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話到滄桑句始工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打個比方,意象好比蓋房子的磚頭水泥,意境是水泥磚頭所建造的房子,同樣的材料,設計理念不同,房子可以是西式洋樓,也可以是中式園林。


這位朋友其實自己在提問補充裡面就做出了回答。

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

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也就是說我們說到意象,就已經超出了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詩詞創作中的寫景、寫物、敘事的時候已經加入了本人的感情渲染。

關鍵是詩人的這種情感投射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否能夠得到天下文人的認同。如果只是個人創作,處於某一個時間段的心血來潮,作了某個比喻,但是在其他人那裡得不到共同的反映,雖然也可以稱作意象,卻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

詩詞意象是在千百年的沉澱中積累下來的固化意象。

打個簡單的比方。我們用“金烏”來指代太陽,是因為金烏的傳說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所以在詩詞中使用這個詞,讀者都知道是太陽,同時帶出了上古神話的味道。這就是一個合理的意象使用。

我們也經常把太陽比作鹹蛋黃,但是這個比喻就相對個人化、口語化,而且使用這個比喻的時間、環境的因素影響也比較大,同時鹹蛋黃曆史不久、用詞世俗化,在詩詞裡面基本上沒出現過。那麼你用鹹蛋黃比喻太陽,就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因為別的讀者領會不到,這只是你個人的、有特色的比喻。

詩詞意象得到大多數人的肯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由於詩詞是生活之上的文藝修辭語言作品。美感、裝飾性是必須的,所以很多世俗比喻雖然很貼切,也無法成為詩詞意象——詩人不認同。因為詩詞這種作品,在獲得普通大眾的認可傳頌之時,同樣也需要文人的肯定。否則的話何來打油詩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說法?

傳統詩詞因為幾千年來的傳承,很多意象已經固化。比如我們看到“西風瘦馬”,自然想起漂泊的旅人,我們看到“老樹昏鴉”,自然聯想到天涯孤獨,我們看到“刀劍如霜”,自然想起塞外刀兵,縱馬北疆。

這些經過沉澱的固化意象,我們才能稱之為詩詞意象。

而這些詞語意象的形成,很關鍵的一點是這些意象對詩詞整體意境的構成拔高作用是否得當。也就是題主說的,材料都一樣,都是板兒磚,蓋成什麼樣的房子,關鍵還在於設計理念。這些材料在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呈現出不同的形狀,並且固化成不同的部件,為以後蓋房子的人直接調取使用,並且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這就是固化意象的形成。

而設計理念,就是詩人本身感情的的投射。

所以,意象實際上是帶上了詩人“有我”情感的形象描敘。而在詩人的排列組合之下,搭建出一首上了境界的作品,我們就稱之為“有意境”——意是意象,境是境界。

但是在文學創作中只懂意象用詞,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人在學習了古詞意象之後,使用這些詞語寫出來的作品卻讓人覺得虛浮,華而不實。他們多讀了幾首詩詞,學到了一些古典意象的詞彙。 作品中充斥著“明月”、“深閨”、“庭院”、“白馬”、“長階”、“闌干”、“青絲”、“明鏡”、“寒煙”,“醉酒”之類的古詩意象詞彙,卻無法在作品中把這些意象進行合適的聯結,產生自己的、有新意的創作思維。

意象可以通過學習積累,但是意境卻無法依靠積累堆砌盤活。

真正要寫出有意境的作品,需要的是辭藻之下的靈犀一指。用今天的話來說,要有中心思想,詞句之間要有行文邏輯,然後還需要構思巧妙。

至於意象詞語的使用,用得好那是錦上添花,但是並非錦繡文章的本身。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古詩中的意象比比皆是。這是它的靈魂所在。既然如此,我就不妨信手拈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句子。春江水暖鴨先知,鴨何曾告訴過詩人,是我先知道了春江水暖的訊息?接下來的河豚欲上也是這樣。這些印象,都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把感知到的事物,賦予詩意的聯想,變成一種新的意念中的形象,這就是意象。這樣的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體現的都是一種賞心悅目的美。就是說,一處景物,一種心境,到了詩人的筆下,就變得妙趣橫生,觸發人的聯想,觸動人的感知,不由得不稱道詩人的創作藝術,欣賞角度確實與眾不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廣為流傳。我所引用的句子大家都能隨口吟誦。為什麼會有如此魅力,就是其中的意象生動。"絲"已變成了"思",流燭已變成了"淚珠"多麼令人心生感嘆!

沒有學習專業術語,只是舉了幾個例子,淺議一番,不妥之處見諒!


棲哈丶


古詩詞中的意象成百上千,那麼如何理解這些意象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其一,看意象的內涵:長久以來,一些意象已經有自己寄寓的內涵。如,

1.月——思鄉,懷人。

例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梧桐——淒涼悲傷

例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例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3.鴻雁——傳書的信使,思鄉懷親,羈旅之悲

例如:雁字歸時,月滿西樓。

例如: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4. 柳——離情別緒,依依不捨。“柳”諧音“留”。

例如: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例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其二,看意象的借代義:

5.絲竹——代指音樂。

如: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如:共挽旌幢,緩留絲竹醉韶華。

6.長亭,南浦——送別之所

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例: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7.杜鵑鳥——悽怨哀傷,鄉愁鄉思

例: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例: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8.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例: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其三,看意象的比喻義與象徵義:

9.秋蟬——高潔,悲涼

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10.梅——象徵堅貞高潔、不屈不撓的品格。

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11.竹——正直謙遜、寧折不彎。

例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2.菊——高潔隱逸,不慕名利。

例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3.牡丹:雍容大方,富麗堂皇。

例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融融118


今天來說一下古詞中的丁香和豆蔻, 〝豆蔻丁香,待則甚,如今休矣〞,〝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憂鬱的紫丁香與斷腸的紅豆蔻溫柔相安地形成了相思意象組合。

丁香結象徵愛情幻滅後的愁腸百結,而紅豆蔻更多象徵愛情的青澀。丁香結這一文學傳統源於李商隱的《柳枝五首·其二》〝本是丁香枝,春條始結生〞,此外李商隱還寫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南唐中主李憬〝丁香空結雨中愁〞,趙希蓬〝丁香空結千般恨〞,陳允平〝丁香共結相思恨〞……

國民詩人戴望舒《雨巷》中丁香般美麗的姑娘,代指他的初戀施絳年,影射這段雨中凝愁的初戀。紅豆蔻的花型是尖尖細細的兩瓣,象徵戀愛男女雙方的心心相印,你儂我儂。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像一顆待熟的青果,用溫柔和笑容撫慰了杜牧落寞的內心。〝豆蔲梢頭二月初〞,〝豆蔻梢頭〞這個意象在中國詩詞史上蔚然成風。晏幾道〝豆蔻梢頭春有信〞,張孝祥〝豆蔻枝頭雙蛺蝶〞,吳文英〝蠻姜豆蔻相思味〞,吳存〝來尋豆蔻梢頭夢〞,納蘭性德寫給初戀的詞作《鬢雲松令》〝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毛施姝姿


我們的母語要想參透內涵,就要先從字面上理解:

意。意思,意義,情意,心意……

象。現象,樣子,形象,實物……

意象。詩人心中的抽象感受,投射到現實世界,便為意象,他最終是具體的實物。

意象是承載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物像!

但並不是所有具體物像都是意象,那些明顯引起詩人心理變化,意識流動的事物,那些帶有詩人情感指代的事物才是意象!

常見的有:

鴻雁: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寒蟬:悲涼

鷓鴣鳥:旅途艱險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杜鵑鳥:淒涼、哀傷

梧桐:淒涼、悽苦、悲傷

蓮:由於“蓮”與“憐”音,藉以表達愛情

松樹:高潔的品質

梅花:冰清玉潔不同流合汙的品質

菊花:清高,堅貞,高潔的品格

浮雲:漂泊的遊子

鴛鴦:恩愛夫妻。

丁香:愁思

柳樹:惜別。

蟬:品行高潔

芭蕉:孤獨憂愁

還有很多動物,物品等都可以成為意象[玫瑰][玫瑰]





珂瑞老師


要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沒就得先了解什麼是古詩詞的意境美。

  • 我們常說的詩詞的意向美則是指詩人對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感受以後產生的一種情懷,通過藝術加工與藝術昇華,所呈現給讀者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的想象和開拓的藝術氛圍與審美空間所產生的美就是詩詞的意境美。
  •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裡那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可以稱之為意境美的典範。在詩中,柳宗元對詩的意境是苦心經營和刻意追求的。

詩既要有寫情,也要有寫景,有情景交融。詩人並不常常直接寫出他的感情來,在多數情況下總是把感情寄託在景色上,所以要寫景。所謂寫情,就是敘事,講自己經過的事情;所謂寫景,就是描寫大自然的景色

有人說,詩人們總離不了描寫風花雪月這樣的景色。為什麼呢?因為風花雪月是大自然中最主要的景色,詩人要通過花的顏色、鳥的叫聲來反映自己的感情,這就是寫景的作用。有時候則是情景交融在一起的。

古代詩人寫詩詞特別注重意在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中國文化一直以來崇尚委婉含蓄 ,忌淺 露直白 ,認為必須含蓄委婉 ,才能達到意味無窮的效果

我們在欣賞古詩詞時先整體瞭解後細細品味的順序是行不通的,有時遇到的詩詞既需要我們疏通字詞、瞭解表達含蓄的語句,同時又要求我們把握它的抒情方式,表現手法等。

例如: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煙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外。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 這是一首送別詞,先從遊子歸家這裡著眼聯想開去,用了“眼如秋水"、“眉如遠山”兩個生動的比喻,從空間上來表現“別意"。又把這遊子歸家所經歷的山山水水來個擬人化,把送別時所見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而且友人山一程,水一路,行行重行行,但送別的視線,送別的容顏,卻一直相隨,真是深情無限,所以此句顯得格外清新。
  • 三四句以設問方式,故意不說出行人的去處,只答“眉眼盈盈處”。這又是一個精妙的比喻,說友人所去之地山水秀美。又可指送別時脈脈含情的神態,因此又語帶雙關。下片從表達方式看是抒情。開始時卻以敘述口吻說“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花拾間文化


    古詩詞一般的意象薈萃如下

    月。唐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菊。象徵著隱逸的風度、堅強的品格、清高的氣質。東晉陶淵明《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梅。凌霜傲雪,品格高潔。宋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元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蓮。“蓮”與“憐”同音,故常以“蓮”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州曲》:“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出汙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脫俗的象徵。

    蘭。高潔的情操,隱士的象徵。宋楊萬里《蘭花》:“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

    松。傲霜鬥雪,堅貞不屈。三國魏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李白《贈書待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梧桐。淒涼悲傷。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宋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杜鵑。淒涼、哀傷的象徵,也以此表達幽深的鄉思。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宋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鷓鴣。象徵著旅途的艱險和離愁別緒。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寒蟬。悲涼的象徵,既引發思鄉之情,又觸動離愁別緒。唐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鴻雁。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隋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唐歐陽修《戲答元珍》:“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另外,鴻雁傳書也是一個特定的意象,唐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柳。送別,思念,惜別懷人。唐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宋徐俯《卜算子》:“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也可象徵時世興衰。唐韋莊《臺城》:“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另外,柳絮的飄浮不定,也常作愁緒的象徵。宋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燕。在古詩詞中意象非常豐富。(1)表現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張可久《暮春即事》:“烏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2)愛情的象徵以及對情人的思念。《詩經•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宋晏殊《破陣子》:“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3)表現世道滄桑,抒發昔盛今衰、國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憤。唐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宋文天樣《金陵驛》:“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孤燈。羈旅淒涼,思鄉懷人。唐馬戴《灞上秋居》:“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唐杜牧《旅宿》:“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唐韋莊《章臺夜思》:“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船。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詞。唐杜甫《登岳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宋蘇軾《臨江仙》:“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聞風靜榖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也表現為無拘無束,自由曠達。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夕陽。蒼茫,衰暮,對時光流逝、世事滄桑的悲嘆。唐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宋柳永《玉蝴蝶》:“斷鴻聲裡,立盡斜陽。”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猿。孤寂、愁苦的象徵。唐王昌齡《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唐韓愈《湘中酬張十一功曹》:“今日嶺猿兼越鳥,可憐同聽不知愁。”韓愈此為反話正說,更有韻味。唐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或是闌(欄)幹。這一意象在宋詞中很多,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它往往象徵著思念、寂寞、離愁,而且指向相對穩定明顯。宋柳永《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宋晏幾道《虞美人》:“曲闌干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宋秦觀《滿庭芳》:“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宋辛棄疾《摸魚兒》:“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Mr張先森說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要理解古詩詞的內含和意象,需多看有註解的古詩詞,必須從文字上充分了解詩詞語言特殊的表意功能,要感會詩詞語言的形象,還要體會詩詞語言的音樂美和節奏感。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



    例如:“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裡的"嫋嫋"指很長而微弱的樣子,刑容風。秋風一吹,木葉掉下來了,引起湖面微波盪漾。他為什麼要寫這兩句?因為你要想看得遠,必須是沒有東西遮住你的雙眼,才能達到遠望。在當時就有人粉刺屈原,說過這句話,屈原叫河水淹死活該。你知道是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不忘初心136533244


    意象,是一種客觀事物中經過思緒創作出來的抽象情感。是文學及詩詞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概念。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我們描述一件事情,通常的方法,是直觀的、具體的說明文字。但運用了意象,就使得文字、語言富含蘊藉、含蓄、凝練、文采等審美要素,詩詞更加有品位、回味和表現力。

    例如,馬致遠《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悽清,傷感,蒼涼的意境。詩詞中的月亮,往往成為團圓、別離、時空永恆等象徵。如人們耳熟能詳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詩句。

    我老人家在《市場需要什麼樣的詩詞》一文中是這樣表述意象的:

    “意象如同釀酒。我們眼裡看到的是穀物,心裡已把它推入發酵池發酵。待鼻息裡飄來誘人的酒香時,意象就形成了”。“意象又如少男少女纏綿的相思,如似有還無的夢境,如蛹蛻變為蝶的過程……一個奇妙的意象,是詩詞的靈魂”。“意象是不受環境約束的。《詩經》中伐檀而興,屈子懷愁怨而離騷,陶潛採菊東籬而隔世,杜甫居茅屋而思廣廈……每一件好的作品,無不以意象取勝”。

    關於意象的運用,網上有大量的文章,這裡就不再贅述。


    當代詩詞精品


    詩言志,歌詠言。古詩詞中的意象,更準確地應該稱為象意,因象而生意,因意而抒情,因情而言志。

    中華文化之源自《易經》,孔子在"繫辭、上"中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繫辭、下"又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所以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非觸景不足以生情,有什麼景便可產生什麼情,在什麼樣的情景下便可言什麼志了。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唯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臘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昔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嬌,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