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還沒買房,感覺好失敗,有同感的嗎?你怎麼看?

渭水鄉土


沒規定人的一生硬要買套房,更沒有規定非在40歲之前買。中國的多少富翁,50歲以上才發達。也有從出生起的,吃喝不愁,盡情瀟灑,一套房一臺車算啥!

40歲正當年。你可能不會為生活所困,至少不會為一日三餐發愁。所以,你在想車,看別人出門車載進載出,自己沒車,認為自己做人失敗。沒車的人多呢,多少人在你這個年紀,想的是:如何把家庭生活提質,不為孩子書費、家人生個病什麼的藥費,每個月的房租水電費。有多少人在這年紀是頂著家主的壓力,有的欠賬前行。有月月耗光,直至終老!

沒得可比性。還有你說你沒房。還得看你在幾線城市生活。能在國內一線城市有一套位置、地段都不錯的房屋,不是一般般人都能有的,多少人只在童話裡有!


海拉拉


大家好,我是美麗遠嫁鄉村,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答,40歲還沒買房,感覺好失敗,有同感的嗎?你怎麼看。

40歲還沒買房,其實我也有同感,雖然我還沒到40歲,但離40歲不遠了,至今還沒有買房,別人,我的姐妹,我的朋友,跟我一樣大的那些兄弟姐妹們,他們個個有車有房,甚至還有的當上了大老闆,而我依然沒有買車買房,為了當個家庭主婦,能照顧老人和孩子,甚至連個存款都是無。

跟著那些兄弟姐妹,以及同學朋友和我一樣同齡的,他們都說我為什麼要過得那麼的狼狽,我也想和他們一樣過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生活,也想出去奮鬥,也想有自己一個不可思議的生活,但是為了家庭,我沒有辦法,我十年前就從外地打工的我辭工回家,陪著公公婆婆他們一起生活,帶帶好自己的孩子,只要他們過的好,有沒有錢有沒有房車,我都不在乎了。

所以現在我在老家,種上自己的農產品柑橘,雖然慢慢開始好起來了,生存雖不是很有,但也不是很窮,比起普通人家,我們還算可以過得去了。




美麗遠嫁鄉村


40歲沒買房,這在一線城市一般家庭很正常呀,不是你的無能,是房價實在高不可攀,大學畢業已經二十二歲左右了,到四十歲也就十七八年,就算一個月二萬也就二三百萬左右,除去平時的開銷,結婚生子還得不少錢,撫育小孩又是一筆大錢,手裡能有多少錢呀,所以說除非父母幫助,二代人或三代人共同出資,才買的起房,要麼是一小部分出類拔萃的精英能買的起房。所以不要認為四十歲買不起房就很失敗,每個人的機遇不同,命運不一樣,隨遇而安,只要自己努力了就沒有遺憾!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兒女有出息我感覺比什麼都強!


Abc1574451


收藏了田黃就可以買房了,我就是個真實的事例。有錢人都喜歡投資田黃,又叫投資“軟黃金”,可以抵禦通貨膨脹,避開風險,穩賺不賠,躺著賺錢!

這100萬如果投資田黃,根據田黃的升值功能,三年內可能變成300萬,十年內可能變成1000萬,比銀行利息、理財、基金回報大得多!這可不是吹牛的,是由古玩古董這個暴利行業因素決定的。

我做了二十多年田黃生意,賣出十幾枚田黃石,價格區間在幾十萬至幾百萬,因而在廣州一線城市買了4套房子,三線城市1套房,共5套房,而且買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付款的,不用供樓。所以說,要買房,先買田黃後買房!

因為田黃是升值最快的收藏品,也是熱門古玩收藏品,從來沒有跌過價。田黃從1995年的5千元一克,升值到現在2019年的20萬元一克,再過10年可能升值到100萬元一克。而黃金價格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沒什麼變化,同田黃的距離越來越遠,根本追不上。

2017年1月,福建廈門一次拍賣會上,一個重達1725克的田黃石,拍出3.92億元的天價,單價22萬元一克,田黃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還有就是投資田黃有點像投資地產,但回報比房產大得多,安全可靠風險低,不會像其他什麼股票、期貨、實體店等行業那樣虧得一塌糊塗,一無所有,一點不剩,還要負債累累,變成“老賴”!因為田黃在你手裡,始終有翻盤的機會,始終不會虧!如果留給子孫後代,那個回報可能是成千上萬倍呢,你的兒女會感恩你留下大筆財富給他們,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不慌,掌中有寶氣定閒!

下面這個是現在價值1300萬元的帝王級壽山田黃石【皇太極】,十年後價值可能超億元!這枚以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名字命名的田黃,皇氣十足,霸氣盡顯,值得具有王者風範的成功人士所擁有!











乾隆田黃


國人目前把一個人有房有車族無形之中定位了,好像這二個有一個沒有都算不上是標準

怎麼說呢,現今社會也確實如此,雖然在城市上班租房,哪裡有自己有房有車好,上班不用擠公交,出門旅遊可以自駕,想想都滋潤。一家人住在自己家的房子,其樂融融,租房子住心中總有些不盡人意

40歲了還沒有買房也不要著急,只要自己努力,我想你會成功的。就當是給自己奮鬥的一個目標,越努力,越幸運[加油][加油][加油]





xyw異鄉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到四十還沒買好房,要看是什麼原因。不努力,不作為,又或者命運多戕,不僅無人幫助,還總出點意外,房價這麼高,你拿什麼買?不吃不喝拿點死工資,養人都困難,談買房如鏡花水月空嗟嘆,感覺人生很失敗。

但房子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你努力過,奮鬥過,就已經是豐富的人生了,成功也需要運氣,不要自暴自棄,加把勁,離成功或者也就一步之遙,鮮花,掌聲,房子,車子,都在等著你!


我是老米


40歲還沒有買房,要分析原因,如果你出身在農村,大學畢業來大城市打拼,沒有父母支持,結婚時也沒有購置婚房,一切全靠自己,這種情況是存在的。因為不知你的詳細信息,只好給你幾點建議:一是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老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已經40歲了,基本上你從事的職業也定位了,比如開一家早點店,只要你們夫妻同心,日子也能過,如果你現在居住在大城市,要是考慮到小孩子將來的入學,還是要回老家買房,所以現在什麼也不要想,多辛苦一點,積攢點錢,去老家買房是可以的。二是你的心態要端正,40歲沒有買房,不要感覺好失敗,一切向前看,只要你努力,未來你的人生會更加精彩,不要糾結眼前的困境。三是不要和別人盲目攀比,只要你埋頭苦幹,陽光總在風雨後,你努力了就有收穫。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會實現你的人生目標,我相信你一定行!


順心財務1


或許很多人包括外國人一直在納悶,為什麼中國人那麼著急買房子呢?筆者認為有三大最直接的原因,一是根深蒂固的要成家先買房的觀念;二是錢一直在貶值、而房價一步步走高,使得房子成為許多家庭穩定的投資品;三是由於城市的房子本身所具備的附屬價值與牽涉面較廣,比如落戶、小孩上學、周邊配套等等,有了房才能優先享有一些“供不應求”的資源,相應也少了許多憂慮。

因此,不少人都對房子產生了瘋狂的迷戀,甚至使用高槓杆、各種籌錢術。而對於27歲就能買房的一族來說,大多都是有父母的扶持,否則全部由自己承擔的確也不現實。27歲買房,幾乎已是畢業就買房的節奏,若不啃老,哪來的這麼多錢!說到啃老,近日一央行專家來了句“名句”:湊足“六個錢袋”去付首付!很扎心!有位網友黯然評論到:沒有六個錢袋,只剩三個了……

筆者認為,適當啃老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等自己能攢夠錢,說不定房價又漲了,或者看中的房子被別人搶先買走了。不過啃老也別太過分,畢竟動老本,已經觸及財務風險了,還是穩妥點好。

對於買房,有太瘋狂的一面,當然也有太猶豫的一面。筆者就聽到許多相反案例,比如筆者的一個初中同學,五年前他剛結婚時,他父母給了幾十萬作為他的立家之本,當時是夠首付的,但他覺得工作不穩定,等穩定下來再說,婚後第二年買了輛車,再等等,第三年房價漲了不少,他感覺房價不合理會跌的,又過一年房價還是漲,他急了,可是新政規定社保要滿5年才能買……如今不僅房價高,房貸利率也上浮了10%,他說:漲吧漲吧,再漲就不買了,回老家算了……

在城市裡工作了好多年,三十多歲,或者四五十歲還沒買房的人,大多都有類似的經歷。樓市不景氣時,不敢買,擔心房價會跌;房價漲了,發現錢不夠了,又不敢借錢,選擇再等等,總之大致相同的錯誤觀念,猶猶豫豫錯過了幾次時機。

下面筆者針對兩個較常見的錯誤觀念來說說,其它的我們以後再聊。一個錯誤觀念是:房價與收入比嚴重背離,大城市的一套90㎡的房子,不吃不喝得半輩子,所以房價不崩盤沒有天理。

說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是因為選擇對比的參照物出錯了,這個觀念一般是拿人均收入來對比,但是你要多瞭解瞭解“二八法則”。按照“二八法則”,也就是說,在中國人口基數如此大的情況下,個人收入的前20%的人,購買力是相當驚人的。而最好的城市就是屈指可數的一二線城市,所以大城市的房價對於“20%的人”來說,房價收入比還背離嗎?!看看中國人在國外掃奢侈品以及有段時間大媽們瘋狂掃黃金的勁頭,就可以看出,其實沒那麼誇張。

另一個錯誤觀念是:目前房價這麼高,我才不買房呢,我身邊的朋友也沒有人願意在當下環境下出手買房的,只有大家一起不買房,團結一心,開發商的資金回籠不了,就不得不降價賣房?

別太想當然,甚至可以說這種觀點堪稱井底之蛙。你不買房,你的圈子不買房,並不代表別人別的圈子也不買房,不同的圈子有著不同的視野,你自己的決定更代表不了全部人的想法。


小林125636034


40多歲沒有買房子那也沒有什麼。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每家的狀況都不一樣。要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不能說沒有買房就是失敗。每家的家庭背景。個人原因或者家庭原因。肯定也有許多客觀原因。這個沒有什麼可責備的。人有分369等。不可能每個人,每個人,每個人的情況,每個人的性格。每個人的能力。都一樣啊!


鄉村大丸子


40歲買房這個標準不應該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或者失敗的標準。

家庭和睦幸福、工作和諧穩定、生活多姿多彩、身體健健康康。雖然靠著工資養活家庭,但這無疑是幸福的人生、幸福的家庭,試想:誰不是靠著一份收入來養活家庭的呢,只是或多或少罷了!

收入基本靠騙、家庭基本靠圓、老人多病、孩子不思上進,這樣的人生就算40歲買了房,這樣的人生有何質量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