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逍智謀超群,為何會敗給朱元璋?

wm30947889


相信大家都看過金庸老爺子的《倚天屠龍記》,小說中寫的楊逍智謀超群,其實歷史上確有楊逍、範瑤這些人,但謀略一般。



願聞詳情,請看下文。

現今,文史界中都普遍的認為,歷史上真的有明教存在過,而且確實在元末明初時期有過很大影響力。

元朝末年,韓山童與他的父親都是白蓮教教主,後來與明教匯合,發動農民起義,起義失敗犧牲後,其子韓林兒與母親殷氏逃到杭州,最後隱居在東海居碭島上。

後來,劉福通將韓林兒從海外迎接到亳州,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國號大宋,年號龍鳳,號“小明王”。



韓林兒稱帝后,封楊逍、範遙為左右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後來,劉福通殺害了楊逍,擔任丞相,並進封為太保,改行中書省,管轄、節制毛貴、趙均用、朱元璋等部。



韓林兒在父親死了之後,命運就掌握在別人的手裡了。劉福通死後,為安撫民心,朱元璋派常遇春等人去迎接韓林兒,可是在半路上,韓林兒就溺水身亡了。

所謂成王敗寇,最後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最後我再說一點,上文是我經過查找多方面的資料而來,包括梁宏達的作品,絕非個人杜撰,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人提筆安天下


首先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金庸武俠小說設定的時空背景是結合歷史,而非架空歷史,所以不可能讓小說人物取代真實的歷史人物改變歷史進程,所以在金庸的體系裡,史實是不可改變的,正如郭靖楊過無法改變蒙元滅宋一樣,無論楊逍還是張無忌都無法改變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史實 這是小說本身的設定

其次 就小說本身而言,楊逍資質的設定也不足以支撐他成為帝王將相一類的人物 ,之所以說資質,是因為聰明並不代表資質高。明人呂坤在其呻吟語一書裡論人的資質頗有代表性:

【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慌,才是真正英雄.........】

以資質而論,楊逍最多算第三等,說的比較接地氣一點,就是有小聰明 可以做箇中層,但是無論氣質 胸襟 見識眼光 領導力 都不足以勝任一派之首,如果他真有領袖氣質,陽頂天遺書就應該寫讓楊逍接掌明教。陽頂天之所以選謝遜,是因為最起碼謝遜夠得上磊落豪雄這個檔次。而朱元璋的深沉謀略 是萬里無一的 才是真正的帝王資質,明史對朱元璋氣質的描述是【志意廓然,人莫能測】,遠非一般有點小聰明的江湖草莽可比,三聯版給楊逍最後的評定是【年老德薄】可以好好體會一下。

再次 楊逍只是明教高層,而朱元璋是實權派。雖然名義上楊逍是朱元璋的上級領導,但軍隊的實際領導是朱元璋。種關係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的情況,當時是明教名義的首領是韓林兒,郭子興理論上是韓林兒的下屬,朱元璋是郭子興的部下,韓林兒是傀儡,郭子興也是個慫貨,紅巾軍真正的戰力實權派是朱元璋的部隊。在小說裡對應的設定,即是 張無忌 楊逍 和朱元璋的關係,楊逍 範瑤 韋一笑 這幫人職位都在朱元璋之上 但是軍隊實際控制權是在朱元璋手裡,實際打仗的也是徐達 常遇春 李文忠 這些精英將領 而他們只聽朱元璋的指揮,更不要說朱元璋本人就是百年難遇的天才軍事家。


所以不論是尊重歷史的角度 還是小說人設的角度,都不存在楊逍勝過朱元璋的情況,基本上楊逍除了武功和顏值以外 其他方面跟朱元璋是天差地遠。當然在小說裡並沒有給楊逍和朱元璋更多的筆墨,如果想看朱元璋和楊逍鬥法 推薦馬景濤版(94版)倚天屠龍記,李立群演朱元璋。後面有20集魔改朱元璋的政治鬥爭戲,不過李立群老師演的很好 可以看看。


晏然體逝


楊逍作為教主爭不過朱元璋,最終讓朱元璋奪權稱帝,是老版小說中的設定。新修版小說在對明教義軍與明教總壇的關係重新作了說明之後,刪去了這一段情節。不過藉助新修版小說的說明,我們也能從中看出老版小說中楊逍爭不過朱元璋的原因。那就是楊逍雖為明教教主,但對於義軍來說,他只是名義上的統領,實際上他對義軍的軍事卻並無貢獻。當抗元大業取得最後的成功,義軍自然不會將勝果拱手相讓。



張無忌的主動退讓,註定了他日代表明教稱帝之人,必是明教的義軍首領之人。

修訂版小說(三聯版)結尾,朱元璋設局暗算張無忌,生怕抗元大業毀於義軍內部奪權的張無忌,主動讓賢引退,將教主之位傳與楊逍,自己則是攜同趙敏從此歸隱。而接任教主之後的楊逍,終因年老德薄,爭不過羽翼已豐的朱元璋,遂被朱元璋奪權稱帝。

後來楊逍雖繼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統兵百萬之眾,楊逍又年老德薄,萬萬不能與他爭帝皇之位了。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有可能是因為這一版小說的設定,帶有抹黑明太祖的嫌疑,新修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主動大刀闊斧修改了朱元璋奪權稱帝的這一設定。

區別與三聯版小說中,張無忌是遭朱元璋藉助暗殺小明王韓林兒的設局暗算被逼退隱的,新修版小說則是張無忌在獲悉韓林兒被朱元璋暗殺之後,為了顧全義軍抗元大業的大局,放過了朱元璋。

張無忌十分煩惱,深覺此事難以兩全,既不能讓這件大冤案在明教之中發生,但如公然指責朱元璋,他手握重兵,勢力盛大,如徹查到底,明教不免因此分裂,於抗元大業異常不利……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而在明教諸路首腦大會應天府,意圖奉張無忌為義軍的正式首領,就此稱為“明王”,打平天下後登位為帝,建立大明王朝時,張無忌則是自己主動表明不會加任義軍首領稱王。

張無忌為何不想稱帝,一是因為他無意於功名,不喜權位。二則自覺才能不夠,處理不了大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從韓林兒被殺一事,看出了以朱元璋為首的義軍,不願將他們辛苦打下的大好基業奉之與他人。

張無忌雖為明教教主,各路義軍的首腦也是教中兄弟,但是明教總壇與各路義軍之間,實際上卻是互不相管的,明教總壇管的是總壇與各地分壇的教務,卻管不到各地名下的義軍。因為義軍是由義軍首領各自以明教為宗教外衣,招兵買馬組建而來的軍隊,義軍的首領可能是明教分壇的壇主或教員,但義軍將士卻未必都信教,未必都是教員。因此義軍將士聽令的只是向他們發放糧餉的義軍首領,卻不會嚮明教總壇負責。他們既不會向總壇報備,總壇也管不著他們。總壇與義軍有一條不明文的規定,那就是任其自然,主要不來爭奪教主之位,妄想由他們來指揮明教就行。

楊逍道:“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乾淨!”他簡略解釋:明教義軍在各地起事,殺官造反,鬧得蒙元手足無措,戰陣有成有敗,他們既不向總壇稟報,總壇也管不著他們。應天府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聲勢壯盛,總壇不能殺了他們的首領,也不能以明教教規予以羈縻約束,只能任其自然。但決不能任由他們來爭教主之位,由他們來指揮明教。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而總壇與各地義軍脫節一事,應當是在陽頂天死後才發生的。陽頂天死後,總壇領導班子為了爭奪教主之位,鬧得四分五裂,各地義軍也因此脫離了總壇的約束。這也是諸路義軍的首腦,在抗元大業捷報連連之時,他們想推舉教主張無忌為義軍的正式首領的原因。那就是在陽頂天之後,明教長達三十年群龍無首,各自為政,直到張無忌一統明教,才結束了明教的分裂。而且張無忌無論是對明教還是各路義軍,他都有大功。

張無忌接任教主之後,憑藉著他蓋世的武功和濟世的胸懷,成功消除了明教與武林各派的數百年積怨,重新樹立了明教的聲譽,讓明教得以名正言順的,成為中原群雄之首,也讓明教各路義軍能夠重新凝聚,進而聯合天下群雄,共同抗元,使得漢人百年的抗元大業重現光明。倘若張無忌稱帝,算得上是名正言順,也是重望所歸。

自此中原英雄傾心歸附明教,張無忌號令到處,無不凜遵。明教數百年來一直為人所不齒,被目為妖魔淫邪,經此一番天翻地覆的大變,竟成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漢子孫中興的大業。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但是張無忌明白,以他的才能和手段,他根本不能讓一向與總壇脫離的義軍百萬將士,特別是朱元璋手下的這一路人馬真正歸心,將他們辛苦打下的大好基業拱手相讓。他從韓林兒一事,看出了朱元璋的不願久居人下,倘若他就任明王,朱元璋總有一天也會叛反。朱元璋手握重兵,百萬將士又只聽令於他,他若一反,無異於是將好不容易再現光明的抗元大業毀於一旦。


看清了這一點,為了顧全大局,本就無心權位的張無忌,拒絕了各路首腦推舉他稱王稱帝的美意。張無忌的這一主動退讓,也就註定了他日代表明教稱帝之人,必是明教的義軍首領之人,他所默認的,其實也是各路義軍中,實力最強最有名望的朱元璋。

楊逍對義軍軍事,未立寸功,毫無貢獻,根本就不可能,也沒實力去跟義軍首領爭奪地位。

最有資歷和名望的教主張無忌放棄稱帝了,那麼試問除了張無忌,明教總壇之中,還有誰能與包括朱元璋在內的諸路義軍首領,在抗元大業取得最後的功成之後,去爭奪地位呢?有爭也是明義軍之中的,像徐壽輝和陳友諒與朱元璋相爭,朱元璋與原來抗元友軍的張士誠等相爭了。

老版小說中楊逍最終還有繼任明教第三十五代教主,新修版小說中,直到張無忌退位教主,也沒寫明是否讓楊逍接任教主,只是說將教中事務交與楊逍範遙和彭瑩玉等人打理而已。那麼作為總壇光明左使的楊逍,不管兵革戰陣,對義軍軍事毫無貢獻的他,即便他有爭位的心,又怎麼能爭得過手中擁有百萬將士的朱元璋等人。


其實這也是三聯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之所以評價楊逍“年老德薄”的原因。這個“德”字,指的並不是德行,而是“功德”,而且指的就是對義軍軍事的功德。

楊逍對明教總壇是有功,這點從他在陽頂天死後,一人獨立支撐明教教務運轉三十年,和他為明教溯本清源,寫下《明教流傳中土記》一書,就能看出楊逍對明教的貢獻。但是他對義軍的軍事,卻可以說得上是毫無貢獻。一是他並無親自統率的義軍,明教旗下各路義軍,數百萬將士,沒有一個是通過他招兵買馬而來;二是他也沒有像前線的義軍將士那樣,在戰場上奮力殺敵,義軍的抗元軍事,他可以說未立寸功。

那麼,當抗元大業取得最後的功成,在前線歷盡千辛萬苦的義軍百萬將士,他們親手打下的基業,又豈會輕易相讓給手無寸功的楊逍呢?即便是楊逍智謀超群,但面對不服與他的百萬將士,又有何用?

事實上,小說雖為小說,但也要遵循歷史本有的設定。歷史上的明太祖,從一個出家投軍的和尚,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成功驅除蒙元,建立大明王朝,成為一代雄主,他的雄才偉略,毋容置疑,也毋容抹黑。新修版小說,金庸先生主動修改,也是為了照應歷史。而且小說中,從張無忌退隱到朱元璋正式稱帝,期間還要再過十年。這十年,朱元璋率領義軍將士南征北伐,他的基業完全是他一手打下的,說從楊逍手裡奪來,更加就說不過去了。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此問題要分為楊逍的缺點和朱元璋的優點,做三點分析:

第一點因為楊逍不夠深謀遠慮,從最初楊逍掌控明教就可以發現,他這個人不夠深謀遠慮,雖然武功高,也有才智,他可以把別人輔佐得很好,但是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楊逍就看的不夠透徹,所以教眾都不看好他,敗是正常的;

第二點是因為楊逍這個人太沖動,一般替人出謀劃策時還得讓人再做考量,而到楊逍自己想法自己做時,他就完全沒有自己揣摩的意思,常常衝動行事,因此幹不成大事;

第三點是朱元璋這個人有城府,在倚天中的朱元璋的野心同樣很大,而且他也有那個城府去爭奪天下,別說楊逍爭不過他,就算張無忌在,也是敵不過朱元璋的步步為營。


因此,楊逍毫無疑問地敗給朱元璋。


小玄子嘆古今


我們不能把一個人不願意做的事情,當成他不擅長的事。就好像,姚明跑百米跨欄肯定不如劉翔,我們就說姚明不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是一個道理。

在明教的構成上,教主是團結整個明教的精神象徵。在小說裡,中土明教教主也是教中的武力擔當,而波斯明教就犯不上,只要是有功勞的處女,別的愛咋咋。當然,有功勞的處女也分兩部分,首先必須是處女,然後必須有功。

對中土明教來說,教主本人必須能打,這是明教的自我要求。否則楊逍練到乾坤大挪移第二層,就已經足夠對付五散人和韋一笑聯手了,而陽頂天必須要突破第四層……結果死了。

教主以下是光明左右使,這個職位,其實相當於“教主秘書”。注意啊,楊逍、範瑤並不是明教的副教主,而是陽頂天的教主秘書。

這種人天生要有兩個特點:

1. 能力出眾。

2. 智囊的身份。

換句話說,如果楊逍、範瑤的實際能力特別突出,那他們負責具體業務就好了。比如韋一笑專業傳遞消息、冷謙負責掌管刑罰。光明左右使並不負責具體業務,自然也就得不到大家的普遍認同。說個不好聽的,在一般人眼裡,楊逍就是陽頂天的“狗頭軍師。”

但是,楊逍偏偏特別喜歡這個“狗頭軍師”的頭銜。比如教主想了解明教歷史,楊逍就去考證明教怎麼傳播到中土的;教主想了解各門派的武功,楊逍就可以把各種兵器練的相當不錯……陽頂天則傳給楊逍一些乾坤大挪移的入門工作作為獎勵。

所以,楊逍如果有野心,當四法王就可以了,而楊逍的技能點,恰恰點在了 博學上,但並沒有點在爭霸天下上。

要不然為什麼陽頂天死了,楊逍重整明教,結果做法是“建立天地風雷四門”,而不是聯繫其他小夥伴。而他一看到張無忌眾望所歸可以當教主,馬上就把教主的位子讓出去了,並且打死都不給張無忌使絆子,而且此後在任何時候,都不搶戲。

說到底,楊逍就沒政治野心,就喜歡那種遊戲人間的狀態。所以我才說楊逍這個人,少年德薄,青年德薄,中年德薄,老年德薄。

如果用打dota的術語就是:楊逍就是喜歡打輔助。

我們不能說,輔助因為不停的死,就說輔助不聰明對吧?

再換句話說:在明教裡,殷天正、謝遜才是朱元璋的對手,這倆人隨便在一個,都沒朱元璋什麼事。這是大哥位之間的比拼,大家不要和專業輔助楊逍較勁了好吧?


酒騎風


浮萍談武俠第四十期:《楊逍之“大勢不可逆”》

楊逍敗給朱元璋是必然的,歷史是不可能改變的!書中的設定其實是以結果來反推過程的,只是為了避免主角不好的下場,才讓楊逍代替了而已!

明教本就存在兩個系統,一個以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和五行旗組織的“江湖幫派”,一個以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為首的義軍體系!這個設定就是為了後來朱元璋稱帝埋下伏筆的!



朱元璋等人的義軍名義上是同屬明教管轄,實際上明教對他們缺乏強力的掌控力,是一種道義上的鬆散管理。六大門派攻打光明頂都沒有義軍支援的描寫,可見掌控力度有多麼匱乏(有可能是面對元軍壓力)。在對抗元軍方面,作為教主的張無忌也沒有參與實際指揮,都是義軍各自鬥。張無忌和常遇春等人是熟人,又救了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義軍首領大部分對張無忌是比較信服的!但是像朱元璋等野心之輩是不願意將自己的江山拱手想讓的,才會用詭計,逼張無忌離開。



楊逍智謀超群不錯,但是人品太差,在“江湖幫派”中都有很多人對他不服氣,更何況是手握軍隊的義軍首領了!楊逍等人雖然武功高絕,智能過人,但是指揮軍隊卻力有未逮。明教對抗元朝連戰連捷,出力最多的是義軍,功勞最大的是義軍首領,義軍勢力也會越來越龐大,超過明教總部,造成尾大不掉的情況!

楊逍輸給朱元璋,明面上是輸了不懂軍事和收買人心,實際上是不可能違背真實的歷史背景,輸給了“設定”。

談天說地,談武俠,我是浮萍。不對請直言,期待你的關注!


浮萍談文史


這個問題……嗯,很好(qi)玩(pa)。估計題主是看了倚天屠龍記,將小說與歷史搞混了吧。

金庸小說一大特點就是在真實歷史的架構裡,虛構出一大群深入人心的角色。其中光明教的楊逍,就是虛構的,那他為什麼敗給朱元璋?沒辦法啊,朱元璋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明朝創建者,除非,金庸寫的是虛構時空,否則,就不可能改變歷史讓楊逍當上皇帝。

別說楊逍了,就算張三丰,玉皇大帝也不可能打敗朱元璋當上明朝開國皇帝。


how8


因為朱元璋是實實在在的中國古代偉大帝王,楊逍只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人物,現實中壓根沒有?小說可以編,但歷史大背景大事件不能胡編亂造,你難道讓楊逍殺了朱元璋,建立大明,登基為帝?那不是扯淡麼


七星海棠M


朱元璋的最大的對手是陳友諒,楊逍算了吧!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因為一個虛構人物,一個是歷史人物。難道歷史人物還沒到歷史記載的年紀就被虛構人物弄死,那現實歷史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