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

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歌,被認為是荷蘭的《威廉頌》。16世紀六七十年代,荷蘭一直被西班牙統治,並不是獨立的國家。但隨著荷蘭經濟迅速的發展,人們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思想也開始有了進步,爆發了“尼德蘭革命”,並戰勝了西班牙統治者,而這首《威廉頌》就是對當時的執政領袖威廉·奧蘭治的歌頌。

後來這首歌就成了荷蘭的國歌,全詞共有15節,有意思的是這15節歌詞的首字母連起來就是威廉。因此國歌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象徵,是用來歌頌和鼓勵民族信心與凝聚力的。

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

像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在抗日戰爭背景下創作的,用來激發人們的民族鬥志。英國國歌《天佑吾王》來源於聖經,體現的是一種信仰。那麼日本的國歌是什麼呢?是在什麼背景下創作的呢?

日本國歌創作背景——善於學習的民族,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1)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

日本從七八世紀開始就仰慕中華文明,所以遠渡重洋來中國學習,派遣唐使帶走了盛唐時期的中國的各種優秀的文化,而中國也表現出一個大國的風範,到日本去傳道、授業,使得日本從一個落後的部落發展成先進文明的民族。

1868年,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還是因為那股強烈的求知慾,他們深知當時的中國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不能再繼續做他們的老師了,因此他們把目光放到了歐洲,全方位的學習西方文明。

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

他們學習西方的軍事、政治、經濟,直至生活習慣,包括西方人的髮型、吃飯的樣子,甚至是他們走路的樣子。這個善於學習的民族頂住了巨大的壓力,完成了蛻變成功的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2)學習西方,創作了第一代國歌

全面開放的日本與西方互通有無,所以外國人也經常會往來。1869年,當時在日本橫濱工作的英國軍樂團教師約翰·威廉·芬頓聽說日本沒有國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首先像日本軍樂團強調了國歌的重要性,因為他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並且演奏了英國國歌《天佑吾王》。

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

日本的樂隊成員聽到芬頓的演奏後,和他們的指揮一商量也萌生了創作的國歌的想法。於是他們請來了擅長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學修養很高的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岩選了恰當的詞,由芬頓先生譜曲,這就有了第一代的國歌《君之代》。

後來人們覺得旋律缺少莊嚴感,而後為重新進行了譜曲,於1880年日本明治天皇生日是首次在皇宮演奏新的國歌,這就是後來正式的《君之代》。

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

僅28字的歌詞,無處不暴露著戰鬥民族的野心

1)歌詞寫滿對天皇的崇拜

為什麼說日本的國歌體現了慢慢的野心呢?這就要說到它的歌詞了,有人把《君之代》翻譯成了中文,歌詞為:我皇御統傳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

這歌詞不難理解,也是一首歌頌的國歌,歌頌日本天皇,希望在天皇的統治下日本的民族可以千秋萬代,直到小石頭變成巨大的岩石,直到岩石上長滿青苔。這就是日本人對天皇的崇拜,對天皇的“死忠”。

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

直到1999年8月9日,《君之代》才被定為日本國歌。

2)一個善於戰鬥的民族

日本的野心從他們的國歌就可見一斑,對中國的野心也並不是從20世紀才有的,早在明朝時就多次侵擾我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歷史上稱之為“倭寇”。

作為一個尚武又善戰的民族,二戰時的南上北下政策,挑釁美國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把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的嘴臉暴露無遺。雖然這次大戰日本沒有取得勝利,也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但這就是戰鬥民族的本性。

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

二戰後的日本按理說受到了如此重創,恢復療傷的時間應該會很。不考慮別國的援助,也不考慮它的侵略性,單從日本自身的歷史發展來看,日本學習中國唐朝時最優秀的文化,又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民主政治,這種求知慾促使他們不斷的學習外來先進的文明。

這也是區區彈丸之國能享譽世界的奧秘所在,如今隨處可見的松下,索尼,優衣庫,豐田,本田等等日貨遍佈世界,我們在批判日本當年的行為同時,也要汲取他們的經驗,善於學習,畢竟學習是使人進步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