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21世纪,

世界需要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就是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源至中国式教育。

中国式教育,即以曾仕强教授教育思想为引领,用生态化教育方式实现国学现代化。

为中华文化传承尽责任,

为中华民族复兴育英才!


本文导读

►立德树人的教育——生态化教育

►教育管理:生态化教育实施之道

►教育思维: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


1立德树人的教育生态化教育


生态化教育系统综述

生态化教育方式,即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专业的生态化教育团队非常审慎地实施13年来,教学呈现证明其在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现象方面,生态化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这一教育行为和现象非纯粹理性,系实践理性范畴。

我们的教育教学设置完全遵循“龙马精神,罗浮君子”的教育目标来进行。

|曾仕强教授诠释“龙马精神”

遵循孩子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心智发展规律来进行设置。

在国家规定课时内完成规定开设科目的基础上,

节约出的时间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同样的学时、同样的教材,却能达到学生喜欢学、自主学、能学会、高效学、有自信成绩的效果。

全体教师团队

倾全力打造全方位实景生活体验式育人环境

以国学经典之魂引领学生思想

遵循勇气的规律、感受力的规律、内循环的规律、理性选择力的规律、主动思维力的规律、独立生存力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生命长宽高的规律、个性发展的规律

从“养心”“养己”“养行”“养德”“养智”“养慧”“养勇”“养笃”“养礼”“养志”十个维度开启每个学生生命力量的发动机。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养足孩子心动力,

发展孩子行动力,

生长孩子思维力,

培育出每个孩子强大的生命力量。

养孩子仁善之中国心、仁和之中国魂。


养心次第


养心动(0至3岁)

养心力(3至6岁)

养心神(6至9岁)

养心志(9至12岁)

养心性(12至16岁)

2教育管理——生态化教育实施之道


教育乃国之根本。

四川地震的紧急应对全民慷慨解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稳列金牌榜首、神七的升天太空漫步、一带一路的大国崛起等着实让国人振奋,也着实让我们教育者引以自豪。

然而诸如诚信的缺失、人际关系的恶化、天道人道的淡漠、眼高手低人员的频繁跳槽、蓝白领过剩、低职技工短缺、不择手段追名利、好逸恶劳竞奢侈等等社会现象,又不能不让我们扪心自问:

什么是教育之道?

教育强区看投入,名牌学校看升学率,优秀学生看分数。

这种教育评价调动了全国上下每一个人的每一根神经齐头并进的迈到“向孩子要高分”的大转盘上不由自主地随着旋转,头晕目眩,脚下无根,顾不得方向,只盯着一百分使力。

欲改变现状,我们就要让这众多的“转盘上的旋转者”跳下转盘,放弃自己摘叶盯瓜的行为,站在坚实的大地上,立足教育本源,研究教育之道,做一所理想的学校。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什么是理想的学校?

我们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学生向往的学校,老师感到幸福的学校,当然也是社会满意的学校。

理想学校和优质学校、名牌学校不一样,优质学校、名牌学校是为了生存,注重外在的,不得不做,

而理想学校一定是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的学校,也是社会满意的学校。

优质学校名牌学校不一定是理想学校,但理想学校一定是优质学校名牌学校。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教育理念: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认为,教育是生命的事业,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前提是尊重生命,即本着对学生生命和教师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探寻和遵从生命成长的规律,挖掘和支持生命成长的潜能,让学生和教师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全面”是指德、智、体、美、劳、群;

“发展”是指学生内在的自主向上的力量,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做好学生的愿望,这就是潜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生命自然力;

“培养”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教育,唤醒和激活学生的自主潜能,使其自主发展,自主储备真正决定其终生幸福的品德、性格、习惯、人格、能力和勇于创新等精神财富。

从教育者到被教育者之间,只有一条道,就是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这就是教育之道,其他的“对分数负责,对家长负责”等都不是真正的“道”。

“道”是规律,是思想,也是行动之路。

生态化教育创办十三年多,我们抱守着既定原则,坚持着四个“道”:


坚持小规模办学之道


学校精致而小巧,精致到每一寸空间都充裕着文化,我们的规模保持在每个年级两个班。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坚持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做起,保持充分的教育资源,保持足量的教育浓度,让每个孩子在其中得以充分的浸润与熏陶。


坚持小班制授课之道

我们的教室大,大到远远超过常规教室的面积,但我们的班容量很小,每班20个学位。

坚持小班制,教师能够真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从理论上杜绝边缘学生的出现,真正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坚持提高家校教育力之道

教师是学校落实教育教学理念的执行者。

新聘任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学校,教龄越长,旧有的功利教育观念越牢固,应试教育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手段越娴熟,对自己的教育能力越自信,却不知自己一直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的犯错误,全力以赴的在做摘叶盯瓜、杀鸡取卵的事。

要改变教育现状、要做继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国式教育,就要从改变教师的思想开始做起。思想决定行为,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力尤为重要。

教师的培训工作分为开学前的7天集中培训、每周一次的的常规培训、重要岗位的半年培训及个别岗位的个性化培训。切实做到每一个员工从入校那一天起便浸润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之中,能够尽快的以全新的理念、不同的方式投入于工作中。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培训好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力,使我们的教育理念能够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

然而我们无法忽略来自家长的强大教育力也同样作用于学生身上的事实。

为避免5+2=0 的现象出现。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必须同时进行。这方面我们做了四件事:

(一)把住招生入口关,面试新生与家长。由校长面试家长,有书面答卷一份,对面交流一小时,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子理念、育子方向与目标,介绍学校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等,契合可安排试读一周预订学位 。

这样可以有效的获得家校教育的统一性,有效提高教育力。面试学生由教学处主任来进行,且安排一周试读,重点看孩子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自理自立、神态心态等并记录,各科老师针对每个学生思考制定初步的教育方案。

(二)新生开学前由校长对家长进行三次共六小时的家庭教育课程培训。

(三)每学期定时召开家长会。会上除校长做家庭教育讲座外,各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有针对性的家教指导。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四)原则上要求周边家长到校接送孩子,面见老师,及时交流孩子情况,及时合力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教育。

培训教师,培养家长,

家校合力,共同的理念,一致的教育,

这是创造优质教育的根本。


坚持的教育之道

办学使命:

为传承中华文化尽责任,

为复兴中华民族育英才。

校 训:先学做人

教育理念:

遵循生命发展规律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目标:

龙马精神,罗浮君子(浸润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华美德、中华精神;站在全球视角放眼世界,大格局大气度观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处事)

办学理念:开创引领国学现代化

教(家)风:

还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理性选择力;

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主动思维力;

还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独立生存力。

学 风:

我自己选择,我一定负责;

我自己思考,我一定聪明;

我自己动手,我才有本事。

办学理念不能只是一面辉煌的旗帜,他只有充分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中乃至每个师生员工的行为中去,成为大家共同自觉遵守的准则,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我们的理念体现在

每一位师生员工的一声问候、一瞥眼神、一样举止、一段谈话、一次活动之中。

家庭教育演讲报告、家长会演讲报告、教师的教育教学、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班主任、教职员工与家长的交流、

办公室人员接听电话、门卫接待来访、学生在家在校在外的表现。

——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塑造着展示着学校的形象。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体现出来的理念,一件小事即可。

但注入每个人灵魂中的理念却要从根本做起并毫不走样。

略举几例:

树人——教育之本

学校是一个“人--人”系统,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而展开的,树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因此教育就是要目中有人。

翻开经史子集,搜寻中国五千年文化之根本,不难发现儒释道乃中华文化之灵魂。

从《四书五经》到《道德经》到《金刚经》,每一部书每一行文字都在谈做人。

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成为有美德的人才是我们教育之根本。

因此树人贯穿于我们学校工作的每一时刻、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之中。

校本课程纳入了每天有60分钟国学经典的学习。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一二年级:《易经》《小儿语》《晨读对韵》《唐诗》《宋词》《名贤集》《增广贤文》

三四年级:《道德经》《晨读对韵》《唐诗》《宋词》《大学》《中庸》《孝经》

五六年级:《论语》《晨读对韵》《唐诗》《宋词》《孟子》《庄子》

中学:《易经》《道德经》《论语》《春秋》《尚书》《史记(节选)》

另外每年级精选古诗词20首穿插。腹有诗书气自华。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卷。

用经典填充学生肚腹,将做人的准则深植于学生脑际,在生活的实践中酝酿成行为,这便是内修。

待人接物礼仪、餐桌礼仪、集会外出礼仪、乘车乘电梯礼仪等等教学渗透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是外修。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不修,不可以齐家 ,不齐家,何来一生幸福?不齐家,不可以治国,不治国何以成栋梁?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树立起做人的根本,给学生注入中国魂,让学生成为知书达理的人。

对孩子一生发展负责,提高学生的境界,扩大学生的格局,注重自身的修行修为,是决定学生未来能够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也是根本所在。


管理——立校之本

教师团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教师就是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教师团队。

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与信念、坚强的骨干力量、协调一致的关系和强烈的团队意识,是打造优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有助于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经验与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及青年教师的成长的关键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于:

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创新意识、工作激情等。

这一切都在管理中显成效。因此管理成为立校之本。

我们的管理原则:

管理者要乐管,目标是把教职员工管乐;

教育者乐才能乐教,目标是把学生教乐;

学生乐才能乐学,目标是学乐。

我们坚信:

学校对老师好,

老师对学生好,

学生才能对书本好,对他人好,对生活好。

同时制定制度很重要:学校制度、班级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活动规则、规程等。做到每一个岗位都有本可律,每一个行为都有章可循,每一件事都有法可依。

管人的不是校长,不是上司,而是制度,不是人管人,是制度管人。

领导是教师的精神支柱,是坚强后盾。

在教师有困难需要帮助、需要支持时毫不迟疑的挺身而出。


启智——教学之本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学会为目的,好一些的教师能顾及到会学。

围绕着考试、分数来设定教学目的,自然有失偏颇。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校“先猜后证”的教学方式契合学生启智规律,

课堂上老师没有讲解,完全是学生通过读一读、猜一猜、查一查来完成,

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高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提高了学习兴趣,增长了学习力,智慧增加,思维发展,

达到了启智的教学目的。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难点便不会思考了,不是求助老师,便是逃避开转向其他方向。

究其原因,皆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导致的。

学生遇到难点卡壳处,也正是学生思维的关节处

每到此时教师为了方便或直接告诉答案或直接指示方向,

这样做会简捷快速达到目的,学生得到了暂时的好成绩,

但久而久之,没有教师的指点,学生不会思考,不敢确定,

我们成了学生的拐杖,学生被我们教笨了,教成了“残废”。

思维的发展不是链接的,而是生长的。

“关节处”恰恰是思维生长的最关键期,

憋闷一时,自省一会儿,鼓励一下,

让学生的思维靠自己的力量“长”出来,

学生的能力、学习思考的方法、聪明才智也就自然的生长出来了。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1、在学生思维有障碍时不直接给答案,不直接提示方向,对于自己经过思考解决问题的学生,不论对错好坏都大加鼓励,鼓励自己思考,自己找方法,憋闷上一两节课或一两天再去讲解,给学生思维生长留足时间与空间。

在处理学生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或做事情遇到难题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同学生一起分析,寻找各种方法、各种可能性,然后自行选择。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选择的机会。

2、给家长以建议,家校采用统一的方式,孩子做事不帮忙,不替代,不直接指示,而是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对孩子一生发展负责就不能急功近利,

就不能只顾眼前的好分数,好表现,就要为孩子的一生作打算。

从旧知到新知的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旧的知识点长出来新的知识点。

原有的思维长出新的思维,这是有生命的知识与思维,随着它的发展壮大,最后才能结出智慧的硕果。

“枝繁叶茂的智慧树才能结出硕果。”

我们塞给学生的一个个知识,都是相对独立的,是死的,没有生命的。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我们只提供最好的土壤!

我们所要做的是给这生长提供土壤、提供空间、提供养分,提供阳光。


活动——成才之本

学校里没有活动,便没有了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最好的展示平台。

单纯的理念是成不了文化的。让理念落地生根成为文化的因素之一就是课程。

我们的课程观是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是课程。

我们构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国家标准、国学根基、国际视野”三国标准。

学生的每一项活动都当作课程来准备、来实施:

每天上午的课间操,师生共舞,

有活力四射的摇滚、街舞,

有激情无限的健美操、恰恰舞,

有孩子们随着乐曲自编自跳的自由舞,还有圆圈斗舞。

孩子们在其中感受着节奏,感受着律动,感受着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

舞姿越来越优美娴熟,新舞越学越快。

没有人像教广播操一样乏味枯燥的一个一个动作的教,

也没有人指点纠正你的动作对不对,

只是老师在前边跳,学生跟着在下边舞,

哪个学生会跳了便可以到前边跟着老师共同领舞。

学生没有羞怯,没有担心,只有自由快乐的舞动。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校园就是图书馆,室内室外全是书。

中午饭后校园里全是“小书虫”。

孩子们在书海中遨游着。

下午一个小时的阳光户外活动,跑步、游戏、打球玩得不亦乐乎。

选修课程琳琅满目,音乐、舞蹈、美术、美工、球类、武术、陶艺、书法、兴趣科学、电脑科学等等,学生、家长都范了难。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选择能力的训练。

有取就要有舍,有得必定有失。

没有人能够全得,留点遗憾,也留下了未来追求的空间。

我们的每一个节日,特别是中国节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

正月十五吃自己包的汤圆,猜灯谜赢奖品。

五月初五吃自己包的粽子,听看端午的故事。

八月十五吃自己学校做的月饼游园赏月,对月吟诗。

回家还可以带回一盒月饼孝敬父母们。

包饺子、包包子、作拼盘、学茶道——有很多快乐的事做。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每个人都有机会做主持、演讲的升旗仪式,

每个人都是演员的六一、元旦的庆祝活动,

每月都有一次的外出参观游玩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培养了孩子们的情趣,提高了孩子们的能力,在感悟生活中学会了做事。

活动是孩子成才的根本。

教育不是告诉,是滋养,所以我们要改良土壤;

教育不是说教,是熏陶,所以我们要创造环境;

教育不是灌输,是展示,所以我们要搭建平台;

教育不是指导,是感受,所以我们要给孩子生活与碰撞的机会和权力。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回顾14年的探索追求,“生态化教育”最大的价值体现在:

还给了孩子们一个最为纯净、自然、辽阔的空间,

调动了孩子们的内在驱动力、主观能动性,

从被管理、被发展走向了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在“无惧”的状态下,孩子的思维才能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同时,这种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时刻省察自身言行,且持之以恒,先学做人,并使德行与学养齐头并进。

14年前,生态化教育的第一批孩子已经有70%在世界名校里就读。

现在,生态化教育正沿着曾教授的指引,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光大道上,

恭迎有福少年,一路逐梦同行!

我们将继续发展我们的研究,坚持我们的坚持。

全力打造点亮生命的理想学校——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


3教育思维——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

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

求知欲望就愈强,

辨别力和选择力就愈强,

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愈强。

我们坚持做到:

还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理性选择力;

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主动思维力;

还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独立生存力。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这“三个还给”看似一点点,

实则对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思维、情感的修为和学习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是针对目前教育现象中的三大弊端提出的根本解决方案,还给孩子成长的天地。

第一个弊端:全方位外力控制,代替孩子做选择。(大人出发点:让学生快做对

第二个弊端:全清晰提示告诉,替代孩子去思考。(大人出发点:让学生快学会

第三个弊端:倾全力帮忙做好,替代孩子的动手。(大人出发点:让学生快做好


01全方位外力控制,代替孩子做选择。


外力是来自系统之外的物体对系统产生的力量。平时,孩子受到的外力很多,一般都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命令、指示、安排、强制。甚至孩子生活、游戏、兴趣爱好的选择,也屈尊于我们的命令之下。

“打开课本第32页,做第七题。”

“第十课的生字每个字写一行,加拼音。”

“快,把这道错题改掉。”

……

这是我们常见的课堂场景,强大的外力充溢了孩子的所有时间空间,来自师长的命令、指示、安排、强制。甚至孩子生活、游戏、兴趣爱好的选择,也屈尊于我们的命令之下。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孩子没有分辨、没有犹豫、没有选择。

师长的出发点是:孩子能尽快学会、做对、少出错。

要知道,没有错哪有对!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成功几乎都是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

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经历,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选择,或大或小。

小到买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说什么话、做什么饭……

大到上哪所学校、学哪个专业、和谁结婚、在哪个项目上投资……

选择不同造就的人生之迥异。

想让孩子发展,就要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在选择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获取宝贵的经验。

这些经验与孩子的灵魂同在,不会像物质被丢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与生命同在的素质

选择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

然后,学生的选择机会、解决问题的机会都被好心的老师、爱孩子的父母“强取豪夺”了。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孩子缺少了这样的经历,还会有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在被外力包围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来说有三种:

一、惟命是从的听话型。

在学校的好学生长大也是好员工,领导分配的任务完成得很好,然而没有自己的主动性,当领导不再布置任务时,便无所适从。

二、 针锋相对的反抗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家都了解的力学原理,在教育活动中也同样适用。

强压之下,不少孩子会产生“逆反”。这是学校教育中老师们最头疼的一类学生,他们专和老师顶着干,你让做的事情,一件也不做,你不让做的事情,偏偏要去做。

这样的学生有一部分会成长为何有出息的人才,他们敢想敢干,百折不挠,成就一番大事业;也有一些孩子由问题学生成长为问题青年,甚至成为未来社会制造问题的人。

三、 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聪明型。

在夹缝中生存是最难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最锻炼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有一部分聪明的孩子不会满足于仅仅听从别人的指令,希望能有自己选择自己做主的机会,但是在这种大的教育环境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于是,他们表面上会表现得很听话,然而内心保留着自己的渴望并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学生很少,但是却都能成长为有为之人,因为他们保留了自己的思维。

可以看出,外力作用下的教育基本是失败的。

我们可以肯定,孩子的教育必须撤去外力,让孩子回归自然的状态。像小树一样,像大自然的一切生物一样,洋溢着生命的、生长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一个人的内驱力被激发起来是无比强大的。

怎样让孩子的内力得以生长呢?

我们认为,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在一次次的选择中、碰撞中学会理性的对待一切。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这是大人首先要做到的。

我们给了孩子思考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也就是给了孩子品尝选择后果的教育。

选对了,有收获,欣喜若狂;

选错了,尝苦果,自责不已;

没关系,总结经验,继续选择。

在罗浮国附,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包括每一位父母都牢牢记着:

还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发展孩子的理性选择力;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牢牢记着:

我自己选择,我一定负责!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


02全清晰提示告诉,替代孩子去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推崇的是教师的精细备课、清晰讲解。

在孩子容易出错的地方能提前给予提示,减小学习的坡度。

这种全清晰提示告诉的目的是缩短孩子学习的时间,简化学习的进程,尽快掌握知识要点、答题技巧、考试方法。

但是,求知的欲望,探求答案的猎奇心理,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就感、自我认同感,探求知识过程中思维憋闷曲折辗转生长力,都在这提示、告诉中被简化掉了。

我们见过很多孩子,参加完考试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书本高高抛起,扔得远远的,还会欢呼“我再也不用读书啦!”“再见吧,课本。我早就烦死你了!”……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这真是教育的悲哀、失败。

难怪学生的厌学率逐年攀升,教师因学生的厌学情绪而身心疲惫,“伤痕累累”。父母因学生的厌学情绪而手足无措,“心急如焚”。

这样的教学孩子是学会了一点点知识,但这是以孩子一辈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的。

孩子是考了一些分数,但这是以剥夺孩子思考的快乐、尝试的机会、动手的乐趣、身心的经验为代价的。

这些,都值得吗?

因此,

我们坚信: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力发展、主动思维发展是第一位的。

知识应该成为主动性、积极性、能力发展、主动思维发展的工具。

主动思维的发展要靠孩子自己的力量膨胀来完成,

而“告诉”恰恰是掐灭这力量的一把剪刀。

所以,

我们坚决地提出,

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发展孩子的主动思维力;

或许,您一听就觉得奇怪:不告诉,那孩子能学会吗?

然而,把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回顾一下,就不难发现,任何一次有伟大意义的科学探索与发现都是科学家自己研究出来的,难道有先知先觉的人去告诉吗?没有的!

那么孩子们也一定能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验、分析、论证……去有所发现、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就拿学习生字来说,今天要学的字“晴”,

老师会把它写在黑板上。

有同学就会说:“我认识这个字,它读作‘qíng’”。

“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又没有教你?”

“我妈妈教过我,我早就知道了,它是晴天的晴字。”

“我也认识,我是看电视知道的,有一个明星就叫‘许晴’。”

“我上学路上路过一个‘晴晴美容院’。”

……

老师:“哦,你们认的字可真多!现在谁认识这个字?”

又多举起了几双小手。

老师:“刚才你还不认识,现在怎么就会了?”

“我是听他们说的。”

“呵,你还真会学习!会听讲的孩子能学会很多的知识!你再读一读吧?”

“qíng。晴天的晴。晴朗的晴。”

老师:“这个字我还没有教,现在谁会读?”

相信到现在,所有的孩子都已经会读这个字了。

老师教了吗?没有,然而又教了!

有没有这种情况,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认识这个字。那该怎么办?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猜!

猜谜,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热衷过的智力游戏。当我们绞尽脑汁猜对了一个谜语的时候,那种兴奋、那种马上要跳起来欢呼的感觉直到成人以后都记忆犹新。正是这种好奇让我们从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现在就是善用人的这种“猜谜心理”。

“我猜这个字读qīng。因为右边是一个青色的青字。”

“我猜这个字读qíng,因为左边是个日字旁,说明和太阳有关,那就是晴天的晴。”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什么?是思维,是孩子的小脑袋瓜在思考,这种思考是他主动进行的,因为他想猜出来,他想重温那种猜对了的快感。

“恭喜你!你猜对了,这个字就是晴天的晴字!动脑筋就有收获啊!”

“耶,我猜对了!”一定有孩子欢呼起来!那是孩子自己在品尝思维成功的快乐!

也可以老师不揭晓谜底,而是抛出一本字典,让孩子去“求证”。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孩子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或许迫不及待地找一位其他的老师来“请教”一下,都未尝不可。孩子终究会知道正确的答案。

这时,老师再进行总结:“看看,我没有讲,你靠自己把它学会了,智慧就长在你的脑袋瓜里了!要是让我讲,智慧就跑到我的脑子里了。谁动脑,谁聪明!”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慢慢地,孩子就会懂得:我自己思考,我一定聪明!

聪明是靠自己思考换来的。

孩子的主动思维就从“猜想”开始,经历“求证”的过程,体验了思考的快乐,这不就是“痛并快乐着”吗?多么痛快的事情!大汗淋漓,乐此不疲。孩子会追随着思维的快乐一直走下去的。

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学习好,成绩好,而是会学习,想学习,有智慧,有头脑。活到老,学到老,智慧的头脑不会老!


03倾全力帮忙做好,替代孩子的动手。

孩子刚舔舔嘴唇,一杯温度适中的水就递到嘴边;

孩子刚走出校门,肩上的书包就换到了奶奶手上;

孩子刚感觉到一丝凉意,一件外套就披在了他的身上;

……

这样的事情还少吗?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

大人这样做,为的是孩子快点把事情打理好。

任何东西长时间不用都会废掉的。能力也一样!

人一出生就有寻找食物的本能,他知道饿的滋味;

人一出生就有驱寒就暖的本能,他知道冷的感觉。

然而,这些本能长期被闲置:

还没有觉得饿,饭就来了;

还没有觉得渴,水就到了;

还没有觉得冷,衣服就添上了。

于是这些本能就慢慢消失了。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孩子不会自己喝水、不知道该吃饭了、不会根据天气和感觉增减衣服。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这些大人把孩子的本能“帮”没了。

把孩子动手机会剥夺了,让孩子变得没能力,没本事,我们还要埋怨:现在的孩子能耐不大,脾气不小。

这是我们教育的第三个弊端。

为此,我们坚定不移地落实第三句话:

还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发展孩子的独立生存力。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在罗浮国附,我们的孩子有生活指导教师,不是生活帮忙教师。我们有指导孩子自己做事的义务,却没有帮孩子做事的权利。所有孩子自己的事情,再困难都要自己搞定!

每个孩子都知道:我自己动手,我才有本事!

知识是学来的,本事是练来的。

别人帮了忙,本事就到了别人的身上。

自己动了手,本事就长到了自己身上。

再懒惰、再愚钝的孩子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都会选择自己动手做事。

他们自己盛饭、自己洗碗、自己擦桌子、自己整理衣物、自己承包卫生责任区、自己增减衣服、自己洗内裤和袜子……他们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的课程设置里有不少是孩子要亲自动手的。

种树、包饺子、做汤圆、做月饼、做粽子、种蘑菇……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见教育 · 见做人 · 见生命厚度

这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而不是需要人伺候的“废物”。

如果是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他怎么能是人才呢?

任何经验都是来自亲身的体验。

丰富的体验带来宝贵的经验,积累成人生的精神财富。

请我们牢记: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只有靠孩子自己的内力膨胀生长,才能真正完成成长。

还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理性选择力;

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主动思维力;

还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发展孩子的独立生存力。

这三句话,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实施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必须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融入我们的潜意识里,

落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行动之中。

我自己选择,我一定负责!

我自己思考,我一定聪明!

我自己动手,我才有本事!

这三句话是学生行为、学习、做事的指导思想,

必将其深深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融入学生的灵魂里,

落实于学生行为之中,使其受用一生。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教师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只有这样,成长中的孩子才会

理性地选择,从而有理智;

主动地思考,从而有智慧;

动手去做事,从而有本事。

有理智、有智慧、有本事的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自信,更坚定,更长远。


我们真正想给予孩子的是:

独立健全的人格。

哪怕受尽挫折,也能心平气和,

找准机会再触底反弹;

即使师长不在,也能自给自足,

独当一面并成家立业;

即便一穷二白,也能胸有丘壑,

遇事不惊而前程远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