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哪個?為什麼?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我最喜歡陶淵明,因為我喜歡他可以不在乎世人看法,也不留戀仕途,淡泊名利,歸隱山林,過起了隱居的田園生活,遠離俗世的紛紛擾擾,悠然自得。

記得上學的時候,讀《桃花源記》時,就被裡面的世外桃源所吸引,自給自足,不聞世事,過著自己的生活。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而這本《桃花源記》,就像寫的是陶淵明本人的一生,四次出世,四次歸隱,最後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最終歸隱山林,不再入仕為官,過起了隱居生活。

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看出來,他在歸隱後的生活,悠然自得,不被任何塵世中的俗事所困擾,無比舒適。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這首《歸園田居》,大概寫的就是歸隱之後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出來,歸隱後的生活,如此的閒適,令人神往。而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太快,我們忘了生活本來的模樣!

在現在社會的我們,每天都在為“生活”而奔波,逐漸忘了生活本來的樣子,從來沒有享受過生活,而讀陶淵明的詩,會讓我們看到生活本來的樣子。生活本來的樣子不只是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你把你融入到生活中,你會發現它會帶給你很多你自己意想不到的感悟!

陶淵明豁然自達的心勁,和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態度,讓我們為之嘆服,如今的我們就像“羈鳥”一樣,也想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而現實使我們又不得不在“樊籠”裡,為了生計而奔波,無比煩惱。讀陶淵明的詩,可以為自己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忘掉本來的自己,去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而這個自己沒有煩惱和憂愁,只有快樂,我們可以將自己藏身於此,無畏凡事,去逃避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


琪葛格


鄧公


楊師傅999111


中華五千年曆史人物很多。

近代一點確實很喜歡毛澤東。他作為革命的領袖,又很有文學才華。一個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實至名歸。特別喜歡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沁園春,雪》江上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等等等,特別是《沁園春,雪》我覺得很像李白的《將進酒》都有點很狂。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但不得不說確實了不起。每當想起就使人很振奮。

畢竟那個年代人類生活沒有現在豐富。相對匱乏,人們才能如此神會的理解並表達出如此高的文學色彩和個性。展現出高度的文學精神。支撐起一個人的靈魂。給後人支起一個精神榜樣。只是現代社會也不能說人們的精神靈魂搖搖欲墜,只是很少有這般激揚的文學色彩。……



自詡劉二狗


陳阿嬌

首先我是個女生經常喜歡看小說,後來看見金屋藏嬌的故事就喜歡上了阿嬌,為阿嬌惋惜,憤憤不平。

首先阿嬌是長公主之女,外婆是皇后,舅舅是皇帝,外公也是皇帝,有誰能比她的身份更加高貴呢。她這一生若沒有嫁與劉徹,估計她能平安的過完一生。

當時由於慄姬的自大錯失長公主的結盟,長公主一怒之下與漢武帝劉徹的母親王夫人結盟。更有趣的事,劉徹當時許下的金屋藏嬌之諾,贏得長公主的芳心,此後長公主與王夫人開始合夥搬倒慄姬和劉榮。

劉徹登上了帝王之路,阿嬌嫁給劉徹後,度過幾年的快樂時光,後面與劉徹爭吵越來越越劇烈。劉徹害怕外戚強大,扶衛子夫上位。後,阿嬌因巫蠱被廢,棄與長門。長公主心疼女兒,於是找司馬相如寫文,一擲千金,也未能換得劉徹的回頭。

阿嬌很可悲,縱有傲然的身世,對丈夫的心也無能迴天,誠然,阿嬌很愛劉徹,她的一顆赤子之心被長輩保護的很好。

但是她忘了成長,在她不知道的時候,他的丈夫已經快速的成長為一個帝王,他們的步伐開始亂了,她跟不上他的腳步,也就開始失去他,阿嬌的母親屢屢以扶劉徹上位為理由,干涉朝政,並祖母維護阿嬌,壓制劉徹,劉徹當時又是個血氣方剛的少年,內心的鬱悶無處可發致使與阿嬌的一次又一次的爭吵。

我心疼阿嬌,她雖是失敗者,卻愛的坦坦蕩蕩,轟轟烈烈。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她永遠擁有一筆絢爛的色彩,她的金屋,她的長門,永遠都是她的傳說。我看過很多關於她的小說,有時也會在想,她若聰明一點也不會是那樣悲涼的結局。初,高中聽著《愛殤》這首歌就覺得挺配阿嬌和劉徹的。

“暮色起看天邊斜陽,恍惚想起你的臉龐,畢竟回想 難免徒增感傷,輕嘆息 我們那些好時光,夜未央繁星落眼眶,拾一段柔軟的光芒,清風過 曳燭光,獨舞無人欣賞,留花瓣隨風飄蕩,我要將過往都儲藏,編一段美好的夢想,也許幻想 到最後會更傷,假歡暢 又何妨 無人共享,你曾經是我的邊疆,抵擋我所有的悲傷,西風殘 故人往如今被愛流放,困在眼淚中央……”低唱著這首《愛殤》宛如感受著阿嬌的心酸與悲涼。

好了各位就寫到這吧,如果大家對阿嬌感興趣,我可以推薦幾本有關她的小說。《何處金屋可藏嬌》《金屋恨》。



籽痕


”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詩聖杜甫。

杜甫一生心繫國家人民。天寶末年的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面對國破人亡,杜甫寫下三吏三別,秋興三首等感人至深的詩句。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不僅在於它真實地記錄了唐朝末年的歷史事件,還在於提供了更為真實的生活畫面。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些詩句表達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諾德溝通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海瑞。

海瑞,民間人稱“海清天”,字汝賢,號剛峰,生於海南,初為南平教諭,歷任淳安知縣,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他兩袖清風力主嚴懲貪官汙吏,在那混沌的大明朝絕對一股清流。

他最讓我佩服的是,敢於直言上諫,敢於把最高統治者拉下馬。嘉靖帝——朱厚熜,二十年不理朝政,一心修玄,只為長生,熱衷搞土木工程;內閣首輔則嚴嵩趁機掌控朝局,排除異己,把整個大明朝搞得烏煙瘴氣、官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

嘉靖四十一年,嚴嵩倒臺,可是朝廷的風氣依然沒變,因為腐敗的根在於嘉靖皇帝。明眼人都看出來的事,就是沒人敢說,朝中重臣、封疆大吏不但不說,反而爭著向皇帝獻媚。這時候海瑞出來了,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治安疏》走來了,海瑞是一點面子也沒給皇帝留啊,他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直言大明朝禍亂的根源就是——嘉靖。

海瑞這樣做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嗎?可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就不要命了也是少見。以我之見,海瑞才是真正的憂國憂民,真正為了大明朝,為了天下蒼生。有些人抨擊海瑞,太直不會做官,那請問,在你眼中“溜鬚拍馬”、“欺上瞞下”、為了一己之私,拉山頭、搞圈子就是會做官?如果大明朝有三分之一海瑞一樣的官員,大明朝也不至於亡國。

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我心中海瑞就是俠,就是英雄。






wsbg的小新


提到蘇軾,蘇東坡,中國人可能有人不太瞭解蘇東坡,但是沒有人不喜歡蘇東坡。夏天來臨了咱們打開荔枝,就能想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不吃荔枝了咱去爬山吧,登上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爬完了山,游水吧,遊杭州立刻就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你就算去問個在不懂詩的人,聽說過蘇東坡嗎,他也會說“嗯,東坡肉,味道很不錯”這就是咱們宋朝的大才子。

有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發現就是咱們提起這個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的詩人,不沉重,不痛苦,而且還他別有趣味。為什麼呢?

第一 個勝利,好人。

從人文主義來說,他是一個好人,儘管也捲入政治鬥爭,但沒害過人。

第二 有才華,說起蘇東坡的才華真是如數家珍,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首,就不用說了,“蘇黃”,蘇東坡和黃庭堅,“蘇辛”,蘇東坡和辛棄疾,“蘇歐”,蘇東坡和歐陽修,不論是詩、詞、還是散文蘇東坡的造詣都是不可估量的,咱們再說畫畫,“蘇米”,蘇東坡和米芾,蘇東坡不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做到極致,都是頂級的。

蘇東坡考取功明時當時殿試的文章為《論為官的寬與簡》當時科舉是盲審,就是寫了文章怕別人認出筆跡在由別人代筆寫一遍交給主考官。而當時蘇軾的主考官是歐陽修,歐陽修特別喜歡蘇軾的文章的文風但是他以為這是他的好朋友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章,雖然歐陽修特別喜歡蘇軾的文章,但是,為了避嫌給了個第二名,親們,看了嗎,歐陽修是忍痛給了第二要不然就是第一。

後來歐陽修在看蘇軾的文章他怎麼形容,“喜極而汗下”,就是,喜歡的渾身冒汗,並且當即決定“吾應讓位,使之出人頭地”還和他的子孫說:“三十年後無人在談起老夫,”這裡的歐陽修,也真是個識人,善用人,還懂的讓位。不知各位朋友有沒有這樣的上司或有過這樣知的遇之恩。更凸顯了蘇軾的才華。

還有一個故事就是,皇帝總是一邊吃飯一遍看蘇軾的文章,只要是他停下來不吃了就是,在想蘇東坡的文章,有一次蘇東坡被貶,因病有一段時間沒寫文章,大家以為蘇東坡去世了,皇帝看著滿桌的飯,想想失去了這麼一味才子,扔下筷子,不吃了。這是什麼待遇,皇帝為他不吃飯。

第三 有情義(兄弟情)蘇軾的弟弟也就是三蘇的“小蘇”,蘇轍,軾,車轅。轍,車的痕跡,看多好,哥哥在前面走,弟弟在後跟,一生的兄弟,一生的朋友,大家都熟悉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大家都以為是情詩,其實不是,這是蘇東坡因思念弟弟而寫的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蘇東坡第一次離京任鳳翔判官,蘇轍去送哥哥,兩人惜別,弟弟踏馬回行,蘇軾不忍離去。看看弟弟漸行漸遠寫下了,“登高回首坡壟閣,惟見烏帽出覆沒”,大家想想那個畫面感,站著不忍走,看著弟弟的帽子起起落落。

最後蘇東坡臨終前告訴自己的兒子讓子游(蘇轍字子游)給他寫墓誌銘,蘇轍寫下,“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扶我則兄,誨我則師。”

第四 夫妻情 蘇軾,18歲娶了小她三歲的妻子王弗,他是這樣形容妻子,“敏而靜”,聰明,不聒噪”,王弗當時嫁給蘇家說未曾讀過書,婚後,蘇軾讀書偶有忘記,王弗即提醒,蘇軾驚訝。王弗“略懂”。

蘇軾大事聰明,小事糊塗,曾誇口“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在他眼裡沒有壞人,而妻子王弗特別智慧經常勸誡蘇軾,並幫助他為人處事,搞好人際關係,分辨好壞人。

所以蘇軾也特別尊重他的妻子,雖然是父母包辦,但二人也是琴瑟和鳴,舉案齊眉。

可惜很不幸,王弗和蘇軾結果十年後病逝,而蘇軾也是無時無刻都在思念亡妻,在王弗去世十年,蘇軾寫下了千古絕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裡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第五 幽默,風趣。蘇東坡一生,不是在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確從不抱怨沉淪,而是怡然自得。

蘇東坡,公元1061年初次為官,任鳳翔判官,再任三年,在此期間結識了章潡,為什麼要提到章潡呢。因為後來幾次被貶都是因為章潡當宰相後,落井下石,排擠打壓,而且章潡為人狠毒。從下面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來。

常年到就怕壞人有文化,章潡也極具才華,又爽朗大方,蘇軾也應該萬萬沒想到,後來章潡成為了他仕途的絆腳石吧。

一日章潡和蘇軾同遊蘆關,途中遇到一條深澗,他們同時看到了深澗另側的石壁,就想在上面提字,後來一看要過這個萬丈深淵,蘇軾就覺得太危險了,就不提字了。而章潡自己搭一個簡單木橋,小心翼翼過去。而又爬了一條長藤。走到石壁上寫下“蘇軾章潡遊此”六個大字。

蘇軾當時就說“總有一天你會殺人,”章潡道“何出此言?”蘇軾答:“敢於玩弄自己生命的人自然也不會在乎別人的生命。”蘇軾雖有預言但是防不勝防啊。

任命鳳翔判官三年後,宋任宗駕崩。英宗即位,蘇軾於公元1064年,任職於“史官”,也就是宮中的圖書管理員,他也藉此博覽群書,名家字畫。這麼聰明的蘇軾,那真是如魚得水,天堂般的日子。

好景不長,1069年,宋神宗期間掀起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大家也知道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可想也是有才華的人,但是王安石變法卻讓老百姓流離失所,無處安身,用當時的話說就是拆房屋,殺耕牛。

而蘇軾反對變法,儘管皇帝也知道蘇軾的才華,可是形式不允許啊。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被貶杭州,而蘇軾一別京城天地寬,做地方官十年。在杭州修“蘇堤”,建“黃樓”,賑災救民,對抗瘟疫,設立公立醫院,並且“順便”寫下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公元 1079年,蘇軾,因為一篇文章而遭難,大家知道蘇軾看到不公的事情要不說就是“如蠅在食,吐之乃已”,這一年蘇軾寫下《元豐續蘇子詹學士錢塘集》,被別有用心之人。雞蛋挑骨頭,添油加醋,說蘇軾藐視君上,為亂朝政。因此蘇軾及好友都被牽連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御史臺,又稱烏臺)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

人生三次主要貶嫡:黃州→惠州→儋州

公元1080,44歲蘇軾到黃州,蘇軾除去長衫(文人的標誌)換短衣,給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雪堂”,雪塘東面有塊地,自己開田地,取名東坡。這就有了“東坡居士”,一下咱們就正式改為蘇東坡了,在此蘇東坡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前後《赤壁賦》,《臨江仙》“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黃州的生活也把蘇東坡變成了“美食家”,愛吃肉發明了“東坡肉”,,參與了慈善事業,當地有超過第三個孩子就被迫溺死的情況,而蘇東坡看到後就成立了“孤兒院”和當地寺廟和尚請富人捐款救助這些孩子,蘇東坡那時就很好的詮釋了“人道主義精神”。

公元1094年,哲宗即位,用林語堂老先生的話咱這位皇帝就是“十八歲的傻子”,這裡“有文化的壞人”又出現了,並當了宰相,章潡,大家長想一個老奸巨猾的宰相想要和弄“十八歲的傻子”太容易。章潡曾因為高臺太后被關“面壁思過”所以哲宗一即位,章潡第一件事就是慫恿皇帝不讓高太后的靈位進祖廟。(皇帝沒答應)又因他曾與司馬光不和。做了第二件事,把宰相司馬光的棺材扒出來,鞭笞其屍骨。還有比這更狠毒的嗎?而蘇東坡因為反對過變法,如此一來,58歲的蘇東坡又被捲入到政治鬥爭裡併成為犧牲品被貶惠州。

惠州,當年黃州離開封(宋朝國都)還是很近的,咱們可以理解為皇帝還不是特別生氣,只是訓誡一下而已,可這次章潡向皇帝裡“獻計”蘇東坡被貶惠州,據史書記載蘇東坡是第一位被貶到嶺南的人,當是蘇東坡已經58歲,讓一個58歲的人上那麼遙遠的亞熱帶,這個狠毒的章潡,真是“最毒不過章潡心啊”。

嶺南,屬於亞熱帶,很多事物又引起了蘇東坡的興趣。雖然是58歲高齡(那可是60古來稀的年代),這裡有甘蔗,荔枝,香蕉等。從此就又給咱們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是走到哪裡,吃到哪裡,寫到哪裡。在這裡他吃到了,“烤羊脊”,燒鰻魚,煎生蠔等。

更重要的是蘇東坡仍舊關心民間疾苦,開始和當地官員,改善革新。為惠州老百姓,搭了兩座橋,還讓當地人用上了“浮馬”,這可是個寶。他可以緩解當地人因為插秧而引起的腰痠背疼的狀況。

雖說是被貶但蘇東坡也把小日子過的有聲有色,真不虧是才子。但朝廷的章潡坐不住了,咱們就說這個章潡有多缺德,這還是昔日老友,還“蘇軾章潡遊此”,真是妥妥的拉低了咱們才子的為人,章潡就是見不得蘇東坡一日好,他一聽我把你貶到惠州是想讓你受罪,你竟然“不辭長作嶺南人”,你喜歡在哪裡啊,我偏不讓你如願,再貶。章潡就是這麼缺德。

公元1097年,六十一歲的蘇東坡被貶(儋州)

要不說“有文化的壞人真可怕”,蘇軾,字子詹,好不容易被章潡這個大惡人發現了一個大樂趣,儋州的儋和子詹的詹長的也太像了,那就去儋州吧。有文化吧。狠毒吧讓六十一歲的昔日老友去儋州,今天的海南,當年那可是“沒開發呢”,一路跋山涉水,蘇東坡來到了儋州。

這一次蘇東坡,感覺到回京無望了,小兒子留家室在惠州,自己陪父親蘇東坡來到儋州,那時候的孩子也是孝順。在過海前,蘇東坡與弟弟子游見了一面,不知老人家當時會不會預感到是最後一面。

海南的天氣。極其悶熱,潮溼,冬天霧氣很重,這讓一個在北方生活貫了的老人,真是情何以堪,蘇東坡的新病舊疾頻頻發作,儋州不敢說是蠻荒之地。但肯定是不及京城發達,當地人多用巫術治病。蘇東坡為了給自己治病,也為了救一方百姓潛心研究醫學,看這就是“打不死的小強”,真是到哪裡都能造福一方百姓。還有就是原本漢人,跟他們當地土人,相處的也不好,經常打打殺殺,而蘇東坡給他們看病,這讓蘇東坡跟他們處的那叫一個和諧。

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他的弟弟宋徽宗即位,主張所有老臣一律赦罪

公元1101年在回開封的路上途徑常州,老人家身體由於天氣炎熱,又旅途勞累,舊病復發,公元1101年7月18日,在常州的船上他把三個孩子叫到跟前說:“我平生未嘗為惡自信不會下地獄”又告訴兒子讓子游為他寫墓誌銘,他要求要藏在弟弟家附近的山上,7月25日他在杭州的方丈老友來看他,7月26日,他還寫了一首詩,7月28日,突然惡化,彌留之際,方丈在他耳邊說:先生現在想一下來生”蘇東坡回答說:“西天也許有空想又何用。”他的好朋友錢世雄在他耳邊說:“最好還是要如是想。”蘇東坡最後一句話“勉強想就錯了。”最後蘇東坡留給我們的是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話:“勉強想就錯了”。

一帶文豪就此隕落,他的浩然正氣已用盡,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正氣形成事業的人品,由遭遇凸顯出來,不隨死而亡,蘇東坡去了他的名字成為了我們的記憶,而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


來了智寶


曹操!原因有三

一是曹操的軍事智慧,能在形成三國鼎足之前,官渡戰袁紹,而後啟用郭嘉的智謀,平定北方!

二是曹操的用人智慧,官渡之戰後的焚燒信件,讓更多的人才踏實為自己效力,奠定了紮實的人才基礎!

三是曹操的戰略眼光,能在後漢不穩定的局勢中,抓住機會攜天子以令諸侯,使自己迅速壯大起來,積蓄力量,在紛亂地當時形成一股力量,為北方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椽琪


毫無疑問是莊子啊。

不讀莊子,不懂中國,你只要去看就能被震撼。看看歷代名家論莊子——

錢穆:莊周真是一位曠代的大哲人,同時也是一位絕世的大文豪。你只要讀過他的書,他自會說動你的心。他笑盡罵盡了上下古今舉世的人,但人們越給他笑罵,越會喜歡他。

清·吳世尚《莊子解序》:“吾觀《莊子》之文,最為入情入理,高處著眼,大處起議,空處落筆,淡處措想,道來真令人解頤忘臥。”

宣穎《南華經解》:“圭角化盡,卻不是模稜學問。……才情廢盡,卻不是藏拙學問”。

清代學者胡文英在《莊子獨見·莊子論略》:“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大鵬展翅、莊周夢蝶、罔兩問影、庖丁解牛、運斤成風、失之交臂、內聖外王……莊子創造的典故難以盡數,莊學與佛學、西方哲學都能進行很好的比較會通,這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文明的寶貴財富!



咕咕考古


 

  6、毛澤東(1893-1976),新中國的締造者,他的巨大影響包括統一中國、獨立自主、破除迷信、滅絕匪患、打倒孔家店、建立平等觀念和共產主義信念!新中國的影響,就是毛的影響。毛的革命、政治、經濟、國防、外交、工業、民族和人口等方針政策和措施,以及毛的思想、軍事和文學才能,都影響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