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慈母多敗兒的背後,是子不教父之過的缺失


《金婚》,慈母多敗兒的背後,是子不教父之過的缺失


自古以來,在許多老輩人的思想裡,男兒才是傳宗接代的根本,沒有男孩,似乎一個家庭就斷了根一樣,讓人恥笑。

這個思想一輩輩的傳下來,就連文麗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也難逃這個命運。

文麗一連生了三個女兒,可以說如果老四不是兒子,她肯定還會繼續生下去。

有了兒子就有了揚眉吐氣的資本。

在只有三個女兒的時候,她遇到隔壁有兒子的莊嫂就感覺低人一等,所以無論莊嫂對她多好,多照顧她和三個女兒,她始終認定莊嫂是在嘲笑她生不出兒子。

但等有了兒子後,文麗整個人就變了樣,她滿眼裡只有兒子,三個女兒對於她形同擺設。

這樣的思想最終把孩子溺愛成一個無事生非的不良青年。

這種情況下,很大一部分人都把原因歸責於母親的溺愛,認為是母親害了孩子的一生,但當母親溺愛孩子的時候,本應為嚴父的那個男人又在做什麼?

《金婚》,慈母多敗兒的背後,是子不教父之過的缺失


1,溺愛和皮鞭

強子是家中的獨子,上有兩個姐姐下面兩個妹妹,而這些姐妹在母親的眼裡就像路邊的小草,可有可無,對強子真是捧在手心含在嘴裡,生怕他受半點的委屈。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自然非常自私自我,不但是姐姐要讓著他,就是妹妹多吃一點糕點,他上前就是一個大耳光。

而母親只當看不到。

但強子的父親對他卻非常的嚴格,每當強子犯錯的時候,他什麼教育也沒有,直接就是一腳上去,踹得強子滿地亂爬,甚至吊起來用棍子抽。

用父親的話來說,就是不打不成材。

母親不敢幹涉父親的教育,每每打過之後,母親就會更加的溺愛。

甚至在強子背後罵父親的時候,母親還要跟著幫襯幾句,這讓強子更加痛恨父親,以至在稍微長大後,竟跟父親打了起來。

固然,母親的溺愛造就強子這種目無尊長的行為,但當他犯錯誤的時候,父親沒有用任何的道理來說服強子,而只是採用暴力手段,最終造成強子的忤逆。


《金婚》,慈母多敗兒的背後,是子不教父之過的缺失


2,尊重和放縱

陳年的母親也是非常疼愛孩子,而這種疼愛並不是因為重男輕女,家裡只有陳年這一個孩子。

生陳年的時候,母親差點賠上自己的命,所以愛得更加深切。

相對來說,過度的疼愛總是會造成孩子唯我獨尊的性格。

陳年小小的年紀就特別的暴戾,在家裡稍有不順心,對母親非吼即罵,再長大些甚至動手打母親。

當父親想要管教的時候,母親卻攔在面前,哭訴自己是如何辛苦才生下陳年,當父親的怎能忍心這樣狠心管教兒子等等。

父親因為心疼妻子,也只能搖頭嘆息。

小錯不糾,久而久之,當父母察覺到陳年已經壞到離譜,想要再管教之時,卻已經晚了。

《金婚》,慈母多敗兒的背後,是子不教父之過的缺失


3,威嚴和壓迫

每個兒子都是父親一生的期望,幼時期望他們品學兼優,長大後期望他們出人頭地。

何文的父親是高級教師,對兒子的期望自然更甚於別人。

但何文偏偏不如他心願,學習中等,大學也是二本,好不容易給兒子走後門找了份學校老師的工作,可兒子就是不正幹,處處跟他做對。

一來二去,父子倆就鬧翻了臉,何文甚至背井離鄉跑到外地發展,數年也不曾回來。


《金婚》,慈母多敗兒的背後,是子不教父之過的缺失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向是家庭主要矛盾的所在。

做為母親,孩子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疼愛之情自然重上加重,溺愛總是在所難免,這種時候,做父親一定要保持清醒。

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更應該避免這些情況。

1,剛愎自用,

很多父親會認為,你的生命是我給的,我就有權利管教你。

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幼時或許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隨著一天天長大,你所流露出的所有情緒,最終會成為他們成長路上學習的榜樣。

你的獨斷專行會讓孩子變得敏感而暴戾,當孩子與你針鋒相對時,後悔已經晚了。

《金婚》,慈母多敗兒的背後,是子不教父之過的缺失


2,過度期望

有的父母擁有很高的智商,以為孩子就一定遺傳他們的優良。

但市井卻流傳著一句很戲虐的話,正正得負。

也就是說,父母的高智商加到一起,反而會有一個不那麼聰明的孩子。

本來只是普通的孩子,你卻處處要用高標準來要求他,最終很容易會弄巧成拙,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創傷。

在母親的溺愛要毀掉孩子時,做為父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理性來教育孩子,無論是男孩女孩,都是你自己的骨血,如果一味認那糟粕的思想一代代傳下來毒害祖國的未來,文明將如何發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