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疫·健康住宅報告|葛洲壩地產健康建築體系:“5G科技”的落腳點是健康

“作為房地產的細分領域,關於健康住宅的朋友圈因為疫情而不斷擴大。” 這是中國葛洲壩地產總經理助理、5G科技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於昌勇的感受,作為一名在健康住宅領域深耕了十幾年的資深地產人,於昌勇對此樂見其成。

距離“5G科技”戰略的提出已有數年,葛洲壩地產已經成為國內健康住宅領域的引領型企業,憑藉最前沿的科研技術和持續的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健康住宅體系,這也成為葛洲壩地產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截止目前,葛洲壩地產累計獲得綠色建築認證標識50餘項,其中德國DGNB認證14項,成為獲得該項認證規模最大的企業,不僅如此,近年來,葛洲壩地產開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自主立項課題50餘項,參編了國家及行業標準11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軟件著作權近30項。

“將最新技術轉化落地到項目,並且持續技術創新。”這是於昌勇身上肩負的重任,作為央企,葛洲壩地產希望,自身探索形成好的案例和經驗以及技術集成,將來可以跟全社會共享,大家一起把健康住宅領域做大。

博疫·健康住宅报告|葛洲坝地产健康建筑体系:“5G科技”的落脚点是健康

【以下為採訪實錄部分】

老百姓對健康住宅的訴求點會更直接

和訊:疫情黑天鵝事件突然襲來,大家可能對健康升級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據您觀察,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健康居住層面的問題是什麼?

於昌勇: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對居住場景也更加關注。由於目前國內綠色、健康、智能類的居住產品比較少,大家對這類產品的訴求點會更直接,最直觀的兩點:

一是,環境好不好,空間夠不夠,舒不舒服,自己家究竟是否適合。

二是,這次疫情非常考驗物業的服務能力,這是一次對物業行業的大考,好小區的評判標準很簡單,既能有效控制疫情,同時又能把小區業主的生活照顧好。

和訊:容積率越高的小區,居住人數越多,感染機率越大,對於這類住宅安全等級較低的小區,有沒有一些措施來改變?

於昌勇:容積率和社區規模在土地出讓時就已經規定好,這些指標無法改變,從地產開發專業人士的角度看,對於容積率較高的地塊,設計之初要有效的做好分割,網格化的設計理念對於管理和服務都是比較有效的。

和訊:此次疫情對葛洲壩地產在未來的產品打造方面有什麼樣的影響?

於昌勇:基於對健康住宅更深的理解,大家會更注重產品品質及後續產品服務,從我的認知裡,健康的好房子首先是室內健康,要管控室內的好溫溼度環境,尤其是夏熱冬冷地區。其次,社區是很重要的生活場景,要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智慧化的服務不斷關注小區業主的健康情況,服務配套不是孤零零放在那裡,而是通過科技化的手段,從意識到服務設施,幫助大家堅持運動。此外,小區的綠化環境若能比較好,業主才有心曠神怡的感覺。

葛洲壩地產會更堅定的做高品質產品,產品推出需要一點時間,但創新性的研發已經在進行。

健康住宅發展首先要提高認知

和訊:您剛才提及綠色健康類的產品還是比較少,目前,國內健康住宅的市場現狀如何?

於昌勇:健康住宅是地產行業的細分領域,目前佔比不是很大;不過,國內也出現一批領軍企業,這次疫情使得大家越來越關注健康住宅了,關於健康住宅領域的新聞在朋友圈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加入進來,此前沒有特別凸顯這部分產品概念的房企現在更加凸顯,這是好事兒。

健康住宅既利國也利民,大家應該一起把這個領域做大,作為一份子,葛洲壩地產力爭在引領行業,我們希望堅持行業的引領性,為行業綠色建築的發展多做一份貢獻,這是葛洲壩地產做事的價值判斷立足點。

和訊:健康住宅市場發展的難點在於什麼地方?

於昌勇:主要是行業內的認知不夠,大家沒有形成動力,比如有些大型房企可能認為健康住宅不是必要的事情,如果大家對健康住宅的認知提升,未來的市場佔比會不斷擴大。更重要的是,健康住宅在實施過程中,大部分企業很難堅持,因為既有成本壓力,又需要比較強的專業組織能力,這是一個從上到下全鏈條的配合過程。

葛洲壩地產已經做過高難度的技術應用,比如說地源熱泵、置換新風,毛細管網等技術的實施,這幾個都是比較複雜的技術,涉及到整個設計、運維、採購等過程,對於組織能力的配合和銜接要求比較高,所以,開發健康住宅有一個技術和能力的門檻,當然,做健康住宅不一定都要用到這樣高難度的技術,也有一些相對簡單的技術,但這些都需要組織上的保障和專業團隊。

長三角地區對健康住宅需求大

和訊:國內健康住宅什麼時候會普及?

於昌勇:隨著國家發展和人民居住水平不斷提升,雖然健康住宅具體的普及時間不好說,但肯定會比疫情之前預估的快很多,此前十幾年,房地產行業處於黃金十年,房子供不應求,老百姓對產品品質的關注度相對較弱,這兩年行業已進入平穩發展期,房企開始迴歸產品。我相信,這次疫情過後,老百姓都會更多的關注產品品質,開始挑選好的房子。

總結說來,健康住宅大致分三個級別,2019年國家綠色建築標準增加了一個基本級,包括在小區設計時,要統籌兼顧社區運動場所的佈局,及房子的堅固、耐用,也是衡量綠色、健康的標準;在基本級的基礎上,規範精裝修的建材,無高汙染、無甲醛綠色要求是關注點;至於高標準,就需要很多研發和技術投入。

葛洲壩地產除了頂級的國府系列,還有像公館系、蘭園系這類比較平民的綠色、健康產品。我們再打造一個項目是,從產品定位、設計概念上都會融入綠色、健康、智慧的考量的。

和訊:在中國,哪些城市更容易普及健康住宅?

於昌勇:北京在關注健康住宅方面表現很高;其次是長三角區域,對健康住宅的訴求已經很強烈,需求量很高,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再其次是華南地區,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在大灣區做產品研發,結合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習慣,提供綠色健康住宅。

接下來是中西部,從武漢、重慶到程度,有一個向東部不斷跟進的過程,但受房價和消費能量級的影響,這些地區的健康住宅發展有一個過程。不過,武漢和重慶這兩座城市有梅雨季節,溼度大,如果用一些科技設備解決溼度問題,用相對較低的成本手段解決人們關注的問題,也是一種健康的體現。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