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多年都沒人敢挖?

黃益坦


明孝陵是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建築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據說朱元璋也是剛當上皇帝不久就開始著手選擇自己的陵墓並且開始動工,這也稱為中國帝王陵墓當中里程碑式的陵墓,其中還包括秦始皇陵和唐太宗李世民陵。

公元1381年陵園初步建成,馬皇后第二年就下葬,明孝陵這個名字也是馬皇后,因為她以慈孝聞名天下,得此名字,和其他的帝王陵墓一樣,明孝陵的建造也是窮奢極欲,作為皇帝來說在人間享受榮華還有無上的權威,死後也要將這種榮耀帶下去,所以就會傾盡全力尋找自己合適的墓址,選定好就基本上找設計師設計建造動工,傾盡人力物力和財力。



修建明孝陵,據說動用了二十五年的時間,動用了幾萬的勞動力,當然其規模也是巨大的,佈局嚴謹,陵墓奢華,雖說是陵墓,但是其修建風格十分具有中國傳統的特色,排水系統完善,植被豐富,自1997年開始,考古工開始對於朱元璋墓進行考古勘測,發現地宮面積達到了四千平方米,但是出於對其陵墓的保護,沒有進行進一步的發掘,但是從明故宮的建築,以及明孝陵外部的建築來看,專家也幾乎確定地宮裡面的建築構造。

讓人比較吃驚的是,作為一個帝王陵墓,明孝陵竟然經歷了六百餘年沒有被人盜過,按照道理來講,如此宏大的帝王陵墓早就被盜墓賊垂涎三尺了,但是它卻保存完好,沒有慘遭盜墓賊的毒手。



作為皇帝來說對於自己的陵墓肯定是格外上心,看秦始皇墓就知道了,秦始皇墓也是歷經千年絲毫沒有被盜,首先要得益於其墓室的建築構造以及防盜墓系統,朱元璋墓為了防盜肯定也是設置了重重機關,其次就是其墓室的建築佈局,墓道入口是從山腰開始挖,挖到深處才開始建造地宮,這樣的構造,使得盜洞挖起來就有困難性,小團伙的盜墓賊一時半會也是挖不了的。

而作為明朝開國皇帝來說,朱元璋的後代對於他陵墓的保護工作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明代有專門守衛明孝陵的軍隊,並且這隻軍隊有著嚴格的紀律性,他們只能在規定的地點進行守衛工作不能逾越半步。

明滅亡以後,清朝也設立了專門的人員對明孝陵進行保護,康雍乾執政時期也曾對其進行修繕,而在《康熙王朝》中也有這麼一個鏡頭,康熙皇帝去明孝陵進行祭拜,所以清朝皇帝對於明孝陵也是有所保護和尊敬的。

民國時期到新中國成立至今,孫中山先生以及我們新中國政府也提出有效措施對明孝陵進行保護,到了現在,在更加發達的技術的保護下,以及文物工和考古人員的研究下,朱元璋墓的構造,內部結構也會慢慢浮出水面。


龍叔小龍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這多年都沒人敢挖?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明十三陵中埋葬了13個皇帝,而明朝一共有16個皇帝,那三個沒有埋在十三陵的皇帝是誰呢,朱元璋就是這三個皇帝中其中一個。


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在南京,叫明孝陵,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朱元璋生前選擇的陵寢位置在玄武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這可是一個風水寶地,相傳這裡只能興旺一人。


(明孝陵石像)


這還有一個小故事,南朝梁代的一個名僧叫寶誌禪師,他生前發現這兒風水極佳,於是死後就把自己安葬在這兒。


朱元璋發現了這個風水寶地,也聽說了這個寶地只能興旺一人,於是就把這個禪師的墓遷走了。


朱元璋於洪武十四年命令民工開始修建自己的明孝陵,開始修建的第2年馬皇后就去世了,所以馬皇后被提前葬入了明孝陵。


馬皇后的一生以“慈孝”出名,奉行“以孝治天下”,封號“孝慈高皇后”。所以把這個陵墓命名為“孝陵”。


明孝陵的修建先後動用了10萬多人,到永樂三年正式修建完畢,經歷了整整25年的時間。


明孝陵的面積170萬平方米,也是規模最大的陵墓之一,參照了唐朝和宋朝帝王的地宮設計,整個建築恢宏大氣。


明孝陵亭臺樓閣樣樣具備,整個陵墓四周松柏錯落有致,四季常青,陵園整體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明孝陵石像)


當年陵園剛建成時還放養了數千頭梅花鹿,每個路都有銀牌標誌,還印有“盜宰者抵死”的字樣。建成後為了保護陵園,安排了一萬多人專門來看護陵園。


數10年後,太平天國戰火燒到南京,明孝陵差點毀於一旦。 到了清朝同治年間,曾國藩奉命修復明孝陵,使得這位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寢得以恢復。


一直到今天,明孝陵經過了600年的戰火紛飛,除了牆漆有些剝落,牆體局部輕微坍塌,個別地方出現細小裂縫,其他都保存完好沒有任何破損。當然地宮中的寶物也一樣完好無損。


那明孝陵為什麼能夠安然度過這600年呢?


1、特殊的防盜措施


明孝陵本身就是由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改造而成,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獨龍阜,以往的石頭皇陵建造都是從上向下扒開,一直扒一個深穴,然後在這個深穴內建成一個陵寢,建好後再封頂。


可是明孝陵建造時採用的是對著山體橫向鑿開,把內部挖空建成一個懸宮,然後再把這個橫向墓道封好。這樣的建築是堅固無比的,如果沒有炸藥盜墓賊從頂部盜墓那是行不通的。


這樣的一個橫穴式設計,橫向墓道就是通向陵墓的唯一通道,而對於這個橫向墓道的位置也是經過了充分的考慮和反覆的推敲,墓道口偏向一側而並非在正中間,進入這個墓道口後,墓道就像迷宮一樣彎彎曲曲沒有一點規律,這也增加了盜墓者的難度。


最關鍵的是地宮口到底在哪、是怎麼樣被封住的,這都是個謎,盜墓者根本就找不到入口,就更談不上盜墓了。


(明孝陵導圖)


再者設計者採用了古代流沙防盜的方法,那就是在墓頂上人工填充了鵝卵石層,一旦受到震動,鵝卵石便會發生滾落,鵝卵石滾落就有可能把盜賊活埋,這也是增加防盜的措施之一。


可見明孝陵的設計堪稱完美!


為了防止盜墓,還有一個迷惑人的事情:朱元璋死後,出殯當天有13支送殯隊伍同時出發,這13支隊伍車馬、人數、規格都相同, 除了少數幾個知內情的外,其他人就不知道哪一個的棺材中是朱元璋了。


2、歷史機緣


明孝陵能夠保存完好也有歷史原因,明朝初期守護皇陵的軍隊就一萬多人,朱元璋死後都是他的子孫作為歷代皇帝,出於他們對朱元璋的愛戴肯定對皇陵倍加保護。


到了清朝,清政府為了收買民心特地下令保護明十三陵及明孝陵,康熙繼位後,每次南巡到達南京,必定到明孝陵祭拜。


康熙皇帝的態度和禮數,出乎了父老鄉親數萬人的意料,沒有不受到感動的,同時他也派人保護明孝陵。


(明孝陵)


即使一直到了民國,孫中山也帶著官員到南京明孝陵,祭拜這位明朝開國皇帝。 從康熙到孫中山足以看出歷代對明孝陵的重視程度,這不僅反映了每個朝代對這個古建築的重視,也反映了對這個明朝開國元君的尊重和愛戴。


到了民國蔣介石定都南京,明孝陵就在南京市區附近,自然就使得明孝陵得到了有效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國泰民安,中國日益強大,國民素質也有了很大提升,文物保護意識越來越強。


所以說從朱元璋死後,一直到明朝滅亡,還有接下來的清朝及近現代的每一個政權,都對明孝陵進行了有效的保護。


3、地理位置


明孝陵的位置在南京政府的附近,即使在動盪年代也有軍隊駐紮在這裡,這個位置本身就是對明孝陵的一種有效保護。


(明孝陵)


明孝陵堅固無比加上它特殊的防盜措施,憑當時的盜墓工具是是很難打開的,除非使用炸藥。


即使如果遇上孫殿英那樣的盜墓大賊,他也得顧及明孝陵的地理位置不會製造出太大的動靜。

所以說明孝陵有了靠近南京政府這個優勢,盜墓者即使有賊心也沒有賊膽。


作為我國明皇陵之首的明孝陵,代表了明朝建築和石刻的最高成就。明孝陵被列為我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景點,理應受到特別保護。


校書郎工作室出品,凝時空


歷史漫談君


朱元璋的墓雖然建得也不錯,但是那裡有不透風的牆。

你再牛的墓,總歸是墓,歷史上官盜的事情多了去,你一兩個盜墓賊挖不開,人多了可就保不準了。我們想想慈禧墓,雖然也異常堅固,但是被孫殿英炮彈一炸還不是挖了。

不敢挖其實說到了重點,不是說裡面有多複雜,有多強大的機關和鬼神使盜墓賊害怕,這些雖然有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敢挖的人除非活膩味了。

得以保存,我們得從歷史上找真相。

沒膽量挖的“陵墓”

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第一任皇帝,他的陵墓自然屬於明朝第一個帝王墓。而朱元璋陵墓的選址在南京紫金山,就山而建,是典型的唐宋風格。帝陵(孝陵)從洪武十四年建,歷經25年完成。

建成後的第二年,馬皇后去世葬於孝陵。1398年,朱元璋也去世後與馬皇后合葬入陵,由建文帝一手操持葬禮。

從那以後,建文帝便在帝陵組建駐紮了護陵軍隊――孝陵衛。從這時開始,孝陵衛一直伴隨到明朝滅亡。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孝陵衛由5所夠成一衛,和當時的錦衣衛制度差不多,每所的人數為精挑的1120人,整個孝陵衛為5600人,實行世襲護陵。這種嚴密的把守,除非真是盜墓賊活膩味才會打陵墓主意。

陵墓保護得當

雖然明朝覆滅後,李自成佔領北京,但是為了籠絡人心,不僅葬了吊死的崇禎皇帝,更命人去孝陵祭拜,自然也不會打明孝陵主意,要是挖了,自己民心難服,也就真的成了強盜了。隨後清軍入關,清朝建立。

清朝建立後,清政府對明代皇陵的保護也被納入政治課題,而且還對草草下葬的崇禎明思陵進行過兩次修善。同樣也是和李自成一樣,籠絡人心,但還有個目的,為後世樹立保護帝陵之標榜,畢竟古代死者為大的影響還是根深蒂固的。



就這樣,在兩朝政府的保護下,明陵裡包括朱元璋陵墓在內的所有皇帝陵墓都得以保存未被盜掘。

清朝覆滅後,明清兩代的帝王陵墓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像孫殿英這些不法分子藉助國內混亂,國民政府無暇顧及打起了陵墓主意。才有了後面的清東陵被盜之事。


挖清陵和挖明陵是兩碼事,至少像孫殿英要找個藉口。你說你恨清朝,恨慈禧而挖墳聽起來有那麼幾分道理。明朝和你十萬八千里的年代,挖明陵自然說不過去,就這樣,明朝皇陵又躲過洗劫。


壹點論史


先來看看問題,為什麼朱元璋的陵墓600年沒有被盜。

其實對於皇帝的陵墓以及比較富有的陵墓,大多都會遭受盜墓者的光臨,或者是新朝代的光臨。但是朱元璋的陵墓卻沒有。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創建者。從一名放牛娃到一國之君。朱元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不在被捱餓。在坐穩江山後,朱元璋就開始為自己的創建陵墓。朱元璋動用十萬人來為他修建陵墓,總共耗時差不多30年。在朱元璋死後,又派了五千精兵進行守陵。 所以說在大明王朝的時候,朱元璋的明孝陵是沒有人敢動的。



那明朝滅亡之後。 李自成成功攻陷北京,崇禎皇帝跑到萬歲山上自盡。還沒有等到李自成坐熱龍椅的時候,就被滿清政府給打敗了。清政府為了籠絡人心。厚葬崇禎皇帝,並且建造了思陵的地上建築。對於遠在南京的明孝陵更是保護起來。

後來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曾經來祭拜過朱元璋。並且行三跪九叩之禮。 所以說在清朝的時候,明孝陵也是受到了很好的保護。即使是太平天國運動,明孝陵地面建築被毀。但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後,又重新修剪了明孝陵的地面建築。



在清朝滅亡後,明孝陵應該沒有人守護了吧。但是因為明孝陵是以山為依託建造的。所以盜掘難度比較大,除非使用炸藥。因為南京政府的存在。所以盜墓者也不敢隨便使用炸藥來盜墓。所以才讓明孝陵在這戰亂的年代得以保存。

所以說,明孝陵不被盜掘,

第一 後來統治者的保護。

第二 陵寢本身的堅固。


蟶子歷史


我覺得可能不是不敢挖,而是不知道怎麼挖,在哪兒挖。

朱元璋下葬的時候,南京應天府十三個城門,每個城門都同時出來一隊皇家馬車,朝向不同的方向,不知道哪個馬車是真哪個馬車是假,歷史就是這麼記載的。因此,到現在也沒有人確定他是不是真的葬在了孝陵裡。有人據此猜測是因為他生前殺人太多,怕被仇敵惦記,才想出這種計策。

後來有專家進行研究後表示他很可能就葬在明孝陵裡,因為這座陵墓是他花了幾十年的心力打造的,並且他的愛妃在這裡埋葬。他在墓葬裡設置了很多機關,危險重重,這也是沒人敢盜墓的原因之一。據記載,他的墓葬有大堆鵝卵石,一旦有人進入就會觸發機關,大量的石塊頃刻掉落,將墓穴裡的人活埋。

他的墓葬還非常的彎曲,裡面和迷宮一樣,如果沒有特殊的工具,根本不可能打開。

最後一個方面是地勢,明孝陵是整個嵌進一座山裡的,這即使是在現代也很難完成。所以他的陵墓保存的非常完好。


三毛三毛


明朝皇陵主要分佈在南京和北京,而明朝選擇皇陵有個特點,就是離首都很近,明十三陵,南京明代皇陵都位於城市的近郊。因此,皇陵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城裡立馬知道,並做出反應。應此盜明朝危險數比較大。

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如此恢宏的建築,地宮一定是非常可觀的。由於孝陵是不能挖掘的,地宮情況能否知道呢?

使用精密磁測技術對明孝陵,陵區2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探測,終於揭開了一個隱藏大600餘年的謎團~明孝陵確實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並弄清了地宮的形狀,地下埋藏物的基本分佈情況等。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為了防止夠人盜墓,曾於同一天從南京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而且車馬儀仗相同,使人難辨真偽,所以有傳說孝陵的地宮中是空的,朱元璋並沒有真的在這裡安葬。民間還有朱元璋真身葬在南京朝天宮北京的萬歲山的說法。他們的成果融合進了南京大學與中山陵園。

關於朱元璋的地下宮殿建築,由於史書記載缺少,又缺乏必要的檔案資料,加之民間還有關於朱元璋葬於南京朝天宮或北京萬歲山以及下葬時13個城門出殯,等歷史記載和傳說,所以幾百年來,一直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一個謎。

首先,朱元璋是從滿山火海中殺出來的,前朝皇帝陵墓被盜的事看得太多了。輪到自己建造陵墓了,自然是建造的牢不可破。根據考古專家勘察明孝陵,發現此墓被設計的堪稱完美。

明孝陵採用的是山中橫腰鑿入,施工難度非常之大。關鍵一點就是不知道他是從什麼地方把內部的地宮給封口的就算有人去盜墓,怕是連入口都找不到




彬彬侃歷史


坐落於現在的南京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的明孝陵,距今超過六百年的歷史,為何無人敢挖?

首先朱元璋下葬時,13個城門同時出殯,讓人真假難辨,所以無人知他的埋骨處,在很長時間裡外界各種猜測,但一直是個謎。

直到1998年,南京當地的文物保護專家們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精密磁測儀器勘驗明孝陵,用了整整六年時間,耗費了無數心血,才解決了困擾人們600年的謎團。


想對明孝陵下手的人有本事找著位置嗎?

其次。從明至今,官方都對明孝陵非常重視,一直都有人看守。

明朝自不必說,這是祖宗的根本之地。備受尊崇,保護肯定很到位。

清朝入關後。大肆屠殺明人,什麼嘉定三屠、揚州10日等,這激起了民間反清復明的浪潮。清朝為了安撫民心,也下旨保護明朝皇陵。

當時康熙下江南時,還親自到明孝陵祭祀明太祖。這雖然是為了安撫漢人,但有皇帝的表率,明孝陵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如今明孝陵更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民族感情。朱元璋是平民皇帝,他上臺後懲奸除惡,但是非常愛民,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再說明朝是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的王朝,從民族感情上來說肯定受擁護。就連東陵大盜孫殿英他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盜光了清朝的陵墓,對明皇陵卻不敢動。

四.明孝陵的獨特的地理位置。明孝陵本就是一座石頭山,是採取“橫向橫向,內部掏空”的方式,任盜墓者怎麼打洞,都行不通。而且墓道側向,很反常規。就連封土上也是有一層厚厚的鵝卵石,一旦打洞,鵝卵石就會滾下,填洞。


最後一點,以往皇帝陵墓都地處偏遠。而明孝陵在南京的郊區,這裡人多,盜墓者輕易不敢下手。

綜合以上幾點,明孝陵雖然幾經戰火,地表建築遭毀。但他的地宮保存完好。


說史聽濤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古人很注重身後之事,所以自從朱元璋登基之時就開始建造陵墓。


根據相關的記載,說是朱元璋的陵墓耗費巨資,光修建陵墓就用了三十多年。這三十多年可不是白費的。為了防止後人盜掘,建造朱元璋的陵墓的匠人可是費盡心機。

首先就是將陵墓修建在山體內,然而在其中修建宮殿。由於山體堅固,所以想要盜掘絕非是簡單的事情。當然這只是第一重保護,第二重古人所使用的各種防盜技術統統採用。除此之外,最讓人無語的是,他的陵墓還修建在孫權的陵墓後邊。


高明的防盜手段,明陵內部設置鵝卵石防盜機關。

如果盜墓賊挖了一個洞,鵝卵石會從四面八方滾下來填滿這個洞。盜墓賊隨時會被鵝卵石砸死。並且結構極其複雜,其蜿蜒的小路像迷宮一樣。即使盜墓賊碰巧進來,他們也很可能在地下宮殿中迷路。

在明陵的建造過程中,是將山從內部挖空,建造地下宮殿的,這使得盜墓者不可能從頂部或底部進入地下宮殿,而只能從地下宮殿的唯一入口進入。然而,入口被工匠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隱藏起來。考古學家要使用精密儀器才能確定它的位置,那些沒有工具幫助,想找到入口就是痴心妄想。


方位工作到位。歷代的保護工作做得很好。

明朝有駐軍專門守衛陵墓,人數超過5000人。滿清入關後,為了爭取漢族的信任,清政府也積極保護明陵。順治年間,開始派專人看守明陵,並讓僧人修復外牆受損部分。康熙皇帝在陵墓前立了一塊石碑,這也相當於一個保護標誌。在當代,明陵是保護的重點。南京市文物局已投資300多萬元修復部分倒塌的牆體。開展了許多保護項目。

現在,明陵大數據監控預警平臺也已經啟動,明陵的安全得到了充分保護。


位置問題,不好下手。

一般來說,皇帝的陵墓離他們以前的宮殿很遠。但是明陵卻是例外,陵墓與明皇宮之間的直線距離僅為1.3公里。並且明陵建在一座山上。這座墳墓建成後,被水平鑽孔並穿入山裡。如果你想挖掘,你必須使用炸藥。然而,現在的明陵位置離南京很近,一旦引起注意,基本不能全身而退。

朱元璋的陵墓是一直被清王朝所保護的。清軍入關的時候,為了籠絡漢人,不但將崇禎皇帝厚葬,更是派人重點保護朱元璋的陵墓。有了清政府的保護,一些宵小之輩自然是無從下手。

而清政府這一招的確是高明,這樣一來,漢人就對清政府不再那麼的抵抗。後來清朝滅亡之後,後世政府也都對朱元璋的陵墓進行保護。然而清朝皇帝就沒有明朝皇帝那麼好的運氣了,清朝滅亡,恰逢亂世,不少皇帝陵墓被盜。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所以朱元璋的陵墓經歷了六百多年依舊完好,無人能夠盜掘成功。


江水趣談


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的陵墓,有很多都被人盜過,類似,西漢末年,赤眉軍殺進長安,把西漢帝陵給盜了,東漢末年,董卓劫漢獻帝到長安,又讓呂布帶著人把帝陵給盜了,兩晉的司馬家族的陵墓也被人盜過,唐朝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被盜完了(除了武則天的乾陵)。北宋皇帝的陵墓被偽北齊皇帝劉豫給盜完了,南宋的帝陵被元朝的喇嘛楊璉真珈奉旨盜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陵墓都被孫殿英盜過,於是可能會有看官不禁發問:為何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特別是南京朱元璋的孝陵沒有被盜過呢?今天就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為了防止盜墓,曾於同一天從南京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而且車馬儀仗相同,使人難辨真偽,所以有傳說孝陵的地宮中是空的,民間還有朱元璋真身葬在南京朝天宮北京的萬歲山的陳述。他們的成果融合進了南京大學與中山陵園。


關於朱元璋的地下宮殿建築,由於史書記載的文獻,又缺乏必要的檔案資料,加之民間還有關於朱元璋葬於南京朝天宮或北京萬歲山以及下葬時13個城門出殯,等歷史記載和傳說,所以幾百年來,一直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一個謎。


前朝皇帝陵陵墓被盜的事看得太多了。輪到自己建造陵墓了,自然是建造的牢不可破。根據考古專家勘察明孝陵,發現此墓被設計的堪稱完美。明孝陵採用的是山中橫腰鑿入,施工難度非常之大。關鍵一點就是不知道他是從什麼地方把內部的地宮給封口的就算有人去盜墓,怕是連入口都找不到。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對於朱元璋他的陵墓來說,一直都有人守護著他的陵墓,一直到清代的時候,清代的國軍也派人來守護他的陵墓,而且明孝陵他的位置是在南京城,很少有盜墓者能夠到此地盜墓。


九大山人


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斗膽按照明孝陵出現的時間順序,從多個角度回答一下,答的不對的話,各位看官不要打我啊!

第一,朱元璋得國很正,他率部滅亡了蒙古族佔據絕對優勢統治地位的元朝,重新恢復漢室,建立漢族人最後一個王朝,也就是明朝,獲得無數人的敬仰。

因而,他和馬皇后的合葬墓,也就是明孝陵,沒人沒勢力敢冒天下人的口水去盜。

甚至,所謂的理論研究,也沒有專家敢提。

第二,朱元璋是貧苦出身,瞭解底層人的生活,因而極其怨恨貪官汙吏。

他在位期間,花費很大精力,嚴厲打擊敢於貪汙腐敗的官員。

效果不錯,雖然貪官汙吏並沒有徹底消失,但卻是數量最少的時代。

為此,好多人,尤其是從底層做起的大型盜墓賊,也不好意思盜取明孝陵。

第三,為防止有人盜取明孝陵,朱元璋在生前,派遣大批人力資源,耗時25年建造了極其堅固的陵墓,用海量炸藥才能炸開。

並且,因為派遣大軍追殺元朝殘餘的時候,大軍沒少挖掘元朝歷代皇帝的陵墓,朱元璋有了好多保護陵墓的經驗。

例如,陵墓內機關重重,有人盜墓的話,很有可能會死在裡面!

除此以外,還專門成立了保護明孝陵的單位,其中就包括明面上的部隊,以及傳說中的守陵人。

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點,那就是相信有神論,相信輪迴等,並且對朱元璋極其忠誠。

朱元璋死後,明朝其餘皇帝更是加大了保護祖先陵墓的力度。

第四,為迷惑有心人,在朱元璋下葬的時候,南京城13個城門,各有一支送葬隊伍出現,因而迄今為止,都沒人確定明孝陵的位置。

甚至,好多人都說明孝陵並不在南京附近的紫金山,而是在南京朝天宮,或者是北京的萬歲山。

第五,無論是朱元璋建國前還是建國後,都殺死好多人,因而好多人都說他殺氣太重。

就算是去世了,陵墓內的殺氣甚至會更加濃郁。

而盜墓賊大都相信這些玄學知識,因而沒有盜墓賊敢尋晦氣。

第六,明朝滅亡後,朱元璋的明孝陵已經成了無數漢族人心目中的聖地,因而就算清朝皇帝敢盜取其他明陵,但卻不敢惹怒天下人,並盜取明孝陵!

例如,乾隆敢盜取在位48年、陵墓內寶貝眾多的明神宗的陵墓,但卻不敢打明孝陵的主意。

相反,他和康熙一樣,借巡遊南方的功夫,為安撫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還不忘假惺惺的弔唁。

甚至,為收斂人心,他還專門下達保護明孝陵的文件。

第七,清朝中後期,主導太平天國運動的洪秀全,為收買人心,同樣很明孝陵,嚴禁所有部下動心事。

第八,清朝滅亡後的軍閥混戰時期,包括民國時期,各個軍閥、以及孫中山先生和蔣介石,都同樣注意保護明孝陵。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軍閥孫殿英,敢於派一個軍盜取慈禧墓,並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相反,他還表示這是為漢人報仇雪恨!

結果,除了少部分有心人外,很少有人敢於指責孫殿英。

第八,日本侵略者佔據中國期間,和滿清一樣,為防止徹底激怒所有中國人,同樣還注意保護明孝陵。

第九,中國建國後,歷代領導人為表達對朱元璋的敬仰,考慮到文物保護水平遠遠不夠,就算是挖掘明孝陵,也無法保護好挖掘出來的各種文物,因而拒絕了各種想要因而出名的所謂專家的挖掘明孝陵的猥瑣建議。

原因肯定還有好多,但這些原因都加起來,造成明孝陵的地下部分一直保存完好無損的事實,雖然地上部分遭到了無數戰火的毀壞。

並且,明孝陵還成了一個著名旅遊景點,而恢復漢室的朱元璋,則更方便後人頂禮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