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的背后是精湛医术和创新流程模式

“半月来,十七病区累计收治了43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其中有14人已经转至指定医院及社区定点医院等轻症患者收治点,5人治愈出院(包括年龄最大88岁和年龄最小的33岁患者),无一例患者死亡。”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第十七病区胡昭面对媒体介绍说。

胡昭说,接手十七病区时,病区有47张床位,已经有33名病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本是一家综合性医院,现在全部改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许多工作流程和齐鲁医院不同。

经过科学研判、集体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李玉率先把病区分为重症区、危重症区、极危重症区。

重症区收治症状相对较轻的病人,做一般的治疗;危重症区,收治新冠肺炎症状重,但合并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衰竭的患者,新冠肺炎常诱发和加重这些合并疾病;极危重症区,则收治呼吸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功能支持,如高流量吸氧、有创、无创呼吸机、ECMO治疗的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胡昭、侯新国、崔先泉、吴剑波、季翔、姜圆圆、郭海鹏、韩利岩、燕芳芳、韩康康、张凯、周海、申玉文等医师,虽然学科不同,但冲在最前面,集体会诊,精准施治,协同作战,效果良好。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要求,对重症病人要集中成建制管理,1名患者配置0.8名医生、3名护士。“40张床位,就需要152名医护人员。而整个病区仅有64人,仅三分之一的力量,所以病区需要作总体设计,进行分级、分区管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 胡昭指出。

第一周,医疗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按齐鲁医院的模式,设定三级查房制度,规定主任查房、副主任查房、主治医师查房的频次、时间,查房方式,护理交接班流程和时间节点。根据实际运行状况,不断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流程。

“在医护人员少,又要尽量减少待在污染区内的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起初,仅把查房重点放在污染区外,明确每次进病区要做的事情,在保证查房质量的同时减少在病房内的暴露时间。后来应用病房内外视频查房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查房的效率,而且也保证了各项操作技术的高质量完成。” 胡昭说。

第二周起,正式按齐鲁医院模式进行诊疗工作。“经过十四天的努力,整个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月24日,病区收治的44名患者中,已经有19人转为轻症或治愈出院,脱离危险,重症转轻症率40%,无一例患者死亡。” 胡昭介绍说。

“在这十四天的艰苦工作中,我们的医疗护理团队表现出极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党员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胡昭表示。

这个团队的医生都是专家,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对症施治,即独当一面,又综合协调、协同攻关。

护理团队担子最重,全面负责护理各项临床工作,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周敏、郑会珍、赵燕、秦凤萍等护士长们安排调度有方、亲力亲为,全力打赢这场阻击战,彰显了高超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精神。

(孙晓明)

作者系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理事

通联地址:山东省泰安市粮食服务中心(泰安市东岳大街221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