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秸稈不打包,不焚燒,農民的地怎麼種?

嗣旄


導讀:對於種地人來說,一年忙到頭,最開心的就是收穫。在之前沒有大型收割機,拖拉機的時候。田裡的稻草都是捆起來,挑回家,堆放起來成為草堆,用來喂牛,墊圈。像玉米這種高杆作物的秸稈要麼焚燒,要麼用鍘刀,鍘成很小的短截,散入田間。



對於農村秸稈不打包,不焚燒,農民種地怎麼辦?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農民焚燒秸稈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作物的莖稈多多少少殘留著病蟲害,將秸稈放上田中,會加重病害的傳播。如果想重茬一季,很有可能因為病害而導致減產。二是,北方種植冬小麥,前茬一般是高杆作物玉米,秸稈有粗又長,秸稈還田,在微生物的分解下,需要大量的氮元素參與,氮元素一般來自尿素。

秸稈還田後,會導致小麥因缺氮元素而長期不起齊。這樣一來會加重農民施肥的成本。直接焚燒會改變這個弊端,避免爭肥,同秸稈焚燒後的火灰沒有病害,是不錯的農家肥。因此,更多的種地人選擇焚燒秸稈。



其次,農業的發展不光是農民的事。也與眾多的人生活息息相關。不能僅憑禁止焚燒秸稈,來解決汙染問題。而是想出更多的有利於農民的其他法子,解決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汙染。


例如,農民秸稈還田,一畝地補多少工費,化肥費。就算是一畝地40塊錢的補貼秸稈還田的錢,也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鼓勵農貿將秸稈手機起來,建加工廠,處理廠,將秸稈變廢為寶也可以。

最後,在數千年前,還有刀耕火種。農村燃燒秸稈,比起所謂磚家開的好車尾氣產生的汙染,工廠的大氣汙染小的多。因為,農村有山有樹,有田有草。綠色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給分解了。而城市的大氣汙染,通過大氣循環,最後又到哪裡了?


荊山朵朵


對於題主這樣的說法我覺得有點問題,這幾年瑞珠國家對於禁止燃燒秸稈的規定可能不是太瞭解,同時也對我們農村的秸稈的處置方式不瞭解。

農作物的秸稈目前比較流行的處置方式就是秸稈在粉碎以後還田。

這樣的做法雖然說能夠做到充分的利用農作物的秸稈,並且還能夠起到增施有機肥的目的。但是由於農作物秸稈本身攜帶大量的病菌,蟲卵等,所以在秸稈還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撒施一些氮肥,比如說尿素或者碳酸氫銨來增加秸稈在土壤中發酵腐熟所需要的碳氮比,同時也要噴施一遍殺蟲劑這樣也能夠起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我們這裡在小麥和玉米收穫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把秸稈拉出去,或者說被養牛場的人直接買走。

其次就是由於我們這裡的是中原地帶,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比較少,現在又大都是年紀大了的老人在種地,他們就會選擇把農作物的秸稈從地裡一車一車的拉回家漚糞用。因為年紀大了的人特別喜歡養羊,這樣就需要一些農作物的秸稈來餵羊並且還能夠墊羊圈用,可謂是一舉兩得。

自己漚制的農家肥不但能夠把秸稈的問題給解決了,也能夠把充分發酵腐熟好的農家肥再一次追施到土地裡,從而實現了良性的可持續性的發展。


豫東小農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現在已經進入到3月份,農民都已經開始購買種子和化肥,準備著春耕生產。可是,田地裡還有許多秋季的農作物秸稈沒有處理掉,這是因為現在各地都嚴禁焚燒農作物秸稈,但苦於沒有好的處理辦法,只好堆積在田間地頭,但越堆越多,讓農民朋友們非常煎熬,現在也非常地著急;說真的,現在農作物秸稈的處理,確實讓農民朋友感到頭疼。那麼,到底該如何處理秸稈,農民該怎麼耕種土地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如下:

第一,秸稈為什麼會滯留地裡?

對於現在農民使作燃料資源越來越多,比如用電、煤氣、液化氣等等,這都是清潔燃料,用這些燃料省事省心還省力,家裡做飯也非常乾淨衛生,至少不會把家裡面燻得烏煙瘴氣和到處是灰塵,這就使得農村的農作物秸稈已經失去了燒火做飯的作用,使得農民把農作物秸稈全部撂在地,畢竟現在農村養殖方面也比較少了。

第二,為何禁止焚燒秸稈?

焚燒秸稈造成霧霾天氣,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汙染空氣,傷害人體健康;產生的濃烈煙霧,如果在路邊或靠近路邊的話,降低了行車的能見度和視線,對交通安全的危害非常大,極可能引發交通事故;還有,焚燒秸稈易引燃其他的東西,造成火災等事故。

第三,怎麼處理滯留地裡的秸稈

1、打包送走。秸稈有很多用處,可做肥料、做燃料,或是用來培養食用菌之類,農民朋友可聯繫相關的企業進行收購,統一處理再利用,給擁有秸稈再利用技術的企業提供機會。

2、秸稈還田。現在有些地區給農民秸稈不田補貼,農民朋友可以僱傭大型農機進行秸稈還田,這樣比較徹底;還有一些地區就比較人性化,根據土地是山地還是平地決定處理方法。

3、做養殖飼料。春耕田裡的秸稈是秋玉米留下的,機械收割時,將玉米秸粉碎,經過冬耕深翻,春季旋耕一遍,對春播影響不大;若是人工收穫的玉米,玉米秸完好,可打捆拉回家冬季燒炕取暖。秸稈太多,農村有專門粉碎秸稈的機器,對花生秧、玉米杆加工成草粉,可作為豬牛羊的輔助粗飼料。

第四,秸稈出地需要注意的問題。

農民朋友一定要解決好秸稈的存放問題,找好堆放的位置,因為春天到了,柴草垛是不能放進屋內,以免發生火災;村級組織指導村民運輸秸稈出地的同時,對於留守老人和婦女在家的農戶,要幫助想辦法把秸稈運出地塊,以便他們春耕生產。

總之,農村種地的秸稈不讓打包,不讓焚燒,我們嚴格遵守,畢竟這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環境汙染不容小覷,農戶可以把秸稈打碎,使其充分與土壤結合,考慮害輪作種類,即可播種收穫。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高見,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沒法子,要麼湊乎著種能抓幾苗算幾苗,要麼荒著別種,想其它辦法求生存。


愚某人也


我也是個農民,根據你說的這個問題我們最近也遇到了,黑龍江近期頒佈了秸稈限燒令,凡是在田間焚燒秸稈的一律罰款拘留,這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一種麻煩,但好在我們這的秸稈都是可以打包送到生物質發電的,每包40元,有人專門打包專門收,既提高了我們收入又讓我們省去處理秸稈的麻煩。但你題中說的是不讓打包,那麼這個事情我們蓋怎麼辦呢?

早在30年前,我們這種玉米的秸稈就特別多,那時候幾乎都是可以燃燒的,因為玉米杆不像蔬菜秸稈容易堆肥,我們這玉米杆發酵非常慢,沒等堆肥成功呢就開始春耕了,所以堆肥這條路行不通。

我們當時冬天取暖和平時做飯燒爐子都用的是這些秸稈,在經過曬乾之後就會放入倉房,等用的時候直接掰兩半噻進爐膛就能燃燒,而且當時幾乎家家都會拉回來很多,但還是會剩餘很多在地裡,剩餘在地裡的基本就必須得燒了,如果不燒第二年就會影響春茬的農作物生長。

其實現在有一種顆粒機,這種顆粒機可以把秸稈進行粉碎,然後壓縮成顆粒,這種顆粒可以當做燃料進行取暖或者當做其它發熱的熱源來使用,一般有這個機器的人都會自己上地裡去拉秸稈,不用你出手,他們收拾的非常乾淨,如果不讓打包,不讓燃燒就試試這個方法,總不能我們地不種吧。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建議,秸稈燃燒確實是一個非常汙染環境的問題,但現在都讓打包了,至於你們不讓打包為什麼,我就真不知道了,反正就是千萬別燒秸稈,處罰還是很嚴重的。


一起種植


以前農村人吃不飽、穿不暖,後來經過國家的發展,大力扶持農村,人們解決溫飽是沒有問題了。但現在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禁止隨意建房、禁止養殖、禁止焚燒秸稈!舊房翻修不利於新農村統一規劃建設,隨意養殖汙染環境,焚燒秸稈破壞生態系統容易引發火災。一系列政策一刀切讓農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關於秸稈讓不讓燒的最新消息

前幾年一直說酸雨與秸稈焚燒有關,而且每年發生的火災也觸目驚心,對於秸稈的焚燒問題,管控更加嚴格了。作為農民都知道土地裡面的雜草秸稈,上一年種子留下來的農作物殘渣敗葉,如果不經過處理,下一年翻土地、新耕種都不好操作,而現在農村燒土灶的比較少,多用燃氣灶或者是沼氣。所以對一些廢棄的秸稈打包處理,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沒有用處,但是上面又不準焚燒秸稈。農民怨聲載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那麼我們看一下今年關於秸稈讓不讓粉燒的一個最新消息,我們對比來看一下東北三省的黑龍江那邊,有關於秸稈焚燒的通知,說農民在焚燒秸稈的時候不能有“一把火燒,冒一處煙”,也就是說秸稈禁燒沒有窗口期。也就是說嚴格做到“零火點”,嚴格禁止燃燒秸稈!

吉林省說可以讓農民有計劃的焚燒秸稈。對於秸稈的焚燒沒有實行一刀切的政策,而是實行包含限燒區域劃,分鄉鎮,分批次進行焚燒。

個人意見

其實不管是秸稈的焚燒問題,還是農村禁止養殖的問題,都不能一刀切,下層農民有自己的生計,怎麼種地?怎麼養殖?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事情,你一下子杜絕,讓下面的人作難。
話說的好聽,把秸稈粉碎之後在地裡腐化處理這些秸稈,木質部分一年兩年都不可能腐爛,而且年復一年,地表面就板結了,根本種不了莊稼。所以還是那句話,對於杜絕焚燒秸稈,農民一定要注意防範火災!但是上級也不能一刀切,還要考慮一下底層農民的生活狀況。


畜禽養殖學堂


導讀:專家說農民焚燒秸稈汙染環境,其實我也覺得這個說法正確。我們完全可以將收割農作物剩下的秸稈,進行還田處理或者用作它用。

國家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進步。以前為發展而放寬的環境問題,目前已經逐漸的嚴格起來。首當其衝的,是各種汙染比較嚴重的工廠企業遠離城區,然後就是部分農業汙染被嚴令禁止。

有的人會問,農業有汙染嗎,這難道是專家在開國際玩笑?我們農民從古至今都在種植,在工廠企業出來之前,為何以前沒有說農業有汙染?其實吧,以前的農業還真沒有汙染可說,因為農業的汙染,主要是大型養殖和大型秸稈焚燒。

而在以前我們比較落後的社會,很少有大型養殖。並且,我們以前的秸稈,主要是用來煮飯使用。不會像現在這樣,直接在田地焚燒,然後用來當作肥料使用。雖然做飯也會產生煙霧,可單次產生的煙霧會比較少。而當我們在農田進行秸稈焚燒時,那將有大量的煙霧產生。並且當大部分農民集體焚燒時,這汙染就會相當嚴重。

那麼我們農民不能焚燒秸稈,以後的地該如何種,這秸稈又該如何處理?

秸稈不焚燒,同樣可以還田使用

農民都知道,如果將秸稈直接埋在土裡,很容易成為各種害蟲的棲息地。這對於我們農民以後的種植,將是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如果能將秸稈焚燒後,再拋灑到田裡進行翻耕,這對以後的種植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現在禁止焚燒,所以我們需要改變方式。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農作物的秸稈進行粉碎,然後進行還田使用,這樣就能避免秸稈成為害蟲的棲息地。因此我們這裡有一個政策,那就是收割農作物的收割機,如果沒有粉碎功能,是不能進行下田收割。如果違反此類規定,會被進行罰款處理。

雖然秸稈進行了一定的粉碎,但是因為秸稈的特殊性,所以在土壤中的分解還是會比較慢。如果想要加快秸稈在土壤中的分解,有一個比較好的辦法,那就是在秸稈被粉碎後,我們將糞水潑灑到粉碎的秸稈上,過一段時間再進行翻耕處理,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

部分地區,秸稈同樣可以賣錢

秸稈不一定都要進行還田處理,秸稈除了可以用作農田的肥料之外,還有很大的用處!比如我們可以將秸稈用來種植菌類,或者將其用來餵養家畜等。

我們這裡幾乎每年都有人來收購田裡的秸稈,不過我們普通農戶,一般賣不了多少錢,所以基本都沒有進行出售。主要是那些大型承包戶,他們一般都會先將田裡的秸稈,進行回收出售,然後將剩下的進行還田處理。

畢竟大型承包戶,不像我們普通農戶,能將田裡的秸稈加上糞水發酵。而如果一次性將太多的秸稈,不經過發酵就直接粉碎還田,對於後期的種植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他們會將多餘的秸稈收集起來,不僅能獲得一筆額外的收益,還能避免田裡因為秸稈太多,影響後期的農作物種植。


田園軒月


秸稈還田,很多農民反映秸稈在土壤中很難腐爛,可是秸稈不還田又有什麼好辦法呢?咱農民只能想辦法讓秸稈在土壤中加速腐爛。下面我分享一下農民對秸稈加速腐爛的作法。

一、秸稈還田的技術要求和方式方法。

秸稈還田後,在給農作物追肥時,可以多追施一點尿素。去年冬季我們當地人在給小麥追肥每畝30斤,我說是不是多了點。農民說,不光是為給小麥追肥,還是為了滅水稻茬和土壤中的秸稈。尿素是碳酰胺,是一種中性速效肥料,它是由碳、氮、氧、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施用後,在土壤中不會有殘留有害物質。尿素施入土壤後,一小部分以分子態溶於土壤液中,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催化下水解成碳酸銨,進而生成碳酸氫銨和氫氧化銨。尿素撒入後,能加速土壤中秸稈氨化,催生微生物,加速發酵腐爛,稻茬也加速腐爛了,土壤在秸稈發酵過程中也增加溫度,減少了小麥霜凍危害。今年開春,我們當地小麥田裡5寸深的稻茬全部腐爛漚肥了。我們當地農民用尿素滅小麥、水稻茬,效果不錯。

(1)秸稈還田一般作基肥用,因為其養分釋放慢,晚了當季作物無法吸收利。

(2)秸稈還田要適中,每畝300公斤乾草為宜,多餘的可堆積發酵腐熟。

(3)秸稈撒入田中要均勻,如果不勻,則厚的厚,薄的薄,很難翻入土壤,使田地高低不平,造成出苗不齊,出苗不勻。

二、秸稈還田的意義和作用

秸稈還田後,還可以噴灑酵母菌,酵素粉,也能加速秸稈腐爛發酵,使用生物菌肥也可以加速秸稈腐爛。秸稈還田後,可以追施農家有機肥,毎畝追施4000公斤畜禽糞便,50公斤餅肥,也能達到漚制發酵作用。我們當地是直播水稻,為了滅掉水稻田麥秸稈,水稻直播後不抽水灌溉,讓陽光、高溫加速水稻田秸稈腐爛,發酵,在水稻“青頭”再追施尿素10公斤/畝,秸稈在水稻分櫱的時候就腐爛了,分櫱後才開始抽水灌溉。從我們當地農民實踐中經驗來看,使用尿素來加速秸稈腐爛比較有效和切合農業實際情況。今年農業農村部《2020年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工作要點》指出,加強土壤地力培養,推動土壤可持續利用,實現綠色種植,綠色養殖,綠色發展。秸稈還田,腐爛後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增加涵養,不汙染環境。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做飼料的秸稈直接或堆積腐熟後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農業生產的過程也是一個能量轉換過程。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要不斷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的含量,秸稈中含有的新鮮有機物,在歸還於田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腐解作用,就有可以轉化成有機質和速效肥。既改善土壤理化狀態,也可供應一定鉀等養分。節水、節成本、增產、增效,在農業生產中應該引起重視。

三、秸稈還田還是要創新方式方法

秸稈還田還要不斷研發,不斷完善方式方法。秸稈還田是當今世界上普遍重視的一項培肥地力的增產措施。在杜絕了秸稈焚燒所造成的大氣汙染的同時還有增產增肥效果,秸稈還田,一般可增產5%——10%左右,當然,如果方法使用不當,會增加病蟲害防治成本,也會造成僵苗、死苗、燒苗現象。


長江三農


近兩年在農村禁止焚燒農作物秸稈,這是一些專家認為農作物秸稈是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農作物秸稈的確對局部區域造成一定的汙染,但並不是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過去所有的農村農作物秸稈基本上是用作燒火做飯或者冬季取暖使用,也沒有對大氣造成太大的汙染,也沒有出現到處是烏煙瘴氣,也沒有出現霧霾的天氣。怎麼農作物秸稈燃燒就成了汙染大氣的主要來源了?其實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是重化工企業的尾氣排放以及汽車尾氣的排放,這才是大氣汙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對於現在人們的燃燒的資源越來越多,比如煤炭用、電、煤氣、液化氣等等,都是非常清潔性的染燃料。用這些燃料不但省事省心,而且還省力,對家裡的做飯也非常的乾淨,至少不會把家裡面燻得烏煙瘴氣,到處是灰塵。這就使得農村的農作物秸稈已經失去了其燒火做飯的作用,使得農民把農作物秸稈全部撂在地裡面,畢竟現在農村養殖方面也比較的少了。

對於農村的農作物秸稈不打包,也不準農作物秸稈焚燒,農民如何種地的問題。用專家給出的建議,那就是對農作物秸稈進行秸稈還田技術。在前兩年的確秸稈還田非常的流行,但是近兩年秸稈還田已經出現了起弊大於利的作用。也就是說秸稈還田造成了好多的病蟲害,下一陣持續的發生,而且逐漸嚴重的現象。

另一種方法那就是把價格大部分收集到家裡面,然後進行腐爛成為有機的肥料。當然一部分也可以作為飼料使用,或者是賣給一些飼料加工企業,或者是養殖場都是可以的。比如我們這邊種植的是花生和紅薯,花生秧和紅薯秧深受我們這邊的養殖戶喜歡。如果說賣給他們的話,每畝地能賣到30~40元。如果把這些東西送到養殖場裡面,每畝地再加10元錢的費用。

對於東北黑龍江地區,從去年就開始允許農民燃燒農作物秸稈的根部,時間是由當地政府規定的一段時間。也就是把農作物地上大部分的秸稈全部清除掉,然後對農作物的根部進行焚燒,但前提條件不準造成其他的火災的發生。這是充分考慮了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大的問題,當然也是方便了當地農民種地。其實黑龍江的這種做法是可取的,只要把地上絕大部分清除掉以後,可以燃燒基部的農作物秸稈,利於農民種田。


三農一姐


我們老家北方農村的農田多為旱地,秸稈來源主要就是麥秸和玉米杆兩種,多年來秸稈怎麼處理問題一直是老大難,以前可以一把火燒掉,要在生態環保卡的嚴格,一到收穫和翻耕季節,禁燒宣導車滿地轉,秸稈是回收或者還是還田?都讓老家農民困惑不已。

以前我還關注過這方面的問題,但是今年過年在家,特意去田間地頭轉了轉,發現問題還是很嚴重的。由於今年暖冬乾旱,老家的坑塘溝渠早已沒有水了,卻發現坑塘溝渠堆滿了玉米秸稈,原來老家農民為了清理農田的方便快捷,就把玉米秸稈從田間拉出來,直接傾倒在地頭的坑塘溝渠裡面。農村現在生活做飯很少用到柴火,田間富裕的麥秸和玉米秸稈也沒人稀罕了,就算有老人還用柴火做飯,能消化利用的秸稈佔比量還是很小的,只好都丟棄在地頭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田間秸稈沒有回收也不讓焚燒,堆在田間還影響翻耕播種。

秸稈還田既然那麼好,為啥有些地方農民寧願秸稈丟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說麥秸,現在農村多用大型聯合收割機收穫小麥,有的收割機並沒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的那樣淺留茬以及對麥秸進行破碎,這就造成農民對下茬玉米的播種,我地的耕作習慣是,下茬玉米播種不再翻耕旋耙土壤,直接在麥茬地播種,麥秸多了堆積又厚,必然影響耕播耬播種,同時對玉米出芽率也有影響最終影響到產量。玉米秸稈也是,但玉米茬要翻耕的,長的玉米秸稈不清理出去沒辦法翻耕旋耙,有人會說為啥不粉碎到農田裡面去?也是有考慮的,會增加耕作成本。


但地還是要種的。農民在各種阻礙下也會有辦法播種種地的,但不管怎麼想,還是那幾種老辦法,一是粉碎還田,二是有人回收,三是拉出丟棄,不讓焚燒,目前只有這三種老辦法。過去提倡鼓勵秸稈還田直說好處,忽略了秸稈降解時間長,出苗率不高,病蟲害增加等副作用,農民在實踐中時有發現弊端,不想秸稈還田除了這些,在粉碎還田這一塊兒還要多出錢,目前農村很少有回收秸稈的,也讓農田秸稈無安身之地,那麼農民只好選擇最投機取巧的辦法,丟棄。

目前的耕播耬具,還不能實現不粉碎秸稈就能播種的能力,如果農民非要播種又不想粉碎還田,建議把秸稈包括麥秸和玉米秸稈整理成排,順著耕播方向擺放成排,中間預留好播種距離,直接在秸稈中間播種,比如播種麥茬下季玉米種,就可以這樣選擇,麥秸在土壤表層,可以遮陰蓄積墒情,又能經過光照溫度和雨水作用快速腐化,比粉碎翻土裡面腐化還快,同時玉米秸稈也可以這樣操作,但玉米秸稈太長太粗壯,農田這樣操作可能會富裕很多,所以只好選擇清理出去一部分留一部分的辦法,還是要丟棄。最無奈選擇就是花錢請人粉碎翻土還田,但這樣翻耕旋耙出來的土壤太虛,不落實,要經過鎮壓踏墒才行,不然播種後會有種籽懸空現象,影響出苗率。



耕作習慣會慢慢培養適應的,剛開始農民可能會不習慣不接受,但慢慢會逐漸認可。農田耕作成本投入日益增高,如果不精耕細作很難在土地上獲利,所以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基礎上,建議農民連片經營或者乾脆租賃流轉出去,不當主業也是可以的。還是建議農村農田秸稈能被回收利用,製作成有機肥還田或者過腹還田,直接粉碎還田對農民來說有利有弊,而加工成有機肥還田或者過腹還田,有利無弊,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