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病例破40万,公共卫生合作这些领域值得期待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截至北京时间25日11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40万例,达421792例。全球死亡病例达18883例。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携手抗“疫”,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当务之急。

“一带一路”朋友圈共同战“疫”

疫情初期,很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从各个方面向中国提供支持和帮助。据公开报道,截至3月15日,“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至少19个国家向中国运来了救援物资,至少36个国家的政要以各种形式公开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此外,各国的民间力量也对中国提供了帮助。

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中国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始助力全球抗“疫”:向意大利派出抗疫专家组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向伊朗派出志愿医疗专家团队,捐赠核酸检测试剂盒及医疗设备,以及多部新冠肺炎防控主题图书的版权,向巴基斯坦捐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向伊拉克派遣医疗专家组,钟南山与欧洲呼吸学会候任主席视频连线介绍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经验……

全球病例破40万,公共卫生合作这些领域值得期待

3月25日,中国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出征前合影。(来源:新华社)

截至目前,中国已宣布向82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提供援助,与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了卫生专家视频会议。

深化国际公共卫生合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所面临的困难和短板。

一方面,不同国家在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社会规范、价值观、公共卫生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到“一带一路”共建各方,范围涵盖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各国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另一方面,卫生安全风险的分布特性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资源储备存在不平衡,加之地缘政治等原因,导致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对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构成严峻挑战。

全球病例破40万,公共卫生合作这些领域值得期待

吸取此次疫情阻击战中的经验教训,着眼未来,进一步加强国际公共卫生合作及治理体系建设,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提出四点意见:

一是加快转变全球卫生安全观念,避免在“恐慌-忽视”两极中摇摆;

二是要加快弥补全球公共卫生突发应急机制的短板,尤其是要加强许多公共卫生能力薄弱国家的核心监测和应对资源的能力建设,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切实遵守《国际卫生条例(2005)》,从而有效阻击疫情的全球蔓延;

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力,弥补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的资源短缺,着力减少国际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政治化和污名化对全球防控疫情大局的干扰;

四是要加强国际社会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分享。

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郑雪平、米军两位学者则强调,要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建设,打造“健康丝路”。

他们建议,中国企业要积极参与沿线国家传染病及其他易发病、流行病的防治平台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可以与沿线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国际组织合作建立多方协作的重大疫情预防、筛查发现和有效治疗综合制度构架,从而共建“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公共卫生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尤其是2016年习近平提出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愿景后,公共卫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被进一步确立。

2017年,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卫生与健康已然成为各方交流互鉴的重要合作领域。

当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有91.7%的外方被调查者,73.2%的中方被调查者有开展“一带一路”卫生合作的意向

,双方在健康产业、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等领域有较高的合作需求。


全球病例破40万,公共卫生合作这些领域值得期待

全球病例破40万,公共卫生合作这些领域值得期待

调查对象为2017年参加“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研讨会的217名嘉宾。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全球公共卫生工作,着力打造“健康丝绸之路”。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提出用1-3年时间,初步建立“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机制;用3-5年时间,以周边国家和重点国家为基础、面向沿线国家的卫生合作网络初步形成;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领域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合作网络卫生政策研究网络成立。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路径更加明晰。

全球病例破40万,公共卫生合作这些领域值得期待

2019年11月,中国在科伦坡举行的斯里兰卡“光明行”公益医疗活动。(来源:新华网)

从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艾滋病、疟疾、登革热、鼠疫、禽流感、流感和结核病防控方面的合作,到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包虫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的合作,再到与西亚国家开展脊髓灰质炎消除等方面的合作;从“光明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义诊活动,到多批次的援外医疗队,再到援建医院、卫生中心并捐赠药品和设备。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与多国之间的联防联控机制,不断提高防控快速响应能力。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治理体系建设上,中国已经迈出了步伐。经过此次“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携手抗“疫”,我们相信,“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未来发展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更多精彩,来中国一带一路网(微信ID:ydylgov)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