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路街道“三舊”改造聽從民意 讓百姓充分得實惠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 通訊員 趙健 韓鴻偉)“三舊”改造(舊區改造、舊住房綜合修繕改造、舊住房成套改造工作)怎麼改?改什麼?普陀區石泉路街道向居民解讀政策措施,闡明“三舊”改造的好處和實惠,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充分聽取改造區域居民的要求,調動大家支持、參與的積極性,吸納、反饋數十條呼聲和意見建議,最終確定並開始了各個項目的改造。 記者今天從街道獲悉,在抓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同時,街道不斷推進的這項改造工程已經實施,將力爭“改出”居民幸福感,圓就居民“新居夢”。

石泉路街道“三舊”改造聽從民意 讓百姓充分得實惠

圖說:開展實地調研,聽取居民意見。石泉路街道供圖(下同)

水壓不穩定?制定改善方案


“2箇舊改地塊的收尾,5個無衛生設施零星住房,老舊住房修繕涉及34個小區,舊住房成套改造3個點位……”石泉路街道 “三舊”換“三新”改造工程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街道工作小組堅持“民主促民生”,開展民意調研,讓群眾提出自己想法。工作小組先後4次召開現場溝通協調會,8次召開專項修繕工作會議。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偉也來到基層,就“三舊”換“三新”等話題,聽取大家的意見。區房管局局長張軍多次走訪街道,指導工作。

石泉路街道“三舊”改造聽從民意 讓百姓充分得實惠

圖說:街道”三舊“改造工程已經開始實施。

在老蘭鳳新村和嵐皋西路45弄小區合併工作的前期調研中,有居民反映由於泵站相對老舊,小區生活用水水壓不穩定,生活受到不小影響。工作小組馬上聯繫上水公司和市北供電集團進行現場勘查,目前已制定改造方案。


出入口太多?開始封閉若干


石泉路街道80個小區中,存在著老舊小區多、小區基礎設施配套差等問題,日常管理難度較大。早在去年,如何妥善解決小區歷史遺留問題,合併微型小區、封閉開放式小區,就已被列為工作重點。本次防控疫情,老舊小區因出入口眾多,導致管控力量不足、封閉式管理難度加大。80個小區共有202個出入口,部分小區還有臨街門洞的存在,這對小區疫情防控、日常安防非常不利。居民們希望結合此次“三舊”改造,對小區的出入口等進行重新規劃。

石泉路街道“三舊”改造聽從民意 讓百姓充分得實惠

圖說:智能化改造後的非機動車停車庫。

工作小組借鑑去年中山北路2347弄和嵐皋路25弄小區合併過程中積累的工作經驗,對合並小區開展精細化改造。如中山北路2165、2185弄兩個小區共有11幢居民樓和5個出入口,已封閉其中一個,後續將再封閉兩個。小區中幾處“分割”多年的圍牆也被拆除,環境衛生、車輛通行問題都得到明顯改善。街道部分小區在疫情防控期間設置鐵馬柵欄封閉的臨街門洞,在後續工作中也將進一步增設圍牆,為小區安全上鎖。

“趁著這次‘三舊’改造,我們要把原來‘散裝’的小區,變為一個整體!讓居民生活的更安心、更放心!”石泉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葉超表示。居民們認為:“原來小區出入口多、臨街門洞多,社會人員、外來租客進進出出著實不安全。現在把部分出入口封掉,是一件好事。”

石泉路街道“三舊”改造聽從民意 讓百姓充分得實惠

圖說:疫情防控期間臨街門洞鐵馬柵欄,擬建設新的圍牆封閉管理。

停車棚破舊?進行智能改造


老舊公房小區各類公共基礎設施先天不足,小區非機動車停放問題尤其突出:停車環境差、車輛管理存在漏洞;充電設備嚴重缺乏;車輛看守人吃住在車庫裡,消防安全有隱患。

為從根本上解決非機動車停放問題,街道引入智能監控、充電系統,著手對轄區內老舊小區非機動車棚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電子門禁管理、智能監控報警等一系列高科技應用,讓原先不起眼的“破舊停車棚”完成華麗轉身,車棚住人、私拉電線、消防隱患等一系列老大難問題,一併得到破解,“高大上”的智能車棚讓居民安心舒心不少。據統計,目前已完成非機動車棚改造46個,剩餘86個非機動車棚也將陸續進行智能化改造 。

石泉路街道“三舊”改造聽從民意 讓百姓充分得實惠

圖說:拆除小區圍牆後合併管理。

“機動車棚拆除、改建完畢後的空間,我們也要充分利用起來。”社區管理辦主任陳民介紹,工作小組對小區綠化進行重新規劃佈局,開闢一部分新空間供居民停車,又通過與民防部門的協調,開發利用有條件的地下空間,作為非機動車棚停放區域,將原有空間升級改造為居民休閒的場所,並通過補栽移栽,確保小區“綠色不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