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藝術的特點具有概念寫實性、穩定性和紀念性,具體是什麼含義?

用戶3249907483433


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現了奴隸制國家,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統一的專制王朝,埃及經歷了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三個統治時期。當時的國家權力決定藝術的發展,藝術也為國家服務,滿足統治階級的精神需求。

第二,因為宗教隊埃及的影響很大,埃及人又非常信仰宗教,所以藝術受宗教影響很大,因為埃及地域比較封閉,所以藝術形式也比較單一,無論是哪一種事物,他們都從最有特點的角度去觀察,表現。他們遵循嚴格的標準,埃及藝術不以藝術家在一個特定的時刻所看到的對象為基礎進行創作,而以藝術家所知道和固有的東西為基礎,即是說不以觀察為基礎,而以頭腦中的概念為基礎進行創作,所以埃及人對藝術表現具有一定的概念寫實性。

第三,在埃及社會中,一切都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在藝術風格上也相對穩定,這和埃及的社會結構有關,比較封閉穩定。所以說埃及藝術具有穩定性

第四,為了顯示法老的權威,埃及人也大量修建很多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金字塔,陵廟和神殿,無數的雕刻巨像,直到現在,這些建築也一直在流傳,我們今天去旅遊,看到這些建築都會聯想到埃及歷史,所以說埃及藝術具有一定的紀念性

希望有幫助






愛畫畫的梅梅


此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我們先從從時間軸上了解一下3000年埃及的歷史時間: 王朝初期 ; 舊王國 (公元前26802258); 中東王國 (公元前2134-1786年); 新王國 (公元前15701075年),包括有爭議的阿門霍特普國王 (阿赫納頓(Akhenaton))的阿瑪爾納時代 (公元前13501320年)。 在此之後,進入一箇中間時期,直到托勒密時代 (公元前323-30年)和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30-395 CE)。

埃及藝術的功能是雙重的。 雙重功能的表現在兩點。第一,榮耀觀念的聲入人心,包括法老在內的眾神 ,並促進人類進入來世 。第二,主張,宣傳和維護當今的價值觀。 由於埃及生活和文化的總體穩定性,所有藝術-包括建築和雕塑 ,以及繪畫 ,金屬製品和金匠 -都以高度保守的傳統規則為特徵,傳統規則傾向於秩序和形式,而非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 裝飾藝術包括美甲的第一個例子。

我從繪畫規則上分兩點來闡述一下埃及藝術概念寫實性、穩定性和紀念性特點的具體含義,方便大家理解。

第一:埃及文明具有很高的宗教信仰。 因此,大多數埃及藝術品都涉及許多神和女神的描繪-法老就其中之一。 此外,埃及人對秩序和保守價值觀的尊重導致建立了複雜的規則,以藝術家如何代表神和人。 例如,在人物繪畫中 ,人物的大小純粹是參考人的社會地位而計算的,而不是通過線性透視的常規藝術規則來計算的。 數以百計甚至數千年都使用了相同的公式來繪製人物形象。 頭和腿始終保持輪廓; 從前面看眼睛和上半身。 對於埃及雕塑和雕像,規則規定,男性雕像應比女性雕像深; 坐下時,受試者的手應放在膝蓋上。 上帝也按照他們在神靈等級中的位置來描繪,而且總是以同樣的幌子來描繪。 例如,霍魯斯(天空之神)總是被獵鷹的頭代表。

第二古埃及的繪畫遵循與雕刻浮雕場景發展相似的模式,並且經常將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舉例說明:繪畫的第一個例子發生在史前時期的陶器圖案和場景中。 我們非常依賴遺留存下來的證據,由於介質的易碎性,碎片必定很少。 描繪人物和船隻的兩個場景的一部分是已知的,一個在亞麻布上,另一個在墓牆上。 色彩鮮豔的圖案在第一代王室陵墓的牆壁上得以保留,這些圖案代表裝飾大房子牆壁的墊子和編織物。 這些模式在埃及歷史上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反覆出現。 在貝尼•哈桑(Beni Hasan)和其他地方的公元前2,000-1800年的中東王國貴族墓中發現的矩形木製棺材的側面,可以看到一些最好的棺材。


Ri妮婭品藝術


其特點是:建築體量巨大,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崇高感;雕刻樸素寫實,整體性強,有觀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傾向;繪畫線條流暢優美,色彩豐富。現遺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畫。埃及藝術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聽人笑語


古埃及藝術比古希臘藝術早兩千多年,宗教目的是其產生髮展的根本原因。古埃及人具有獨特的來世思想,他們採用壁畫、浮雕的形式描繪理想的現世生活,期望來世能夠延續和完善這種幸福。正如埃及學家艾弗森所說: “埃及的造型藝術首先並非為了美和歡娛,巫術實質才是決定性的。”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古埃及的藝術風格長期延續,因此給人一種保守、不成熟、缺乏生命力的感覺,但是,古埃及藝術在技法或美學感覺上卻並不落伍,其內在精神的表達也絕不亞於成熟的希臘藝術。

從總體上來看,古埃及的雕刻整體性強,樸素寫實,傾向於概念化和程式化,遵守正面律的表現方式。古埃及的繪畫色彩豐富,線條流暢優美,採用正、側面結合的方法表現人物,具有獨特鮮明的風格和突出強烈的感染力。雕刻和繪畫都體現出某種很有控制的協調。

所謂“正面律”,就是指表現人物時, 頭部為正側面,眼為正面,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運用以上的表現手法對人物的形象進行處理,可以使人物的形象特徵更加突出和完整。也就是說,在古埃及的雕塑和繪畫中,不論站立或端坐,多表現人物的正面。站立時通常左腿微微邁出,兩臂直直垂下或手持權杖,目光直視前方,面部表情肅穆凝重。人物的頭部必須以正側面來展示,但眼睛除外。同時,人物的肩膀到腹部的部分也必須以正面來展示,腰部以下仍以正側面來展示,而雙腳則是永遠不分左右。這樣做也是為了使畫面更具體,可以清楚地展現人物的面部和胸部,以及他們服飾的細節需要說明的是,正面律不僅僅適用於描繪人物,在表現動物和植物時也同樣適用,而且是古埃及雕塑和繪畫中必須遵循的藝術規則。雖然現在看來很不自然,但正面律的藝術創作規則卻符合古埃及人一種類似於“立身端正”這樣的觀念。保持這種平面的構成性並不能說明埃及人缺乏高度寫實的造型能力,其實單獨看古埃及的雕刻和繪畫也非常生動,只是被統一在理性化的形式法則中而已。例如金字塔雖然造型簡單,卻極富精神內涵,單純的形式更具永恆的象徵性。另外,表現王室貴族等上層人物還有一些“法定”的姿勢。如國王呈獅身匍匐於地,貴族手持權杖,書吏盤腿而坐等等。夫妻的典型表現姿態是妻子站在丈夫身邊或稍後一些,身材低於丈夫,一手攬著丈夫的腰,一手搭在丈夫胳膊上,表情溫柔嫻靜。這些也體現了等級觀念對藝術的影響。古埃及藝術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散視法的運用, 這種方法與透視法對立。在處理多個人物形象關係的時候,用身份來決定人物的位置和大小,大人物在作品中佔大的比例,小人物則佔很小的比例,完全不考慮自然位置關係和透視關係。因此通常法老、墓主佔據畫面的中心位置,形象高大威嚴,而妻妾、僕從或敵人則作為陪襯,以較小的形象出現。散視法的第二個手段是“假想透明”。在表現容器或房屋等包含其他東西的事物時,把裡面的物品全部畫在上方,使觀者有琳琅滿目,具體、直觀的感覺。

總之,古埃及藝術具有理性的、構成性的特徵,富有象徵性和啟發性,標誌著構成性藝術的初步成熟, 在藝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