了根本沒地方住,即便是三室一廳的有地方住,老人也不會去住的,因為那樣會嚴重影響兒女的生活的,老人不會讓兒女難堪的。



第二點:老人在農村住慣了,在農村有自己的大院子,在院子裡可以種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出門口就有一幫老夥計在等他一起聊天或者玩會小牌,在城裡他人生地不熟的而且老一輩人大部分還都不識字,也不懂城市裡的各種規矩,說白了坐電梯和爬樓梯都成問題。


第三點:本身婆媳關係就不好處,你還要同住一個屋簷下,日子長了肯定會發生矛盾,所以分開住是最好的辦法,每逢節假日來看看老人,這樣更親。

第四點:最主要的就是老人在農村自己的家裡,方便自由!而且安靜,人老了都喜歡安靜,每天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在城裡雖房子是自己兒女的,但是也是對方的,總歸有別人一半,你去樓房上去住,那對方父母怎麼看。


農村張小利


是的,現在很多老人獨自守在農村,也不願意跟孩子到城裡居住。

我認為,這些老人不是主動的不願意,而是被動的‘不願意”。

一是很可能兒女並不願意來人一起進城。

二是老人與兒女們的矛盾,對到城裡一起生活沒有信心,怕在一起,天長日久,矛盾重重。

如果兒女有能力,在城裡給父母在自家附近單獨買個房子住,並且有兒女贍養生活,相信農村的老人們絕大部分是不會拒絕的。

哪個父母不願意離子女近一些呢?

努力吧!孝敬很重要的條件是要有好的經濟條件做保障。


生態種植技術


一輩子在農村習慣了,習慣了東家長西家短。鄉里鄉親的一塊種地,茶餘飯後喝酒聊天,打牌下棋。閒不住的還有喂個牛,養個豬羊,菜園種個菜的。生活苦點心裡舒坦。



去城市要考慮在兒女身邊容易產生隔閡。畢竟年輕人和老年人有一定的代溝。樓房也許沒有電梯,上下樓腿腳不方便,樓房住了幾年,可能連對面的鄰居都不認識。整天沒事幹,不是看電視,就是遛彎,或者去公園。環境和農村截然不同。生活條件好了,心裡特壓抑。上了歲數最怕孤獨,陪伴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可是兒女忙。只有找歲數相當的嘮嗑解悶。


其實住在哪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父母老了,孝敬父母是每個做兒女的本分。只要親人高興,就隨父母心願!有空常回家看看。家裡有咱爸媽……


雷哥微生活


作為一個農村人,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大多數年輕人在城裡買了房子,但大多數老年人都不願意跟年輕人去城裡住,而是寧願待在鄉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由自在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故土難離。中國人的骨子裡就有落葉歸根的觀念,特別是農村人,一輩子沒怎麼出去過,對外面的世界總是有一種畏懼感,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家,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何況人越老越思鄉,對於老來離家,有種抗拒心態。包括很多老一輩革命家也往往要求死後迴歸故里,葉落歸根。

二是,生活習慣。農村人吃個飯都可以串個門,左鄰右舍嘮嘮家常,城裡人回家關門,對面住的誰都不知道,老人在家沒伴,心裡感覺孤單,往往住幾天就強烈要求回鄉下住。

三是,沒安全感。除了對陌生環境的恐懼,還有對生活的恐懼,城市裡什麼都要花錢買,雖然孩子有錢,但老人還是會顧慮,什麼都花錢,開銷太大,會存不到錢。農村的話養些雞鴨,種些小菜,根本不用花錢。

所以大多數農村老人,都會因為以上種種原因,不願意跟自己的孩子去城裡生活。這是我在農村所瞭解的一部分原因。


辰軒牛仔服飾


很榮幸能回答樓主的問題。農村老人不願跟孩子去城裡住,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老人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早已經習慣了農村的生活方式。在農村,生活不像城市裡那麼單調枯燥。老人一般都閒不住,自己可以種種地,養些家禽家畜啊,至少每天過得都很充實。即使農閒的時候,也可以在村裡隨意活動,串串門,和左鄰右舍的人聊聊天。可是,如果在城裡,老人天天呆在房間裡,要麼就是去公園,這樣的生活方式對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來說也是一種折磨。

第二,老人在生活能自理的時候,也不想給孩子添加負擔。畢竟城裡的消費水平要遠遠高於農村。在城市裡,無論吃穿住行,方方面面都要用錢來實現。每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兒女生活過得更幸福一點。所以,老人也是儘可能地給兒女減輕負擔和壓力。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如果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教。請大家在評論區互相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