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羽在華容道見到張遼感慨萬端,讓他縱馬而去?

雲清看世界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關羽和張遼在《三國演義》可謂惺惺相惜,兩個的故事比較多。

第一,張遼跟隨呂布攻打劉備,來到關羽把守的西門。關羽在城牆上以言語勸退,緊接著張遼有不忍心攻打張飛的東門,引兵而去。

第二,曹操打敗呂布,在白門樓發落呂布手下一干人等,關羽、劉備念張遼仁義為其求情。進而張遼歸順曹操,並得到重用。

第三,曹操攻打劉備,關羽守下邳,被圍土山。張遼來勸降,也就是所謂土山約三事,從此關羽暫時歸順曹操。這次張遼算是報了白門樓之恩,關羽隨曹到許昌後,兩人交往甚密,結下良好的友誼。

第四,關羽在陣前探的劉備消息,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進而和曹操以及屬下將領產生重大矛盾。在此過程中,張遼極力斡旋,特別是曹操陣營最高級別的將領夏侯惇攔住關羽廝殺,這個時候可以說關羽必死無疑了。危難之際,張遼帶著曹操的命令到來,為關羽解了圍。

總而言之,正史暫且不說,就小說而言,關羽和張遼的友誼令人羨慕。華容道一見,種種往事湧上心頭,全是恩情,而現在兩人屬於敵我雙方的政治陣營,自己掌握著自己摯友的生殺大權,只能是此處無聲勝有聲了。


中原一條蟲


其實關羽和張遼交情非常深厚,不但是老鄉,而且還是傾心相交的摯友,也是生死想託的兄弟。放走張遼是在情理之中的。這從兩人交往的史料中就可以看出答案。

一、關羽和張遼的淵源

1、張遼簡介

張遼字文遠,山西雁門人,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曹操等人,直到跟隨曹操,才得其人,得其時,東征西討,屢建戰功,為曹操五子良將之首。

《張遼傳》說:“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少為郡吏。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

張遼有勇有謀,鎮守合肥,逍遙津戰役曾以區區800之眾對敵孫權10萬人,殺入孫權包圍圈進進出出,孫權軍將無敢當。“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

魏文帝時官至前將軍。死後諡剛侯。唐朝時武廟中得享祭祀的三國時期人物曹魏只有張遼、鄧艾。可見張遼的智勇雙全,功績卓著。

2、張遼與關羽的交往

(1)關羽對張遼有救命之恩。

公元198年,曹操與劉備一起打敗並活捉呂布,奪得了徐州,曹操殺了呂布,呂布部下張遼對曹操是破口大罵,曹操要絞殺張遼。劉備和關羽一起向曹操求情,關羽並用人頭擔保,曹操才饒了張遼的性命。

曹操要殺張遼,玄德攀住臂膊,雲長跪於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

關羽是山西運城人,與張遼是老鄉。劉備投身呂布時關羽就和張遼英雄相惜,相互敬重,關係不錯。所以甘願用人頭作保請曹操饒恕張遼。

為了籠絡人心,曹操重用張遼。曹操帶著劉備、關羽等班師回許昌後,劉備、關羽與張遼相交更近,曹操與劉備之間的往來也通過張遼傳話安排。

(2)張遼對關羽有全交之義。

曹操攻擊徐州,劉備失敗逃亡,妻兒被曹操俘獲,關羽被困土山,多次突圍都被弓箭射回。

曹操早在和劉備一起十八路英雄討董卓時,就認識和了解關羽,他非常敬重和喜歡關羽,愛其武藝高強,想把他收在自己麾下,為己所用,所以他對關羽圍而不攻。

曹操知道張遼與關羽一向交好,派張遼去勸降關羽。張遼對關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三罪之說指責關羽重小節不顧大義全局。其一“兄死後,若玄德在世,當如何?恐負桃園之盟。二者,兄受主公託付妻小家眷,卻不問其前途,一味只顧保全自身忠節,此為目光短淺,不講信用。最後,兄擁戴漢帝,憂心天下,卻急於尋死,不思匡扶社稷,單以意氣用事,難謂之忠.....弟知兄武藝超群,又乃飽學之士,此三大罪名,兄以為如何?

“兄以英雄自恃,此話卻顯氣量狹小.....兄就地而終,豈不為天下恥笑?”

關羽深受震動,聽從張遼勸告,與曹操約定三個條件後投降曹操。第一個:降漢室不降曹操;第二:安撫好劉備的家室;第三:他日有劉備的信息就會離去。

曹操對條件有些猶豫,張遼馬上諫言:“關羽敬劉備是因為劉備抓住了他的心。丞相若將其留在身邊,更施厚恩,久而久之,他必感懷承相恩德。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關鍵在於丞相如何待人。”曹操愛才心切,覺得張遼所說有理,立馬答應了關羽的條件,並親自迎接關羽。曹操對關羽恩待有加,贈赤兔馬、封漢壽亭侯、贈戰袍、送黃金,禮遇備至。

張遼對關羽也是關鍵時候忠言相勸,全交救命,對關羽也有救命之恩。

(3)關羽和張遼有合作之誼。關羽投在曹操麾下時,與張遼交往更加密切,也在一起共同合作過。官渡之戰時,為解白馬城之圍,張遼與關羽就是先鋒。

“紹遣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從“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就可以看出,張遼和關羽一起搭檔共同解救白馬之圍,有一起合作的情誼。

就兩個人的深厚情誼來看,兩人是肝膽相照的密友,也是生死相托的兄弟,任何時候都不希望對方受到傷害,所以關羽在華容道看到張遼,感慨萬端,心中不忍,讓張遼逃去。

如果對張遼是一種情誼,那從私而言無可厚非。但對放走曹操,從公而言,就是冒犯軍法,在自己集團犯了政治錯誤。當然,這是曹操利用關羽的性格展開心理戰的結果。

二、關羽的性格

關羽喜讀春秋,遵行春秋大義,忠貞不二,知恩圖報,這不論是對劉備還是其他的朋友,關羽做人原則都是硬死不移的。即便在敵對陣營中的過往朋友和恩人,他也是如此。這從華容道放掉曹操和張遼,就可以看出來,硬漢關羽其實非常有人情味。

關羽死後人頭被孫權送到曹操那裡,曹操隆重的把關羽首級安葬在洛陽城門之外,並以香木為身軀,要求文武百官為其送葬,並且追封關羽為“荊王”。曹操對關羽也是情深義重。

但從公的角度來看,關羽就是剛愎自用,因小失大了。關羽性格孤傲冷峻,比較虛榮。看看《三國演義》曹操與他的對話,曹操是按照程昱的建議始終利用關羽性格弱點進行攻心戰的。程昱曰:“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

曹操縱馬逃過,關羽也很猶豫,但這個時候,張遼縱馬也過來了。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關羽守華容道是立了軍令狀的,他竟要冒死放了曹操和張遼。其實關羽還有一個公私兩全的做法,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如果關羽把曹操圍困活捉,為曹操擔保,讓劉備和曹操進行政治談判,逼迫曹操交還荊襄九郡,劉備的事業基礎和創業進程那將是另外一番模樣。

綜上所述:關羽在華容道釋放曹操和張遼的淺層次的原因就是知恩圖報,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導致心理戰敗。這也從歷史結果看出來,呂布、張遼、關羽三人,張遼跟隨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曹操,最後全功全終,可謂智勇雙全,而呂布和關羽都慘遭橫死,這是勇有餘,而智不夠啊。

這段歷史給我們的啟發:感情用事是決策的大忌,感情最容易左右決策。所以決策時一定要考慮綜合因素,做出科學合理決策,不可感情用事,給事業帶來不良後果。


晴空遠望史


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赤壁大戰被周瑜和諸葛亮一把大火燒掉了83萬大軍,曹操本人也因為戰敗而狼狽逃竄,曹操想逃,而周瑜與劉備都派出手下的精兵強將追擊曹操,想要一舉拿下曹操,當時的關羽負責鎮守曹操逃竄的最後一站--華容道。

要知道拿下曹操,可是天大的功勞,為何關羽視功勞為無物,僅僅因為曹操說的幾句話就放走了他呢?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關羽的忠義嗎?

並不是。

關羽雖然忠義,可並沒有虧欠曹操什麼,曹操給予關羽的厚情,關羽已經用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這樣的功勞償還了,至少關羽認為還清了曹操的人情。

先來看一看曹操給了關羽哪些“人情”?

首先是曹操不殺關羽之恩。關羽雖然降漢不降曹,可是如果曹操硬攻關羽的話,關羽最後仍然守不住土山,不是戰死,就是自殺而死,但張遼以“兄弟之情”、”劉備的二位夫人性命“、”興復漢室“三個理由說服關羽暫且留命。任何人性都沒有性命為大,如果當年曹操殺了關羽,哪有後來的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呢?

其次是曹操對關羽功名利 和金錢、財物、美女的賞賜。曹操封關羽為偏將軍,爵位是漢壽亭侯,這是官職和爵位,曹操送綾錦及金銀器皿給關羽,送美女十人給關羽,送錦袍給關羽,送紗錦囊給關羽,送赤兔馬給關羽,關羽走了之後,曹操還送上黃金一盤,錦袍一件,關羽沒有過關文書,曹操還派出張遼專門送過關文書給關羽。

最後是曹操對關羽感情上的拉攏,關羽投降曹操後,曹操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招待關羽,把關羽奉為上賓,同時曹操對關羽有求必應、百依百順,這種待遇曹營任何將領也比不上。

雖然後來關羽離開時,把曹操所賞賜的大部分財物封存起來還給了曹操,這些財物有漢壽亭侯大印、美女十人、綾錦及金銀器皿,但關羽還是帶走了錦袍、赤兔馬、紗錦囊等物品。

這樣算起來的話,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的功勞大致可以和曹操不殺關羽之恩+錦袍+赤兔馬+紗錦囊相當,但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殺了曹操手下六員大將,這筆帳當然要算到關羽頭上,曹操就是以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作為突破口,用關羽服軟不吃硬、傲氣沖天的性格讓關羽迫不得已經放走自己的。

換句話說,關羽放走曹操的真正原因是關羽的性格,關羽向來服軟不吃硬,並且因為巨大的功勞和能力,一向看不起一般人,因此非常驕傲,曹操用的是激將計,因為當時關羽手下有五百校刀手,而曹操這邊只有27個人。

關羽性格原本就驕傲得不得了,仗著武力高強,也從來沒有以多欺少,如果以500人打27人,關羽根本不屑出戰,而且還是500個以逸待勞的精銳校刀手對付曹操27個精疲力盡、人困馬乏的將士,27個人看著就可憐,關羽根本不忍心下手。

同時,曹操說出了過五關斬六將的事情,關羽本來就虧欠曹操這個人情,曹操用過關斬將之事軟化關羽,關羽那麼驕傲的一個人,也不好意思對曹操動手了,但關羽也有些猶豫,畢竟立下了軍令狀,關羽一猶豫,張遼準時地出現在關羽面前,關羽又不忍心了,要知道張遼是曹營中與關羽關係最後的人,兩人都救過對方的性命,可謂是生死之交,關羽最終還是放過了曹操。

關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諸葛亮早已經算準了曹操命不該絕,同時又算準了關羽會故意放了曹操,所以故意以激將計派出關羽去守華容道。

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的方法也是激將計,在安排任務時,故意不給關羽安排,關羽本來就驕傲,哪裡受得了這樣的氣,於是故意問諸葛亮,諸葛亮也巧妙地以激將計引誘關羽立下軍令狀去守華容道,可見驕傲和受不了激將是關羽的弱點,諸葛亮這麼用,曹操也這麼用,百試百中,所以最終原因還是關羽自身的性格原因,被人利用罷了,雖然諸葛亮的利用是善意,而曹操的利用是為救命,僅此不同而已。








周朝文DMU


關羽在三國曆史上是少有的猛將,周瑜,劉曄稱其為熊虎之士。關羽的個性,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傲。


因其傲,所以,關羽一生朋友很少。劉備是關羽一生唯一的知已,情同手足。所以關羽終其一生對其是不離不棄,即便是跟著劉備東奔西跑,還是在徐州時的兇險萬分,關羽沒有怨言。

小土山被圍時,關羽可以不顧自己的生死,但他卻不能不顧劉備的兩位夫人。為此,他可以投曹操。為的是守護心中的那份情義。

身在曹營,心在劉備處,這是可以對曹操言明的事。所以,一但聞聽劉備人在何處,關羽立刻掛印封金,義無返顧地去追尋。為的還是守護心中的那份情義。

張遼也是一個守義的人,攻打城門時,因關羽在此,他毅然率眾而去,衝的是關羽的人品,而決非武功。陣前決鬥,張遼未必怕關羽。

所以,呂布被絞死,高順被殺,輪到張遼時,關羽為他給曹操跪下了。縱觀三國史上,關羽一生能為誰一跪呢?還真的沒有。

關羽一生朋友很少,但是,一但被他引為知己,關羽將會用一生來守護住這份情義。

華容道上,關羽放走曹操是還情。有人說,關羽軟顏良時己經還過這份情了,況且,關羽走時掛印封金沒帶走一絲東西呀。其實,真的可以說,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嗎?關羽心裡可沒有那份瀟灑,真那樣,是對他人格的褻瀆。

所以,面對潰不成軍的曹操,關羽閉上了虎目。

張遼是敵方的將領也是兄弟,如果,張遼揮刀殺來,關羽會毫不猶豫迎戰,那怕是你死我活,那怕殺的個天混地暗,關羽不懼。

可是,張遼是平靜地走來了,雖然,他眼中沒有乞求的意味。但是,關羽卻能讀懂兄弟的心。關羽心中也沒有勝者的欣喜,有的只是對兄弟的惺惺相惜和對兄弟情義的懷念,就象一個兄長,面對失意落魄的兄弟的歸來。

關羽能如何呢?


一葉小舟168521774


這是<演義>的情節,僅論演義。華容道之前,張遼曾對關羽有恩,即關羽被曹操圍困,張遼勸其投降的故事,那實際上是張遼救了關羽一命,而且張遼在曹營,對關羽不錯,勸曹操以優厚待遇籠絡關羽,此刻同樣境遇,感慨萬端是正常的,當然會放他過去。


TonyDeng


呵呵!那是一見如故的一種感覺,很稀缺的。釋家謂之緣!一一現代人之間也有,很少?


喜洋洋111888


人生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