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驍勇善戰 也能恣意灑脫


金戈鐵馬,風雲激盪的南北朝時期,英雄輩出,群星閃耀。但今天我們不聊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風流人物,而是聊一聊名氣稍遜但是同樣值得我們敬佩的曹景宗。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內)人。他的父親便是劉宋徵虜將軍曹欣之。出身在這樣的軍人家庭。少年時的曹景宗便以善騎射、好獵、膽勇過人而遠近聞名。常與十幾個少年一起到林中射鹿,每當大家騎著馬一起追捕鹿群時,鹿馬相雜,眾人都怕射中別人的馬。只有曹景宗毫無懼色,撥箭射之,鹿應弦而倒,眾人皆叫好。

曹景宗不到二十歲時,其父因公事要出州,只帶上曹景宗和幾個隨從,不料半路遇上了幾百個蠻兵,將他們團團圍住,眾人驚慌之際,只見曹景宗帶一百餘支箭,馳馬四射,一箭射殺一個蠻兵,蠻兵大驚,四散逃走。自此以後,他以勇猛過人而遠近聞名。曹景宗不僅喜歡耍搶掄棒,還頗為喜愛瀏覽史書。每當讀到《司馬穰苴傳》、《樂毅傳》時,他總是放下書嘆息道:“男兒應當做這樣的人!"

那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度,想當官的話,基本上靠人推薦。曹景宗因為父親的關係得以入朝為官。在此期間,一次他少年時的好友張道門家中發生變故,全家被滿門抄斬。原先的親戚故朋生怕惹禍上身,沒人敢為他們收屍。聽聞消息後的曹景宗全然不顧,派船將張家人屍體運回了新野安葬,鄉親紛紛贊曹景宗膽色義氣可敬。由於他為人慷慨、性格豪邁,每臨戰陣,便勇往無前,因此在官場上人緣不錯,許多和他合作過的官員都對其讚賞有加。他尤其和擔任雍州刺史的蕭衍(後來的梁武帝)交往密切,蕭衍也經常出入他的府中,與其把酒言歡、暢談人生,將其引為心腹,這段時期交好蕭衍也成為曹景宗此後飛黃騰達的雄厚資本。人生除了過硬的實力,有貴人相助,也很重要啊!

後來,曹景宗不斷建功立業,在官場上一路上升。

史書記載曹景宗在揚州擔任地方官時。有一次乘車外出,喜歡熱鬧的他想掀開帷幔看看街道上的場景,遭隨從所阻,您是朝廷重臣,一言一行代表朝廷的體面,如果您的尊容輕易為百姓們所見的話,便顯得不夠尊重。這位極具個性的將軍說了一段流傳後世的話:“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霹靂聲,箭如餓鴟叫,平澤中逐獐,數肋射之,渴飲其血,飢食其胃,甜如甘露漿,覺耳後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將至。今來揚州作貴人,動轉不得,路行開車幔,小人輒言不可,閉置車中,如三日新婦,此邑邑使人氣盡。”通過漫長的歲月長河,今天的我們依舊能夠看到一位不拘繁文縟節、嚮往快意灑脫人生的猛將。毛主席讀到此處後,也忍不住批註道:“景宗亦豪傑哉!”

但是,如果你以為曹景宗僅僅是一介武夫那就大錯特錯了,“鍾離之戰”後,他和名將韋睿班師回朝,梁武帝舉行盛大宴會為他們慶功,朝中文武大臣悉數到齊,場面蔚為壯觀!在席間,有人提議賦詩助興,由文學大家、尚書左僕射沈約(他與梁武帝蕭衍都是著名的文學群體“竟陵八友”的成員,沈約在文學和史學方面成就都很高,《晉書》、《宋書》等都出自他手)負責安排詩韻,在場官員皆知曹景宗不擅詩文。故輪到曹景宗時,大家都沒想著讓他作詩,誰知曹景宗豪氣不減,偏要作詩,他將碗中美酒一飲而盡,隨即揮筆在紙上成詩一首:“去時女兒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身旁的侍者趕緊大聲的唸了出來,眾人聽完之後,連聲叫好,此詩不但自然流暢,而且非常應景,很多在場的文人皆自嘆不如。這首詩後來便被命名《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詩》,得以流傳後世。

這位在戰場上驍勇善戰、戰場外又恣意灑脫的猛將,他的經歷為歷史的長河增添一點點溫度和亮度,也讓幾千年後的我們看到,那些五大三粗的武將也有真性情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