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超凶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烏鱧 [lǐ](Channa argus)就是我們俗稱的烏魚、黑魚、蛇頭魚,英文名Northern Snakehead,廣東人則習慣叫它“生魚”,是中國最常見的食用魚之一

頭似蟒蛇,身披迷彩

烏鱧屬鱧科鱧屬,原產於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半島。成年烏鱧體長一般在40~80釐米之間,身體呈圓筒形;體色多為黑灰色、棕黃色,背部和頭頂顏色較深,腹部為淡白色,身體兩側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兩側各有兩行黑色斑紋;背鰭很長,幾乎與尾鰭相連,尾鰭呈圓扇形;頭尖而扁,口寬大,和蟒蛇有幾分相似,因此喚作蛇頭魚。全國各大水系均有分佈,並且有大量人工養殖。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烏鱧。圖片:Andshel / wikimedia commons

我國長江以南水系還分佈著一種與烏鱧同屬不同種的斑鱧(Channa maculata),俗稱豺魚。兩者外形相似,所以經常混淆。主要區別有:烏鱧體形更修長,體色較暗,斑塊大且輪廓清晰;而斑鱧體形較短,斑塊小而雜亂。但最大的區別在頭部,烏鱧的頭頂有七星狀斑塊,而斑鱧的頭頂為漢字“一八八”形條紋,並且尾鰭有兩道弧形斑紋。然並卵!有些個體特徵並不十分典型,有時候光看圖片真的很難區分。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斑鱧。圖片:H-J Chen / seriouslyfish.com

水中霸王,打不死的小強

烏鱧是異常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喜歡棲息於水草叢生、底泥細軟、水流較緩的江河、湖泊和池塘中。它們常埋伏於水底層伏擊獵物,是當之無愧的水中殺手。成年烏鱧以各種小型魚類、兩棲類、甲殼類生物為食,且食量驚人,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烏鱧憑藉超強的生命力成為了北美著名的入侵物種。圖片:USGS

烏鱧對水質、水溫和水溶氧量的適應力極強。它們不僅可以在0~35℃水溫下存活,而且與大多數魚類不同的是,烏鱧的鰓具有小囊(腮上器),起著類似肺的作用。烏鱧能游到水面直接呼吸空氣,在水下時吸收小囊空氣中的氧。這種空氣囊使烏鱧能夠在氧含量很低的水體中存活,而體表覆蓋著一層粘液,只要保持溼潤,自帶“氧氣瓶”的烏鱧甚至能離開水在空氣中存活長達4天。

絢麗的鱧科,不止於大

鱧科魚類是一類能夠直接呼吸空氣的淡水魚,包括原產於亞洲的鱧屬(Channa)的26個種和原產於黑非洲的副鱧屬(Parachanna)的3個種。有些種類個頭較小,體色極其絢麗,常常被當做觀賞魚飼養——喜歡玩原生的朋友一定不陌生,俗稱“雷龍”的就是它們。這些傢伙看似呆萌,實則極其生猛

,你敢不給魚缸加個蓋,它們就跳死給你看。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橙斑鱧(Channa aurantimaculata)俗稱黃金眼鏡蛇雷龍。圖片:Nilanjan Mukherjee / seriouslyfish.com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布氏鱧(Channa bleheri)俗稱彩虹雷龍。圖片:Choy Heng Wah / seriouslyfish.com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側眼鱧(Channa pleurophthalma)俗稱七彩海象。圖片:Andreas Werth / seriouslyfish.com

鱧科多數品種都可以長到很大,屬於攻擊性很強的掠食者。如原產於東南亞的小盾鱧(Channa micropeltes),在水族市場俗稱“大鉛筆”,體長可超過一米

,周身黑色的斑塊和背部的綠色斑紋實在是很夢幻。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小盾鱧,我能盯著看一上午。圖片:Jean-Francois Helias / Fishing Adventures Thailand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被小盾鱧“腰斬”的羅非魚。圖片:USGS

古稱孝魚,實則護仔

烏鱧又俗稱孝魚,因為坊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黑魚產卵後便會失明,無法自己覓食,幼魚則會成群結隊爭相遊進雌魚嘴裡,以身飼母,所以把黑魚又稱為孝魚”。事實恰恰相反,其實這是鱧科魚特有的護幼行為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烏鱧的親魚在保護幼仔,這張圖很魔性。圖片:hygshy.com

每當繁殖季節,烏鱧和斑鱧將產卵地點選擇在水草叢中的淺灘或岸邊。親魚共同銜取水草和植物碎片構築環狀魚巢。產卵後,一對親魚或僅雄魚潛伏於魚巢附近守護魚卵,不讓其它生物靠近。剛孵出的仔魚,卵黃囊仍有殘留,通常浮於水面,親魚則守護在仔魚下方。隨著卵黃囊消退,仔魚爭相遊向親魚尋求庇護,所以“以身飼母”只是一種錯覺,而且烏鱧沒有口孵的習性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這張圖就是為了讓你們看看上文提到的斑鱧頭頂的“一八八”斑紋。圖片:綠豆扁 / PConline

烏鱧的護幼行為會十分猛烈,在野外遇見可別輕易招惹它們。孵出的仔魚會在親魚的庇護下生長,直至長到4~5釐米,體色由黃綠轉成墨綠,各鰭出現鰭條,有較強游泳能力後,才開始分散、獨立生活。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萌萌噠幼年烏鱧。圖片:Algerina Perna / Baltimore Sun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網上很紅的“母子魚”動畫,小盾鱧幼仔圍繞著親魚尋求保護。圖片:Boss lo / YouTube

再兇猛,也還是被做成了菜

越是兇猛的魚類似乎越是能勾起人類的食慾,烏鱧是一種絕佳的食用魚,個體大、生長快,產肉率高,鮮美細嫩並且還少刺

。黑魚煲湯、清蒸、紅燒、酸菜魚或者做成水煮魚,怎麼做都很好吃。前方高能預警,我要喪心病狂放圖片啦!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很有營養的黑魚湯。圖片:zhaonxue / 豆果美食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錫紙烤黑魚。圖片:熱愛紅燒肉北京 / 豆果美食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滑炒黑魚片。圖片:肖艾米 / 豆果美食

烏魚:超兇的水中小霸王,做成酸菜魚果然格外美味

怎麼能少了壓軸的酸菜魚呢!圖片:香顏 / 豆果美食

另外有些常見的食用魚的俗名和烏鱧(黑魚)容易混淆,比如名字裡同含有“鱧”字的筍殼魚(雲斑尖塘鱧)和南方常見的稻花塘鱧(塘鱧),其實他們都是蝦虎魚亞目的魚類,和烏鱧關係較遠。北方人還習慣把一種海魚——許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叫做黑魚,日本人則用漢字“鱧”代指海鰻(Muraenesox cinere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