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100多人夠資格評高級教師,近40人上臺述職,最後爭奪五個名額!你怎麼看?

福爾馬林宏珊軍


我可以說是評職稱的幸運兒。主要還是提前準備,時刻準備,事事準備,時時準備。總體是累並快樂著。

一、一心撲在工作上,長期做班主任。

校長無論怎樣,都是特別關注工作的。普通老師 學科教學工作領先,會得到領導的關注。只要你一心一意投入在教學工作上,取得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學科組內暫時不可取代的地位,縣級和鄉鎮或學校的表彰獎勵在三四年內會陸續到來。

班主任的地位更高。教學實績好,班級管理(特別是班級成績好)會讓教學、政教各條線的領導都會高看一眼。在校內評職稱、績效考核都會比普通科任老師處處領先。

二、時刻關注活動評比,有教學教研成果。

實績獲得領導的支持,也是進一步做好教學教研的動力。教學類成果主要是優質課競賽(教學基本功競賽),不要和公開課示範課混淆,必須有競賽等級獎的。要積極參加比賽,爭取獲得市級縣級多次獎勵。教研類成果主要是論文和課題。要儘可能參加各類論文比賽和撰寫課題材料。特別是早做準備,時時準備,事事準備。這樣在平時就可獲得各種教科研的獎勵,評職稱時就不會手忙腳亂。

總之,評職稱雖說有名額限制,但總是有很多人能夠評下來。只要自己工作努力,各方面準備充分,就可以沒有遺憾。


初中化學空中課堂


最高級的玩法,莫過於人玩人,我原來不相信職稱會牽扯到這麼多老師的利益,現在我這麼相信了!

現在的職稱不再是簡單的榮譽了,而是實實在在與金錢、收入掛鉤…所以大家競相競聘,登臺演說,各顯神通……

這所學校一定是一所名校或者同年齡段的老師居多,如此眾多符合條件的老師競聘,已經不能說誰優秀或者誰更優秀,職稱就是誘人的大蛋糕,都想吃到口中!40人述職,卻只有5個名額,難道最後勝出的5個就是最優秀的嗎?肯定不是,老師偏向性投票、領導的喜好等因素左右著最後結果,當然很多地方都是最後有領導拍板定奪!關鍵沒有評上的該可能明年又要面臨這種情況,或許那個時候已經不是40人,也許是60人或者更多,很多符合條件的老師會重複著這樣的過程可能很多年才能最終評上,如此規模和名額限制,甚至有些到退休都沒有機會,這完全有可能的。

不公平的職稱評審對老師的積極性打擊是很大的。

如果職稱評審全透明,公開,公平,大多數老師還可以理解,個別地方暗箱操作,領導一手掌握資源按喜好分配,不送禮,不拉關係就不能評的結果就是導致很多老師寒心,很容易給工作帶來負面效應,影響老師們特別是一線老師對教育的熱情。


在評聘過程中要公正公開,教代會要起公正的監督作用,評聘過程必須符合相關文件,同時不能隨意更改評審條件。而且老師們也必須把評審過程中的不合理或者違規的現象向主管部門反應,至於上級是否調查處理那是他們的事。

最迫切希望職稱有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工資儘量與職稱脫鉤,改革工資制度與工齡相關,這才符合大多數教師的真正利益。

對教師職稱的評審你有什麼要說的話,請留言區留言交流!


楊鍋來了


通過述職競聘高級教師,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這個標準是什麼?

看誰的發言感人勵志?還是精彩有趣?還是激情飛揚?

如果中層領導和普通老師一起競聘呢?如果一個後勤人員和老師一起競聘呢?

可能公平公正嗎?起點已經不公平了?結局可能公平嗎?


這種操作完全是拿老師當猴涮。


第一:職稱牽涉老師的個人利益,選拔方式必須公正公平。

就算有5個人勝出了,他們就一定是優秀的嗎?

現在老師的評審,除了教學業績是真的,哪一項不是人為的?證書靠領導給,優質課靠領導給機會。我們學校有兩年的優質課名額,一般老師都沒聽說過,證書下來了,才知道我們學校兩個主任參賽了,她們不在一線教課已經多年了。

只要是人為操作的都有可能不公平!

還不如就看教學成績,一目瞭然,想評職稱就上課,並且教出好成績。除此之外,都是玩弄老師的手段。

第二:導致老師之間惡性競爭,喪失基本的道德底線。

如果明年這個學校還競聘,某些老師會不會給領導評委送禮以達到目的?肯定有吧!

現在的職稱把本來乾淨的學校和老師搞的烏煙瘴氣!沒有一點為人師表的樣子。

去年我們學校一個老師評職稱,錶快填好了,被最好的姐妹給告發了,說她一個優質課證書不是教研室發的,不夠硬,結果自己去評了。實際她完全可以一起參評,一起競爭。我聽說後震驚極了,兩個老師平時好的跟一個人似的。真不知道是人心可怕還是職稱讓人心更可怕!

這兩個人現在如仇人一般。沒有廝打是因為好歹還是老師,不想太難看!

我們為人師表,卻做著小人一樣的勾當。


職稱寒了太多老師的心,要麼取消,要麼大幅度的改革。

職稱可與教齡並行,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自然晉升,如果特別優秀者可提前晉升,讓大多數老師能看到希望!

如果做不到以上,至少有個公平公正的選拔標準,不能任校長鬍作非為!

本人老師,至少目前看不到職稱任何的激勵作用,只看到了老師們為了職稱沒有尊嚴沒有人格,要不徹底佛系,與世無爭。

100多人,最後只要5人,競爭比高考還要殘酷呀,可憐的老師!

有些人可能快要退休了,幹了一輩子了,還要上臺證明你幹了什麼?合不合格?還要有人給你評價你有無資格?老師們,你真的還有尊嚴嗎?

如果是你,老師們,你準備怎麼去述職競聘呢?


人生如夢LLH


記得前20多年的時候,我們評選小學高級教師,夠資格的,共計五人,爭奪一個名額。我也是其中之一了。

那時候也是要述職的。聽了他們的述職報告,真的讓我目瞪口呆了。一個普通的教師,怎麼一評職稱,就那麼的有了雄才大略,那麼多大公無私,那麼的忠於職守,那麼的富於才華了呢?我想如果上臺讓我那麼說,我肯定會心驚肉跳,面紅耳赤的呢!

那種大話,我真的說不出口,只好臨時做了決定,退出評選。當然,我的舉動引起了一片譁然。

後來,評職稱實行了分數制。也就是把你的工作成績量化了。然後根據你所得的分值,再決定讓不讓你參評,就在那一年,我順利的進入了小學高級職稱。

你們學校評職稱,40多名老師爭奪五個指標,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被擠了下來。如果一個勤奮紮實苦幹的教師,被淘汰下來,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打擊很大的,所以這種評職稱的辦法,也是不太科學的。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所謂的“述職”就是走形式,背後的骯髒行為才是真刀實槍:有送錢的,價格從20000一路狂漲到將近10萬;還有獻了“青春”,甚至獻了胃,我學校即有一個女教師,無色可獻,亦不捨財,在“述職”時說到辛酸處,淚灑當場,去年又兩次住進病房,今年退休年齡已到,只能黯然離場……

而只有幾個確實憑真才實學,埋頭苦幹評上的。

我屬於既無才又無色,只不過評了3次後,在第3年趕上末班車了。否則,以現在學校上下沒有幾個良善的環境下,我也只能~




看到評職稱這個話題,小七一聲長嘆!

6年前,我準備好了所有的材料,準備參加職評,結果至今沒評過一次。

今年學校又通知:今年學校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指數全部是負的,一個指標都沒有了。誰也評不了職稱了。



所以,100多人爭5個名額,這真的已經算不錯的了。至少還有5個名額啊,比我們強多了!

這就是教師評職稱的現實情況。

排長隊等指標。

我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教師教學年限夠了、工作量夠了、教學成果也足夠了、論文和各種競賽獎項也都拿夠了,也就是說什麼條件都達到了,卻不能直接評職稱,非要限制名額?

但是,我看得清清楚楚:大批教師壓在那裡評不了職稱。就以我們學校為例吧,我6年前就達到評中級的要求了,一切準備就緒,但是前面排了40多人,輪不到我。今年好不容易差不多輪到我,又沒有指標了……

我們學校現在有56位教師等著評高級,去年和今年都是一個指標都沒有!很多人已經放棄評職稱的想法了……

好像只有教師評職稱需要指標。

我朋友在南方某城市做公務員,過年時跟他聊起我評不了職稱的問題。他很不理解。他問了我一系列的問題:

①你缺什麼材料?

答:不缺,什麼材料都準備好了。

②你有什麼條件達不到嗎?

答:沒有。我的條件夠評學科帶頭人了!

③那你怎麼評不上職稱?

答:不是評不上,而是沒機會評。沒有指標。

④指標?什麼意思?不是到年限就可以晉升嗎還是需要考試?

答:如果可以考試,那我就謝天謝地了!

教師評職稱,就是這麼難。

題主問:學校100多人夠資格評高級職稱,40多人上臺述職,最後爭奪5個名額,你怎麼看?

小七想說:我很羨慕他們,一下子就有5個名額,太奢侈了!我們四五十號人眼巴巴地望著,結果連一個名額也沒有……


結束語:

當教師,眼界要放開,不要在職稱這棵樹上吊死。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至於職稱嘛,佛系對待吧,各位同仁。看淡職稱,有益於身心健康!

我是小七,樂於為您解疑答惑。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給我一個關注吧。

墨公子說教育


說說我的觀點!作為一名教師,職稱之痛令人難忘!91年專科學校畢業,中二定級本該94年,結果縣裡97年才給定級,直接影響後來中一職稱順利評選!2010年幾個同學已經評上高級職稱。自己才評上中一,十九年曆程,經歷了多少次參評。那份心情無人可以理解,2018年!全縣不到3000名教師,評高級職稱指標只有24名,我們單位正式在編職工120人,給了兩個指標2個,期盼已久機會來臨,因為評高級職稱條件一直在變,夠資格只有三個人,很幸運排名第一,經歷各種艱難險阻,終於順利通過!

可以說每個評上中一教師,都在努力工作,為準備評高級職稱做準備,

100名,五個指標,競爭太厲害,每個單位都有評委會,目前形勢嚴峻,來不得半點虛假,大家把自己材料和各種所需證件交到單位,評委會按照細則排名!然後公示,積分從高到低!這樣比較公平,拉開積分主要是年度考核優秀,和教師節優秀(這個有省級有市級縣級),工齡並不佔多大優勢,每次評高級職稱,幾家歡樂幾家憂,僧多粥少的局面,

高級職稱不僅僅是工資提高,更重要是一份榮譽,

積極參評,無論結果如何?






卡薩布蘭卡lsy


該準備的資料還是要準備的,不然真到自己有機會評了又拿不齊所需的資料。我是2O18年10月份報名參評的,同年參評的老師中高有1O人中級的有七人,全部通過,2019年1O月份已經聘上並加了工資。結果2O19年同事去報名參評竟然沒有名額了。但是我知道很多老師都在為以後的參評在做準備。




77O521芬芳


現在的職稱問題已經成了好多老師的一塊心病。

執教20多年,30年上不了高級職稱的老師大有人在。甚至很多老師執教一生,直到退休仍然是初中級職稱。

當下,最核心的問題是高級教師的名額受到了嚴格限制。

就拿我們縣來說,每一年的高級職稱名額只有8個,而達到高級職稱評審條件的老師則比這個名額不知多出了多少倍。



因此上,就出現了殘酷激烈的競爭。除了硬性規定的三大條件(學歷、市級及其以上綜合榮譽、市級及其以上課題結題)必須滿足之外,就要論資歷和工作業績。

所以,每一年在幾百人中也就只篩選出8名教師能夠上高級職稱。絕大部分老師直至退休都沒有等到這個名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其中,就有一大部分老師是因為硬性指標達不到,而最終沒有拿到晉升高級職稱的資格和名額。

這個硬性指標主要指的還是三大硬性條件:

學歷、市級及其以上綜合榮譽、市級及其以上課題結題。

關於學歷:

很多要上高級職稱的老教師,一部分七八十年代的老中師生,由於受時代和歷史的影響,這一批老教師基本上就沒有拿到本科學歷,其中很少一部分人後來通過函授進修,或者上電大等形式獲得了本科學歷。而絕大部分最終都停留在了大專學歷這個層面上。

因此上,學歷這道門檻這些老教師根本就無法邁過,就學歷一項指標把很多人卡在了高級職稱的門外。



關於市級及其以上綜合榮譽:

說實話,這個指標特別的難,因為評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勞動模範、師德先進個人,先進教育工作者、模範班主任等,基本上都傾斜於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和教育教學成績業績較為突出的教師身上,能夠真正落在這些老教師的身上的機會並不多。能夠取得這一榮譽的老教師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一輩子從教是很難獲得這樣的榮譽的。

關於市級及其以上課題結題:

這一項相比前兩項而言能夠稍微容易一些。只要肯下功夫,做出一些努力,還是能夠拿到市級及其以上課題結題證書的。

這三個硬性指標把很大一部分老教師就關在了評審高級職稱的門外。

每一年的高級職稱名額下來後,先用這三項硬性指標來圈定參評人員。就這樣仍然能夠圈進去一二百人。然後,從這一二百人裡邊論資排輩,按照工作業績,教育教學成果等條件進行篩選,這樣就成了百裡挑一的局面。



因此,就目前的職稱評審條件而言,各個地區的差異很大,有些地區情況相對好一些,但有些地區情況就不是十分樂觀。但總體而言,對絕大部分教師來說,晉升高級職稱仍然是非常難過的一個門檻。

要想改變這樣的局面,就得大力進行職稱評審改革,把政策向為教育奉獻付出青春的老教師傾斜,讓這些老教師們也能夠享受到國家的普惠性政策,也算是對他們執教一生奉獻青春的一種照顧。


教育探微


關於職稱評審



職稱是每個中小學教師繞不過的坎。在現行教師薪酬體制中,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工齡越長,職稱越高,工資越高。每一次試教師工資調整的標準都跟職稱有關。 所以每到職稱評季節,可以所謂的幾家歡喜幾家愁。

每年職稱評審的季節,當地的人事主管部門根據現有教師編制情況,按照一定的比例確定各類職級的指標。根據學校的人數的比例,分給各個學校。學校分到指標以後,根據職稱評審條件,對符合條件的人進行初步篩選。



正像題主所說,學校有100名符合職稱評審條件的教師,分配給學校的名額只有五個。最後經過學校的初評,只要40個人符合條件。 這40個人同分別上臺述職來奪著五個名額。

的確讓老師們平常的同事關係變成了,有你沒我的敵人。平時融洽的同事關係變成了,對裡面。這只是中小學教師評審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也恰恰反映了現行職稱評審制度的很多弊端。讓中小學教師為職稱而心痛。

其實看到題主說的這些情況,我更關心的是臺上這時陸續上臺的40人的命運掌握在誰手裡,臺下更有幾個人有表決權,是全部教師呢,還是學校的教師代表?臺下有表決權的人,是否處於公平公正的目的來打分,或者已經提前有某種傾向,這可能是大家更關心的問題。我總在想這樣的評審方式,誰掌握的大局。誰左右了結果等等一系列疑問,讓人值得深思。



其實臺上的職稱之爭,更多的是評審成功以後利益之爭。在利益面前,可能沒有人會輕輕鬆鬆的去認輸,肯定要經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達到一定的目的,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很多明白人,這種方式更多拼的不是你的業務能力,述職稿如何的優秀,更多是你懂多少人情世故, 最終結果早已成了定局,可能你再努力也無法改變,這正是中小學教師評審心痛所在。

結束語:希望各級人事主管部門,加大對現行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力度,降低人為干擾因素,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真真正正以職稱評審來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