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你會遇見美好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孩子的差距很大,只是有些差距需要時間才能看的清楚。


1


見過世面的孩子,因為世面打開了他的新認知,拓寬了他的想象,就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而沒見過那麼多世面的孩子,只能憑自己的想象,而這想象也是停留在一定的範圍。


記得我們第一次帶孩子從北方去看大海,孩子那種欣喜若狂的神情,小小的她站在淺灘那裡久久不願意離去。


開懷地笑著、跳著,像是發現了一個最好玩的遊樂世界。


即便了回去後過了很久,提起大海,她的眼睛總是亮亮的。


親眼看到大海和在書上看到大海的圖片那種感覺真的是有天壤之別的。


這種感覺也是無法通過圖片想象出來的。




2


見過世面的孩子,思想和思維方式會更活躍。


林徽因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


1920年林覺民帶著16歲的女兒林徽因去歐洲考察。


期間林覺民帶著她去遊覽巴黎、羅馬、日內瓦、柏林等城市,這些古老的城市保留著上個世紀的模樣,建築古蹟和文物無一散發著歐洲古典文化的味道。


當跳出中國五千年文明,看到西方完全不同風格的建築時讓林徽因震撼不已。


這次所見,拓展了她的眼界、思想,也改變了她的思維方式。


在隨後的時間裡,她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


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3


見過世面的孩子,行動力更強


見識過,更能激發行動。


初中同學偉,因家境不好畢業後就去廣東打工。那時廣東摩托車正流行。

在廠裡2-3年學會了組裝、修理後,他毅然回到老家,借了錢在鎮上開起了一家大型摩托車配件廠。

身邊人都不看好,認為風險太大。

然而僅過了幾個月,摩托車在當地流行起了,他的配件廠迅速火了起來。


隨後又開了修理廠,投資房地產、寫字樓等。


見識過,行動力強更能抓住機遇。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盡力讓孩子多見識。


物質上是一種方法,精神上豐富也是一種方法。


比如有位鄰居經常帶她的孩子在小區裡或是公園裡觀察、研究昆蟲和植物,連老師都讚歎她的孩子是一本百科全書。


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菲育兒魔法師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真的會有天壤之別。

前段時間去一家飯店吃飯。

旁邊一桌,一個小女孩過生日,端上來一個非常漂亮的蛋糕。

鄰桌的一個小男孩,立馬就被吸引了,對著那個蛋糕行了很久的注目禮。

等那個小壽星,開始切蛋糕的時候,切下來的第一塊蛋糕,放在盤子裡,端到小男孩面前,說:小弟弟,送給你。

那和小男孩立馬放下蛋糕,雙手作揖,說:小姐姐,你真好,謝謝,生日快樂。

在開心的吃完後,臨走時,小男孩再次跑去,給小女孩表示感謝,並說蛋糕好吃極了。

一起吃飯的朋友看到了,不禁都說,這兩個小孩一定都是見過世面的。

見過“世面”的孩子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更自信,更豁達,更熱情,更從容。

見“世面”,總的來說就是引導孩子從家庭過渡到社會,讓孩子多見識社會的事,多瞭解世界上面的事。

這樣孩子看問題的時候就會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面的事情,不是線性的。

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小姐說過這樣的話:

人這一生,要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

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

見了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

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見過“世面”的孩子,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

能享受到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樓頂的貓


說起有見識的孩子,讓我想起去年帶孩子去東京玩的時候,遇到的一個小朋友。

兒子和這個男孩聊得很好,於是我們中午決定一起吃飯。點完餐,我兒子笑著小聲模仿服務生的發音。

日本人說英語,“OK”會說成“奧給”,兒子學得興高采烈。

但男孩絲毫不以為奇,微笑著說:“每個國家的人發音都不一樣的。”接著說了起碼五六個國家的人是怎麼說OK的。

他學得惟妙惟肖,特別好玩,大人們都在一邊笑。我兒子也笑,說:“哥哥你怎麼知道那麼多?”

男孩特別平和地說:“我去過的地方有點多,因為我比你大一點點嘛。”

我看著他,真心覺得有見識的孩子,就是不一樣:開闊,有底氣,大大方方,還不張揚不自誇。

這個孩子不光了解各種OK的發音,對去過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很深的瞭解。

他很細心地給兒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從非洲的野生動物如何遷徙到奈良的小鹿背後的故事,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也是信手拈來。

而且並沒有浮於表面地遊覽,是真正地去了解,他甚至跟兒子講,很多地方小朋友的生活條件很艱苦的,並不是都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城市裡。

我一向覺得自己非常注意開闊孩子的眼界,也一直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有見識,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之下,我家兒子就顯得少見多怪和小家子氣了。

真正有見識的孩子不是去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吃過多少美食,拍過多少照片,而是真正瞭解自己生活在怎樣一個開闊包容的地球環境裡,每個地方的人們都有著與自己不同的生活,自己需要努力學習、瞭解很多知識才能與世界更好地接觸。


北京積木寶貝早教


我的一個親戚,上大學了,第一次吃百香果,覺得奇怪,回來還不停的說沒見過這玩意,當時就覺得他也不小了,只是在農村長大,確實見識不大寬泛

還有我的一個同學,上初中的時候一起去書店買筆,我買了一支十多塊錢,跟老闆娘比較熟就隨便搭了幾句話,她說以後就把這種筆放在前面這排,這樣好找,結果我朋友說 那我以後就不從這排走了,太貴了買不起,當時書店人還挺多,她講得特別大聲,老闆娘也挺尷尬的,其實她家條件也不差,但沒旅過遊也不怎麼出門逛街什麼的,可能是比較節儉吧,衣服也是穿她家親戚的,過於成熟(你們懂得),畢竟是女孩子,還是要多出出門看看這世界的吧(僅個人觀點)


131313hhzz


不請自來。我是一個三觀超級正的90後。歡迎關注我!


這個問題,我不想列舉更多的名人名言來解釋。根據我身邊的親身經歷,希望能給題主帶來理解。

我有兩位表弟,一個是姑姑的孩子,我們稱之為A,一個是小姨的孩子,我們稱之為B。

為什麼要提他們呢?兩位都是男孩,同齡,A是城裡人,家庭條件比較優越。B是山裡人,年幼時家裡條件比較差。現在都已成年,即將走上社會。

來說說區別吧。

第一,自卑與自信

姑姑是全職媽媽,基本在孩子暑假都會帶A出去旅遊。姑姑害怕孩子是獨子,怕他不懂分享,每個星期都會帶他回奶奶家與我們玩耍(我還有一個同齡的堂弟)。每年夏天都會邀請我們去他家玩耍。這個時候的A是最開心的。因為我們兄弟三個可以一起打遊戲。

這樣環境成長出來的A,由於經常出去旅遊,對於有些事情並不會產生“爭”的念頭。已經24歲的他,目前為止還沒有談戀愛。更注重生活質量,現在是大學生,經常和同學一起出去旅遊,探索世界。

同樣,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有自己的看法,不會受到我們任何人的影響。

B就不一樣,因為小時候家庭條件比較差。性格上出現些許問題。對於事情顯得比較自卑。這個自卑提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說衣服,會買能買最好的。對於事情缺乏自己的個人主見,基本都會聽從父母的安排。

第二,豁達與自私

A非常豁達,雖然隨著年齡增長,兄弟間的情感有所淡化。但是對於事情非常的豁達,很少有嫉妒等心理出現。朋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基本不會拒絕。當然,並不是他不懂拒絕。在為人處世上,有不少很要好的朋友。

B就有些自私。對於自己的物品看的非常珍貴。對於好東西都有一種“佔有慾”。有一次表哥請他吃燒烤。他自己一個人點了150元的燒烤,之後要求再點100元,說想要帶給自己母親。

問題來了,首先不少自己掏錢,“連吃帶拿”不是什麼好事兒。其次,他母親並不愛吃燒烤,不然表哥會給他的媽媽點,所以,最終這些燒烤全部進去了他的肚子。

第三,平常心和攀比心

這一點其實和第一點比較像,但是我還是單獨拿出來說。因為是兩個概念。

A對於各類型品牌,雖然不是全部擁有,但是對這方面也不缺。記得10年左右,他同學曾經送過一個800元的鼠標給他。因為經常擁有,對於這些“品牌”的概念,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慢慢變得不再重要。現在,一兩百的衣服穿在身上也沒有覺得尷尬。

B則不一樣,因為小時候對於“品牌”的缺失,長大後攀比心比較嚴重。渾身上下的衣服非常昂貴,並且緊追所謂的“潮流”。有一次,我燙了個頭發,被他看見,他立馬錶示要去燙頭髮。

有兩件事讓我記憶深刻。

15年畢業,我母親心疼他,決定送給即將上大學的他一臺筆記本電腦。因為500元的差距,差點和我媽媽鬧起來。後來電腦丟了,前年他母親準備給他再買一臺。

他媽媽給了他6000元。讓我帶他去選一臺電腦。我帶他了解情況後,一臺5200,一臺6200。在性能上5200的比6200更好。只是外觀上不如6200。我並沒有引導他買哪一臺。他自己表示要5200元這一臺。

第二天,我由於有事兒,沒有跟隨他前往。等我接到他媽媽的電話,他已經購買了6200元這臺。並且和他媽媽說,是我“介紹的那位師傅”讓他買價值6200元的電腦。

當然,箇中緣由就不細說。他害怕我不同意他購買5200元這臺,所以假裝同意購買5200元這臺,然後在我不在場的情況下,先斬後奏,並且惡人先告狀。

一個月後,因為姥爺去世,他的媽媽與爸爸來到了城裡,他對他爸爸說:“電腦配置不夠,需要再加1000元升級。”

我自己做過電腦行業,他所選擇的電腦,足夠他金融專業所用。表弟A,學習編程,電腦也才價值5000元。可見他就是想比寢室的同學擁有更“牛”的電腦。

第二件事,讓我與母親非常心寒。

去年冬天,他來到我們家。媽媽說給他買一件外套。24歲的他,在跟隨我們挑選衣服的過程中,一直在看吊牌。我一度認為他已經“長大”,知道省錢了。後來我知道我錯的有多離譜。

在他選定一件衣服後,由媽媽上去砍價。因為並不是專賣店,吊牌價格基本虛高。一件價值1600元的衣服,在導購人員報價“600”後。

B對著我說:“哥,這衣服真假,吊牌上寫的1600元,哪兒想才賣600元。”

我突然明白,他看吊牌不是“長大了”,而是知道自己不用掏錢,想要買更“貴”的衣服。那一刻,我遍體身寒的害怕著自己這位表弟。

這種事情不在少數,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其實,“見過世面”就是看見過這個世界上更多的美好,內心變得自信、豁達。

A因為從小的家庭情況,對於身外之物毫無眷念,明白有些東西就是身外之物。而且,“衣食無憂”長大的孩子,至少不會對別人給予的“好處”有太多期盼。

B則不一樣,因為小時候對這些東西的缺乏,對世界上美好事物的佔有慾相當強烈,並且會逐漸形成一種扭曲的價值觀。看見好的東西,都想擁有。如果自己不需要付出代價即可擁有,哪怕傷害別人也能接受。

B是媽媽的親外甥,A是爸爸的親外甥。我的爸爸媽媽從來沒有評論過A,因為他身上幾乎沒有惡劣的品質。B則是媽媽與爸爸說的最多的人。

在這裡,對自己兩位表弟的品性做出一定的分析,並是在比較他們的好與壞,而是結合身邊的人,為題主的疑問做個解答。

在這裡,我想奉勸各位家長,如果可以,請努力給予自己孩子最好的事、物。


七夜情感說


差距無法用數字形容。我自己就深有體會。我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見識多不多顯而易見(我不是對農村有偏見,當然在農村也有它的好,這只是我的個人經歷和見解)。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差距還不是很明顯,因為大多數都是農村出來的,或者只是鎮上的。上大學後,我上的是本科b線的院校,就我宿舍來說,全宿舍就我一個是農村的,其餘五個都是來自一線或者二線城市的。從生活來說:她們討論的是奧迪、楊樹林、gap、優衣庫等。我一臉懵逼,。從知識方面:當我還在死命學口語,舍友高中就已經過了雅思,去英國留過學;當我開始學計算機二級的時候,舍友小學就開始學電腦,高中電腦就已經很6了。從旅行方面:當我只是去過深圳廣州而沾沾自喜的時候,舍友已經遊過很多國家了,甚至去了南極。這就是差距。可能這些看著很細微的事情,但是,這就是見識的差異。見識可能不能決定你這一生的成敗,也可能不能決定你這個人的人品好壞,但是能決定你這個人的眼界的高低。有機會還是多見見世面,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所不同。


小蛋撻大胃口


不請自來,我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的。這種不是說通過打扮得體,服飾華麗能掩飾得了的。而是孩子眼中的那種眼神與身上的氣質是完全不同的,接下來我想舉兩個身邊的例子來說明。

A是我姑姑家的兒子,B是我舅舅家的兒子,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是深山裡的孩子。但是A從小成績優異,積極向上,高考時考到了城裡的一個重點大學 ,接受了城裡最好的教育,見識到城市的飛速發展,還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人群。同時他的思想在不斷地開放和提升,特別懂得如何為人處世,畢業後在事業上也是發展得有聲有色。

而B從小養成懶惰的習慣,沒有一點進取心,學習成績也不太好。初中畢業後讀了職校,後來在縣城找了一份餓不死也吃不飽的工作,至始至終沒有踏出家鄉的土地,一直在方圓幾里地活著。

過年回家,兩個人見面交談,旁人一眼就能聽出來,他跟A的思想有著明顯的差別,在為人處世和事業上兩個人也漸行漸遠,從小時候無話不談到現在的話不投機,最終不歡而散。

所以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來看,我覺得起碼見過世面的孩子知道總有人比自己更優秀,一直激勵自己努力向上。這樣的態度使孩子孩子總在不斷提升自我,自信而不驕傲的生活態度,讓孩子未來的提升空間更加寬廣。而沒有見過世面的孩子,在人前總是以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跟別人無法比較。總是畏手畏腳,甚至躲藏起來,這種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生活態度與見過世面的孩子的那種自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知心姐姐曉靜


作為一個北漂,經常穿梭於北京和西安市閻良區(家)之間。

9月26號,華為發佈Mate30手機,當天下午我和房東兒子聊天(小學2年級)。他給我說:中午和他同學聊天,大家都在說現在華為Mate30手機科技感最強。

國慶節回到家,我問我侄子(小學2年級):你知道華為Mate30手機嗎?他說不知道。


視覺帝


大概是我老家(農村)對門一個跟我同歲的女孩,聽說我隨隨便便就能去肯德基吃早飯時那種羨慕的眼神吧。

她一年也吃不到幾次肯德基,漢堡也沒有賣的,薯條也吃不到,更別提外賣,十四歲時聽說她為了一頓肯德基餓了一晚上加一個上午,就為了能把漢堡和薯條可樂都吃完。我聽說的時候也很驚訝,因為在我看來肯德基就是五百米的距離和幾十塊錢,在她看來卻是山珍海味


外號毛毛堅決不改


我有一個同學,上大學的時候,大家都笑話他,沒有見識,家裡貧寒。但是現在是行業中前十名的教授,全國各地講課,科研碩果累累,不用說,他的事業及經濟實力非常人所能及。現在見到他非常自信,見識廣泛,所以說真正的見識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並不是一個小孩子表面上看去好像有見識的樣子,太膚淺了。你今天可以笑話我沒有見識,將來我會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做見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