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疫情的教訓,以後在飯店聚會是否能達到分餐制?

用戶7601566574145GCH


通過疫情的教訓,我認為應主要從這幾方面引起國人的重視。

一)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宰殺野生動物做食品。二)擴大研究範圍,最早研究出可能發生病毒疫苗,一旦發生,及早治制、控制隨著社會發展,科學進步將來一定會病毒還沒來藥就問世了。三)分餐是暫時的,有了根治新慣狀肺炎病良藥,有序就餐團聚還是要繼續的,這是以發展的眼光看世界,以靜止眼看世界就得隔離分餐,謝謝觀看閒聊。


用戶平等


冠狀病毒疫情來得突然且又兇猛,呈現爆發全球態勢,讓人感到驚慌失措。而病毒具有空氣傳染、人傳染人的特點,這給人群聚集性活動,有如飯店聚餐提出嚴重“警告”。

雖說,這次疫情的始作俑者還末定論,但通過這次疫情,增強了人們對疾病傳播危害性認識和自我安全防範意識。飯店聚會一桌就餐,共用食物,人員之間交流、唾液噴沫,將會極易造成疾病傳染,公眾心理對分餐制有所渴望。

若是飯店積極倡導分餐制,地方政府再施以相當規定,大力推行,分餐制就一定會被大眾所接受。





北國鷹飛


不會!分餐制仍然屬堂食還是變相聚集,除非去聚會的人在入口處拎個打包的飯菜就離開。



阿鼎AD


像西方聚會那樣,在中國估計一時半會做不到。最大的可能是,在每道菜的盤子上放一雙公筷!


觀語觀心


疫情過去之後分餐這是不可能的,還有堂食,但是隨這次疫情的發生,給中國人一個教訓,後續國人在衛生方面肯定會下更大的制度與改革。


小意生活記


如果外國的分餐制沒有疫情傳播的話我們可以考慮,意大利不是分餐制嗎?不是那麼嚴重嗎?主要的根源不是在不在一起吃飯,主次矛盾沒有弄清楚


杭州的安吉人


說實話 疫情過後 大部分人還是安分的,但是不會長久,總會好了傷疤忘了疼。


楊先生丶


分餐是扯!

中國幾千年的聚餐習慣象徵著團圓,而團圓是中國人發自骨髓的美好願望。家庭小聚,朋友聚會都彰顯著團圓的美好,為什麼要打破呢?就像我們看電視劇都希望有個美好結局,是中國人本質上的善良和團結。我們喜歡聚,不突出散,我們喜歡一個盤子夾菜,我們喜歡一個鍋裡盛飯,都在突出一個整體的象徵。我們崇尚集體英雄主義而不突出個人英雄主義,都是跟西方思想不一樣的。疫情爆發,全國人民整齊劃一,西方很難做到,大家想想為什麼?

所以我不同意打破聚餐習慣,學習西方的分餐制。而是要根據疫情的教訓來改進聚餐過程中的不良衛生習慣。比如設立公筷,改變用自己筷子給別人佈菜的不良習慣。





生活的生意


我早就討厭吃口水餐啦,各種聚餐、宴請…你吃了別人多少口水?如果你現在身體還是健康的,那就實行分餐制度,請珍惜自己的健康吧,因為健康才是自己最大的財富!


中唐


中國人是習慣共同“合餐”的,但隨著生活水平的的提高和健康問題的凸顯,人們有可能普及“移風易俗”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分餐類型

第一種是廚師分餐,廚師在廚房將製作的成品菜點按每客一份分配,由服務人員送給每位就餐者進食。

第二種是服務員分餐,餐廳服務人員在分餐檯或或桌面將菜點成品分給每位就餐者進食。

第三種是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過公筷,公勺等給每位就餐者分食就餐。

像自助餐和套餐也是分餐。


衛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某些方面甚至會被視為文明發展程度的標準。

現代人對衛生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在外面聚餐一盤菜你夾一筷子我夾一筷子,吃些汁液粘稠的菜時有些人喜歡把筷子放嘴裡吮吸下,接著又伸向菜盤,,,。據報道說在中國,每十來個人就有一個是肝炎病毒攜帶者(還有種叫螺旋桿菌的),人們一不小心就會感染病毒,有些人自帶抗體就挺過了,但到家裡也是合餐的話,就容易把病毒帶給家人。只要是分餐就能儘量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體液接觸,減少疾病的傳播率。

分餐可以體現飲食營養的攝入,根據每人所需的要的營養物質搭配一盤菜品,就不會像合餐一樣要麼有些物質,例如鈣,磷,鉀,維生素 A,b,c等等多吸收,要麼一些物質少吸收,相對來說就營養的攝入會好把握些。

分餐有利於控制飲食和減少浪費,現在的人大多過於胖,經不起美食的誘惑,看見滿桌的美食早把要減肥的誓言拋之腦後,吃完後才後悔自己一不小心又吃多了,食量沒法控制,分餐的話擺明了要吃的量的飲食只是眼前的一盤,人們就會警醒,就容易控制體重,每人一盤也不會有多的剩菜剩飯等。

不論中餐廳還是中西合璧的餐廳都會推出很多不同的套餐,套餐口味不同也就能物盡其“胃”口味不同的人只需在菜單上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套,不用擔心其他人受影響。有些單位有不同國籍的,不同地區的同事合餐的話,要經歷一個互相遷就的過程,最後也不一定達到統一的口味。


分餐不用“吃著碗裡的,看著盤裡的”,更輕鬆和諧,分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是種必然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