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賦分制條件下,學生選考化學有沒有風險?會不會出現賦分與實力水平不符的吃虧現象?

湘中明珠Zxp


在等級賦分制條件下,考生轉化後的成績肯定和選擇該科目的人數,以及選擇該科目的所有考生成績分佈情況都有很大的關係。

新高考最重要的目的是,改變之前高考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模式,給考生更多的自主性,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選考科目。

但增加選考科目就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不同的考試科目,試卷的難易程度不一樣,不同考生的成績不具有可比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引入了等級分制。

等積分制,顧名思義,根據考生的原始成績劃分等級,然後根據不同的等級賦予相應的分數。

具體的操作流程是,考試結束之後,省招生考試院會根據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然後根據確定好的每個等級的比例,來劃定每個等級的具體人數,然後將考生的原始成績轉化為等級成績。

舉個簡單例子,假設某個省份的省招生考試院規定,等級考試科目A等級的人數所佔的比例是3%,B+等級的人數所佔的比例是7%,其中A等級的轉化分值區間是91~100分,B+等級的轉化區間是81~90分。

那麼這就意味著你的轉化成績不僅取決於你的原始卷面成績,而且取決於你的成績排名,也就是,其他也選擇該科目的學生成績分佈情況。

假設現在有一位同學叫小明,他選擇了化學這個選考科目,他的高考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成績是90分,原始成績在所在的省份排名是2800名。

如果當年有10萬名考生選擇化學這個科目,按照規定A等級所佔的人數是3%,那就意味著只要小明的成績是在前3000,他的轉化後的成績最低是91分,和原始成績相比,他轉發後的成績其實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如果當年有5萬名考生,選擇了化學這個科目,化學科目的轉化成績要高於91分,就意味著,你的成績排名必須是在前1500名,那麼此時,小明的轉化成績和卷面成績相比其實下降了。

正是因為轉化成績,主要是以每個科目的選考人數,和事先確定的每個等級的人數比例為依據,所以在一些最早開始推行3+3的省份出現了,有些科目人數扎堆,而有些科目少有人問津的情況。

比如在浙江省高考物理是成了被棄考人數最多的科目,生物、歷史成為了熱門科目。

浙江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後來又推出了選考科目保障機制。

所謂的保障機制就是,事先確定了,每一個選考科目的考試人數,如果該科目的選考人數大於該保障人數,那麼就以實際的考生人數為準,來確定每一個等級區間的具體人數;而如果某個科目的選考人數,低於保障基數,那麼就以事先確定的最低保障基數為依據,來確定每個等級區間對應的考生人數。

不過目前浙江省實行的選考科目保障機制,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因此目前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如果單純以轉化成績來看,家長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如果某個科目選擇的人數比較少,並且選擇該科目的學霸比較多,那就會導致自己在錄取中比較吃虧,可能你原始的卷面成績還不錯,轉化完之後成績比較低。

更重要的是,選考科目是以轉化成績計入到高考總成績中,而目前高考的錄取改革還不太徹底,大部分高校仍然是按照高考成績從高到低進行錄取。如果你選擇了一個選考科目人數比較少,而高分段考生的人數又相對比較集中的科目,那你轉化之後,成績與你自身實際的實力肯定是不相符的。

但要注意的是,在確定選考科目時,除了要考慮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等級分制方面的因素之外,也要考慮到高校,在高考錄取時對於選考科目的要求。

不論是採取3+3方案的省份,還是採取“3+1+2”方案的省份,如果你同時選擇物理、化學這兩個科目,供報考的專業比例基本都能夠達到90%以上。

特別是部分211、985院校的機械、化工、生物、醫學類的專業,有可能會要求考生必須同時選擇物理、化學或者是化學、生物。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比較中意這些專業,即便是在等級分制下,你選擇化學這個科目可能稍微有點吃虧,但總比選擇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要更划算。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升學與考試


在賦分制度下,選擇哪一科都有可能吃虧,有可能賺便宜,比如我們這次聯考,生物學科80分的學生,就被賦分成60多分,而政治80多分的學生,被賦成了100分,假如一個學生選擇了理化生,而另外一個學生選擇了理化政,那麼後者就撿了大便宜了。

這就是賦分制度下,新的挑戰!

那麼,選擇化學到底好不好?會不會吃虧?這在“3+3”模式和“3+1+2”模式下,是不一樣的。

在“3+3”模式下,物理是最有可能被放棄的學科,這在浙江省已經非常明顯,雖然在山東省並不明顯,實際上,即便是重點高中,選擇物理的人數也比原來文理分科時少了不少,普通高中就更加嚴重了。

化學相對物理來說,並不難,很多學生放棄理科,是因為物理而不是化學,在“3+3”模式下,給學生提供了20種甚至更多的組合,選擇化學的學生人數不少,尤其是很多學生放棄物理的情況下,還想選擇化學,以後學理工科專業,在這種情況下,賦分的偶然性減少,選擇化學的風險不大。

但是,“3+1+2”模式下,“棄化學”會比較嚴重,因為這個模式只是拯救了物理,把物理救上岸,卻把化學推下水。因為理工科必選物理,那麼選擇歷史的同學,在選擇化學,意義就不大了。由於理化生整體難度較大,所以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有可能會保物理,然後選擇另外兩科來提分,導致的結果就是:成績差的不會選化學,成績中等的不敢選化學,成績好的學生出現“尖子生互掐”現象,選擇化學吃虧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這種形勢下,只有兩類學生會堅持選擇化學:一類是以後專業要求必選化學,比如化工類、生物類、製藥類、食品類等,但是這些專業基本上都不是熱門專業;還有一類學生是化學成績特別好,學習化學非常自信,自己處於“分子”上,而不是“分母”中,也可以選擇化學,即便如此,也會出現和下面這個學生一樣的情況。

化學是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成績好的學生不選化學,對於國家是一個損失,這種後果可能會在十幾年、二十幾年體現出來,所以如果學生出現明顯“棄化學”現象,高考就必須進行進一步改革,未來會走向何方?“3+2+1”模式也許更好些吧!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剛剛認真看完了賦分制,我個人意見不代表大家意見,新制度下一個學生化學滿分100分考了95分感覺還不錯,對不起你在江蘇省排名倒數第一,因為人家都是99/100分,按賦分制你的化學成績是45分不及格啊😄

另一個學生選了地理,100分卷子考了59分,在江蘇省排名第12萬名,按賦分制打分66分,竟然及格了,還超越了班裡的化學課代表的化學分數,最後加總分,學渣竟然和班長總分一樣,班長氣的吐血


蘆葦陪你生活


非常有可能,如果選擇化學的話,非常有可能出現賦分和實力水平不相符的情況。

一、什麼叫賦分制

新高考規定: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

簡單的說,就是對考生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根據成績所排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級等級的分數。

這個表格就詳細的說明了對應區間,比如說你選擇了化學,一般數理化都是尖子生喜歡選的三科。化學可能打了90分,但是卻排在了20%的區間。那麼你的賦分只能是相對應的85分。和實分就差了五分。

我們來看這個區間,三分一個段,這就意味著一個檔差三分,也許實分當中只差了一分,但是對應區間就差了三分。

二、賦分制主要特點:

1、卷面滿分為100分

2、總共分為21個檔,三分一個檔

3、以排名為主

其實不光是化學這一科,其他科都有這種可能。同樣的其他科也有考的分低,有可能賦分成高分的可能。這主要就看選的科目人數得多少,成績的好壞。排名的多少。

比如小明歷史成績80分,但是他排在了1%的檔,那麼他就可能被賦分100分。所以賦分制最重要的在於排名。

從這樣的例子當中,我們得出結論,原來的高考重點是分數,新高考重點是排名。

三、賦分制有哪些優點?

1、抹平學科難度不同的分數差異

因選科太多,不能用卷面分直接比較。因為有的科目難,有的科目簡單。只看卷面分是不公平的。舉個例子,大家就清楚。

小明考了物理+化學+歷史,小剛考了物理+化學+地理,二人的差別就在於歷史和地理,假如歷史簡單,地理難,難的那一科分數有可能很低。那麼對於這場考試加實際分數,那就是不公正的。而用他們的排名賦分,就是比較公正的。

2、抹平試題不同難度的差異

同一學科兩次考試,每次的難度也有可能不同,這樣的成績也不是用於記錄卷面分。按照成績的排名高低梯度才能表現出學生的水平差異。三年多考促進了高考的公平。

每年的學考時間安排在一月和第二年的六月份,學習完才能考,這意味著高中三年,比以往更注重科學規劃和策略備考。同時也說明在新高考下,促進了文理兼修,避免偏科,鼓勵學生自我選擇與規劃,在制度上給予了肯定和保障!

相對於原來的實分制,新高考的賦分制度,更公平,更合理。同時也要求家長和學生充分了解賦分制度,做好科目的選擇。


雲夢談教育


賦分制下選考化學學科,風險肯定是有的,吃不吃虧要看學生的化學成績及本省選考化學人數的多少!

首先,要看學生對化學有沒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即使之前化學成績不錯,但缺失興趣的學科未來的發展道路不會走的太遠!

其次要結合自己的大學專業選擇,如果想選

醫學、藥學、農學、化工製藥、材料科學、地質類、環境類、生物科學類、航空航天類、能源動力類、海洋類、生態保護類、草學類、大氣科學類等專業,那化學就是必選!

第三選擇化學的風險還在於無論“3+3”還是“3+1+2”模式,化學都實行賦分制,賦分能不能佔優勢取決於兩個因素,你的學科成績及選考本學科的人數!所以,如果你的

化學成績優異(基本屬於化學學霸級別的),就果斷選擇,賦高分就沒問題!如果你的成績屬於中等或中等偏下,那就要謹慎選擇了,因為賦分制下大多數學霸級的學生選科基本都選擇了化學,你的競爭對手實力強大,你必然會成為炮灰,賦分上必定吃虧,當然會賦出與你的實力水平不符的分數來,另外,好多化學成績中等的同學都逃離了化學,化學的選科人數不多的情況下,賦分就越不合理,賦高分就更沒有優勢。所以這正是風險所在!





金馬高考志願


筆者所在的江蘇,化學高分扎堆,平時的大型的模擬檢測,達B線都70多分,導致絕大部分學生放棄選擇化學。今年一位學生,高考的語 數 外分數過了清華線,可選修科A+ 和 B那個 B就是化學,除了惋惜外,也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不選化學。

現在新高二實行的是3+1+2模式,這情況下 選擇化學還是推薦的 但得有個前提。個人認為,就化學本身性質而言,化學分為有機和無機部分理解佔一部分,背誦佔一部分。所以物理——化學—— 政治是個不錯的選擇,政治是背誦為主的學科 一般來說高校沒要求。

要學比如製藥,化工食品等,你真心地需要得選化學。還有就是你喜歡化學,對化學有信心,也推薦你學化學。可以預見以後選化學的學生一定會變多,但選化學仍有成為分母的風險——成為賦分制的犧牲者,可是如果你喜歡大學指定化學為必選學科的專業的話 你也喜歡它,有信心,建議選擇。


江蘇考英語


江蘇現行的高考實行的3+2政策,語數外+兩門選修,選修是根據分數排名評定等級,和賦分制異曲同工。所以,江蘇的選修積累的經驗還是可以作為賦分制參考的。

大家都知道,化學是理工科的重要基礎學科,很多名牌高校對江蘇考生選修化學有明確要求。但是化學作為選修課,這麼多年下來,選修的孩子越來越少。究其原因,無非有以下原因:

  • 化學和其他選修學科相比(物理除外),難度比較大,很多成績一般的學生有畏懼心理,造成選修化學的學生總數很少。
  • 同理,選修化學的學霸扎堆,由於選修的等級是按比例劃分等級,滿分100的卷子,即使你考到80,但是如果100以上的人數很多的話,你還是可能只得到B,按現在賦分制賦分,肯定是比80分要低很多。

綜上所述,我建議你客觀評估一下孩子的實力,如果在化學方面確實很有興趣並且很有實力,就勇敢地選擇化學,只要能考到一定的名次以內,賦分還是能佔便宜的。否則就對化學敬而遠之吧。

畢竟物化生這個組合是學理工科的每位學生心中的夢幻組合,不要輕易放棄!


小猿談教育


不建議選化學。化學難。學渣早就棄選,學民做了分母,賦不到高分,也開始撤離。所以接下來就輪到二等學霸做一等學霸的分母了。問題是:學霸對自己說:憑什麼我做分母賦低分?逃吧!

其實,這種結局參照江蘇的現行模式就可推測出來。其實,要不是物理必選,學生也早就全棄了!參考浙江


冬061629


您用全省參加高考的人數乘以單科選考的人數,看看被“棄考”的物理或化學的有多少人報考。

基數越大,單科報考率低也只是相對於其他科目而言,該科目的總體報考人數對於賦分成績的影響微乎其微。

有人提到了之前的浙江高考,是指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

3+3模式,再加上當年第一年新高考,大學本科專業對物理的必考要求太低,才導致了棄考。

17級的山東3+3,物理選科比例看似只有39%,乘以基數也得21萬人。

如果只看選科比例,最後的政治豈不是更該逃了。

只是相對於其他科目,化學在學習時間上,可能多一些。可是,只要您方法對了,一切都變得簡單。


玖抒教育


棄選化學的考生多,是因為大家對這個賦分制度的不認同,用腳把票投了而已。我覺得各位家長要是不想在賦分制吃虧又想佔點便宜的話,最好問問班裡後十名的學生是怎麼選的,跟他們選的一樣就行。在大環境下,賦分制說實在的不是比誰哪科學得好,而是比的哪門學渣多,哪門學渣扎堆,你哪門就容易賦出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